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锤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51434发布日期:2020-12-01 15:45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锤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锤,尤其涉及一种减震锤子。



背景技术:

锤子在使用时,由于反作用力会令使用者的手痛,如握持不稳容易掉落,对人身造成伤害,而长期使用锤子的人,也容易因为锤子带来的震动造成手部的肌肉劳损,影响人体健康。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锤子,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减震锤子,包括锤头、设置于所述锤头底侧的锤柄,所述锤头的顶面向下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锤头与所述锤柄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锤头的底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底面与所述锤头的顶面相抵,所述连接杆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弹簧后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锤柄的顶端,所述限位片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所述锤柄的顶面相抵。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组装整个锤子时,先将第一弹簧放置于锤头与锤柄之间,然后将连接杆依次穿过贯穿通道、限位片、第一弹簧后连接于锤柄上,在将连接杆与锤柄通过螺纹连接时,先下压限位片,使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弹簧仍然具有压缩量,再将连接杆旋入到锤柄上,并使限位片正对限位槽,连接完成后,松开限位片上的外力,使第一弹簧将限位片压入到限位槽内,既可依靠弹力将锤头与锤柄撑紧,又可利用限位片减少锤头的自转,当使用锤子时,锤头传来的沿锤柄长度方向的冲击力可被第一弹簧抵消,有效减少了锤子对使用者带来的反作用力,使用时更加舒适,极大降低了使用时由于震动导致脱手的危险性,既对使用者提供了安全保护,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片的底侧设置有拉环。利用拉环下拉限位片,使第一弹簧压缩,更好着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锤头的左侧和/或锤头的右侧设置有锤击面。锤击面可设置在锤头的左侧或右侧,或同时设置在锤头的左右两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锤柄上设置有握持段,所述握持段上套接有握持筒,所述握持筒包括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所述左弧形板的右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左容纳槽,所述右弧形板的左侧面对应所述左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右容纳槽,所述握持段上对应所述左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设置于所述握持段上的容纳通道、设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左端伸入所述左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弹簧的右端伸入右容纳槽内,所述左弧形板与所述右弧形板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左弧形板、右弧形板与所述握持段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在第二弹簧的限位作用下定位在握持段的外侧,使用时,使用者的手可握持在握持筒上,从锤柄上传来的垂直于锤柄长度方向上的震动可在第二弹簧的缓冲作用下抵消,进一步减少对使用者带来的反作用力,使用时更加舒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握持筒的外侧壁包裹有减震套。利用减震套包裹在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的外侧,既可使左弧形板与右弧形板保持紧密的结合状态,又可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套为弹性橡胶材质。握持手感更好,缓冲效果也更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弧形板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左凹槽。左凹槽可对手指进行限位,不容易脱手,使用更加舒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右弧形板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右凹槽。右凹槽可对手指进行限位,不容易脱手,使用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锤头、110-锤击面、200-锤柄、310-第一弹簧、320-限位片、321-拉环、330-连接杆、340-挡板、350-左弧形板、351-左凹槽、360-右弧形板、361-右凹槽、37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减震锤子,包括锤头100、设置于所述锤头100底侧的锤柄200,所述锤头100的顶面向下设置有贯穿通道,所述锤头100与所述锤柄20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310,所述第一弹簧310的顶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片320,所述锤头100的底侧设置有限位槽,所述贯穿通道内设置有连接杆330,所述连接杆330的顶端设置有挡板340,所述挡板340的底面与所述锤头100的顶面相抵,所述连接杆330的底端穿过所述第一弹簧310后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锤柄200的顶端,所述限位片320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第一弹簧310的底端与所述锤柄200的顶面相抵。

由上述可知,在组装整个锤子时,先将第一弹簧310放置于锤头100与锤柄200之间,然后将连接杆330依次穿过贯穿通道、限位片320、第一弹簧310后连接于锤柄200上,在将连接杆330与锤柄200通过螺纹连接时,先下压限位片320,使第一弹簧310处于压缩状态,此时第一弹簧310仍然具有压缩量,再将连接杆330旋入到锤柄200上,并使限位片320正对限位槽,连接完成后,松开限位片320上的外力,使第一弹簧310将限位片320压入到限位槽内,既可依靠弹力将锤头100与锤柄200撑紧,又可利用限位片320减少锤头100的自转,同样的,亦可在第一弹簧310的底端设置与限位片320作用相同的定位片,在锤柄200的顶面设置与限位槽作用相同的定位槽,使定位片嵌入到定位槽内,更好地防止锤头100在使用时转动,当使用锤子时,锤头100传来的沿锤柄200长度方向的冲击力可被第一弹簧310抵消,有效减少了锤子对使用者带来的反作用力,使用时更加舒适,极大降低了使用时由于震动导致脱手的危险性,既对使用者提供了安全保护,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320的底侧设置有拉环321。利用拉环321下拉限位片320,使第一弹簧310压缩,更好着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锤头100的左侧和/或锤头100的右侧设置有锤击面110。锤击面110可设置在锤头100的左侧或右侧,或同时设置在锤头100的左右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锤柄200上设置有握持段,所述握持段上套接有握持筒,所述握持筒包括左弧形板350与右弧形板360,所述左弧形板350的右侧面沿竖直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左容纳槽,所述右弧形板360的左侧面对应所述左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右容纳槽,所述握持段上对应所述左容纳槽的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减震单元,所述减震单元包括沿左右方向贯穿设置于所述握持段上的容纳通道、设置于所述容纳通道内的第二弹簧370,所述第二弹簧370的左端伸入所述左容纳槽内,所述第二弹簧370的右端伸入右容纳槽内,所述左弧形板350与所述右弧形板360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左弧形板350、右弧形板360与所述握持段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隙。左弧形板350与右弧形板360在第二弹簧370的限位作用下定位在握持段的外侧,使用时,使用者的手可握持在握持筒上,从锤柄200上传来的垂直于锤柄200长度方向上的震动可在第二弹簧370的缓冲作用下抵消,进一步减少对使用者带来的反作用力,使用时更加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握持筒的外侧壁包裹有减震套。利用减震套包裹在左弧形板350与右弧形板360的外侧,既可使左弧形板350与右弧形板360保持紧密的结合状态,又可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为弹性橡胶材质。握持手感更好,缓冲效果也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弧形板350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左凹槽351。左凹槽351可对手指进行限位,不容易脱手,使用更加舒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右弧形板360的外侧壁环绕设置有右凹槽361。右凹槽361可对手指进行限位,不容易脱手,使用更加舒适。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