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用台面及其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3771发布日期:2019-11-15 22:46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转用台面及其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用台面及其工装。



背景技术:

在对不同的产品进行各种试验时,由于产品的不一致,固定产品的螺纹孔和螺栓的位置不确定,如果每个将每个产品均设计一个专门的固定台面,则会极大的增加公司成本,且在更换不同的产品进行试验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固定台面,工作效率低,浪费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转用台面及其转用工装,能够实现一个工装可以配合多种螺纹孔间距的产品,有效节约工装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转用台面,包括支撑台、开在所述支撑台的端面上的卡位槽;

所述卡位槽的横截面为倒t形状,所述卡位槽不止一个;

所述支撑台上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贯穿支撑台的两个端面。

在使用时,将产品放置在支撑台的端面上,然后螺栓的螺帽或螺母卡在卡位槽内,然后螺栓的螺柱穿过产品的螺纹孔后和螺母配合,实现固定,且在不同间距的螺纹孔时,通过螺帽或者螺母在卡位槽内的滑动来调节,实现一个支撑台对应不同的产品。

优选的,所述卡位槽为直线槽。

螺帽或者螺母在卡位槽内滑动调节时,更加的方便。

优选的,各个所述卡位槽之间相互平行。

方便制造,转用台面的制造成本更低。

优选的,所述卡位槽包括第一卡位槽和第二卡位槽,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状,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交叉。

可以让转用台面适应产品的范围变大。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位槽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之间平行设置。

进一步让转用台面的适应范围变大。

优选的,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之间形成卡位凸起,所述卡位凸起的横截面为正t形状;

所述第二卡位槽将所述卡位凸起分割,所述第二卡位槽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二卡位槽之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卡位槽和所述第二卡位槽垂直。

在保证适应范围的同时,还保证了制造的低成本。

优选的,所述螺纹通孔不止一个,各个所述螺纹通孔在所述支撑台上对称布置。

使得支撑台可以更好的固定在相应的设备上。

优选的,各个所述螺纹通孔在所述支撑台上中心对称布置,且其对称中心和所述支撑台的上端面的几何中心重合。

固定更加的稳固。

一种工装,包括转用台面,还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和所述螺母配合,所述螺栓包括螺帽和螺杆,所述螺帽和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所述螺帽或者所述螺母与所述卡位槽配合,所述卡位槽将所述螺帽或所述螺母的转动位移限制。

螺帽或者螺母在卡位槽内可以滑动,不可以转动,使得在拧紧螺栓和螺母时,螺栓和螺母可以有效的旋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支撑台上开设卡位槽,螺帽或者螺母在卡位槽内可以滑动配合,使得不同的产品在需要固定时,通过调整螺帽或者螺母的位置,对准产品的螺纹孔,即可进行匹配固定,不用为每个型号的产品配置一个工装,节约了成本,且在更换产品时,不用更换工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工装,包括转用台面,还包括螺栓2和螺母3,

一种转用台面,包括支撑台1、开在所述支撑台1的端面上的卡位槽11;

所述卡位槽11为直线槽,所述卡位槽11的横截面为倒t形状,所述卡位槽11不止一个,各个所述卡位槽11之间均为直线槽且互相平行;

所述支撑台1上设有螺纹通孔12,所述螺纹通孔12贯穿支撑台1的两个端面,螺纹通孔12不止一个且层中心对称布置,且其对称中心和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几何中心重合。

各个所述卡位槽11之间形成卡位凸起13,所述卡位凸起13的横截面为正t形状;所述螺纹通孔12开在所述卡位凸起13上。

所述螺栓2和所述螺母3配合,所述螺栓2包括螺帽21和螺杆22,所述螺帽21和所述螺杆22固定连接,所述螺帽21与所述卡位槽11配合,所述卡位槽11将所述螺帽21的转动位移限制。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工装,包括转用台面,还包括螺栓2和螺母3,

一种转用台面,包括支撑台1、开在所述支撑台1的端面上的卡位槽11;

所述卡位槽11为直线槽。

所述卡位槽11的横截面为倒t形状;所述卡位槽11包括第一卡位槽111和第二卡位槽112,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状,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交叉。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之间平行设置。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之间形成卡位凸起13,所述卡位凸起13的横截面为正t形状;所述螺纹通孔12开在所述卡位凸起13上。所述第二卡位槽112将所述卡位凸起13分割,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之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垂直。

所述支撑台1上设有螺纹通孔12,所述螺纹通孔12贯穿支撑台1的两个端面。所述螺纹通孔12不止一个,各个所述螺纹通孔12在所述支撑台1上中心对称布置,且其对称中心和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几何中心重合。

所述螺栓2和所述螺母3配合,所述螺栓2包括螺帽21和螺杆22,所述螺帽21和所述螺杆22固定连接,所述螺帽21与所述卡位槽11配合,所述卡位槽11将所述螺帽21的转动位移限制。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一种工装,包括转用台面,还包括螺栓2和螺母3,

一种转用台面,包括支撑台1、开在所述支撑台1的端面上的卡位槽11;

所述卡位槽11为直线槽。

所述卡位槽11的横截面为倒t形状;所述卡位槽11包括第一卡位槽111和第二卡位槽112,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状,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交叉。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之间平行设置。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之间形成卡位凸起13,所述卡位凸起13的横截面为正t形状;所述第二卡位槽112将所述卡位凸起13分割,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之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垂直。

所述支撑台1上设有螺纹通孔12,所述螺纹通孔12贯穿支撑台1的两个端面。所述螺纹通孔12不止一个,各个所述螺纹通孔12在所述支撑台1上中心对称布置,且其对称中心和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几何中心重合。

所述螺栓2和所述螺母3配合,所述螺栓2包括螺帽21和螺杆22,所述螺帽21和所述螺杆22固定连接,所述螺母3与所述卡位槽11配合,所述卡位槽11将所述螺母3的转动位移限制。

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一种工装,包括转用台面,还包括螺栓2和螺母3,

一种转用台面,包括支撑台1、开在所述支撑台1的端面上的卡位槽11;

所述卡位槽11为直线槽。

所述卡位槽11的横截面为倒t形状;所述卡位槽11包括第一卡位槽111和第二卡位槽112,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的横截面均为倒t形状,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交叉。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之间平行设置。各个所述第一卡位槽111之间形成卡位凸起13,所述卡位凸起13的横截面为正t形状;所述第二卡位槽112将所述卡位凸起13分割,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不止一个,各个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之间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卡位槽111和所述第二卡位槽112交叉且不垂直。

所述支撑台1上设有螺纹通孔12,所述螺纹通孔12贯穿支撑台1的两个端面。所述螺纹通孔12不止一个,各个所述螺纹通孔12在所述支撑台1上中心对称布置,且其对称中心和所述支撑台1的上端面的几何中心重合。

所述螺栓2和所述螺母3配合,所述螺栓2包括螺帽21和螺杆22,所述螺帽21和所述螺杆22固定连接,所述螺帽21或所述螺母3与所述卡位槽11配合,所述卡位槽11将所述螺帽21或所述螺母3的转动位移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