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5378发布日期:2020-09-11 21:5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作业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通过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驱动被安装于主轴的顶端工具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所谓的振动工具)。顶端工具例如由主轴的下端部和与主轴同轴状配置且相对于主轴被向上方施力的夹紧轴的下端部夹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7-39178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这样的夹紧式的振动工具中,当顶端工具在被牢固地推压于主轴的状态下被驱动而摆动时,有时顶端工具会紧贴于主轴的下端部,而使顶端工具不容易拆下。据此,振动工具在拆下顶端工具的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驱动顶端工具摆动的作业工具中,有助于容易拆下顶端工具的技术。【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具有壳体、主轴、夹紧轴、施力部件、操作部件、运动转换机构和下推部件。

主轴为筒状,以能够绕规定作业工具的上下方向的驱动轴线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夹紧轴具有轴部和头部。轴部在主轴内与主轴呈同轴状延伸。头部连接于轴部的下端。夹紧轴能够相对于主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施力部件构成为,对夹紧轴相对于主轴向上方施力,从而施加在头部与主轴的下端部之间夹紧顶端工具的夹紧力。操作部件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外部操作而绕驱动轴线转动。运动转换机构构成为,将绕驱动轴线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沿着驱动轴线的直线运动。下推部件配置为能够相对于主轴至少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运动转换机构构成为,与操作部件绕驱动轴线的转动联动,而使下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下推部件构成为,在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转动的情况下,向下方移动而将顶端工具向下方推压。

根据本技术方案的作业工具,当操作部件被使用者向第1方向转动时,通过运动转换机构使下推部件相对于主轴向下方移动,顶端工具在该过程中被向下方推压。据此,即使在顶端工具紧贴于主轴的下端部的情况下,使用者仅仅操作操作部件而使其向第1方向转动,就能够容易地拆下顶端工具。

此外,运动转换机构例如能够构成为,利用倾斜面或者倾斜槽的凸轮机构、利用螺纹槽的螺纹机构。另外,运动转换机构可以将操作部件的转动直接转换为下推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来转换操作部件的转动。例如,运动转换机构可以将与操作部件的转动联动的下推部件的转动转换为下推部件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还可以将操作部件的转动转换为与下推部件不同的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并且传递至下推部件。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解除部件,所述解除部件构成为,与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解除夹紧力。而且,下推部件可以构成为,在夹紧力被解除部件解除的状态下,向下方推压顶端工具。根据本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向第1方向转动操作部件时,顶端工具在夹紧力解除的状态下被推压。据此,不需要对顶端工具施加过大的推压力。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夹紧轴可以为能够从主轴拆下。而且,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被设置于壳体内,并构成为对夹紧轴进行锁定以使其不能从主轴拆下。根据本技术方案,使用者能够将夹紧轴从主轴拆下,进行顶端工具的更换作业。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解除部件,所述解除部件构成为,与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解除夹紧力。而且,可以与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依次进行解除部件对夹紧力的解除、下推部件对顶端工具的下推和锁定机构对夹紧轴的锁定解除。根据本技术方案,使用者仅仅通过使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转动这一单一操作,就能够使作业工具以最高效的顺序来进行夹紧力的解除动作、顶端工具的下推和夹紧轴的锁定解除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解除部件可以构成为,与操作部件从基准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力。而且,运动转换机构可以构成为,与操作部件从基准位置在角度范围内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使下推部件向下方移动。并且,锁定机构可以构成为,与操作部件超过角度范围而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轴的锁定。根据本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将操作部件从基准位置向第1方向转动至规定的角度范围期间,夹紧力被解除并且顶端工具被下推部件下推。然后,当使用者将操作部件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进一步向第1方向转动时,夹紧轴的锁定被解除而使夹紧轴能够拆下。使用者能够仅仅通过使操作部件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而向第1方向转动这一单一操作,就能够使作业工具进行在夹紧力的解除和顶端工具的下推之后进行夹紧轴的锁定解除这一高效的一系列的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锁定机构也可以构成为,在夹紧轴的锁定被解除的状态下,暂时保持夹紧轴。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谓的“暂时保持”意思是指,只要不对夹紧轴施加外力(典型地,由使用者实施的拔出方向的力),就维持夹紧轴相对于主轴的位置。换言之,“暂时保持”也可以是指,“以对应于使用者的拔出操作而从主轴拆下的方式进行保持”。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在夹紧轴的锁定被解除时,夹紧轴从主轴脱落。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下推部件可以隔着主轴被壳体支承。而且,锁定机构可以构成为,通过将夹紧轴固定于下推部件来锁定夹紧轴。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合理结构的锁定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下推部件可以包括筒状部,所述筒状部与主轴同轴状地在主轴的径向上配置于主轴与轴部之间。而且,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第1密封部件,所述第1密封部件配置于筒状部与主轴之间。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防止粉尘等异物从筒状部与主轴之间进入主轴内。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第2密封部件,所述第2密封部件在比第1密封部件靠上侧的位置配置于筒状部与主轴之间。而且,运动转换机构可以为包括设置于主轴的第1部分和设置于筒状部的第2部分的凸轮机构,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根据本技术方案,通过在第1密封部件与第2密封部件之间封入润滑剂,能够确保凸轮机构顺利地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运动转换机构可以为包括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凸轮机构。第1凸轮部也可以具有在绕驱动轴线的周向上倾斜的倾斜槽。第2凸轮部可以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构成为,具有与倾斜槽的一部分匹配的曲面,能够在倾斜槽内滑动。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比较小型的凸轮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操作部件可以构成为,使下推部件伴随着转动而相对于主轴绕驱动轴线转动。运动转换机构可以为利用在绕驱动轴线的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或者倾斜槽的凸轮机构,并且构成为,将下推部件的转动转换为下推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移动。而且,倾斜面或者倾斜槽可以构成为,随着朝向第1方向而向下方倾斜至规定的边界,当越过边界时向上方倾斜。根据本技术方案,当下推部件与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而相对转动时,通过倾斜面或者倾斜槽中随着朝向第1方向而向下方倾斜的部分(至边界为止的部分)的作用,下推部件向下方移动。但是,由于倾斜面或者倾斜槽中超过边界的部分向上方倾斜,因此下推部件在向下方移动之后,向上方移动。据此,能够清楚下推部件向下方移动的结束。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下推部件可以构成为,贯插于主轴,在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时与主轴一起绕驱动轴线进行往复转动。而且,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轴承部件,所述轴承部件配置在驱动轴线上,且在径向上配置于壳体与下推部件之间。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一边确保下推部件顺利地转动,一边有效地防止下推部件相对于驱动轴线倾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操作部件可以构成为,使下推部件伴随着转动而相对于主轴绕驱动轴线转动。施力部件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并且对主轴和下推部件向在上下方向上朝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进行施力。而且,作业工具还可以具有摩擦减小部件,所述摩擦减小部件配置于施力部件的上端或下端与主轴或下推部件之间。根据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在转动操作部件时,下推部件相对于主轴顺利地转动。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驱动顶端工具摆动来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该作业工具具有壳体、主轴、夹紧轴、施力部件、锁定机构、解除部件和操作部件。

主轴为筒状,以能够绕规定作业工具的上下方向的驱动轴线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夹紧轴具有轴部和头部。轴部在主轴内与主轴呈同轴状延伸。头部连接于轴部的下端。夹紧轴能够相对于主轴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施力部件构成为,对夹紧轴相对于主轴向上方施力,从而施加在头部与主轴的下端部之间夹紧顶端工具的夹紧力。锁定机构被设置于壳体内,且构成为对夹紧轴进行锁定以使其不能从主轴拆下。解除部件构成为,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来解除夹紧力。操作部件构成为通过使用者的外部操作而绕驱动轴线转动。而且,锁定机构构成为,与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轴的锁定。另外,解除部件构成为与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力。

根据本技术方案,使用者仅仅通过使操作部件向第1方向转动这一单一操作,就能够使作业工具进行夹紧轴的锁定解除动作和夹紧力的解除动作这两种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中,解除部件可以构成为,与操作部件从基准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力。而且,锁定机构可以构成为,与操作部件超过角度范围而向第1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轴的锁定。根据本技术方案,使用者在将操作部件从基准位置向第1方向转动至规定的角度范围期间,夹紧力被解除,然后,当使用者将操作部件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进一步向第1方向转动时,夹紧轴的锁定被解除而使夹紧轴能够拆下。使用者能够仅仅通过使操作部件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而向第1方向转动这一单一操作,就能够使作业工具在夹紧力被解除之后进行夹紧轴的锁定解除这一高效的一系列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振动工具在转动操作柄位于初始位置时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振动工具在转动操作柄位于初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在转动操作柄位于初始位置时的主轴、夹紧机构和转动操作柄的剖视图(通过图3所图示出的滚珠的中心与驱动轴线的剖视图)。

