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9132发布日期:2021-01-01 14:3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业中,作为汽车设计的关键环节,油泥模型的建造可将设计草图转换为3d的实体模型,为汽车的生产制造提供了基础。

目前,油泥模型一般在油泥模型操作台上制作,合理的油泥模型操作台可提高油泥模型的精度,同时也能提升油泥模型的制作效率,方便油泥师的制作,省时省力。但是,现有的油泥模型操作台一般只有一个固定平台和设置于固定平台上的升降平台,在油泥模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油泥师围绕油泥模型移动才能实现对油泥模型各处的制作,并且,油泥师还需要手动携带工具进行移动,不仅给油泥师增加了负担,还使得工具在移动过程因其电源线等的拖带,以及一些暂时不用的工具在操作台上的堆积,均影响了操作台的整洁性,不便于油泥模型的制作,另外,单一的升降平台难以满足使用需求,同样给油泥模型的制作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以设置三层平台,于第一固定平台的中部设置里有第二升降平台,并于第二升降平台上设置有第三升降平台,且第二升降平台可相对于第一固定平台转动,使得在需要围绕油泥模型移动制作时,可通过转动第二升降平台来实现油泥模型的转动,通过第三升降平台进一步满足不同的制作需求,另外,于第一层固定平台和第二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环形转动圈,并于环形转动圈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工具箱,在油泥模型制作过程中可升起,在非制作过程中下降收起,不仅方便了工具的收纳,同时还可使得工具箱跟随油泥师移动,有效减少了需要手动携带工具移动的频率,不仅方便了制作,同时还使得移动过程中避免了电源线等的过渡拖带,提升了操作台的整洁性,更利于油泥模型的制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第一固定平台,第一固定平台的中间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升降口;

第二升降平台,第二升降平台设置于第一升降口内,且第二升降平台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和设置于升降机构下方的旋转机构,同时,于第二升降平台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升降口;

第三升降平台,第三升降平台设置于第二升降平台的每一第二升降口内,第三升降平台为升降立柱;

环形转动圈,环形转动圈设置于第一升降口内且位于第一固定平台和第二升降平台之间,同时,环形转动圈上开设有第三升降口,且第三升降口内设置有工具箱,且工具箱的底部设置有伸缩驱动器。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支撑板、导向杆、导向套筒、升降套筒、升降丝杆以及升降驱动器,升降支撑板水平布置,且升降支撑板的边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垂直于升降支撑板布置的导向杆,并于导向杆上套设有一导向套筒,且导向套筒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同时,升降套筒设置于第二升降平台的底面的中心,且升降套筒内螺纹套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的底部与升降驱动器连接,且升降驱动器固定于升降支撑板的中心。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器和固定基座,固定基座设置于地面上,并于固定基座上设置有旋转驱动器,且旋转驱动器的旋转轴固定于升降支撑板的底面的中心上。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环形转动圈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滑轨,且支撑柱的下端滑设于环形的滑轨上。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环形转动圈的底面上且位于支撑柱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齿条,并于第一固定平台的底部设置有齿轮驱动器,且齿轮驱动器的驱动齿轮与齿条啮合。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支撑柱下端且位于滑轨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且支撑架上设置有伸缩驱动器,且伸缩驱动器的伸缩端朝上设置,并于伸缩驱动器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工具箱的底部。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第二升降平台的底面上且位于第二升降口的周围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架,升降立柱的下端固定于固定架上。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升降立柱包括升降板和升降伸缩器,升降伸缩器竖直朝上设置,且升降伸缩器的下部固定于固定架上,升降板固定于升降伸缩器的伸缩轴上,且升降板位于第二升降口内。

