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缓冲合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34967发布日期:2020-02-14 22:2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缓冲合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页,特别是一种模块化缓冲合页。



背景技术:

现有具有缓冲作用的门合页,其一般利用合页上的套筒作为阻尼装置的缸体,并往其内注入液压油、安装转轴、弹簧等零件,其安装复杂,容易漏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工作可靠的模块化缓冲合页。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模块化缓冲合页,包括第一页板和第二页板,第一页板设有第一套筒,第二页板设有第二套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缓冲模块,该模块包括套管、阻尼装置(阻尼器)、转轴和丝杆传动副,阻尼装置设置在套管内,阻尼装置伸出活塞杆,转轴转动设置在套管内、并与丝杆传动副传动连接,丝杠传动副的直线运动件与活塞杆相接;所述旋转缓冲模块设置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内,所述转轴与第一套筒传动连接,套管与第二套筒传动连接。该结构的阻尼装置、转轴和丝杆传动副预先安装在套管内,形成一个独立的旋转缓冲模块,旋转缓冲模块外形相当一根轴,与两块页板的套筒连接在一起即可,其安装方便,工作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一方案,所述套管的外周设有外八角面,外八角面凸出于套管的外周外,第二套筒内侧为内八角孔,内八角孔与外八角面间隙配合,以形成传动连接关系。通过八角面配合,其旋转传动受力均匀,不易磨损。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丝杆传动副包括螺旋转子、销轴和耐磨套,螺旋转子为所述直线运动件,螺旋转子转动及直线滑动设置在套管内,螺旋转子与转轴传动连接及直线滑动配合;所述螺旋转子的外周面设有螺旋槽,销轴横向设置在套管内,耐磨套套设在销轴外,耐磨套外表面与螺旋槽滑动配合。耐磨套类似滚轮,与螺旋槽和销轴形成滚动摩擦,减少磨损。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外设有横销,横销与螺旋转子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转轴外。如果阻尼装置内部具有弹簧,形成自动复位阻尼装置时,则上述压缩弹簧和横向不需安装。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上设有贯穿其外周面的导向槽,所述横销设置在导向槽内、并沿转轴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转轴的中心设有开孔,开孔的一端通向导向槽内,开孔的另一端通向转轴的外端,开孔内设有开门力度调节螺丝,开门力度调节螺丝与开孔螺纹连接。通过调节开门力度调节螺丝,可以改变横销与螺旋转子之间的距离,即改变了压缩弹簧的初始压缩量,从而改变开门时所需克服的力度。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的外端伸出套管外,转轴的外端套设有塞套,塞套与转轴传动配合,塞套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内、并与第一套筒内壁通过八角面传动配合,第一套筒外设有紧定螺丝,紧定螺丝穿过第一套筒的壁面与塞套外壁压紧配合。塞套限定了旋转缓冲模块不能从塞套安装位置的这一端抽出。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轴与套管之间设有滚珠轴承,滚珠轴承一端延伸出套环,套环与转轴之间设有第一滚针轴承。滚珠轴承可以克服转轴工作时的轴向推力,第一滚针轴承可以克服转轴的向心推力,因此,两种轴承的结合,使得转轴可以顺畅转动,亦避免转轴松脱。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旋转子设有导向孔,导向孔内壁设有内导向齿纹,内导向齿纹沿螺旋转子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转轴的内端设有外导向齿纹,外导向齿纹沿转轴的轴线方向延伸,转轴的内端插入导向孔内,内导向齿纹和外导向齿纹啮合、并直线滑动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外缸体、内缸体、活塞杆、关门速度调节阀、活塞、端盖和复位弹簧,外缸体的一端与套管固定连接,外缸体内设有内腔,关门速度调节阀与外缸体下端螺纹连接,外缸体上端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内缸体经开口放入内腔中,内缸体外壁与外缸体内壁之间设有过油通道,活塞设置在内缸体内,活塞将内缸体内分成上腔和下腔,活塞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将上腔和下腔单向连通,活塞杆的一端位于内缸体内、并与活塞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位于外缸体外、并与螺旋转子连接;所述开口内设有端盖,活塞杆穿过端盖,过油通道的上端与上腔连通,内缸体的底部设有过油调节孔,过油通道通过过油调节孔与下腔连通;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内缸体内、并压接在活塞底部与下腔的底部;关门速度调节阀对应过油调节孔设有阀针,通过旋转关门速度调节阀调节过油调节孔的流量大小,以实现关门速度的调节。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套筒由两段构成,第一套筒的两段分别为一段第一套筒和二段第一套筒,一段第一套筒和二段第一套筒分别位于第一页板同一棱边上的两端,一段第一套筒和二段第一套筒之间形成让位槽,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让位槽内,第二套筒与一段第一套筒之间和二段第一套筒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垫圈和第二垫圈;所述缸体的另一端伸入二段第一套筒内、并与二段第一套筒之间设有第二滚针轴承。第二滚针轴承形成对旋转缓冲模块的另一端的支撑作用,使得旋转缓冲模块不能往第二滚针轴承安装端松脱,使其可靠地位于两块页板的套筒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模块化缓冲合页的阻尼装置、转轴和丝杆传动副预先安装在套管内,形成一个独立的旋转缓冲模块,旋转缓冲模块外形相当一根轴,与两块页板的套筒连接在一起即可,其安装方便,工作可靠;

