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开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3328发布日期:2020-02-18 11:0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车门开启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关于一种车门开启机构,尤指一种可提供两段式车门开启操作的车门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路上常见机车骑士突遭汽车驾驶或乘客开车门碰撞而导致摔车受伤的意外,为了避免此种意外,政府大力倡导驾驶人在开启车门时,可先转头确定后方有无来车,并且微幅打开车门让后方来车意识到车门即将完全开启而变换车道进行闪避,当确定后方无来车时再完全开启车门,然而目前仍然有部份的驾驶人尚未养成两段式开启车门的习惯,且目前市面上的汽车也大都没有防止车门突然被开启的机制,因此任意开启车门所造成的车祸的仍一再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供两段式车门开启操作的车门开启机构,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开启机构,该车门开启机构安装于一车体以及可相对于该车体旋转开合的一车门之间,该车体具有一车体枢转侧、一车体顶侧、一车体底侧以及一车体开合侧,该车体顶侧与该车体底侧邻接该车体枢转侧且彼此相对,该车体开合侧与该车体枢转侧相对,该车体开合侧邻接该车体顶侧与该车体底侧,该车门具有一车门枢转侧、一车门顶侧、一车门底侧以及一车门开合侧,该车门顶侧与该车门底侧邻接该车门枢转侧且彼此相对,该车门开合侧与该车门枢转侧彼此相对,该车门开合侧邻接该车门顶侧与该车门底侧,该车门枢转侧与该车体枢转侧彼此可转动地连接,该车门开启机构包括有一连接结构以及一第一结合件,该连接结构选择性地设置于该车门开合侧、该车门底侧、该车体开合侧或该车体底侧,该第一结合件系用以与该连接结构互相结合或脱离结合,当该连接结构设置于该车门开合侧时,该第一结合件相对应地设置于该车体开合侧,当该连接结构设置于该车门底侧时,该第一结合件相对应地设置于该车体底侧,当该连接结构设置于该车体开合侧时,该第一结合件相对应地设置于该车门开合侧,当该连接结构设置于该车体底侧时,该第一结合件相对应地设置于该车门底侧,当该车门相对于该车体位于一关闭位置时,该第一结合件与该连接结构互相结合,在该车门相对于该车体开启的过程中,该车门相对于该车体的开启角度可因该连接结构与该第一结合件的互相结合而受到该连接结构的长度限制,使得该车门相对于该车体被限位于一完全开启位置与该关闭位置之间之一非完全开启位置,当该第一结合件与该连接结构脱离结合时,该车门可相对于该车体由该非完全开启位置开启至该完全开启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第一结合件与连接结构的结合,使得当使用者欲将车门相对于车体打开时,车门可受到连接结构的限制而相对于车体固定于非完全开启位置,此时,用户需另操作第一结合件与连接结构脱离结合,才能使车门可继续相对于车体完全打开至完全开启位置,如此一来,本发明所提供的两段式车门开启操作便可有效地避免车门突然完全开启所造成的碰撞意外。此外,由于车门在开启的过程中可受到连接结构的限制而相对于车体固定于非完全开启位置,因此本发明的车门开启机构亦可避免儿童因误开车门而摔出车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安装在车门与车体间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于车门相对于车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于车门相对于车体位于非完全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的功能方块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连接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一结合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结合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于车门相对于车体位于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于车门相对于车体位于非完全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11至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1、1’、1””、车门开启机构,11、11’、11””、第一结合件,111””、结合部,112””、枢转部,113””、抵接部,12、第二结合件,13、连接结构,14、控制单元,15、固定座,2、车门,21、六角锁,22、固定件,23、车门减震橡胶柱,24、车门枢转侧,25、车门顶侧,26、车门底侧,27、车门开合侧,3、车体,31、门锁扣,32、固定件,33、车门传感器,34、车体枢转侧,35、车体顶侧,36、车体底侧,37、车体开合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4,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车门开启机构1安装在一车门2与一车体3间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1于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一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1于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一非完全开启位置时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1的功能方块图。如图1至5所示,本发明的车门开启机构1是设置于可相对于车体3旋转开合的车门2与车体3之间,车体3具有一车体枢转侧34、一车体顶侧35、一车体底侧36以及一车体开合侧37,车体顶侧35与车体底侧36邻接车体枢转侧34且彼此相对,车体开合侧37与车体枢转侧34彼此相对,车体开合侧37邻接车体顶侧35与车体底侧36,车门2具有一车门枢转侧24、一车门顶侧25、一车门底侧26以及一车门开合侧27,车门顶侧25与车门底侧26邻接车门枢转侧24且彼此相对,车门开合侧27与车门枢转侧24彼此相对,车门开合侧27邻接车门顶侧25与车门底侧26,车门枢转侧24与车体枢转侧34彼此可转动地连接,以实现车门2相对于车体3的开合。车门开启机构1用以限制车门2相对于车体3的开启角度,使得车门2可被限位于如图1实线所示的该非完全开启位置而不会被打开至如图1虚线所示的一完全开启位置,进而避免车门2突然完全开启所造成的碰撞意外。车门开启机构1包括有一第一结合件11、一第二结合件12、一连接结构13以及一控制单元14,第一结合件11设置在车体3上,连接结构13设置在车门2上,第二结合件12设置在连接结构13上且位于相对应第一结合件11处。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可分别为一电磁铁,控制单元14电连接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以控制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进而使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透过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吸引而互相结合。再者,于此实施例中,为了提升使用便利性,连接结构13可较佳地可为一伸缩尺、一伸缩绳或由弹性材质所制成的一弹力绳,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其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亦可分别为一电磁铁与一导磁件或一电磁铁与一永久磁铁,于此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4电连接第一结合件11,以控制第一结合件11的磁性,进而使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透过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吸引而互相结合。