图5是主轴、夹紧机构和转动操作柄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2的vi-vi的剖视图(其中,仅示出夹紧轴、中间轴、滚珠和锁定套筒)。

图7是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90度时的主轴、夹紧机构和转动操作柄的剖视图(通过图3所图示出的滚珠的中心与驱动轴线的剖视图)。

图8是与图6对应的剖视图,表示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90度时的状态。

图9是表示转动操作柄在初始位置时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65度时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说明图。

图11是与图6对应的剖视图,表示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65度时的状态。

图12是表示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90度时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120度时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说明图。

图14是与图6对应的剖视图,表示转动操作柄在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120度时的状态。

图15是另一振动工具的前端部在转动操作柄位于初始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16是夹紧轴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5的主轴、夹紧机构和转动操作柄的放大图。

图18是中间轴和锁定机构的立体图。

图19是主轴的立体图。

图20是第1凸轮部的展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振动工具;10:壳体;101:外壳体;103:内壳体;11:前端部;13:后端部;131:电池安装部;15:握持部;20:控制器;21:电机;211:输出轴;27:滑动件;28:变速拨盘;29:开关;3a、3b:主轴;301:轴承;302:轴承;31:圆筒部;32:凸缘部;33、330:第1凸轮部;331:凸部;332:正交面;333:凸轮面;335:凸轮槽;35:工具安装部;351:凹部;353:倾斜面;37:弹簧承受部;371:凹部;39:密封部件;4:传动机构;41:偏心轴;43:摆动臂;45:轴承;5a、5b:夹紧机构;51、510:夹紧轴;511:轴部;512:卡合槽;513:弹性部件;515:头部;53、530:中间轴;54、540:下侧部分;541:锁定部;542:滚珠保持孔;545:滑动部;546:弹性部件;55、550:第2凸轮部;551:凸部;552:正交面;553:凸轮面;555:滚珠;56:凸缘部;57:上侧部分;571:外螺纹部;572:螺母;573:嵌合孔;574:销;576、58:转动传递部件;577:凹部;579:弹簧承受部;59:夹紧弹簧;6a、6b:锁定机构;61:滚珠;63:锁定套筒;631:滑动部;633:滚珠保持部;634:肩部;635:滚珠承受部;638:卡止突起;67:滚珠施力弹簧;69:垫片;81:转动操作柄;811:固定部;813:操作柄;815:突起;91:顶端工具;911:凸部;912:通孔;913:倾斜面;93:电池;a1:驱动轴线;a2: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1a。振动工具1a是驱动顶端工具91摆动来对被加工件(未图示)进行加工作业的电动式的作业工具的一例(参照图1)。在振动工具1a上,作为可安装的顶端工具91,而备有锯片、刮刀、磨削垫、研磨垫等多种工具。使用者能够从这些顶端工具91中选择切割、剥离、磨削、研磨等、适合所期望的加工作业的一种工具安装于振动工具1a来进行加工作业。此外,在下面所参照的附图中,作为顶端工具91的一例,图示出了将锯片安装于振动工具1a的例子。

首先,对振动工具1a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振动工具1a具有长形的壳体(也称为工具主体)10。在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一端部收容有主轴3a和电机21。主轴3a沿着与壳体10的长轴交叉(详细而言,大致正交)的驱动轴线a1配置。主轴3a在驱动轴线a1的轴向(下面,也称为驱动轴线a1方向)上的一端部从壳体10突出而露出到外部。在该部分上能够拆装顶端工具91。另外,在壳体10的长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能够拆装用于给电机21供电的电池93。壳体10在长轴方向上的中央部形成为直径比两端部小的筒状,构成由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15。振动工具1a通过电机21的动力来使主轴3a绕驱动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据此,使顶端工具91在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摆动面内,于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关于振动工具1a的方向,将驱动轴线a1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在上下方向中,将安装顶端工具91的主轴3a的一端部侧定义为下侧,将其相反侧定义为上侧。另外,将与驱动轴线a1正交且与壳体10的延伸方向(即,壳体10的长轴方向)对应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在前后方向中,将收容有主轴3a的壳体10的一端部侧定义为前侧,将安装电池93的另一端部侧定义为后侧。另外,将与上下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下面,说明振动工具1a的详细结构。

首先,说明壳体10。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10构成为所谓的防振壳体,包括外壳体101和内壳体103。外壳体101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中空体,形成振动工具1a的外部轮廓。内壳体103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形的中空体,被收容于外壳体101内。内壳体103收容电机21、主轴3a等。细节虽未图示,但外壳体101通过多个弹性部件而与内壳体103连结,并且能够相对于内壳体103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

如图1所示,在壳体10(外壳体101)的前端部11的上部设置有转动操作柄81。转动操作柄81构成为用于后述的夹紧机构5a(参照图3)进行夹紧和解除该夹紧的操作部件,并配置为通过使用者的转动操作能够绕驱动轴线a1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操作柄81包括以能够绕驱动轴线a1(参照图2)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壳体10的圆板状的固定部811和从固定部811沿着大致切线方向延伸的操作柄813。另外,从固定部811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有一对突起815(参照图5)。突起815构成为,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呈对称状配置,并且与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联动而使后述的中间轴53转动。

此外,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操作柄81以操作柄813抵接于前端部11的右侧面的位置作为初始位置,且被设为能够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操作柄813远离前端部11的右侧面的方向)转动大致120度。此外,细节虽在后面说明,但通过转动操作柄8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顶端工具91的夹紧解除,因此以下也将该方向称为解除方向。相反,将转动操作柄81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也称为夹紧方向。在后面说明转动操作柄81与夹紧机构5a的联动。

在壳体10的前端部11与握持部15的边界区域的上部(转动操作柄81的后侧)设置有滑动件27。滑动件27配置为,能够响应使用者的操作而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并且构成为用于切换被收容于握持部15内的开关29(参照图2)的接通、断开的操作部件。在后端部13的上部,以可外部操作的方式配置有用于无级设定电机21的转速的转动式的变速拨盘28。

下面,说明壳体10的内部构造。

如图2所示,在壳体10(详细而言,外壳体101)的后端部13设置有以可拆装电池93的方式构成的电池安装部131。电池安装部131具有可滑动卡合充电式的电池93的卡合构造和伴随电池93的卡合而可与电池93的端子连接的端子。此外,由于电池安装部131和电池93的结构本身为公知技术,因此在此省略说明。另外,在壳体10(详细而言,外壳体101)的后端部13内,收容有控制电机21的驱动的控制器20。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器20构成为,当开关29被切换为接通时,以变速拨盘28所设定的转速来驱动电机21。

另外,如图3所示,在壳体10(详细而言,内壳体103)的前端部11,收容有主轴3a、电机21、传动机构4和夹紧机构5a。下面,依次来说明这些结构。

如图3所示,主轴3a通过保持于壳体10(内壳体103)的两个轴承301、302,以可绕驱动轴线a1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前端部11的下部。如图4和图5所示,主轴3a为长形的圆筒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轴3a包括呈一体状形成的圆筒部31和凸缘部32。

圆筒部31为具有均匀的内径的圆筒状的部分,并且沿着驱动轴线a1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后述的中间轴53贯插于圆筒部31的内部。轴承301、302分别支承圆筒部31的上端部和下端部。

凸缘部32为连接于圆筒部31的下端的凸缘状的部分。凸缘部32的下端部构成为安装顶端工具91的工具安装部35。工具安装部35具有向上方凹陷的凹部351。规定凹部351的表面(工具安装部35的内周面)包括随着朝向下方而向远离驱动轴线a1的方向(径向外侧)倾斜的倾斜面353。另一方面,可安装于振动工具1a的顶端工具91(锯片、刮刀、磨削垫、研磨垫等)均具有可与工具安装部35的凹部351嵌合的凸部911。在凸部911的中央部设置有可贯插夹紧轴51的轴部511的通孔912。另外,规定凸部91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构成为与倾斜面353匹配的倾斜面913。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端工具91在倾斜面913抵接于倾斜面353的状态下,被工具安装部35与后述的夹紧轴51的头部515夹紧,而固定于主轴3a。在后面详细说明顶端工具91相对于主轴3a的固定。

另外,如图4所示,在凸缘部32的上端部的内部设置有第1凸轮部33。第1凸轮部33构成为,与后述的中间轴53的第2凸轮部55协同动作,伴随着中间轴53的转动而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后面说明第1凸轮部33的详细结构。

此外,在凸缘部32的内部嵌入有密封部件39。更详细而言,密封部件39被嵌入工具安装部35与第1凸轮部33之间的部分(凹部351的上侧部分)。后述的中间轴53的凸缘部56以可滑动的方式贯插于密封部件39。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39为油封,防止用于润滑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的滑动面的润滑剂从工具安装部35与中间轴53之间向外部漏出,并且防止粉尘等异物从外部进入。