(2)此款模块化缓冲合页的阻尼装置为独立的零件,与旋转缓冲模块的套管装配更方便;

(3)此款模块化缓冲合页的旋转缓冲模块的套管与其中一页板的套筒通过六角面间隙配合、并传动连接,其装配方便(无需像过盈配合那样,采用压力装置进行安装),传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旋转缓冲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后(页板打上连接孔)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阻尼装置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阻尼装置的端盖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f-f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阻尼装置的活塞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g-g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阻尼装置的内缸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5中阻尼装置另一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j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4和图15所示,一种模块化缓冲合页,包括第一页板10和第二页板20,第一页板10设有第一套筒,第二页板20设有第二套筒201,还包括旋转缓冲模块70,该模块包括套管2、阻尼装置3、转轴1和丝杆传动副,阻尼装置3设置在套管2内,阻尼装置3伸出活塞杆31,转轴1转动设置在套管2内、并与丝杆传动副传动连接,丝杠传动副的直线运动件与活塞杆31相接;所述旋转缓冲模块70设置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201内,所述转轴1与第一套筒传动连接,套管2与第二套筒201传动连接。

所述套管2的外周设有外八角面21,外八角面21凸出于套管2的外周外,第二套筒201内侧为内八角孔202,内八角孔202与外八角面21间隙配合,以形成传动连接关系。

所述丝杆传动副包括螺旋转子8、销轴83和耐磨套84,螺旋转子8为所述直线运动件,螺旋转子8转动及直线滑动设置在套管2内,螺旋转子8与转轴1传动连接及直线滑动配合;所述螺旋转子8的外周面设有螺旋槽82,销轴83横向设置在套管2内,耐磨套84套设在销轴83外,耐磨套84外表面与螺旋槽82滑动配合。

所述转轴1外设有横销6,横销6与螺旋转子8之间设有压缩弹簧7,压缩弹簧7套设在转轴1外。

所述转轴1上设有贯穿其外周面的导向槽12,所述横销6设置在导向槽12内、并沿转轴1的中心轴线方向滑动,转轴1的中心设有开孔14,开孔14的一端通向导向槽12内,开孔14的另一端通向转轴1的外端,开孔14内设有开门力度调节螺丝8,开门力度调节螺丝8与开孔14螺纹连接。

所述转轴1的外端伸出套管2外,转轴1的外端套设有塞套60,塞套60与转轴1传动配合,塞套60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内、并与第一套筒内壁通过八角面传动配合,第一套筒外设有紧定螺丝102,紧定螺丝102穿过第一套筒的壁面与塞套60外壁压紧配合。

所述转轴1与套管2之间设有滚珠轴承5,滚珠轴承5一端延伸出套环,套环与转轴1之间设有第一滚针轴承4。

所述螺旋转子8设有导向孔81,导向孔81内壁设有内导向齿纹,内导向齿纹沿螺旋转子8轴线方向延伸;所述转轴1的内端设有外导向齿纹13,外导向齿纹13沿转轴1的轴线方向延伸,转轴1的内端插入导向孔81内,内导向齿纹和外导向齿纹13啮合、并直线滑动配合。

结合图5至图12所示,所述阻尼装置3包括外缸体33、内缸体38、活塞杆31、关门速度调节阀32、活塞35、端盖34和复位弹簧37,外缸体33的一端与套管2固定连接,外缸体33内设有内腔,关门速度调节阀32与外缸体33下端螺纹连接,外缸体33上端设有与内腔连通的开口,内缸体38经开口放入内腔中,内缸体38外壁与外缸体33内壁之间设有过油通道,活塞35设置在内缸体38内,活塞35将内缸体38内分成上腔381和下腔382,活塞35设有单向阀,单向阀将上腔381和下腔382单向连通,活塞杆31的一端位于内缸体38内、并与活塞35连接,活塞杆31的另一端位于外缸体33外、并与螺旋转子8连接;所述开口内设有端盖34,活塞杆31穿过端盖34,过油通道的上端与上腔381连通,内缸体38的底部设有过油调节孔383,过油通道通过过油调节孔383与下腔382连通;所述复位弹簧37设置在内缸体38内、并压接在活塞35底部与下腔382的底部;关门速度调节阀32对应过油调节孔383设有阀针321,通过旋转关门速度调节阀32调节过油调节孔383的流量大小,以实现关门速度的调节。所述阀针321呈上端窄、下端宽的锥形。

