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切式茯苓切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4998发布日期:2020-05-12 16:1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切式茯苓切片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茯苓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切式茯苓切片机。



背景技术:

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加工过程一般为:茯苓出土后洗净泥土,堆置于屋角不通风处,亦可贮放于瓦缸内,下面先铺衬松毛或稻草一层,并将茯苓与稻草逐层铺迭,最上盖以厚麻袋,使其"发汗",析出水分。然后取出,将水珠擦去,摊放阴凉处,待表面干燥后再行发汗。如此反复3~4次,至表面皱缩,皮色变为褐色,再置阴凉干燥处晾至全干,即为"茯苓个"。切制:于发汗后趁湿切制,亦可取干燥茯苓以水浸润后切制。切制后的各种成品,均需阴干,不可炕晒,并宜放置阴凉处,不能过于干燥或通风,以免失去粘性或发生裂隙。

茯苓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切片装置对茯苓个进行切制,现有茯苓切片机一般都是采用旋转式切片法,通过旋转刀片对茯苓个进行切割,然而,现有茯苓加工过程中,需要人工不停往里推动茯苓个,以使茯苓个逐渐被切削完,操作麻烦且工作强度较大,费时费力。另外,旋转刀片一个旋转周期只能切下一片茯苓片,工作效率有待加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切式茯苓切片机,其解决了现有切片装置一个切割周期只能切下一片茯苓片,工作效率有待加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切式茯苓切片机,包括进料通道、下切机构、推进机构和挡板;

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挡板之间设置有切片空间,所述切片空间底部设置有用于茯苓片向外排出的下料口;

所述下切机构位于所述切片空间上方,所述下切机构包括外壳、双切刀和切割气缸,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挡板上,所述切割气缸固定在所述外壳内且用于带动所述双切刀向下切割茯苓,所述双切刀位于所述切片空间上方;

所述推进机构安装在所述进料通道内且用于将待切片的茯苓推送到所述切片空间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进料通道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板之间设有间距。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进机构包括推进气缸和推块,所述推进气缸固定在所述底板上且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推块固定在所述推进气缸上且底面与所述进料通道内底部接触;

所述推块用于与茯苓接触,所述推进气缸用于推动所述推块沿所述进料通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茯苓通过进料通道进入到切片空间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双切刀包括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和连接板;

所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下侧均为开刃部,上侧均为非开刃部,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切刀上侧,另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二切刀上侧;

所述第一切刀、第二切刀和连接板一体设置。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切机构还包括安装块,所述切割气缸包括活塞杆,所述安装块固定在所述切割气缸活塞杆上,所述安装块底部开设有用于双切刀安装的安装槽;

所述第一切刀、第二切刀上侧以及所述连接板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且通过螺丝固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上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均安装有所述螺丝。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块在用于与茯苓接触的一面为弧面,所述弧面内表面与所述茯苓外表面接触,所述弧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采用橡胶制成。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挡板用于抵紧茯苓,以使茯苓位于所述挡板和所述推块之间,所述挡板内侧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茯苓接触的所述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采用橡胶制成。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推块底部设置有滑块,所述底板上开设有沿所述进料通道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块嵌在所述滑槽内且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下切机构还包括导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进料通道和所述挡板顶部,所述外壳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上下穿过的穿孔;

所述导向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导向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的相对两侧,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切刀和所述第二切刀的侧部边缘分别插在所述导向槽内且在导向槽内上下滑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切割气缸带动双切刀向下切割时,第一切刀和第二切刀将同时对茯苓进行切片,使得一个往复周期可以同时切出两片茯苓,提高了切片效率。本发明采用双刀设计,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省时省力。解决了现有切片装置一个切割周期只能切下一片茯苓片,工作效率有待加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茯苓切片机的整体结构;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下切机构的结构;

图3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茯苓切片机的具体结构;

图4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双切刀的结构。

图中,1、进料通道;101、侧板;102、底板;2、挡板;3、下切机构;31、外壳;32、双切刀;321、第一切刀;322、第二切刀;323、连接板;324、第一安装孔;325、第二安装孔;33、导向板;34、安装块;35、切割气缸;36、固定板;4、推进机构;41、推进气缸;42、推块;43、第一凸起;5、下料口;6、封口板;7、第二凸起;8、切片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种双切式茯苓切片机,如图1-4所示,包括进料通道1、下切机构3、推进机构4和挡板2。进料通道1顶部为敞口,便于将茯苓放入到进料通道1内,进料通道1和挡板2之间设置有间距,这个间距为切片空间8,切片空间8底部设置有用于茯苓片向外排出的下料口5。进料通道1为水平设置且包括底板102和侧板101,侧板101设置有两个,两个侧板101分别位于底板102的相对两侧,底板102与挡板2之间设有间距,即用于茯苓切割的切片空间8。底板102和两个侧板101为一体设置,侧板101与挡板2之间固定有封口板6,封口板6位于切片空间8的相对两侧。推进机构4安装在进料通道1内且用于将待切片的茯苓推送到切片空间8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切片时,可将茯苓放入到进料通道1内,然后通过推进机构4将茯苓推入到切片空间8中,以使茯苓抵在挡板2上,不需要手动推进,只需人工投料即可,相比于传统旋转式切片法,劳动强度更低,自动化强度更高。