如图3所示,作为驱动源的电机21具有定子、转子、从转子延伸设置并且与转子一体旋转的输出轴211。电机21配置为,使输出轴211的旋转轴线a2与主轴3a的驱动轴线a1平行(即,沿上下方向)延伸。输出轴211从转子向下方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无刷直流电机作为电机21。

传动机构4构成为,将电机21的旋转运动传递给主轴3a,使主轴3a绕驱动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如图3所示,传动机构4包括偏心轴41、摆动臂43和轴承45。偏心轴41在电机21的主体部(定子和转子)的下侧,与输出轴211同轴状地连结。偏心轴41具有相对于旋转轴线a2偏心的偏心部。在偏心部的外周部安装有轴承45。摆动臂43为连接轴承45和主轴3a的部件。摆动臂43的一端部形成为环状(参照图5),在轴承301、302之间固定于主轴3a(详细而言,圆筒部31)的外周。另一方面,摆动臂43的另一端部形成为叉形(参照图5),并配置为从左右抵接于轴承45的外圈的外周。

当电机21被驱动时,偏心轴41与输出轴211一体旋转。由于偏心部的中心伴随着偏心轴41的旋转而绕旋转轴线a2移动,因此轴承45也绕旋转轴线a2移动。据此,摆动臂43以主轴3a为支点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由于摆动臂43的环状的一端部固定于主轴3a,因此主轴3a伴随着摆动臂43的摆动运动而绕驱动轴线a1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往复转动。其结果,固定于主轴3a(更详细而言,工具安装部35)的顶端工具91被驱动而摆动,从而能够进行加工作业。

夹紧机构5a为如下这样构成的机构,即向上方相对于工具安装部35推压顶端工具91,并且将顶端工具91以可与主轴3a一体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工具安装部35。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机构5a包括夹紧轴51、中间轴53、夹紧弹簧59和锁定机构6a。下面,依次说明这些结构。

首先,说明夹紧轴51。夹紧轴51为被插入主轴3a来用于将顶端工具91固定于主轴3a的长形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轴51构成为可从主轴3a拆下。如图4和图5所示,夹紧轴51包括呈一体状形成的轴部511和头部515。

轴部511为长形的圆棒(圆柱)状的部分,与主轴3a同轴状地配置于主轴3a内(更详细而言,后述的中间轴53内),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在轴部511的上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卡合槽512,所述卡合槽512具有大致半圆状的截面。在卡合槽512中能够卡合滚珠61。另外,在形成于轴部511的下端部的环状的槽中,安装有环状的弹性部件(也称为o形圈)513。头部515为连接于轴部511的下端的、直径比轴部511大的部分。头部515为从下方抵接于顶端工具91,将顶端工具91推压于工具安装部35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头部515形成为圆柱状,但头部515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

说明中间轴53。如图3所示,中间轴53构成为,与主轴3a同轴状地配置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对夹紧轴51进行保持。另外,中间轴53配置为,能够相对于主轴3a绕驱动轴线a1转动,并且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轴53构成为长形部件,在贯插于主轴3a的状态下,隔着主轴3a被壳体10(详细而言,内壳体103)支承。

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轴53包括呈一体状形成的圆筒状的下侧部分54和圆棒状的上侧部分57。

在下侧部分54中插入夹紧轴51的轴部511。下侧部分54的内径与轴部511(除了卡合槽512以外的部分)的直径大致相等。另外,下侧部分54在轴向上的长度比主轴3a长,下侧部分54的上端部(后述的锁定部541)从主轴3a的上端向上方突出。下侧部分54包括锁定部541、滑动部545和凸缘部56。

锁定部541为下侧部分54的上端部,是在轴部511被插入至最大限度时,供包括卡合槽512的轴部511的上端部配置的部分。如图6所示,在锁定部541上设置有三个滚珠保持孔542。各滚珠保持孔542构成为将滚珠61在径向上可移动地进行保持。此外,滚珠保持孔542构成为,当滚珠61在其移动范围内配置于径向最内侧时,允许滚珠61的一部分比锁定部541的内周面(滚珠保持孔542的最内端)靠内侧(驱动轴线a1侧)突出,但禁止滚珠61向内侧脱落。此外,当滚珠61配置于径向最内侧时,滚珠61的一部分比锁定部541的外周面靠外侧突出。

如图4所示,滑动部545为从锁定部541的下端向下方延伸的部分。滑动部545为可滑动地配置于主轴3a内的部分,具有与圆筒部31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此外,滑动部545的外径比锁定部541的外径大。在形成于滑动部545的外周部的环状的槽中,安装有环状的弹性部件(也称为o形圈)546。在弹性部件546与上述的密封部件39之间,封入有用于确保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顺利地滑动的润滑剂。

如图4和图5所示,凸缘部56为连接于滑动部545的下端部的凸缘状的部分,构成中间轴53的下端部。凸缘部56的下端面构成为环状的平面。凸缘部56(详细而言,凸缘部56的下端面)作为如下部分发挥功能,即该部分为在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从上方抵接于顶端工具91,而推压顶端工具91的部分。

另外,在凸缘部56的上部设置有第2凸轮部55。第2凸轮部55构成为,与主轴3a的第1凸轮部33协同动作,伴随着中间轴53的转动而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此外,在后面说明第2凸轮部55的详细结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的作用。

上侧部分57的外径比锁定部541的外径小,并且从锁定部541的上端中央部向上方延伸。上侧部分57的上端部构成为外螺纹部571。另外,在上侧部分57的上部(外螺纹部571的下侧)设置有在直径方向上贯通上侧部分57的嵌合孔573。在嵌合孔573中嵌合有销574。销574的两端部从嵌合孔573向外侧突出。

在销574的上侧配置有转动传递部件576。转动传递部件576为以使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传递给中间轴53的方式构成的部件,并且固定于中间轴53。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传递部件576为在中央部具有通孔的大致六棱柱状的部件,在销574的上侧与中间轴53(上侧部分57)嵌合。虽省略了详细图示,但在转动传递部件576的下端部形成有直线状的槽,从嵌合孔573突出的销574的两端部卡合于该槽。转动传递部件576通过与外螺纹部571旋合的螺母572而与销574紧固,据此,与中间轴53一体化。

转动传递部件576在上部具有一对凹部577。凹部577隔着驱动轴线a1呈对称状配置。转动操作柄81的突起815始终向凹部577内突出。当转动操作柄81被转动时,突起815抵接于凹部577的侧面,通过转动传递部件576而使中间轴53转动。即,中间轴53与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联动,而相对于主轴3a绕驱动轴线a1转动。此外,凹部577在周向上的长度被设定得比突起815的直径大。据此,在突起815离开凹部577的侧面的状态下,能防止转动操作柄81与中间轴53联动。此外,当转动操作柄81配置于初始位置(参照图1)时,突起815配置于离开凹部577的侧面的位置。

夹紧弹簧59为对夹紧轴51向上方施力,并将用于夹紧顶端工具91的夹紧力施加给夹紧轴51的部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弹簧59构成为通过中间轴53来对夹紧轴51向上方施力,始终对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向上方施力。更详细而言,夹紧弹簧59为压缩螺旋弹簧,以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环状的弹簧承受部37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其中,弹簧承受部37在主轴3a的上侧嵌合于中间轴53;弹簧承受部579在销574的下侧嵌合于中间轴53。此外,下侧的弹簧承受部37以不能旋转的方式卡合于主轴3a,而与主轴3a一体旋转。

下面,说明锁定机构6a。锁定机构6a构成为,将夹紧轴51以不能从主轴3a拆下的方式进行锁定。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6a构成为,通过将夹紧轴51固定于中间轴53,来锁定夹紧轴51。

如图4和图5所示,锁定机构6a包括:三个滚珠61、锁定套筒63和滚珠施力弹簧67。

如上所述,三个滚珠61分别以可在径向上移动的方式配置于中间轴53的三个滚珠保持孔542内。

锁定套筒63为将滚珠61以不会从滚珠保持孔542向径向外侧脱落的方式进行保持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套筒63整体为圆筒状的部件,在主轴3a的上侧配置于中间轴53的锁定部541的径向外侧。锁定套筒63包括呈一体状形成的滑动部631、滚珠保持部633和卡止突起638。

滑动部631为具有与中间轴53的锁定部541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内径的圆筒状的部分,以可滑动的方式嵌合于锁定部541。