再者,请参阅图5与6,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连接结构13的安装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一结合件11的安装示意图。如图5与图6所示,于此实施例中,车体3设置有一门锁扣31,车门2设置有一六角锁21,六角锁21与门锁扣31互相对应,于此实施例中,门锁扣31与六角锁21可分别位于车体开合侧37与车门开合侧27,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门锁扣31与六角锁21也可分别位于车体底侧36与车门底侧26。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关闭位置时,门锁扣31卡合于六角锁21以将车门2定位于该关闭位置,而第一结合件11较佳地可设置于车体开合侧37且安装于邻近设置在车体3之门锁扣31处,使第一结合件11可利用门锁扣31的至少一固定件32(例如螺丝)固定于车体3上,连接结构13较佳地可设置于车门开合侧27且安装于邻近设置在车门2的六角锁21处,使得连接结构13可利用六角锁21的至少一固定件22(例如螺丝)固定于车门2上,如此一来,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关闭位置时,第一结合件11邻近连接结构13,然本发明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的设置方式以及设置位置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举例来说,请参阅图7与8,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连接结构13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第一结合件11的示意图,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可直接设置在门锁扣31上并与门锁扣31一体成形地结合,连接结构13可直接设置在六角锁21上并与六角锁21一体成形地结合;又或者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可交换位置而分别设置在邻近六角锁21处与邻近门锁扣31处上或分别与六角锁21与门锁扣31一体成形地结合;又或者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可分别设置于车体底侧36与车门底侧26的其中之一与另一且彼此相对应而远离六角锁21与门锁扣31。也就是说,当连接结构13设置于车门开合侧27时,第一结合件11相对应地设置于车体开合侧37;当连接结构13设置于车门底侧26时,第一结合件11相对应地设置于车体底侧36;当连接结构13设置于车体开合侧37时,第一结合件11相对应地设置于车门开合侧27;当连接结构13设置于车体底侧36时,第一结合件11相对应地设置于车门底侧26。

以下说明本发明车门开启机构1的作动原理。如图2所示,由于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分别邻近门锁扣31与六角锁21,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关闭位置以使门锁扣31卡合于六角锁21时,第一结合件11邻近连接结构13,控制单元14可借由通电以控制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以使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互相磁性吸引,进而使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透过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吸引而互相结合。接着,如图1与图3所示,在车门2相对于车体3开启的过程中,连接结构13可随着车门2相对于车体3的开启角度增加而被拉伸直到连接结构13的长度达到预定长度(即最大拉伸长度),使得车门2可相对于车体3被限位于该完全开启位置与该关闭位置之间之该非完全开启位置。此时,由于连接结构13的长度已经是最大拉伸长度,因此即便使用者继续施力开启车门2,车门2也会因为连接结构13的限位而固定在该非完全开启位置。当使用者确认后方并无来车后,便可再利用控制单元14(例如操作车用仪表板接口)控制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使得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不再磁性吸引,从而使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互相脱离结合,如此一来,车门2便不再受到连接结构13的限制而可相对于车体3继续打开至该完全开启位置,故本发明车门开启机构所提供的两段式车门开启操作可有效地减少车门2突然完全开启所造成的交通意外事故发生。此外,当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互相脱离结合后,连接结构13可弹性复位,因此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复位而位于该关闭位置时,控制单元14可再控制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以使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互相磁性吸引,进而使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透过第一结合件11与第二结合件12的磁性吸引而再度互相结合。

