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1734发布日期:2019-12-14 01:34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防盗锁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防盗锁由于安全性能高,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中;现有的电子防盗锁通过用户身份验证成功后,自动驱动锁体内的机械组件相互配合运动,从而完成开锁、闭锁动作。

由于电子防盗锁内各机械组件之间需要较高的配合度,才可实现防盗锁开锁、闭锁动作流畅执行,若有一个环节无法准确把握运动时刻,则会导致各机械组件的配合动作卡顿,甚至无法完成开锁或闭锁的动作,影响防盗锁的自动化程度。

而现有的电子防盗锁通常在主控器中录入设定程序,在用户身份验证成功或检测到锁体处于关门状态后,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按顺序控制锁体内的各机械组件依次执行相关动作,从而自动实现解锁或闭锁动作。但是,该方法只是一味的执行程序规定的动作,却无法检测到锁体内的各机械组件是否真的运动到位,有可能会出现某一环节中的某个机械组件出现异常,或上一环节的动作尚未完成,主控器却无法获知锁体内各机械组件的当前运动情况,硬性执行下一环节的机械组件执行动作,导致防盗锁内部各机械组件配合混乱,影响锁体的正常开锁、闭锁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对锁体内的每个机构进行运动状态检测,检测上一环节运动到位后才控制下一环节开始执行动作,从而提高锁体内各部件之间配合的准确度,从而提高锁体的自动化程度。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包括:

一锁体,锁体内具有斜舌机构、压舌机构、主锁舌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斜舌机构、主锁舌机构相联动;

若干个感应组件,在压舌机构、斜舌机构、主锁舌机构和驱动机构对应的锁体上均分别装设有至少一个感应组件,感应组件对应感知识别所述压舌机构、斜舌机构、主锁舌机构和驱动机构的位置并反馈各机构的到位信息至主控器中;

一主控器,与感应组件、驱动机构电连接,接收每个感应组件所传送的到位信息后,根据到位信息控制驱动机构运动,并带动斜舌机构、主锁舌机构执行锁门或开锁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斜舌机构包括斜舌和旋转拨舌,旋转拨舌靠近斜舌的一端与斜舌的端部相抵接,旋转拨舌与驱动机构相联动,驱动机构带动旋转拨舌转动时带动斜舌在竖直方向上往返移动;所述斜舌机构对应的感应组件设置在斜舌的端部下方,或设置在旋转拨舌的旋转路径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舌机构对应的感应组件设置在旋转拨舌的旋转路径上时,旋转拨舌上连接有向外延伸的触发部,旋转拨舌旋转时带动触发部切入或切出感应组件的感应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压舌机构包括感应舌和弹力组件,感应舌正下方的锁体上固定有一挡板,感应舌的杆身往挡板方向延伸并贯穿挡板,弹力组件套装在感应舌的杆身外,弹力组件的一端连接在挡板上,另一端连接感应舌;压舌机构对应的感应组件设置在感应舌贯穿挡板的一端的正下方或侧边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锁舌机构包括主锁舌、连接片和旋转拨片,连接片的一端与主锁舌的端部相连接,连接片上开设有斜向滑槽,旋转拨片的一端通过销杆滑动连接在连接片的斜向滑槽内,旋转拨片转动时,销杆沿着斜向滑槽移动并推动连接片,实现连接片在竖直方向上与锁体相对滑动;所述连接片的侧边外设置有感应组件,连接片的侧边上向外延伸有用于触发感应组件的触发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侧边外的感应组件设置有两个,两个感应组件之间的连线与连接片的侧边相互平行,且两个连接片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片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组件和拨舌组件,拨舌组件包括拨舌和齿轮底座,齿轮底座套装在拨舌外,齿轮底座上连接有触发部,并在齿轮底座的转动路径上设置有感应组件,齿轮底座转动时其触发部以旋转式切入或切出感应组件的感应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拨舌设置为双叶拨舌,双叶拨舌以不同转动方向转动时,其中一拨舌拨动连接片,另一拨舌拨动与斜舌相联动的斜舌推杆。