滚珠保持部633为连接于滑动部631的下端的圆筒状部分。如图4和图6所示,滚珠保持部633的内径比滑动部631的内径稍大,在滑动部631与滚珠保持部633的连接部分形成有肩部(台阶部)634。肩部634具有随着朝向下方而略向径向外侧一边倾斜一边弯曲的内周面。肩部634的内周面构成为,与滚珠61的外周面大致匹配。滚珠保持部633的内径设定为,当滚珠61在其移动范围内被配置于径向最内侧,并且与夹紧轴51的卡合槽512卡合时,使滚珠61能够被滚珠保持部633的内周面与夹紧轴51的卡合槽512的底面夹持的长度。

另外,如图6和图7所示,在滚珠保持部633的内部设置有三个滚珠承受部635。三个滚珠承受部635等间隔地设置于滚珠保持部633的周向。各滚珠承受部635为从滚珠保持部633的内周面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凹部,在夹紧轴51解锁时,形成使滚珠61退避的空间。如图6中虚线所示,滚珠承受部635在径向上的深度被设定为,能够使滚珠61退避至不从滚珠保持孔542向径向内侧突出的位置。另外,滚珠承受部635在周向上的长度被设定为,比滚珠61的直径长,与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的规定的角度范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致30度)相对应。

如图5和图7所示,卡止突起638为从滚珠保持部633的下端向下方突出的矩形突起。卡止突起638与设置于下侧的弹簧承受部37的凹部371嵌合。凹部371为从弹簧承受部37的上端向下方凹陷的凹部,形成为与卡止突起638大致匹配的矩形。通过卡止突起638与凹部371的卡合,锁定套筒63相对于弹簧承受部37不能旋转,而且锁定套筒63相对于主轴3a不能旋转。另一方面,卡止突起638能够在凹部371内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而允许锁定套筒63相对于主轴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滚珠施力弹簧67为用于通过始终对锁定套筒63向下方施力,而将锁定套筒63保持于肩部634的内周面与滚珠61抵接的位置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施力弹簧67为外径比夹紧弹簧59小的压缩螺旋弹簧。此外,滚珠施力弹簧67为弹簧常数远远小(弱)于夹紧弹簧59的弹簧。滚珠施力弹簧67为以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在锁定套筒63的上侧外装于中间轴53的上侧部分57的垫片69与上侧的弹簧承受部579之间。

如以上这样构成的锁定机构6a通过伴随着中间轴53的转动而在绕驱动轴线a1的周向上改变滚珠61与锁定套筒63的相对位置,据此,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锁定状态是指,锁定机构6a能够锁定夹紧轴51的状态。如图4和图6所示,锁定状态也可以是指,锁定套筒63在移动范围内于径向最内侧保持滚珠61的状态。当锁定机构6a在夹紧轴51被插入中间轴53,滚珠61卡合于夹紧轴51的卡合槽512的状态下而处于锁定状态时,夹紧轴51相对于中间轴53保持固定,而不能从主轴3a拆下。此外,在下面将在移动范围内于径向最内侧的滚珠61的位置也称为卡合位置。

解锁状态是指,锁定机构6a允许夹紧轴51相对于主轴3a拆装的状态(即,锁定被解除的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解锁状态也可以是指,锁定套筒63以能够从滚珠保持孔542的最内端向径向外侧退避的方式保持滚珠61的状态。在下面将滚珠61的比滚珠保持孔542的最内端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图6中虚线所示的位置)也称为退避位置。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6a构成为,在解锁状态下,能够暂时保持夹紧轴51。在此所谓的“暂时保持”意思是指,只要不对夹紧轴51施加外力(典型的是由使用者实施的拔出方向的力),就维持夹紧轴51相对于主轴3a的位置。如上所述,锁定套筒63被滚珠施力弹簧67始终向下方施力,肩部634的内周面与滚珠61的外周面中从滚珠保持孔542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抵接。据此,滚珠61被向径向内侧施力,即使在解锁状态下,也保持于卡合位置。据此,只要不受到克服滚珠施力弹簧67的作用力而使滚珠61从卡合位置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力的作用,就能使夹紧轴51通过滚珠61被中间轴53保持,而不会从主轴3a脱离。下面,将夹紧轴51的暂时保持状态也称为暂时锁定状态。

若向下方拉伸处于暂时锁定状态的夹紧轴51,则滚珠61被轴部511的上端部(比卡合槽512靠上侧的部分)推压,而克服滚珠施力弹簧67的作用力一边推动肩部634一边向退避位置移动。相反,在锁定机构6a为解锁状态时,若夹紧轴51插入中间轴53,则通过轴部511的上端部使滚珠61暂时向退避位置移动,若上端部越过滚珠61,则通过滚珠施力弹簧67的作用力使滚珠61向卡合位置复位。据此,夹紧轴51通过滚珠61暂时被中间轴53保持。

在此,一并说明中间轴53的第2凸轮部55和主轴3a的第1凸轮部33的详细结构。

如图5和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2凸轮部55由一对凸部551构成。一对凸部551沿着凸缘部56的外周部设置为圆弧状,并且向上方突出。另外,一对凸部551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呈对称状配置。各凸部551的上表面包括正交面552和凸轮面553。正交面552为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平面,构成凸部551的突出端面(上端面)。凸轮面553为在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在解除方向侧与正交面552连接。更详细而言,凸轮面553为从正交面552朝向解除方向(图5的箭头r的方向)而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由一对凸部331构成。一对凸部331沿着凸缘部32的上端部的内周部设置为圆弧状,并且向下方突出。一对凸部331也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呈对称状配置。此外,在图9中,为了便于说明,在排除了凸部331的外周侧部分的状态下图示出了凸缘部32,在以下参照的其他同样的图中,在这方面也相同。另外,各凸部331具有与凸部551大致匹配的形状。各凸部331的下表面包括正交面332和凸轮面333。正交面332为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平面,构成凸部331的突出端面(下端面)。凸轮面333为在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在夹紧方向侧与正交面332连接。凸轮面333为与第2凸轮部55的凸轮面553匹配的倾斜面。凸轮面333为从正交面332朝向夹紧方向而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

如上所述,中间轴53通过夹紧弹簧59相对于主轴3a始终被向上方施力(参照图4)。因此,通常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处于凸部331的下表面与凸部551的上表面至少局部抵接的状态。当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在凸轮面333、553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相对转动时,能够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也可以称为运动转换机构,其构成为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绕驱动轴线a1的转动转换为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移动。另外,当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在正交面332、552彼此抵接的状态下相对转动时,仅仅允许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的转动,而不会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这种作为运动转换机构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在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移动,从而解除夹紧力并且将顶端工具91向下方推出。另外,在将转动操作柄81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下,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转动,解除由锁定机构6a进行的夹紧轴51的锁定,从而能够将夹紧轴51从主轴3a拆下。在下面详细说明这方面。

首先,说明将夹紧轴51从主轴3a(中间轴53)拆下时的动作。

如图4、图6和图9所示,在转动操作柄81配置于初始位置,夹紧轴51被锁定机构6a锁定的情况下,中间轴53通过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与夹紧轴51一起被上推至凸轮面333与凸轮面553局部抵接的位置。顶端工具91通过与其下表面抵接的头部515,在倾斜面913与倾斜面353抵接的状态下被推压于工具安装部35,而相对于主轴3a被固定。即,通过由夹紧弹簧59所施加的夹紧力(相对于主轴3a向上方推压顶端工具91的力),头部515与工具安装部35一起来夹紧顶端工具91。将此时的中间轴53和夹紧轴51相对于主轴3a的位置称为夹紧位置。此外,在中间轴53位于夹紧位置时,第2凸轮部55的下端面(即,中间轴53的下端面)稍向上方离开顶端工具91的上表面。

如上所述,在转动操作柄81配置于初始位置时,转动操作柄81的突起815配置于离开转动传递部件576的凹部577的侧面的位置。据此,当使用者将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时,在突起815抵接于凹部577的侧面之前,仅转动操作柄81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若使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大致45度,则突起815抵接于凹部577的侧面。

当使用者进一步使转动操作柄81转动时,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绕驱动轴线a1转动。此时,在凸轮面333、553的作用下,中间轴53一边向解除方向转动,一边克服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据此,由夹紧弹簧59施加头部515的夹紧力(相对于主轴3a向上方推压顶端工具91的力)被解除。而且,在中间轴53的下降过程中,凸缘部56的下端面从上方抵接于顶端工具91。中间轴53在此状态下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据此将顶端工具91向下方推压。即,中间轴53(凸缘部56)在围绕驱动轴线a1的环状的区域中,与顶端工具91的上表面进行面接触来推压顶端工具91。此外,顶端工具91当在倾斜面913与倾斜面353抵接,通过头部515从下方推压于工具安装部35的状态下被驱动而摆动时,有时会紧贴于工具安装部35。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中间轴53向下方移动,就能够消除顶端工具91的紧贴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6a构成为,在以凸轮面333、553抵接的状态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移动的期间,维持锁定状态。即,锁定机构6a在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解除方向转动的期间,维持锁定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规定的角度范围被设置为大致65度。在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转动大致65度期间,如图10所示,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转动,并且向下方移动,直至凸轮面553的上端与凸轮面333的下端相接的位置为止。如上所述,由于锁定套筒63被保持为相对于主轴3a的旋转被禁止的状态,因此中间轴53与滚珠61一起也相对于锁定套筒63转动。即使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转动大致65度,如图11所示,被中间轴53所保持的滚珠61也不会到达滚珠承受部635的位置。据此,与中间轴53的转动无关,滚珠61在卡合位置被保持为夹持于夹紧轴51与锁定套筒63的状态,从而锁定机构6a维持锁定状态。

