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电动螺丝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31862发布日期:2020-09-15 19:3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小型电动螺丝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金工具,特别涉及一种小型电动螺丝批。



背景技术:

针对狭小空间和高处作业时的小型螺丝批,目前畅销的有两种,一种是手动螺丝刀,这种螺丝刀重量轻,长度小,适用于狭小空间。但是这种手动螺丝刀,在高处和狭小空间作业时,如果长时间操作,会导致操作者手酸困,大大降低了操作舒适性。还有一种是小型电动螺丝批,小型电动螺丝批操作时,只需要用手握好即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小型电动螺丝批的结构特点,其重量较重,且长度较长,由于小型电动螺丝批的长度较长,不适合在狭小空间进行作业,而且在高处作业时,由于其重量重,也容易使得操作人员的手疲劳,影响操作舒适性。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小型电动螺丝批,重量较重,长度较长,不适用于狭小空间作业,在对高处作业时,操作舒适性低,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小型电动螺丝批,重量较重,长度较长,不适用于狭小空间作业,在对高处作业时,操作舒适性低,影响工作效率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型电动螺丝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小型电动螺丝批,包括动力系统、电池组件、批头和机壳,其特点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所述动力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一机壳内,所述批头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并伸出于所述第一机壳,所述电池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内,所述小型电动螺丝批还包括电连接部件,所述电连接部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动力系统和所述电池组件。

在此方案中,通过将动力系统和电池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中,然后通过电连接部件连接动力系统和电池组件。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减轻了第一机壳也就是工作端的重量,有利于提高操作者高处作业时的舒适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工作端的长度,使得这种小型电动螺丝批能适应狭小空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可拆卸连接。

在此方案中,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设置为可拆卸的电连接,在一般工况下,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集成度高,操作方便。当需要在狭小空间和高处作业时,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拆开来,不但减轻了工作端的重量,而且缩短了工作端的长度,使得小型电动螺丝批能适用于狭小空间,而且在狭小空间和高处作业时,操作舒适性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壳上背离所述批头的端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自所述第一机壳的端面向外突出,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动力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机壳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极孔,所述第一电极孔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一电极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片能插入所述第一电极孔内。

在此方案中,采用第一电极片和第一电极孔实现第一机壳内的动力系统和第二机壳内的电池组件之间的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机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机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扣卡扣连接。

在此方案中,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采用卡扣连接,防止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时,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脱离,也就是提高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操作舒适性。

较佳地,所述电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的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动力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

在此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在狭小空间或者高处作业时,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分离,并将第二机壳携带在身上,从而减轻并缩短了作为工作端的第一机壳的重量和长度,以使得小型电动螺丝批适用于狭小空间或者高处作业环境,从而提高操作舒适性并提高工作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端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孔,所述第二电极孔和所述第一电极片一一对应,所述第一电极片能插入所述第二电极孔内;所述第二连接端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一电极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片能插入所述第一电极孔内。

在此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即插即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接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所述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并能卡扣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扣一一对应并能卡扣连接。

在此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防止作业过程中,电连接部件与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脱离,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具有提高电连接部件与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的牢固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而且采用卡扣连接便于拆装。

较佳地,所述小型电动螺丝批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和机器控制板,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一机壳连接并露出于所述第一机壳,所述第二开关与所述第二机壳连接并露出于所述第二机壳,所述机器控制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机壳内,所述机器控制板与所述电池组件和所述动力系统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与所述机器控制板电连接。

在此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分离时,采用第一开关控制机器控制板的开启或关闭;当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时,采用第二开关控制机器控制板的开启或关闭。

较佳地,所述第二机壳上设置有挂钩。

在此方案中,在第二机壳上设置挂钩,在需要将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分离后作业时,便于将第二机壳挂在身上,方便携带。

较佳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减速箱和电机,所述电机与所述减速箱连接,所述批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减速箱。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通过将动力系统和电池组件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中,然后通过电连接部件连接动力系统和电池组件。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减轻了第一机壳也就是工作端的重量,有利于提高操作者高处作业时的舒适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工作端的长度,使得这种小型电动螺丝批能适应狭小空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由于工作端无电池组件,具有重量轻,长度短,可适用于狭小空间而且可提高操作人员操作的舒适性。因此这种小型电动螺丝批,使用范围广,且操作舒适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中的第一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的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中的第二机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中的电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小型电动螺丝批中的电连接部件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机壳10

第一电极片101

第一卡槽102

动力系统20

减速箱201

电机202

批头30

第二机壳40

第一电极孔401

第一卡扣402

挂钩403

电池组件50

电连接部件60

第一连接端601

第二电极孔6011

第二卡扣6012

连接线602

第二连接端603

第二电极片6031

第二卡槽6032

控制单元70

第一开关701

第二开关702

机器控制板7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电动螺丝批,包括动力系统20、电池组件50、批头30和机壳,机壳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动力系统20设置于第一机壳10内,批头30与动力系统20连接并伸出于第一机壳10,电池组件50设置于第二机壳40内,小型电动螺丝批还包括电连接部件60,电连接部件6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动力系统20和电池组件50。