进一步地,所述双叶拨舌与齿轮底座之间具有空转行程,齿轮底座上的感应组件对应设置在空转行程上。

进一步地,所述感应组件设置为机械开关、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光电开关或磁控传感器中的其中一种。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压舌机构、斜舌机构、主锁舌机构和驱动机构的移动路径上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感应组件,通过感应组件检测每个机构的运动到位情况,根据检测到上一环节中感应组件传送的到位信息后再控制下一环节的机构开始执行动作,使得锁体内各机构的配合程度高,还可实时检测每个机构是否正常运作,提高防盗锁开锁、闭锁动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防盗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盗锁的感应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防盗锁内驱动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双叶锁舌和齿轮底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主锁舌机构和斜舌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主锁舌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过载保护齿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过载保护齿轮处于正常负载状态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过载保护齿轮处于过载状态的剖视图。

图中:1、锁体;2、驱动盒体;201、电机;202、协助齿轮;203、齿轮底座;204、空转行程挡块;205、双叶拨舌;206、限位块;207、锁芯;208、缺口;3、主锁舌;301、连接片;302、斜向滑槽;303、拨片;304、拨孔;4、斜舌;401、旋转拨舌;402、推杆;403、拨块;5、感应舌;501、连杆;502、弹力组件;503、挡板;6、感应组件;7、触发部;8、过载保护齿轮;801、输入齿轮;802、输出齿轮;803、齿轮轴;804、圆球体;805、弹性件;806、球面凹坑;9、主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一种全自动防盗锁具的检测系统,用于实时检测锁体1内各机构的运动到位情况,从而提高锁体1内各机构相互配合的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锁体1上设置有三个锁孔,如图1所示,三个锁孔分别用于容纳斜舌4、主锁舌3和感应舌5;而在门框上则开设有两个锁槽,两个锁槽分别对应斜舌4和主锁舌3,门框对应感应舌5处不具有锁槽,使得关门时感应舌5始终处于被挤压状态,使其无法弹出,用于区分感应舌5被误接触或在关门过程中门体被弹出等异常情况出现,从而提高电子锁自动上锁的准确度。而在本实施例中,斜舌4设置为具有一助力片的交叉斜舌4,且在斜舌4的舌杆上套装有用于复位的弹簧。

如图2所示,所述感应舌5与一连杆501相铰接,使得感应舌5可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进行一定幅度的摆动,感应舌5可根据压力作用方向更改其自身的摆动角度,使得压力可直接作用在感应舌5的三角侧面上,减少感应舌5与门框发生刚性撞击,减少对感应舌5的磨损。而在连杆501外套装有弹力组件502,使得感应舌5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可自动弹出;其中弹力组件502的一端固定在感应舌5上,另一端固定在锁体1内的一挡板503上,连杆501伸缩时可贯穿挡板503。

如图1、图2所示,在感应舌5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有感应组件6,感应舌5对应的感应组件6可设置在感应舌5贯穿挡板503的一端的正下方或设置在感应舌5的侧边上。感应组件6与锁体1内主控器9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感应舌5向锁体1内压缩时其连杆501端部触发感应组件6,待感应组件6持续维持触发状态超过预设时间时,则意味着该锁体1处于关门状态,此时感应组件6即可向主控器9发送控制指令,控制锁体1内的驱动机构和主锁舌机构实现联动,将主锁舌3弹出实现锁门动作。

而在本实施例中,感应舌5对应的感应组件6采用的是机械开关,设置在感应舌5的连杆501的侧边上,连杆501的端部往感应组件6方向弯折并延伸形成触发部7,感应舌5未被挤压时,连杆501端部保持接触感应组件6的状态,当关门时感应舌5带动连杆501下压,连杆501弯折处开始脱离感应组件6,完成感应组件6的触发动作,并将触发信号传送到主控器9中,控制驱动机构开始驱动。