若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超过大致65度的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则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转动,另一方面,不会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更详细而言,如图12所示,中间轴53通过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被保持于第2凸轮部55的正交面552与主轴3a的第1凸轮部33的正交面332抵接的上下方向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6a构成为,在以正交面332、552抵接的状态,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转动的过程中,切换为解锁状态。即,锁定机构6a构成为,当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而向解除方向转动时,解除夹紧轴51的锁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转动超过大致65度的位置而到达大致90度的位置时,锁定机构6a被切换为解锁状态。当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转动大致90度时,如图8所示,被中间轴53所保持的滚珠61与滚珠承受部635相向,能够向由虚线所示的退避位置移动。即,锁定机构6a被切换为解锁状态,夹紧轴51处于暂时锁定状态。

在转动操作柄81进一步向解除方向转动,从初始位置到达大致120度的位置期间,还如图13所示,通过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维持第2凸轮部55的正交面552与主轴3a的第1凸轮部33的正交面332抵接的状态,使中间轴53不会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如上所述,在解锁状态下,被中间轴53所保持的滚珠61通过滚珠施力弹簧67的作用力,在与肩部634抵接的状态下被保持于卡合位置。另外,滚珠承受部635在周向上的长度设定为,与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的大致30度的角度范围相对应。据此,当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在大致90度至120度的范围内向解除方向转动时,如图14所示,滚珠61在配置于卡合位置而与夹紧轴51卡合的状态下,与中间轴53一起转动,在滚珠承受部635内沿周向进行移动。此外,通过安装于轴部511的下端部的弹性部件513的摩擦力,进一步稳定维持夹紧轴51的暂时锁定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动操作柄81处于从初始位置在大致90度至120度的范围内的任意位置的情况下,锁定机构6a均处于解锁状态。据此,使用者通过使转动操作柄81转动至该范围内的任意位置,并且将处于暂时锁定状态的夹紧轴51向下方拉伸,据此,能够将顶端工具91和夹紧轴51从主轴3a和中间轴53拆下。另外,由于中间轴53被保持于正交面552与正交面332抵接的上下方向位置,因此即使使用者中止转动操作柄81的操作,中间轴53也不会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拆下夹紧轴51和顶端工具91的作业。

在将夹紧轴51安装于主轴3a(中间轴53),对顶端工具91进行夹紧时的动作基本上与拆下时的动作相反。

具体而言,使用者使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转动至大致90度至120度的范围内的任意的位置,使锁定机构6a成为解锁状态。然后,将贯插于顶端工具91的状态的夹紧轴51插入中间轴53。轴部511的上端部从下方与滚珠61抵接,而使滚珠61暂时向退避位置移动。当上端部越过滚珠61时,通过滚珠施力弹簧67的作用力而使滚珠61向卡合位置复位。据此,夹紧轴51成为暂时锁定状态。

从该状态起,当使用者使转动操作柄81朝向初始位置向夹紧方向转动时,锁定机构6a被切换为锁定状态。当进一步使转动操作柄81向夹紧方向转动时,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的抵接状态从正交面332、552抵接的状态切换为凸轮面333、553抵接的状态。此外,在转动操作柄81被向夹紧方向转动的情况下,突起815与凹部577的侧面中、与在周向上向解除方向转动时相反一侧的侧面抵接。据此,相比在向解除方向转动转动操作柄81时来改变锁定机构6a的状态、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的抵接状态,而变为在使转动操作柄81靠近初始位置的位置为止转动时来改变锁定机构6a的状态、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的抵接状态。

当使用者进一步使转动操作柄81向夹紧方向转动时,中间轴53一边转动一边向上方移动。此外,中间轴53和夹紧轴51通过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和凸轮面333、553的作用,在转动操作柄81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后,以突起815离开凹部577的侧面的状态,一边转动一边向上方移动而复位至夹紧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a中,当转动操作柄81被使用者向解除方向转动时,通过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向下方移动,凸缘部56在该过程中向下方推压顶端工具91。据此,即使在顶端工具91紧贴于主轴3a的下端部(工具安装部35)的情况下,使用者仅仅操作转动操作柄81而使其向解除方向转动,就能够容易地拆下顶端工具91。此外,由于能够将夹紧轴51从主轴3a拆下,因此使用者能够进行将夹紧轴51从主轴拆下来进行顶端工具91的更换作业。

另外,承受夹紧弹簧59的上端的弹簧承受部579构成为,与转动操作柄81向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克服夹紧弹簧59向上方的作用力,与中间轴53一体地向下方移动来解除夹紧力。而且,中间轴53(凸缘部56)在夹紧力被解除的状态下,将顶端工具91向下方推压。据此,不需要对顶端工具91施加过大的推压力。

另外,锁定机构6a构成为,与转动操作柄81的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来解除夹紧轴51的锁定。据此,使用者仅仅通过使转动操作柄81向解除方向转动这一单一操作,就能够使振动工具1a进行夹紧力的解除动作和夹紧轴51的锁定解除动作这两种动作。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通过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向下方移动,来解除夹紧力并且下推顶端工具91。而且,与转动操作柄81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而向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使中间轴53相对于主轴3a转动,从而锁定机构6a解除夹紧轴51的锁定。据此,使用者仅仅通过使转动操作柄81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向解除方向转动这一单一操作,就能够使振动工具1a进行在夹紧力的解除和顶端工具91的下推之后进行夹紧轴51的锁定解除这一高效的一系列的动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6a构成为,在夹紧轴的锁定被解除的解锁状态下,暂时保持夹紧轴51。据此,能够防止在夹紧轴51的锁定被解除时,夹紧轴51从主轴3a脱落。另外,在安装夹紧轴51时,使用者能够在夹紧轴51处于暂时锁定状态的基础上,使转动操作柄81向夹紧方向转动而通过锁定机构6a来进行锁定。据此,使用者不需要在夹紧轴51被锁定之前,为了防止其从主轴3a脱落而对其进行保持,从而提高操作性。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5~图20,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振动工具1b。本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b主要在主轴3b和夹紧机构5b的一部分的结构上,与第1实施方式的振动工具1a(参照图1~3)不同。另一方面,振动工具1b的其他结构则与振动工具1a实质相同(包括形状稍微不同的情况)。据此,下面,针对与振动工具1a实质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者简化附图和说明,主要说明不同的结构。

如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轴3b除了凸缘部320(详细而言,第1凸轮部330)以外,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主轴3a(参照图3和4)实质相同的结构。此外,在后面与第2凸轮部550一并说明第1凸轮部330的详细结构。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夹紧机构5b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机构5b包括夹紧轴510、中间轴530、夹紧弹簧59和锁定机构6b。下面,依次说明这些结构。

首先,说明夹紧轴510。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夹紧轴510的上端部,除了卡合槽512以外,设置有多个凹部517。多个凹部517在周向上隔开设置于卡合槽512的上端部。凹部517构成为,当滚珠61配置于卡合槽512内时,与滚珠61的一部分卡合,从而限制滚珠61在周向上移动。

接着,说明中间轴530。如图15、图17和图18所示,中间轴530与第1实施方式的中间轴53同样构成为,与主轴3b同轴状地配置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从而对夹紧轴510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轴530形成为长形的圆筒部件,并且包括下侧部分540和上侧部分570。

下侧部分540为供夹紧轴510的轴部511插入的部分,并且包括锁定部541、滑动部545、第2凸轮部550和凸缘部56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凸轮部550设置于凸缘部560的上侧(即,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滑动部545与凸缘部560之间)而不是凸缘部560的一部分。此外,在后面说明第2凸轮部550的详细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凸缘部560上未设置有如第1实施方式的凸缘部56这样的凸轮面553(参照图5)。因此,凸缘部560的外径设定得比第1实施方式的凸缘部56的外径小。另外,凸缘部560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也比凸缘部56小。然而,凸缘部560的功能与凸缘部56相同。即,凸缘部560(详细而言,凸缘部560的环状的下端面)作为在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向下方移动的过程中,从上方抵接于顶端工具91,而对顶端工具91进行推压的部分发挥功能。