其中,通过将动力系统20和电池组件50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中,然后通过电连接部件60连接动力系统20和电池组件50。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减轻了第一机壳10也就是工作端的重量,有利于提高操作者高处作业时的舒适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缩短了工作端的长度,使得这种小型电动螺丝批能适应狭小空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操作者的操作舒适性。

参照图4至图6予以理解,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可拆卸连接。第一机壳10上背离批头30的端部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极片101,第一电极片101自第一机壳10的端面向外突出,第一电极片101与动力系统20电连接,第二机壳40的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一电极孔401,第一电极孔401与电池组件50电连接,第一电极片101与第一电极孔一一对应,第一电极片101能插入第一电极孔401内。第一机壳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102,第二机壳4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扣402,第一卡槽102和第一卡扣402卡扣连接。

其中,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设置为可拆卸的电连接,在一般工况下,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连接,集成度高,操作方便。当需要在狭小空间和高处作业时,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拆开来,不但减轻了工作端的重量,而且缩短了工作端的长度,使得小型电动螺丝批能适用于狭小空间,而且在狭小空间和高处作业时,操作舒适性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采用第一电极片101和第一电极孔401实现第一机壳10内的动力系统20和第二机壳40内的电池组件50之间的电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采用卡扣连接,防止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连接时,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脱离,也就是提高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连接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操作舒适性。

当然,对于第一电极片101和第一电极孔401设置在第一机壳10或者是第二机壳40上部做限定,只要能实现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之间可拆卸的电连接即可。对第一卡槽102和第一卡扣402的数量、在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上的位置及第一卡槽102和第一卡扣402的具体结构也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102和第一卡扣402的数量都为两个,而且是设置在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的端部的外周面上。

参照图4至图8予以理解,电连接部件60包括第一连接端601、第二连接端603和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端601和第二连接端603的连接线602,第一连接端601与动力系统20电连接,第二连接端603和电池组件50电连接。第一连接端601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孔6011,第二电极孔6011和第一电极片101一一对应,第一电极片101能插入第二电极孔6011内;第二连接端603设置有两个第二电极片6031,第二电极片6031和第一电极孔401一一对应,第二电极片6031能插入第一电极孔401内。第一连接端6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扣6012,第二卡扣6012与第一卡槽102一一对应并能卡扣连接;第二连接端60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槽6032,第二卡槽6032和第一卡扣402一一对应并能卡扣连接。第二机壳40上设置有挂钩403。

其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便于在狭小空间或者高处作业时,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分离,并将第二机壳40携带在身上,从而减轻并缩短了作为工作端的第一机壳10的重量和长度,以使得小型电动螺丝批适用于狭小空间或者高处作业环境,从而提高操作舒适性并提高工作效率。在第一连接端601上设置第二电极孔6011,在第二连接端603上设置第二电极片6031,采用这种结构形式,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可即插即用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一连接端601和第一机壳10卡扣连接,第二连接端603和第二机壳40卡扣连接,防止作业过程中,电连接部件60与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脱离,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具有提高电连接部件60与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连接的牢固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而且采用卡扣连接便于拆装。在第二机壳40上设置挂钩403,在需要将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分离后作业时,便于将第二机壳40挂在身上,方便携带。

参照图2和图3予以理解,小型电动螺丝批还包括控制单元70,控制单元70包括第一开关701、第二开关702和机器控制板703,第一开关701与第一机壳10连接并露出于第一机壳,第二开关702与第二机壳40连接并露出于第二机壳40,机器控制板703设置于第二机壳40内,机器控制板703与电池组件50和动力系统20电连接,第一开关701和第二开关702均与机器控制板703电连接。其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40分离时,采用第一开关701控制机器控制板703的开启或关闭;当第一机壳10和第二机壳连接时,采用第二开关702控制机器控制板703的开启或关闭。

参照图1和图2予以理解,动力系统20包括减速箱201和电机202,电机202与减速箱201连接,批头30的一端连接于减速箱201。

参照图1至图8予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小型电动螺丝批,在一般工况下使用时,将第一机壳10上的第一电极片101插入第二机壳40上的第一电极孔401内,同时第一机壳10上的第一卡槽102和第二机壳40上的第一卡扣402卡扣连接,连接后如图5所示,此时打开第一开关701或者第二开关702都可启动该小型电动螺丝批。当需要在狭小空间或者高处作业时,将第一机壳10上的第一电极片101插入电连接部件60的第一连接端601的第二电极孔6011内,同时第二卡扣6012卡入第一卡槽102内,电连接部件60的第二连接端603的第二电极片6031插入第二机壳40上的第一电极孔401内,同时第一卡扣402卡入第二卡槽6032内,此时可用第一机壳10上的第一开关701启动和关闭小型电动螺丝批。这种小型电动螺丝批,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牢固,第一机壳10的重量轻、长度短,在狭小空间和高处作业时,操作舒适性高,且工作效率高。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