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有环形闭合静刀的刀片组及其刀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4530发布日期:2020-03-24 13:33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设置有环形闭合静刀的刀片组及其刀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毛发切割器具,尤其是指剃毛刀刀头及其刀片组。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201510185524.7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刀片组、毛发切割器具和相关的制造方法。具体的,所述刀片组包括固定刀片和可动刀片,其中可动刀片可以相对于固定刀片被以往复的方式驱动以用于切割毛发。所述固定刀片包括上下两个固定刀片,两个固定刀片之间形成槽,所述可动刀片插入槽内并在一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沿着槽往复移动与固定刀片形成剪切。现有技术中的刀片组,为了能够剪切更短的毛发以实现更好的剪切效果,都需要设置一个与固定刀片配合使用的支撑结构(固定刀片座)来增加固定刀片的强度,从而避免因固定刀在垂直动刀移动的方向发生弯曲变形而导致动刀在使用时出现抖动或者跳刀的现象。而比较常见的,固定刀片的形成都设置呈一个不闭合的片状结构,利用支撑结构来封闭片状结构的开口同时加强固定刀片的强度。这样设置之后,固定刀片与支撑结构之间围绕形成一个安装空间,所述可动刀片往复移动的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由于剃毛刀在剪切时所需的精度非常高,因此剃毛刀的刀片组中各个元件的配合度的要求也非常高,即使所需精度配合上差了零点几丝米都有可能出现毛发无法剪切以及拉毛或者跳刀的现象。而每增加一个元件,其开模成本以及制造工艺的难度都呈几倍的增加。

因此,如何同时解决剃毛刀的强度、剪切效果、制造工艺之间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同时解决剃毛刀的强度、剪切效果、制造工艺之间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置有环形闭合静刀的刀片组及其刀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置有环形闭合静刀的刀片组,包括环形闭合静刀、与环形闭合静刀相对往复运动的动刀,其中,所述环形闭合静刀围绕形成中空的闭合环,所述动刀插入所述闭合环内;所述环形闭合静刀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壁与第二连接壁,所述动刀与所述环形闭合静刀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之间呈间隙配合,所述环形闭合静刀具有至少一个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的剪切边缘,所述剪切边缘形成静刀齿,所述动刀与所述剪切边缘相对应的位置形成与所述静刀齿配合的动刀齿。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壁或第二连接壁设置导引所述动刀往复移动的导引结构,所述动刀在与所述导引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与之配合的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结构为导槽或者导轨,所述限位结构为与所述导引结构配合的导轨或导槽。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壁或所述第二连接壁开设网孔形成静刀网孔刀,所述动刀设置与所述静刀网孔刀配合的动刀网孔刀,所述静刀网孔刀与所述动刀网孔刀配合形成平面剪切部。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刀片组在使用时其所述环形闭合静刀的所述第一连接壁面向皮肤,所述第一连接壁的壁厚在0.02~0.5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壁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连接壁的壁厚。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刀与所述环形闭合静刀在所述第一连接壁与所述第二连接壁之间的间隙≤0.03mm。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静刀齿之间形成静刀剪切口,所述静刀剪切口由静刀齿根部朝向静刀齿末端外扩。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壁到静刀齿末端圆弧过渡,所述第二连接壁到静刀齿末端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静刀齿具有多个外侧面以及连接各个外侧面的端面,所述静刀齿的相邻的外侧面之间、各外侧面与端面之间均弧形光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刀头结构,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刀片组、连动所述动刀运动的连接部件。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壁贯穿长条形连接孔,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一个伸入所述连接孔内并沿连接孔往复移动的连接座。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刀片组设置环形闭合的静刀,在静刀同样厚度的情况下,其所形成的环形闭合力使其整体的强度相对于开口设计的静刀而言更强且无需设置额外的静刀支撑部件来增加静刀的强度,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刀片组件,其相对于传统的刀片组件,结构设计更加简单、组装工艺更加简化、制造成本更低;动刀与环形闭合静刀在第一连接壁与第二连接壁之间呈间隙配合,减小了剃毛刀在使用时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动刀与静刀之间的摩擦,剃毛刀在工作过程中的温升低、电流小,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剃毛刀刀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剃毛刀刀头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剃毛刀刀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1为刀片组、2为连接部件、3为环形闭合静刀、4为动刀、5为导引结构、6为限位结构;

21为连接座、22为连接头、30为闭合环、31为第一连接壁、32为第二连接壁、33为剪切边缘、34为静刀齿、36为剪切口、41为动刀齿;

341为静刀齿根部、342为静刀齿末端、343为外侧面、344为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设置有环形闭合静刀的刀片组及其刀头结构,以同时解决剃毛刀的强度、剪切效果、制造工艺之间的问题。

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刀片组1包括环形闭合静刀3、与环形闭合静刀3相对往复运动的动刀4,环形闭合静刀3围绕形成中空的闭合环30,动刀4插入闭合环30内,环形闭合静刀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壁31与第二连接壁32,动刀4与环形闭合静刀3在第一连接壁31与第二连接壁32之间呈间隙配合,优选的,动刀4与环形闭合静刀3在第一连接壁31与第二连接壁32之间的间隙≤0.03mm。本实施例所提供视图为例做说明,位于下方的为第一连接壁31,位于上方的为第二连接壁32。静刀4具有至少一个连接第一连接壁31与第二连接壁32的剪切边缘33,剪切边缘33形成静刀齿34,动刀4与剪切边缘3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与静刀齿34配合的动刀齿41。