上侧部分570为连接于锁定部541的上端并且向上方延伸的圆筒状的部分。上侧部分570的上端部构成为内螺纹部。在内螺纹部紧固用于固定转动传递部件58的螺栓581。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传递部件58通过被紧固于上侧部分570的内螺纹部的螺栓581而被固定于中间轴530。此外,在中间轴530的上端部的外周形成有一对凹部(参照图18)。虽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在这些一对凹部中嵌合有设置于转动传递部件58的内周侧的一对凸部,通过将螺栓581紧固而使转动传递部件58与中间轴530一体化。

转动传递部件58与第1实施方式的转动传递部件576(参照图4)同样构成为,将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传递给中间轴530。更详细而言,转动传递部件58伴随着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而与突起815卡合,从而与中间轴530一起转动。

此外,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轴530通过被固定于转动传递部件58的轴承(详细而言,滚珠轴承)583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内壳体103。更详细而言,内壳体103的前端部104形成为圆筒状。在前端部104的上端部固定有圆筒状的保持套筒105。轴承583以内圈被固定于转动传递部件58(详细而言,转动传递部件58中嵌合于中间轴530的圆筒部)的外周,外圈沿着保持套筒105的内周面可在上下方向上滑动的状态,配置于中间轴530与内壳体103之间。据此,在中间轴530、转动传递部件58和轴承583中,一边使轴承583沿着保持套筒105进行滑动,一边相对于内壳体103和主轴3b可一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而且,如图15和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轴3b(详细而言,内圈固定在主轴3b上的轴承301)与转动传递部件58之间,夹装有弹簧承受部37、夹紧弹簧59、弹簧承受部579和推力轴承585。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紧弹簧59也以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弹簧承受部37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通过弹簧承受部579和推力轴承585始终对转动传递部件58和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向上方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力轴承585采用了推力滚针轴承。

在本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6b中的滚珠施力弹簧67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锁定机构6a(参照图4和图6)不同,但除此以外的结构与锁定机构6a实质上相同。如图1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珠施力弹簧67以压缩的状态被配置于保持环673与锁定套筒63的肩部634之间,对锁定套筒63始终相对于中间轴530向下方施力,其中,保持环673在比弹簧承受部579靠下侧的位置被固定于中间轴530。

下面,说明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的结构。如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参照图9)构成为利用倾斜面(凸轮面333、553)的凸轮机构。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构成为利用倾斜槽的凸轮机构。

更详细而言,如图17、图19和图20所示,第1凸轮部330设置于主轴3b的凸缘部320的上端部的内部。第1凸轮部330由形成于凸缘部320的内周部的一对凸轮槽335构成。一对凸轮槽335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呈对称状配置。凸轮槽335为向绕驱动轴线a1的周向倾斜的倾斜槽,构成为随着朝向解除方向(图中的箭头r方向)而向下方倾斜至规定的边界,当越过边界时向上方倾斜。更详细而言,如图19和图20所示,凸轮槽335构成为,随着从夹紧方向(图中的箭头c方向)侧的一端朝向解除方向(图中的箭头r方向)而向下方倾斜,仅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向上方倾斜。下面,将凸轮槽335中从夹紧方向侧的一端向下方倾斜的部分也称为第1倾斜部336,将解除方向侧的端部(向上方倾斜的部分)也称为第2倾斜部337。此外,第2倾斜部337的长度与后述的滚珠555的直径大致对应。即,第2倾斜部337被设定为恰好能收容滚珠555的大小。

此外,虽省略了详细的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操作柄81配置为能够从初始位置向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在解除顶端工具91的夹紧时,转动操作柄81向与第1实施方式相反的方向转动。据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操作柄81的从上方观察时的顺时针方向为解除方向,逆时针方向为夹紧方向。

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2凸轮部550设置于中间轴530的凸缘部560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凸轮部550包括一对滚珠555。一对滚珠555以驱动轴线a1为中心呈对称状配置。滚珠555与形成于中间轴530的外周部的截面为半圆状的凹部局部嵌合,滚珠555的大致一半从凹部向中间轴530的径向外侧突出。滚珠555中的从凹部突出的部分具有与第1凸轮部330的凸轮槽335的内表面匹配的外表面(曲面(球面))。滚珠555配置于凸轮槽335内,能够在凸轮槽335内滑动。

通过采用这种结构的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能够使主轴3b中设置有第1凸轮部330的凸缘部320的直径比第1实施方式的小。这是由于,在利用沿上下方向滑动接触的凸轮面333、553(参照图9)的情况下,不需要相对于凸轮面333、553设置径向内侧和外侧的空间。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凸缘部32被配置于轴承302的下侧,而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凸缘部320的上端部由轴承302支承。第1凸轮部330在径向上配置于轴承302的内侧。通过这样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相比,也使主轴3b在上下方向上变得较短。

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在以滚珠555于凸轮槽335内滑动的状态相对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为运动转换机构,其构成为使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绕驱动轴线a1的转动转换为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移动。此外,如上所述,凸轮槽335包括倾斜方向不同的第1倾斜部336和第2倾斜部337。据此,当滚珠555越过第1倾斜部336与第2倾斜部337的边界时,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的移动方向被切换为相反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利用作为这样的运动转换机构的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转动的情况下,能够使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移动,从而解除夹紧力,并且将顶端工具91向下方推出。另外,在转动操作柄81超过规定的角度范围进一步转动的情况下,使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转动,从而解除由锁定机构6b对夹紧轴510的锁定,而将夹紧轴510从主轴3b拆下。

下面,说明振动工具1b的动作。

如图15所示,在转动操作柄81配置于初始位置,夹紧轴510被锁定机构6b锁定的情况下,中间轴530通过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与夹紧轴510一起被保持于夹紧位置。此时,滚珠555被配置于第1倾斜部336(参照图19、图20)内。通过由夹紧弹簧59所施加的夹紧力(相对于主轴3a向上方推压顶端工具91的力),头部515与工具安装部35一起来夹紧顶端工具91。在该状态下,若电机21被驱动,则主轴3b往复转动,固定于主轴3b的顶端工具91被驱动而摆动。

如上所述,在锁定状态下,锁定机构6b的滚珠61配置于卡合槽512内,与设置于夹紧轴510的凹部517(参照图16)局部卡合,从而被限制在周向上进行移动。据此,能够抑制在主轴3b往复转动时滚珠61在卡合槽512内滑动。其结果,能够减少因摩擦而产生的热。

另外,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动传递部件58通过轴承583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内壳体103(前端部104)。通常,为了使与弹簧承受部579的下表面和弹簧承受部37的上表面的抵接状态稳定,而大多分别将夹紧弹簧59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磨平。然而,有时由于磨削误差,而会使夹紧弹簧59、弹簧承受部579倾斜,并且还会使中间轴530倾斜。相对于此,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在径向上使轴承583夹装于中间轴530与内壳体103之间,则与夹紧弹簧59的磨削误差等无关,能够一边确保中间轴530顺利地旋转,一边有效防止夹紧弹簧59、弹簧承受部579相对于驱动轴线a1的倾斜,并且还有效防止中间轴530相对于驱动轴线a1的倾斜。据此,顶端工具91的摆动动作稳定。另外,由于轴承583堵塞了内壳体103与转动传递部件58之间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粉尘等异物进入内壳体103内。

使用者在将夹紧轴510从主轴3b(中间轴530)拆下时,使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转动操作柄81伴随着转动通过转动传递部件58使中间轴530绕驱动轴线a1转动。此时,由于滚珠555在朝解除方向向下方倾斜的第1倾斜部336内滑动,因此中间轴530一边向解除方向转动,一边克服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据此,夹紧力被解除。而且,在中间轴530的下降过程中,凸缘部560的下端面从上方抵接于顶端工具91,将顶端工具91向下方推压。

此外,在上述过程中,转动传递部件58和中间轴530相对于夹紧弹簧59、弹簧承受部579和主轴3b进行转动。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转动传递部件58(详细而言,轴承583的内圈)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的推力轴承585能够减少转动传递部件58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的摩擦,从而实现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顺利的相对转动。

另外,锁定机构6b构成为,在以滚珠555配置于凸轮槽335中第1倾斜部336内的状态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移动的期间,维持锁定状态。即,锁定机构6b在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解除方向转动的期间,维持锁定状态。该规定的角度范围为大致90度。在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转动大致90度期间,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a转动并且向下方移动,直至滚珠555到达凸轮槽335的第1倾斜部336与第2倾斜部337的边界的位置为止。在此期间,中间轴530也与滚珠61一起相对于锁定套筒63转动,但滚珠61以被夹紧轴510与锁定套筒63夹持的状态保持于卡合位置(参照图6、图11),从而锁定机构6b维持锁定状态。