参照图1-4,推进机构4包括推进气缸41和推块42。推进气缸41固定在底板102上且位于两个侧板101之间,推块42固定在推进气缸41上且底面与进料通道1内底部接触。推块42位于两个侧板101之间,为了推块42能顺利且平稳的在底板102上滑动,具体的,推块42底部固定有滑块,底板102上开设有沿进料通道1长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滑块嵌在滑槽内且在滑槽内滑动。推块42用于与茯苓接触,推进气缸41用于推动推块42沿进料通道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使茯苓通过进料通道1进入到切片空间8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茯苓投入到进料通道1中后,推进气缸41启动,使得推块42带动茯苓向切片空间8方向推进,直至茯苓被抵紧在挡板2内侧与推块42之间。可以解放双手,用推块42代替人手向前推进茯苓,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滑块的滑槽的配合设置,使得推块42能在底板102上顺利且平稳的来回移动,提高了推进平稳性,结构设计较为紧凑。

参照图1-4,推块42在用于与茯苓接触的一面为弧面,弧面内表面与茯苓外表面接触且贴紧。弧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凸起43,多个第一凸起43等间距设置在弧面上,第一凸起43采用橡胶制成且具有一定弹性。挡板2用于抵紧茯苓,以使茯苓被夹紧在挡板2和推块42之间的切片空间8内。挡板2内侧设置有多个用于与茯苓接触的第二凸起7,多个第二凸起7等间距设置在挡板2上,第二凸起7采用橡胶制成且具有一定弹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茯苓在切片前虽然已经通过发汗处理,但是茯苓内部还是具有一定水分,因此第一凸起43和第二凸起7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茯苓,防止茯苓在被推进和被夹持过程中,出现表面损坏现象,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防止茯苓黏附在挡板2和推块42上。设置第一凸起43和第二凸起7后,茯苓与挡板2和推块42不再是面面接触,而是点面接触,当茯苓片脱离茯苓本体后,茯苓片将自动下落并通过下料口5向外排出,不会粘在挡板2上。

参照图1-4,下切机构3位于切片空间8上方,下切机构3包括外壳31、安装块34、双切刀32、导向板33、固定板36和切割气缸35。外壳31固定在进料通道1和挡板2上,切割气缸35固定在外壳31内且用于带动双切刀32向下切割茯苓,双切刀32位于切片空间8上方。具体的,固定板36固定在进料通道1和挡板2顶部,外壳31通过固定板36固定在进料通道1和挡板2上。双切刀32包括第一切刀321、第二切刀322和连接板323。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下侧均为开刃部,上侧均为非开刃部,连接板323一侧固定在第一切刀321上侧,另一侧固定在第二切刀322上侧。第一切刀321、第二切刀322和连接板323为一体设置且通过不锈钢制作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切割气缸35带动双切刀32向下切割时,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将同时对茯苓进行切片,使得一个往复周期可以同时切出两片茯苓,提高了切片效率。本发明采用双刀设计,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省时省力。

参照图1-4,为了使每次切出的茯苓厚度基本一致,第二切刀322沿进料通道1端面进行切割,即第二切刀322刚好处于进料通道1端面正上方,而第一切刀321则刚好处于切片空间8中部上方,即第一切刀321与第二切刀322之间的间距刚好是切片空间8宽度的一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使得每片茯苓片厚度一致,切片效果较好。切片时,先通过推块42将茯苓推入到切片空间8内,使茯苓夹紧在挡板2和推块42之间,然后再启动切割气缸35,使第一切刀321与第二切刀322向下移动,从而切出茯苓片,被切下来的茯苓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将自动通过下料口5排出,茯苓片一次切完后,第一切刀321与第二切刀322将向上移动,推块42进行推进,形成新的用于切割部分,如此往复,直至茯苓完全被切割完。

参照图1-4,外壳31固定在固定板36上,固定板36上开设有用于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上下穿过的穿孔,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穿设在穿孔内。导向板33固定在固定板36上且位于外壳31内,导向板33分别位于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的相对两侧。导向板33上开设有导向槽,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的侧部边缘分别插在导向槽内且在导向槽内上下滑动。切割气缸35包括活塞杆,安装块34固定在切割气缸35活塞杆上,安装块34底部开设有用于双切刀32安装的安装槽。第一切刀321、第二切刀322上侧以及连接板323均安装在安装槽内且通过螺丝固定。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上侧均开设有第二安装孔325,连接板32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324,第一安装孔324和第二安装孔325内均安装有螺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穿孔的设置,一方面便于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向下穿过进行切片,另一方面用于拦截黏附在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上的茯苓片,以使黏附在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上的茯苓片能脱离第一切刀321和第二切刀322。安装块34的设置主要用于连接双切刀32,便于牢牢连接双切刀32和切割气缸35活塞杆,将双切刀32通过螺丝连接在安装块34上,主要为了后期拆换方便,便于双切刀32拆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