环形闭合静刀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环形闭合静刀3的材质可以是合金、金属;或者是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同样使静刀形成闭合的环,此时其可以选择塑料与合金或金属复合而成。动刀4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合金。

进一步的,为了达到更佳的剪切效果,减小剃毛刀在工作过程动刀的抖动以及跳刀现象,第一连接壁31或第二连接壁32设置导引动刀4往复移动的导引结构5,动刀4在与导引结构5对应的位置设置与之配合的限位结构6。导引结构5为导槽或者导轨,限位结构6为与导引结构5配合的导轨或导槽。在本实施例中,导引结构5形成在第二连接壁32。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壁31或第二连接壁32开设网孔使其形成静刀网孔刀。动刀4设置与静刀网孔刀配合的动刀网孔刀。静刀网孔刀与动刀网孔刀配合形成平面剪切部。在所提供的附图中,静刀网孔刀形成在第二连接壁32,因此其结构在附图中并未显示。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保证静刀的强度,同时又能够达到更好的剪切效果,可以将第一连接壁31的壁厚设计成小于第二连接壁32的壁厚。或者是将环形闭合静刀3的局部加厚处理,而将环形闭合静刀3与皮肤接触的面做薄。刀片组在使用时其环形闭合静刀3的第一连接壁31面向皮肤,第一连接壁31的壁厚在0.02mm~0.5mm之间。为了达到更佳的剪切剃毛效果,第一连接壁31的壁厚可以设置在0.02mm~0.04mm之间。相对于传统的剃毛刀刀片而言,本实用新型环形闭合静刀3的设计,其第一连接壁31的厚度可以做的更薄,同样能够达到剃毛作业时所需要的强度。

剃毛刀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对尺寸较短的毛发也能剪切修饰从而达到更加完美的剃毛效果,这就需要静刀与皮肤接触的面做的足够薄,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本实用新型将静刀设置为一体的闭合环,使得环形闭合静刀3的整体强度增加,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静刀是开口的结构设计而言,环形闭合静刀3整体的强度更强,能将环形闭合静刀3的与皮肤接触的一侧的厚度做的更薄,且利用静刀本身所形成的环形闭合力,环形闭合静刀3的各个点均受到垂直于该点所在面的支撑力,而现有的开口式的静刀设计,如果将静刀设计过薄,就没办法保证其与动刀配合所需要的强度;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就需要相应的定刀支撑结构来增加静刀的强度,这种元件的增加势必使得剃毛刀的元件数量、组装难度、工艺步骤及成本均随之增加。而本实用新型设置环形闭合的静刀,在静刀同样厚度的情况下,其所形成的环形闭合力使其整体的强度相对于开口设计的静刀而言更强,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刀片组件,其相对于传统的刀片组件,结构设计更加简单、组装工艺更加简化、制造成本更低。将动刀4与静刀间歇配合,并将间隙控制在≤0.03mm,有效的避免了在剃毛作业中动刀抖动的幅度,防止跳刀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减小温升,摩擦小,长期使用后刀片组件的磨损小,使用寿命更长。

较佳的,如附图5,相邻的两个静刀齿34之间形成静刀剪切口36,静刀剪切口36由静刀齿根部341朝向静刀齿末端342外扩。静刀剪切口36呈“v”形或开口外扩的“u”形。不以本实施例揭露的为限制。静刀齿34这样设置之后,更方便毛发进入到静刀剪切口36内完成剪切,而且不易出现卡齿的现象。

如附图5、6所示,静刀齿34具有多个外侧面343以及连接各个外侧面343的端面344,静刀齿34的相邻的外侧面343之间、各外侧面343与端面344之间均弧形光滑过渡连接。这样设计之后,在剃毛时能够提升整体的贴肤触感,并能避免由于操作不当而割伤皮肤。也就是说,将静刀齿34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面均光滑过渡做圆角处理。因此,还可以将静刀齿34设计成如本实施例附图6所示:第一连接壁31到静刀齿34的末端342圆弧过渡,第二连接壁32到静刀齿末端342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该刀片组的剃毛刀刀头,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刀片组1以及连接部件2,其中,连接部件2与一个驱动源连接,驱动源可以是电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附图中并未示出)。连接部件2用于连动动刀4在闭合环31内往复移动。

具体的,连接部件2包括连接座21与连接头22。连接头22与连接座可以是能拆卸的连接(如紧固件连接、卡扣、紧配合的插接等形式),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如焊接、注塑、浇铸成型等)。连接头22之间与驱动源的动力输出端连接,连接座21与动刀4连接。连接座21可以与动刀4制作成一体结构,此时,为方便连接座21与动刀4的支撑,需要在第二连接壁32开设穿孔。当然,还可以将动刀4先与环形闭合静刀3完成组装,然后再将二者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在动刀4设置连接孔,连接座21的底部伸入连接孔内联动动刀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