当转动操作柄81从初始位置超过大致90度的位置向解除方向转动时,中间轴530相对于主轴3b进一步转动,滚珠555越过凸轮槽335的第1倾斜部336与第2倾斜部337的边界(参照图19、图20)。由于中间轴530被夹紧弹簧59始终向上方施力,因此当滚珠555进入朝解除方向向上方倾斜的第2倾斜部337时,中间轴530一边转动一边稍向上方移动。当滚珠555抵接于凸轮槽335的解除方向侧的一端时,限制中间轴530的进一步转动。

另外,被中间轴530所保持的滚珠61与滚珠承受部635相向而能够向退避位置移动(参照图8)。即,锁定机构6b被切换为解锁状态,夹紧轴510处于暂时锁定状态。使用者通过向下方拉伸处于暂时锁定状态的夹紧轴510,能够将顶端工具91和夹紧轴510从主轴3b和中间轴530拆下。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滚珠555越过第1倾斜部336与第2倾斜部337的边界相对应,锁定机构6b被切换为解锁状态。使用者能够通过转动操作柄81感知到中间轴530向上方移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识别出锁定机构6b切换为解锁状态。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倾斜部337构成为恰好收容滚珠555左右的长度,因此,当滚珠555越过边界时,立即使中间轴530的转动被限制。据此,使用者根据通过转动操作柄81感知到中间轴530的转动停止,也能够识别出锁定机构6b切换为解锁状态。另外,由于第1倾斜部336和第2倾斜部337在周向上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因此,只要滚珠555克服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而不越过边界,就不能从第2倾斜部337移动至第1倾斜部336。据此,能够稳定地维持锁定机构6b的解锁状态。

在将夹紧轴510安装于主轴3b(中间轴530),对顶端工具91进行夹紧时的动作基本上与拆下时的动作相反。具体而言,使用者在将夹紧轴510插入中间轴530,并且使夹紧轴510成为暂时锁定状态之后,使转动操作柄81朝初始位置向夹紧方向转动。与滚珠555越过边界而进入第1倾斜部336相对应,锁定机构6b被切换为锁定状态。当使用者使转动操作柄81进一步向夹紧方向转动时,在滚珠555于第1倾斜部336内滑动的状态下,中间轴530一边转动一边向上方移动。中间轴530和夹紧轴510通过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和第1倾斜部336的作用,在转动操作柄81返回至初始位置之后,一边转动一边向上方移动,从而复位至夹紧位置。在该过程中,推力轴承585也实现了中间轴530顺利地相对转动。

下面示出了上述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和技术方案的各结构要素的对应关系。但是,实施方式的各结构要素仅仅为一例,而并不对本发明的各结构要素进行限定。振动工具1a、1b分别为“作业工具”的一例。壳体10为“壳体”的一例。主轴3a、3b分别为“主轴”的一例。驱动轴线a1为“驱动轴线”的一例。夹紧轴51、510分别为“夹紧轴”的一例。轴部511、头部515分别为“轴部”、“头部”的一例。夹紧弹簧59为“施力部件”的一例。转动操作柄81为“操作部件”的一例。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为“运动转换机构”的一例。中间轴53、530的(凸缘部56、560)分别为“下推部件”的一例。弹簧承受部579为“解除部件”的一例。锁定机构6a、6b分别为“锁定机构”的一例。中间轴53、530的下侧部分54为“筒状部”的一例。密封部件39为“第1密封部件”的一例。弹性部件546为“第2密封部件”的一例。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为“运动转换机构”的另一例,分别为“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一例。凸轮槽335为“倾斜槽”的一例。滚珠555为“卡合部”的一例。轴承583为“轴承部件”的一例。推力轴承585为“摩擦减小部件”的一例。

上述实施方式仅仅为例示,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业工具并不限定于所例示出的振动工具1a、1b的结构。例如,能够添加下述所例示出的变更。此外,能够采用这些变更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与实施方式所示的振动工具1a、1b或者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组合。

转动操作柄81只要配置为可绕驱动轴线a1转动即可,例如其形状、配置、支承构造、与中间轴53的卡合构造能够适当变更。

夹紧机构5a、5b的结构(例如,夹紧轴51、510、夹紧弹簧59、中间轴53、530的形状、配置、支承构造、锁定机构6a、6b的构成部件、形状、配置、支承构造等)能够适当变更。下面,例示出可采用的变形例。

例如,夹紧轴51、510可以不经由中间轴53、530,而是通过夹紧弹簧59或者其他施力部件直接相对于主轴3a、3b被向上方施力。另外,只要夹紧轴51、510被始终向上方施力,以相对于主轴3a、3b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也可以使其从主轴3a、3b不能拆下。在该情况下,能够省略锁定机构6a、6b。也可以代替夹紧弹簧59,例如采用拉伸螺旋弹簧、扭转弹簧、碟形弹簧或者橡胶弹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轴53、530构成为发挥多种功能(与转动操作柄81向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来下推顶端工具91的功能;与主轴3a、3b的第1凸轮部33、330协同动作,将中间轴53、530绕驱动轴线a1的转动转换为在上下方向上的直线移动的功能;通过滚珠61来保持夹紧轴51、510的功能;将锁定机构6a、6b在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切换的功能;承受夹紧弹簧59的作用力的功能等)。然而,不需要使中间轴53、530发挥所有这些功能。另外,这些功能也可以通过多个部件来实现。

例如,中间轴53、530(详细而言,凸缘部56、560)也可以仅仅具有与转动操作柄81向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来下推顶端工具91的功能。此外,虽然能够适当变更凸缘部56、560的形状,但为了可靠地消除顶端工具91的紧贴,优选凸缘部56、560与顶端工具91在夹紧轴51周围的多个位置上接触,更优选以在周向上围绕夹紧轴51的方式接触,进一步优选面接触。另外,例如也可以与转动操作柄81向解除方向的转动联动,弹簧承受部579与中间轴53、530单独地向下方推压,来解除相对于夹紧轴51、510(中间轴53、530)向上方的施力。

在第2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中间轴530(转动传递部件58)与内壳体103之间的轴承583可以变更为除了滚珠轴承以外的轴承(例如,其他种类的滚动轴承、滑动轴承),也可以省略。

在第2实施方式中,配置于转动传递部件58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的推力轴承585可以变更为除了滚针轴承以外的推力轴承(例如,其他种类的推力滚动轴承),也可以省略该推力轴承585。另外,也可以代替推力轴承585,而配置减少转动传递部件58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的摩擦,能够实现其顺利的相对转动的部件(例如,推力垫片)。另外,在夹紧弹簧59与转动传递部件58一起转动的情况下,推力轴承585(或者其他轴承或摩擦减小部件)可以配置于弹簧承受部37与主轴3b(轴承301的内圈)之间,而不是配置于转动传递部件58与弹簧承受部579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与转动操作柄81绕驱动轴线a1的转动联动,而使中间轴53、53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运动转换机构,例示出作为利用倾斜面的凸轮机构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作为利用倾斜槽的凸轮机构的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然而,能够适当变更这些运动转换机构。

例如,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分别具有作为倾斜面的凸轮面333、553,但也可以仅仅在一方具有倾斜面。另外,在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中,也可以代替正交面332、552,而分别设置向与凸轮面333、553相反的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与第2实施方式相反,在第1凸轮部330设置倾斜槽,在第2凸轮部550上具有与倾斜槽的一部分匹配的曲面,也可以设置与倾斜槽卡合的卡合部(例如,滚珠或者凸部)。在凸轮槽335中,第2倾斜部337的长度也可以大于滚珠555的直径。另外,在第2倾斜部337的解除方向一侧还可以与在正交于驱动轴线a1的平面上沿周向延伸的槽连接。或者,凸轮槽335(倾斜槽)也可以仅仅具有朝解除方向向下方倾斜的第1倾斜部336。另外,也可以采用利用螺旋状的槽的凸轮机构、利用螺纹槽的螺纹机构。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运动转换机构不一定需要设置于主轴3a、3b和中间轴53、530。例如,可以为:在壳体10(内壳体103)上设置第1凸轮部33、330,在中间轴53、530的上端部设置第2凸轮部55、550。

运动转换机构可以将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直接转换为中间轴53、53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也可以通过其他部件进行转换。例如,可以为:在转动传递部件576的上端部形成有螺旋状的倾斜槽,伴随着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突起815在倾斜槽内进行滑动,据此,使中间轴53、53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另外,可以为在转动操作柄81与中间轴53、530之间配置夹装部件,该夹装部件构成为,与转动操作柄81卡合而转动,并且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并且,可以为:通过夹装部件,使中间轴53、53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机构6a、6b使用由锁定套筒63所保持的三个滚珠61来锁定夹紧轴51、510,但滚珠61的数量也可以是除了三个以外的数量。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锁定套筒63相对于主轴3a、3b不能旋转,通过中间轴53、530的转动,滚珠61与锁定套筒63在周向上相对移动,进行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的切换。然而,可以为:中间轴53构成为,相对于主轴3a、3b仅仅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锁定套筒63构成为与转动操作柄81的转动联动,相对于主轴3a、3b能够转动。滚珠61与锁定套筒63的相对移动方向可以为上下方向而不是周向。另外,可以代替滚珠61而采用分别具有多个齿的多个夹紧部件。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夹紧轴51、510上设置可与夹紧部件的齿卡合的多个槽。夹紧部件例如通过环状的套环被保持为可在径向上移动。另外,锁定机构6a、6b也可以配置于例如主轴3a、3b的内部,而不是主轴3a、3b的上侧。