所述驱动机构与锁体1内的主控器9电连接,负责在接收控制指令后带动主锁舌机构和斜舌机构执行锁门或开锁动作。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组件、双叶拨舌205和齿轮底座20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电机组件包括内置电机201和若干个协助齿轮202,电机201带动协助齿轮202转动;所述齿轮底座203的外表面开设有齿槽,齿轮底座203通过齿槽与协助齿轮202相咬合,齿轮底座203与双叶拨舌205相卡接,齿轮底座203与电机组件相咬合;在电机201的带动下,双叶拨舌205以不同旋转方向进行转动。

为了避免电机201烧毁或协助齿轮202磨损,将其中一协助齿轮202设置为具有过载保护的齿轮,如图7~9所示,所述过载保护齿轮8包括有输入齿轮801、输出齿轮802、齿轮轴803、圆球体804以及弹性件805;所述输入齿轮801和电机201间接传动,所述输出齿轮802和所述智能锁体1的锁舌间接传动;所述输入齿轮801和所述输出齿轮802均枢接于所述齿轮轴803上,所述输出齿轮802和所述输入齿轮801均轴向固定,所述输出齿轮802抵接在所述输入齿轮801的顶部;所述输入齿轮801内开设有用于容纳弹性件805的弹簧槽,所述弹性件805设置在所述弹簧槽内;所述圆球体804设置在所述弹性件805的顶部,所述输出齿轮802的底部开设有球面凹坑806,所述圆球体804的上部容纳于所述球面凹坑806内,所述圆球体804的下部容纳于所述弹簧槽内,并对所述弹性件805进行压缩。

在负载正常的情况下,压缩的弹性件805将圆球体804顶紧在球面凹坑806内,使输入齿轮801、圆球体804、输出齿轮802三者共同绕齿轮轴803进行转动;当负载过大时,圆球体804所传递的力矩不足以克服负载阻力,圆球体804的上部从球面凹坑806内脱离,随后被输出齿轮802的底部平面压入到弹簧槽内,输入齿轮801不再能带动输出齿轮802转动,使智能锁体1的电机201不再驱动锁舌,实现了对智能锁体1内部的过载保护,不容易因负载过大而损害到锁体1的齿轮和电机201,增强了锁体1的稳定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如图1、图3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均内置在一驱动盒体2上,驱动盒体2与锁体1可拆卸连接;当驱动机构中的任一部件出现异常时,只需将驱动盒体2整体卸下,更换新的驱动盒体2即可完成更换动作,可大幅度提高维修效率,还可避免对单个齿轮更换的情况出现,避免锁体1内各部件之间的相互配合出现脱节的情况,从而维持防盗锁的稳定性。

在驱动盒体2靠近主锁舌机构的一侧上开设有缺口208,所述电机组件设置在驱动盒体2远离缺口208的一侧,而双叶拨舌205则设置在靠近缺口208的一侧,该缺口208用于让双叶拨舌205的拨舌延伸到主锁舌机构处,为拨动主锁舌机构提供足够的空间。

所述双叶拨舌205套装在锁芯207外,双叶拨舌205与锁芯207同步转动,利用机械钥匙插入锁芯207的钥匙孔内后即可带动双叶拨舌205转动;由于机械钥匙插入锁芯207的钥匙孔后转动时必定会带动协助齿轮202运动,会存在齿轮阻力过大而无法转动钥匙的情况发生,为了避免该情况出现,锁体1自动上锁后,齿轮底座203可自动复位。

如图4所示,在齿轮底座203上设置有空转行程挡块204,双叶拨舌205的底部对应设置有限位块206,双叶拨舌205卡接入齿轮底座203时,双叶拨舌205的限位块206可在空转行程挡块204外移动,使得齿轮底座203与双叶拨舌205之间具有一段空行程,可在双叶拨舌205不动的情况下,将齿轮底座203反转复位,从而减少转动钥匙的阻力;空转行程挡块204与限位块206相接触的接触面的夹角角度决定空行程大小,而空转行程的另一作用是其特定的行程角度,当锁舌伸出上锁后,齿轮底座203复位,使得限位块206与空转行程挡块204相接触,电机201一旦驱动即可将动力传递到双叶拨舌205进行开锁,无需空转一段行程增加等待开锁的时间。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底座203的转动路径上设置有感应组件6,该感应组件6设置为光电开关,并在齿轮底座203上连接有触发部7,当齿轮底座203保持在未进行开关门的原始状态时,其触发部7遮挡感应组件6,当开始执行开锁或闭锁动作时,齿轮底座203不同方向转动时其触发部7以旋转式切出感应组件6的感应区域,使得触发部7远离感应组件6;当齿轮底座203复位时,触发部7重新遮挡感应组件6,从而获知齿轮底座203是否复位完成,控制电机201可执行下一步操作。