所述内缸体38底部设有凸环385,凸环385将内缸体38底部与外缸体33的内腔之间垫高一定的距离,凸环385上径向设有开槽386,内缸体38外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切面384;所述端盖34底面设有径向槽342,端盖34对应活塞杆31设有中心孔341,中心孔341内壁设有第一定位槽343,端盖34外周设有第二定位槽344,第一定位槽343和第二定位槽344分别用于放置密封圈。所述切面384与外缸体33的内腔壁之间、内缸体38底部与外缸体33底部之间间隙331、开槽386和径向槽342共同构成所述过油通道。

所述活塞35外周设有环形凹槽352,活塞35底部轴向设有多个过油孔351,过油孔351与环形凹槽352连通;环形凹槽352内套设有密封环36,密封环36外周与内缸体38内壁密封配合,密封环36中心设有中心过油孔361,中心过油孔361与环形凹槽352间隙配合,密封环36与环形凹槽352上下活动配合,密封环36与过油孔351、中心过油孔361、环形凹槽362的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单向阀。

所述第一套筒由两段构成,分别为一段第一套筒101和二段第一套筒104,一段第一套筒101和二段第一套筒104分别位于第一页板10同一棱边上的两端,一段第一套筒101和二段第一套筒104之间形成让位槽103,所述第二套筒201设置在让位槽103内,第二套筒201与一段第一套筒101之间和二段第一套筒104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所述缸体的另一端伸入二段第一套筒104内、并与二段第一套筒104之间设有第二滚针轴承50。所述一段第一套筒101、二段第一套筒104、第一垫圈30和第二垫圈40的内孔均为与所述外八角面21匹配的八角孔。

所述塞套60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第一套筒的一段第一套筒101内,紧定螺丝102穿过一段第一套筒101的壁面与塞套60外壁压紧配合。

其工作原理是:第一页板10和第二页板20分别与门框和门体连接,开门时,转轴1和套管2相对转动,转轴1带动螺旋转子8旋转,螺旋转子8旋转过程中同步往横销6方向做直线运动,压缩弹簧7被压缩,以储存能量,同时,阻尼装置3的活塞杆31在复位弹簧37作用下被往上伸出。撤去开门作用力,压缩弹簧7释放其能量,螺旋转子8向阻尼装置3方向直线运动,并且,螺旋转子8反向转动,同时使得转轴1和套管2相对反向转动,门体自动关闭,门体关闭过程,活塞杆31往阻尼装置3内部缩进、并做阻尼运动,因此,门体缓慢关闭。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活塞杆31往阻尼装置3内部缩进时(见图5、图6中c箭头方向),活塞杆31带动活塞35往内缸体38的下腔382方向移动,活塞35的环形凹槽352上表面推动密封环36向下腔382方向移动(即使得密封环36顶面与环形凹槽352上表面接触处密封,见图6中e箭头所示),下腔382的容积变小,下腔382内的液压油依次经过油调节孔383、开槽386、内缸体38底部与外缸体33底部之间间隙331、切面384与外缸体33的内腔壁之间间隙和径向槽342后缓慢进入到上腔381内,由此产生缓冲的作用。如果需要调节关门的速度,通过调节关门速度调节阀32来调节阀针321伸入过油调节孔383的长度,从而调节阀针321与过油调节孔383之间的间隙大小,间隙越小,关门速度越慢,反之则越快。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活塞杆31沿图13和图14中h箭头往上伸出时,复位弹簧37形变运动,通过活塞35带动活塞杆31往上伸出,活塞35往内缸体38的上腔381方向移动,活塞35的环形凹槽352下表面推动密封环36向上腔381方向移动(即使得密封环36顶面与环形凹槽352上表面之间隔开一定的过油间隙k,过油间隙与中心过油孔361和过油孔351连通,上腔381内一部分液压油从过油间隙k、过油孔351和中心过油孔361进入下腔382内,另外一部分液压油经径向槽342、切面384与外缸体33的内腔壁之间间隙、内缸体38底部与外缸体33底部之间间隙331、开槽386和过油调节孔383进入下腔382内(见图13中i箭头所示),由此可见,阻尼装置3的活塞杆31往外伸出复位时,其液压油从上腔381快速进入下腔382内,所以实现快速复位,为下次关门提供缓冲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