锁定机构6a、6b在解锁状态下暂时保持夹紧轴51的结构也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在解锁状态下,可以采用对滚珠61(或者夹紧部件)在径向内侧直接施力的弹性部件(弹簧、o形圈等),而不是通过滚珠施力弹簧67对锁定套筒63向下方施力来间接对滚珠61向径向施力。

主轴3a、3b的结构(例如,形状、支承构造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例子,也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工具安装部35具有与具有凸部911的顶端工具91相对应的凹部351。并且,在顶端工具91的倾斜面913与工具安装部35的倾斜面353抵接的状态下,固定于工具安装部35。然而,工具安装部35也可以构成,具有平面状的下表面,并且能够固定具有平面状的上表面的顶端工具。此外,在该情况下,为了将顶端工具定位于工具安装部35,可以在工具安装部35和顶端工具91上分别设置突起和嵌合孔。在该情况下,可以在突起和嵌合孔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倾斜面353和倾斜面913同样地设置相对于驱动轴线a1倾斜且彼此匹配的倾斜面。

壳体10、电机21和传动机构4的结构(例如,形状、收容的内部构造、配置等)也能够适当变更。例如,壳体10也可以为一层构造的壳体,而并不需要包括弹性连结的外壳体101与内壳体103的防振壳体。另外,例如电机21也可以为交流电机。电机21也可以以输出轴211的旋转轴线a2与驱动轴线a1正交的方式收容于握持部15内。

并且,鉴于本发明和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要旨,构成以下方式。下面的方式能够独立、或者与实施方式所示的振动工具1a、上述变形例、或者发明内容部分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组合来使用。

[方式1]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使所述下推部件伴随着转动而相对于所述主轴绕所述驱动轴线转动,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构成为,将所述下推部件的转动转换为所述下推部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直线移动。

[方式2]

所述下推部件是贯插于所述主轴并且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长形部件,并构成为通过下端部来推压所述顶端工具,

所述操作部件构成为,与所述下推部件的上端部卡合而使所述下推部件转动。

[方式3]

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与所述下推部件的转动联动,从而能够在第1状态和第2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所述第1状态为所述锁定机构将所述夹紧轴以可从所述主轴拆下的方式进行锁定的状态;所述第2状态为锁定被解除的状态。

[方式4]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其中,所述第1凸轮部具有所述倾斜面或者所述倾斜槽;所述第2凸轮部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倾斜面或者所述倾斜部滑动,

所述下推部件构成为,在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转动,所述第2凸轮部在所述倾斜面或者所述倾斜槽中的、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而向下方倾斜的部分进行滑动的期间,一边转动一边向下方移动,当所述第2凸轮部越过所述边界时,一边转动一边向上方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凸轮部”、“第2凸轮部”的一例。

[方式5]

所述第1凸轮部为所述倾斜槽,

所述第2凸轮部为具有与所述倾斜槽的内表面匹配的曲面的滚珠或者凸部,

所述倾斜面或者所述倾斜槽中的、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而向上方倾斜的部分具有与所述滚珠或者所述凸部大致对应的大小。

上述实施方式的滚珠555为本方式中的“滚珠”的一例。

[方式6]

所述锁定机构构成为,在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的转动,所述第2凸轮部在所述倾斜面或者所述倾斜槽中的、随着朝向所述第1方向而向下方倾斜的部分进行滑动的期间,维持所述第1状态,当所述第2凸轮部越过所述边界时,切换为所述第2状态。

[方式7]

所述施力部件构成为,对所述下推部件相对于所述主轴向上方进行施力,对通过所述锁定机构而固定于所述下推部件的所述夹紧轴经由所述下推部件向上方进行施力。

[方式8]

所述下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在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线的径向上,配置于所述夹紧轴与所述主轴之间,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主轴的内周部的第1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下推部件的外周部的第2部分。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330分别为本方式中“第1部分”的一例。第2凸轮部55、550分别为本方式中“第2部分”的一例。

[方式9]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为利用倾斜面或倾斜槽的凸轮机构或者利用螺纹槽的螺纹机构,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主轴的第1部分和设置于所述下推部件的第2部分。

第1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为本方式中的“凸轮机构”的一例,且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部分”、“第2部分”的一例。第2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0和第2凸轮部550为本方式中的“凸轮机构”的另一例,且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部分”、“第2部分”的一例。

[方式10]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其中,所述第1凸轮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主轴,并且具有第1抵接面;所述第2凸轮部设置于所述下推部件,并且具有第2抵接面,

所述第1抵接面和所述第2抵接面的至少一方包括在绕所述驱动轴线的周向上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配置为可绕所述驱动轴线相对转动,并构成为通过所述第1抵接面与所述第2抵接面的滑动,将所述下推部件相对于所述主轴的转动转换为所述下推部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直线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一例。第1凸轮部33的下表面和第2凸轮部55的上表面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抵接面”和“第2抵接面”的一例。

[方式11]

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其中,所述第1凸轮部设置于所述壳体或者所述主轴,并且具有第1抵接面;所述第2凸轮部设置于所述下推部件,并且具有第2抵接面,

所述第1抵接面包括第1倾斜面和第1正交面,其中,所述第1倾斜面在绕所述驱动轴线的周向上倾斜;所述第1正交面与所述驱动轴线正交,

所述第2抵接面包括第2倾斜面和第2正交面,其中,所述第2倾斜面在所述周向上倾斜,并且与所述第1倾斜面匹配;所述第2正交面与所述驱动轴线正交,

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配置为可绕所述驱动轴线相对转动,

所述第1凸轮部和所述第2凸轮部构成为伴随着所述操作部件从基准位置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向所述第1方向转动,通过所述第1倾斜面与所述第2倾斜面的滑动,将所述下推部件的转动转换为所述直线移动,并且,在所述操作部件超过所述角度范围向所述第1方向转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1正交面与所述第2正交面的滑动,允许所述下推部件转动而并不将所述下推部件的转动转换为所述直线移动。

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凸轮部33和第2凸轮部55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凸轮部”和“第2凸轮部”的一例。第1凸轮部33的下表面和第2凸轮部55的上表面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抵接面”和“第2抵接面”的一例。凸轮面333和正交面332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1倾斜面”和“第1正交面”的一例。凸轮面553和正交面552分别为本方式中的“第2倾斜面”和“第2正交面”的一例。

[方式12]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

卡合部件,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夹紧轴卡合,并且能够在与所述夹紧轴卡合的第1位置和不能与所述夹紧轴卡合的第2位置之间向径向移动;

保持部件,其构成为能够与所述主轴一体旋转,并且能够在第3位置和第4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卡合部件进行移动,其中,所述第3位置是将所述卡合部件保持为在所述第1位置不能移动的位置;所述第4位置是将所述卡合部件保持为能够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的位置。

上述实施方式的滚珠61和锁定套筒63分别为本方式中的“卡合部件”和“保持部件”的一例。

[方式13]

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在所述操作部件向所述第1方向转动的情况下,从所述第3位置向所述第4位置相对移动。

[方式14]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在绕所述驱动轴线的周向上相对移动。

[方式15]

所述卡合部件和所述保持部件构成为,伴随着所述下推部件的转动,在绕所述驱动轴线的周向上相对移动。

[方式16]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对所述卡合部件或者所述保持部件进行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

且构成为,在所述保持部件配置于所述第4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卡合部件通过所述第2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被向所述第1位置施力,与所述夹紧轴卡合,另一方面,在向将所述夹紧轴从所述主轴拆下的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夹紧轴来克服所述作用力而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从而解除卡合。

上述实施方式的滚珠施力弹簧67为本方式中的“第2施力部件”的一例。

[方式17]

所述解除部件构成为,通过克服所述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据此来解除所述夹紧力。

[方式18]

所述解除部件构成为,与所述下推部件一体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方式19]

所述主轴在下端部具有向与所述驱动轴线交叉的方向倾斜的第1倾斜面,

所述夹紧轴构成为,通过由所述施力部件所施加的夹紧力,将设置于所述顶端工具的第2倾斜面从下侧推压于所述第1倾斜面,在该状态下,所述顶端工具夹紧于所述头部与所述主轴的下端部之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