所述双叶拨舌205的两拨舌对称分布,双叶拨舌205以不同旋转方向转动时,其中一拨舌拨动主锁舌机构,带动与主锁舌机构相联动的主锁舌3弹出或收回锁体1内,另一拨舌拨动斜舌机构,带动与斜舌机构相联动的主锁舌3弹出或收回锁体1内。

其中,所述主锁舌机构包括拨片303和连接片301,如图5、图6所示,所述连接片301的一端与主锁舌3相连接,连接片301与锁体1滑动连接,连接片301上设置有斜向滑槽302,拨片303的一端通过销轴滑动连接在连接片301的斜向滑槽302内,当连接片301以不同方向转动时,拨片303的一端在连接片301的斜向滑槽302内移动,并为连接片301提供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使得连接片301可带动主锁舌3弹出或缩回锁体1内;而在拨片303靠近双叶拨舌205的一侧开设有拨孔304,双叶拨舌205可通过拨动拨孔304从而带动拨片303转动,实现驱动主锁舌3移动。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片301的侧边外设置有感应组件6,该感应组件6设置为光电开关,在连接片301的侧边上连接有用于遮挡光电开关的触发部7;所述连接片301侧边外的感应组件6设置有两个,两个感应组件6之间的连线与连接片301的侧边相互平行,且两个连接片301之间的距离等于连接片301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相同;当主锁舌3处于完全缩回锁体1内的状态时,连接片301的触发部7遮挡其中一光电开关,当主锁舌3处于完全弹出状态时,连接片301带动其触发部7上移并遮挡另一个光电开关,任一光电组件被遮挡时都会向主控器9发送触发指令,从而告知主控器9主锁舌3是否弹出或收回成功,控制电机201可执行下一步操作。

而所述斜舌机构包括旋转拨舌401和推杆402,旋转拨舌401的一端与斜舌4的端部相抵接,另一端与推杆402相铰接;所述推杆402的一端开设有条形孔,推杆402通过其条形孔与固定在连接片301上的一销轴滑动连接,连接片301上下移动时,可带动推杆402同步上下移动;且在外力的作用下,推杆402在一定滑动范围与主锁舌机构之间存在相对位移,即推杆402可在一定滑动范围内在水平方向上左右移动,并带动旋转拨舌401旋转,从而带动斜舌4收回锁体1内。

所述推杆402靠近驱动机构的一端向外延伸有拨块403,当推杆402在主锁舌机构的带动下移动至驱动机构的移动路径上时,双叶拨舌205即可拨动拨块403,从而推动推杆402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所述斜舌机构对应的感应组件6可设置在斜舌4的端部下方,也可设置在旋转拨舌401的旋转路径上;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舌机构对应的感应组件6设置在旋转拨舌401的旋转路径上时,该感应组件6设置为光电开关,并在旋转拨舌401上连接有向外延伸的触发部7,旋转拨舌401旋转时带动触发部7切入或切出感应组件6的感应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当斜舌4处于完全收回锁体1内时,其触发部7才遮挡感应组件6,达到触发感应组件6的效果,让主控器9获知斜舌4已经完成收回,可执行下一步操作。