此外,本发明的连接结构13的材质并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3亦可为由刚性材质所制成的一绳索或一链条,于此实施例中,虽连接结构13的长度不会随着车门2相对于车体3的开启角度增加而被拉伸,但车门2相对于车体3的开启角度仍受到连接结构13的长度的限制,因此车门2可被限位于该非完全开启位置。

再者,请参阅图9与图10所示,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车门开启机构1’于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关闭位置时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车门开启机构1’于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非完全开启位置时之示意图。如图9与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1不同的是,此实施例的车门开启机构1’仅包括有一第一结合件11’而不包括有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结合件12,第一结合件11’为可伸缩地安装在于车体开合侧37的一凸柱。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关闭位置时,控制单元14控制第一结合件11’伸长而与连接结构13互相结合。在车门2相对于车体3开启的过程中,连接结构13可随着车门2相对于车体3的开启角度增加而被拉伸直到连接结构13的长度达到预定长度,使得车门2可相对于车体3被限位于该完全开启位置与该关闭位置之间的该非完全开启位置。当使用者确认后方并无来车后,便可再利用控制单元14控制第一结合件11’缩短而与连接结构13互相脱离结合,以允许车门2可相对于车体3继续打开至该完全开启位置。此外,当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互相脱离结合后,连接结构13可弹性复位,因此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复位而位于该关闭位置时,控制单元14可再控制第一结合件11’伸长而与连接结构13再度互相结合。此外,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亦可交换位置而分别设置在车门2与车体3上,其端视实际设计需求而定。

请再参阅图11至13,图11至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车门开启机构1””于不同状态的示意图。如图11至13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车体3另设置有一车门传感器33,车门2另设置有一车门减震橡胶柱23,车门减震橡胶柱23系与车门传感器33互相对应,车门传感器33与车门减震橡胶柱23可分别位于车体开合侧37与车门开合侧27,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另一实施例中,车门传感器33与车门减震橡胶柱23也可分别位于车体底侧36与车门底侧26。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关闭位置时,车门减震橡胶柱23抵接于车门传感器33,当车门2相对于车体3离开该关闭位置时,车门减震橡胶柱23离开车门传感器33,此时车门传感器33可产生一开门讯号,以提醒用户车门2尚未完全关闭,车门开启机构1””另包括有设置于车门2的一固定座15,固定座15可由橡胶材料所制成,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连接结构13设置于固定座15上且凸出于固定座15,连接结构13与固定座15设置于车门开合侧27且位于邻近车门减震橡胶柱23处,车门开启机构1””的一第一结合件11””包括有一结合部111””、一枢转部112””以及一抵接部113””,枢转部112””枢转地设置于车体开合侧37且位于邻近车门传感器33处,结合部111””与抵接部113””连接于枢转部112”’且沿不同方向延伸,于此实施例中,结合部111””与抵接部113””的夹角较佳地可大于90度。在车门2相对于车体3关闭的过程中,连接结构13与抵接部113””的干涉可驱使第一结合件11””枢转直到抵接部113””抵接于车体3的车体开合侧37,以允许连接结构13越过第一结合件11””,在车门2相对于车体3开启的过程中,结合部111””可勾合连接结构13以限制车门2相对于车体3位于该非完全开启位置。之后若欲完全打开车门时,使用者只要另操作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彼此脱离(例如操作转动第一结合件11””使结合部111””与连接结构13彼此脱离),便可将车门2开启至该完全开启位置。然本发明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之设置方式以及设置位置不局限于此实施例,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可分别与车门传感器33与车门减震橡胶柱23一体成形地结合;又或者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可交换位置而分别设置在邻近车门减震橡胶柱23处与邻近车门传感器33处或分别与车门减震橡胶柱23与车门传感器33一体成形地结合;又或者于又一实施例中,第一结合件11””与连接结构13可分别设置于车体底侧36与车门底侧26的其中之一与另一且彼此相对应而远离车门减震橡胶柱23与车门传感器33。再者,固定座15也可省略而直接将连接结构13设置于车门开合侧27。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利用第一结合件与连接结构的结合,使得当使用者欲将车门相对于车体打开时,车门可受到连接结构的限制而相对于车体固定于非完全开启位置,此时,用户需另操作第一结合件与连接结构脱离结合,才能使车门可继续相对于车体完全打开至完全开启位置,如此一来,本发明所提供的两段式车门开启操作便可有效地避免车门突然完全开启所造成的碰撞意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