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吸废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3212发布日期:2020-10-28 11:2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自动吸废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吸废模具。



背景技术:

在模切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很多产品的中间会有小孔或方孔或其他类似孔的废料,传统的方式为模切完后手动戳孔浪费了很多工时,人工在手动戳孔时会有将产品戳坏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吸废模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吸废模具,包括:

下模,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腔,所述下模的下模腔内设置有用于对模切产品的孔进行加工的模加工部;

与所述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具有吸废通道,所述吸废通道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模加工部的正上方,

第一负压装置,所述第一负压装置与所述吸废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负压装置用于为所述吸废通道提供负压,以将由所述模加工部加工出的废料吸入所述吸废通道内。

优选地,所述吸废通道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优选地,所述模加工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吸废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废通道与多个所述模加工部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上模包括吸废腔,所述吸废腔与各个所述吸废通道的上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负压装置位于所述吸废腔内。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与所述吸废腔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装置能将位于所述吸废腔内的废料吸出所述吸废腔。

优选地,所述模加工部的截面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吸废通道的截面适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压装置和/或所述第二负压装置为空压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吸废模具具有以下优点:

1、借由上述结构,当上模和下模合模完成加工后,下模中的模加工部能对产品的小孔或方孔或其他类似的孔进行加工。此时,第一负压装置开启,从而能够将还滞留在产品上的废料脱离产品,进入吸废通道中。

2、由于上模没有对模加工部的阻碍,更利于模加工部将废料从产品上切断。

3、吸废腔可以将各个吸废通道内的废料汇总在一起。

4、第二负压装置可以将吸废腔内的废料从吸废腔内吸出,以确保开模后,不会有废料堆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自动吸废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为:1、下模;2、模加工部;3、上模;4、吸废通道;5、第一负压装置;6、吸废腔;7、第二负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参照图1所示,

本技术:
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吸废模具,包括:

下模1,所述下模1具有下模1腔,所述下模1的下模1腔内设置有用于对模切产品的孔进行加工的模加工部2;

与所述下模1对应设置的上模3,所述上模3设置在下模1的上方,所述上模3具有吸废通道4,所述吸废通道4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模加工部2的正上方,

第一负压装置5,所述第一负压装置5与所述吸废通道4连通,所述第一负压装置5用于为所述吸废通道4提供负压,以将由所述模加工部2加工出的废料吸入所述吸废通道4内。

借由上述结构,当上模3和下模1合模完成加工后,下模1中的模加工部2能对产品的小孔或方孔或其他类似的孔进行加工。此时,第一负压装置5开启,从而能够将还滞留在产品上的废料脱离产品,进入吸废通道4中。与此同时,由于上模3没有对模加工部2的阻碍,更利于模加工部2将废料从产品上切断。

具体的,所述下模1具有向上开口的下模1腔,所述下模1腔具有与模切产品对应的形状。特别的,所述下模1腔内具有用于对模切产品的孔机械加工的模加工部2。

一般的,模切产品的孔的截面为圆形或方形。当然的,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模切产品的孔的截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加工部2的形状与模切产品的孔的形状相同或相匹配。

所述上模3与所述下模1对应,位于所述下模1的上方。所述上模3能相对所述下模1运动,从而能与所述下模1处于合模状态。所述上模3具有吸废通道4,所述吸废通道4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模加工部2的正上方。特别的,所述吸废通道4的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吸废通道4的截面适配。

第一负压装置5可以为空压机能等能够为吸废通道4提供负压,以将由所述模加工部2加工出的废料吸入所述吸废通道4内。

优选地,为了使废料尽可能地方便的脱离产品以及减小废料进入吸废通道4后的阻力,所述吸废通道4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对于一个产品来说,有可能有多个孔。相应的,每个孔都有一个模加工部2。与此对应的,吸废通道4也可以对应的有多个。多个所述吸废通道4与多个所述模加工部2一一对应。

为了将各个吸废通道4内的废料汇总在一起,所述上模3还具有吸废腔6,所述吸废腔6位于各个吸废通道4的上部,并且与各个所述吸废通道4的上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负压装置5可以位于所述吸废腔6内,从而能将各个吸废通道4内的废料吸入所述吸废腔6内。

特别的,还可以包括第二负压装置7,所述第二负压装置7与所述吸废腔6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装置7能将位于所述吸废腔6内的废料吸出所述吸废腔6。所述第二负压装置7可以为空压机能等能够为吸废通道4提供负压,以将吸废腔6内的废料从吸废腔6内吸出,以确保开模后,不会有废料堆产品造成二次污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模,所述下模具有下模腔,所述下模的下模腔内设置有用于对模切产品的孔进行加工的模加工部;

与所述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所述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所述上模具有吸废通道,所述吸废通道的下端开口位于所述模加工部的正上方,

第一负压装置,所述第一负压装置与所述吸废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负压装置用于为所述吸废通道提供负压,以将由所述模加工部加工出的废料吸入所述吸废通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废通道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加工部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吸废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吸废通道与多个所述模加工部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吸废腔,所述吸废腔与各个所述吸废通道的上端开口连通,所述第一负压装置位于所述吸废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负压装置,所述第二负压装置与所述吸废腔连通,所述第二负压装置能将位于所述吸废腔内的废料吸出所述吸废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加工部的截面与与其对应的所述吸废通道的截面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吸废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压装置和/或所述第二负压装置为空压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吸废模具,包括:下模,下模具有下模腔,下模的下模腔内设置有用于对模切产品的孔进行加工的模加工部;与下模对应设置的上模,上模设置在下模的上方,上模具有吸废通道,吸废通道的下端开口位于模加工部的正上方,第一负压装置,第一负压装置与吸废通道连通,第一负压装置用于为吸废通道提供负压,以将由模加工部加工出的废料吸入吸废通道内。借由上述结构,当上模和下模合模完成加工后,下模中的模加工部能对产品的小孔或方孔或其他类似的孔进行加工。此时,第一负压装置开启,从而能够将还滞留在产品上的废料脱离产品,进入吸废通道中。与此同时,由于上模没有对模加工部的阻碍,更利于模加工部将废料从产品上切断。

技术研发人员:陶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金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