所述感应组件6还可设置为机械开关、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光电开关或磁控传感器中的其中一种,若感应组件6为机械开关时,连杆501与机械开关相接触或脱离接触即可触发机械开关;若感应组件6设置为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时,当超声波距离传感器检测到连杆501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则即为触发感应组件6;若感应组件6设置为光电开关时,将光电开关安装在连杆501侧边,当连杆501下压移动时遮挡光电开关,光电开关的检测光束被遮挡或反射,完成感应组件6的触发;所述感应组件6还可设置为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关门时,感应舌5受到门框挤压后连杆501端部的触发部7开始脱离感应组件6,从而触发感应组件6,此时感应组件6将感应舌5到位信息传送到主控器9中,主控器9控制电机201开始转动,并带动协助齿轮202和齿轮底座203同步转动,此时齿轮底座203的一空转行程挡块204推动双叶拨舌205的限位块206,控制双叶拨舌205开始顺时针转动,双叶拨舌205的一拨舌推动推杆402,使其往右移动,从而带动旋转拨舌401顺时针转动,随着斜舌4同步下压,斜舌4完全缩回锁体1内时,旋转拨舌401的触发部7遮挡感应组件6,告知主控器9斜舌4收回完毕,此时即可控制电机201反转,使得双叶拨舌205开始逆时针旋转,双叶拨舌205的另一拨舌拨动拨片303,拨片303旋转过程中其端部沿着斜向滑槽302滑动,并为连接片301提供向上运动的推力,从而将主锁舌3推出锁体1外,实现自动上锁功能,此时连接片301带动其触发部7上移并遮挡位于连接片301侧边上方的感应组件6,从而向主控器9传送主锁舌3弹出到位信息,主控器9接收到主锁舌3弹出到位信息后,开始控制电机201反向转动,带动齿轮底座203复位,当齿轮底座203反向转动到其触发部7遮挡齿轮底座203移动路径上的感应组件6时,感应组件6向主控器9发送齿轮底座203复位完成信息,此时主控器9控制电机201停止反转,完成关门动作;关门后斜舌4在弹簧的弹性形变的作用下自动弹出。与此同时,齿轮底座203的另一空转行程挡块204与限位块206相接触,使得开锁时双叶拨舌205的限位块206可直接推动空转行程挡块204,实现齿轮底座203立即开始顺时针转动,可节省开锁时间。

当需要开门时,可通过控制面板的身份识别或利用机械钥匙插入锁芯207的钥匙孔内的方式实现开门驱动。当用户身份识别成功后,电机201继续反转,带动齿轮底座203顺时针转动,双叶拨舌205的其中一拨舌拨动拨片303,拨片303带动连接片301下滑,从而将主锁舌3收回锁体1内,同时带动连接片301的触发部7下移并遮挡位于下方的感应组件6,告知主控器9主锁舌3已经完全收回锁体1内;与此同时,连接片301下滑带动推杆402往双叶拨舌205的方向移动,双叶拨舌205继续顺时针转动时,双叶拨舌205的另一拨舌拨动推杆402的拨块403,使得推杆402右移,并带动旋转拨舌401顺时针转动,期间抵持斜舌4,将斜舌4缩回锁体1内,此时旋转拨舌401的触发部7重新遮挡感应组件6,告知主控器9斜舌4收回完毕,此时即可将门打开。

当门打开后,感应舌5弹出,感应舌5的触发部7上移并重新接触感应组件6,告知主控板锁体1目前处于开门状态,此时主控板控制电机201转动,带动齿轮底座203逆时针旋转到原始状态,带动双叶锁舌脱离推杆402的拨块403后,斜舌4在弹力组件502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弹出锁体1状态,当齿轮底座203的触发部7重新遮挡齿轮底座203移动路径上的感应组件6时,主控板控制电机201停止转动,完成开门复位工作。

斜舌机构的推杆402与主锁舌机构的连接片301堆叠连接,两者实现相互联动,充分利用锁体1内的有限空间,在连接片301下移收回主锁舌3的同时,将推杆402往靠近双叶拨舌205的方向移动,使得双叶拨舌205可拨动推杆402,从而带动斜舌4收回锁体1内,提高了开锁的响应速度,缩短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感。

驱动机构实现驱动主锁舌3自动弹出或收回锁体1内的同时,还可驱动斜舌4收回,锁体1内的压舌机构、主锁舌机构、斜舌机构、驱动机构均设置有对应的感应组件6,使得主控器9可准确获知锁体1内各部件的运动到位情况,控制各机构之间相互紧密配合,从而提高锁体1控制的准确度。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