一种活塞环拆卸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7784发布日期:2019-05-07 21:5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塞环拆卸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活塞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塞环拆卸机构。



背景技术:

活塞环是具有开口的弹性环,其安装在活塞头部的环槽中,主要起到密封、散热和刮油的作用。对于船用低速柴油机的活塞环需要定期拆检,而活塞环的弹力比较大,且容易折断,因此在活塞环拆卸时,需要利用专用工具。

现有活塞环拆卸工具一般常采用直线式和夹钳式两种。第一种直线式活塞环拆卸工具:在传动杆上对称设置有相反的螺纹,用于分别传动连接两个卡推块,在两个卡推块分别卡在活塞环的开口之后,旋转设置在传动杆上的手柄,驱动传动杆转动并带动两个卡推块分别向两侧移动,以将活塞环的开口撑开,便于活塞环的取出,最后再反转手柄复位。如图1所示,第二种夹钳式活塞环拆卸工具:在卡推块100卡在活塞环开口上之后,根据夹钳的杠杆原理,握紧两个手柄200,两个手柄200向彼此靠近的方向移动,使两个卡推块100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以张开活塞环的开口,以供活塞环的取出。

直线式拆卸工具在拆卸的过程中运动轨迹为直线拉开状态,夹钳式拆卸工具在拆卸的过程中运动轨迹与活塞环形成两圆相外切的状态,这两种均可能造成活塞环远离开口的一侧背部应力集中,导致活塞环断裂,从而降低活塞环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环拆卸机构,拆卸过程中活塞环应力均匀,集中应力小,活塞环不易断裂,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塞环拆卸机构,包括:

传动杆;

驱动齿轮,其设置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

两个驱动齿条,其分别位于所述驱动齿轮的两侧并与其相啮合,所述驱动齿条为弧形结构,所述驱动齿条的底部均设置有卡推块,两个所述卡推块用于共同伸入活塞环开口处;

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在被配置为转动时,以驱动所述驱动齿轮的转动并带动两个所述驱动齿条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卡推块推动所述活塞环开口撑开。

作为优选,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传动杆一端的罩壳,所述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条均设置于所述罩壳内。

作为优选,在所述罩壳的底部设置有滑槽,每个所述卡推块伸入所述滑槽并能够相对其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罩壳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罩壳为弧形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传动杆的外部。

作为优选,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穿设于所述传动杆上并位于所述套筒和所述传动杆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轴承分别位于所述套筒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卡推块之间通过悬臂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环拆卸机构,当活塞环需要拆卸时,在将两个卡推块共同伸入活塞环的开口处之后,传动杆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转动,以驱动位于传动杆一端的驱动齿轮进行转动,并带动两个驱动齿条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使两个卡推块抵压、推动活塞环开口,最终实现将活塞环开口撑开,便于活塞环从活塞杆上取出。由于驱动齿条为弧形结构,两个驱动齿条环绕于活塞环的周围,随着驱动齿轮的转动,卡推块的移动轨迹为圆弧,且该圆弧轨迹和活塞环位于同侧,此时当活塞环撑开时,卡推块圆弧结构的移动轨迹与活塞环开口是内相切,活塞环受到的应力均匀,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活塞环不易断裂,从而延长了活塞环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夹钳式活塞环拆卸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活塞环拆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活塞环拆卸机构隐去罩壳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卡推块;200、手柄;

1、传动杆;2、驱动齿轮;3、驱动齿条;4、卡推块;5、罩壳;6、套筒;7、轴承;8、手轮;9、悬臂;

51、滑槽;91、立板;9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活塞环通常安装在活塞的头部,其弹性较大,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塞环拆卸机构,作为辅助工具便于活塞环的拆卸。如图1-2所示,该活塞环拆卸机构包括:传动杆1、驱动齿轮2、驱动齿条3、卡推块4、套筒6及罩壳5,套筒6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套筒6套设于传动杆1的外部,用于保护传动杆1。罩壳5为中空结构的壳体,其套设于传动杆1的一端,用于容纳驱动齿轮2和驱动齿条3,起到了保护驱动齿轮2和驱动齿条3的作用。在传动杆1的一端为连接端,该端设置有驱动齿轮2,另一端为驱动端,用于人工手动驱动。驱动齿条3为弧形结构,两个驱动齿条3分别位于驱动齿轮2的两侧并与其相啮合,随着驱动齿轮2的转动能够带动驱动齿条3的运动,在每个驱动齿条3的底部均设置有卡推块4,两个卡推块4用于共同伸入活塞环开口处。

本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环拆卸机构,当活塞环需要拆卸时,在将两个卡推块4共同伸入活塞环的开口处之后,传动杆1的另一端被配置为转动,即操作人员转动该驱动端,以驱动位于传动杆1一端的驱动齿轮2进行转动,并带动两个驱动齿条3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使两个卡推块4抵压、推动活塞环开口,在两个卡推块4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实现将活塞环开口撑开,便于活塞环从活塞杆上取出。由于驱动齿条3为弧形结构,两个驱动齿条3环绕于活塞环的周围,随着驱动齿轮2的转动,驱动齿条3以驱动齿轮2为圆心运动,卡推块4的移动轨迹为圆弧结构,且该圆弧轨迹和活塞环位于同侧,此时当活塞环开口撑开时,卡推块4圆弧结构的移动轨迹与活塞环开口是内相切,活塞环受到的应力均匀,减少了应力集中的情况,活塞环不易断裂,从而延长了活塞环的使用周期。

如图1-2所示,为了便于操作人员驱动传动杆1的驱动端,在传动杆1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8,通过旋转手轮8,实现驱动传动杆1的转动,随着驱动齿轮2的转动,带动驱动齿条3运动。

由于驱动齿条3为弧形结构,则罩壳5与驱动齿条3的形状相适配,罩壳5同样为弧形结构,卡推块4需要超出罩壳5之外,以实现卡推块4能够伸入活塞环开口内。因此,在罩壳5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滑槽51,两个滑槽51对称设置于罩壳5的两侧,每个卡推块4伸入一个滑槽51并能够相对其滑动。

为了便于传动杆1的转动,在套筒6内设置有轴承7,轴承7穿设于传动杆1并位于套筒6和传动杆之间。其中轴承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轴承7分别位于套筒6的两端。通过设置轴承7,保证了传动杆1转动的顺滑和流畅性。

如图3-4所示,为了实现驱动齿条3和卡推块4之间的连接,驱动齿轮2和卡推块4之间通过悬臂9相连接。具体地,悬臂9具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立板91和连接板92,立板91设置于驱动齿条3的一端,两个立板91和两个驱动齿条3围设的空间用于容纳驱动齿轮2,立板91起到了对驱动齿轮2限位的作用。连接板92为l形结构,连接板92的一端连接于立板91,另一端连接于卡推块4,起到了中间过渡和支撑的作用,且为卡推块4伸出罩壳5提供了必要的高度空间。为了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立板91和连接板92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活塞环拆卸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两个卡推块4分别卡在活塞环的开口上;

操作者左手手持套筒6,右手转动手轮8,通过传动杆1驱动传动齿轮,并带动两个驱动齿条3分别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使两个卡推块4抵压、推动活塞环开口,最终实现两个卡推块4将活塞环开口撑开;

将活塞环拆卸机构连同活塞环一同取出,反转手轮8,通过传动杆1驱动传动齿轮,并带动两个驱动齿条3分别向彼此靠近的方向运动,使两个卡推块4远离活塞环开口,最终取下活塞环。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