上述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其中,第二升降平台的底面上且位于其外侧边沿处设置有一圈环形挡板,且环形挡板向下延伸。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油泥模型操作台,设置有第一固定平台、第二升降平台和第三升降平台,且第二升降平台可相对于第一固定平台做升降和圆周运动,第三升降平台相对于第二升降平台做升降运动,结构灵活性更高,更好的满足了油泥模型的制作需求;同时,第一固定平台和第二升降平台之间设置有环形转动圈,且环形转动圈上设置有可升降的工具箱,使得工具箱在使用时可升起,而在不使用时缩回,方便了对工具的收纳,同时也使得工具箱跟随环形转动圈转动,使得工具箱始终处于油泥师触手可及的范围内,避免了油泥师需要手动携带工具移动而导致工作负担中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工具的电源线等过度拖带导致的杂乱问题,保证了操作台的整洁性,更利于油泥模型的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附图中:1、第一固定平台;11、第一升降口;12、支腿;2、第二升降平台;21、升降机构;22、旋转机构;23、第二升降口;24、环形挡板;211、升降支撑板;212、导向杆;213、导向套筒;214、升降套筒;215、升降丝杆;216、升降驱动器;221、旋转驱动器;222、固定基座;3、第三升降平台;31、固定架;32、升降板;33、升降伸缩器;4、环形转动圈;41、第三升降口;42、工具箱;43、伸缩驱动器;44、支撑柱;45、滑轨;46、齿条;47、齿轮驱动器;441、支撑架;471、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泥模型操作台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视角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泥模型操作台包括:第一固定平台1、第二升降平台2、第三升降平台3以及环形转动圈4。

具体的,第一固定平台1水平设置,且第一固定平台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支腿12,使得第一固定平台1具备足够的底部空间,同时,第一固定平台1的中间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升降口11,方便了第二升降平台2和环形转动圈4的布置,结构设计更合理。

具体的,第二升降平台2设置于第一升降口11内,且第二升降平台2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21和设置于升降机构21下方的旋转机构22,使得旋转机构22可带动升降机构21绕着旋转机构22的中心轴线转动,而第二升降平台2则可在升降机构21的作用下在竖直方向上做升降运,即实现了第二升降平台2的圆周和升降运动,更好了适应了油泥模型的制作。同时,于第二升降平台2上开设有若干第二升降口23,通过第二升降口23的布置为第三升降平台3的设置提供了条件。

具体的,第三升降平台3设置于第二升降平台2的每一第二升降口23内,第三升降平台3为升降立柱,即每一第二升降口23内均设置有一第三升降平台3,且第三升降平台3可在第二升降平台2上做升降运动,进一步提高了操作台的灵活性,更方便油泥师制作油泥模型。

具体的,环形转动圈4设置于第一升降口11内且位于第一固定平台1和第二升降平台2之间,使得环形转动圈4既能相对于第一固定平台1运动,也能相对于第二升降平台2运动,使得环形转动圈4可根据油泥师的位置进行转动调节,适应性更高。同时,环形转动圈4上开设有第三升降口41,且第三升降口41内设置有工具箱42,且工具箱42的底部设置有伸缩驱动器43,使得工具箱42可在伸缩驱动器43的作用下上升至圆形转动圈上或缩回至环形转动圈4下,即可在使用时升起,而在不使用时缩回,方便了对工具的收纳,同时也使得工具箱42可在环形转动圈4的作用下移动至油泥师所处的位置,方便油泥师取放工具,避免了油泥师手工携带工具而负担过重的问题,更加方便了油泥模型的制作。

更加具体的,第二升降平台2的底部的升降机构21又包括升降支撑板211、导向杆212、导向套筒213、升降套筒214、升降丝杆215以及升降驱动器216,升降支撑板211水平布置,且升降支撑板211的边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垂直于升降支撑板211布置的导向杆212,并于导向杆212上套设有一导向套筒213,且导向套筒213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升降平台2,使得在第二升降平台2升降的过程中可通过导向套筒213和导向杆212进行导向,保证了第二升降平台2升降的平稳性,为保证油泥模型的制作精度提供了条件。同时,升降套筒214设置于第二升降平台2的底面的中心,且升降套筒214内螺纹套接有升降丝杆215,升降丝杆215的底部与升降驱动器216连接,且升降驱动器216固定于升降支撑板211的中心,使得可通过升降驱动器216带动升降丝杆215转动,从而使得升降套筒214在升降丝杆215上沿升降丝杆215的轴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平台2做升降运动,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设置于升降机构21底部的旋转机构22又包括旋转驱动器221和固定基座222,固定基座222设置于地面上,并于固定基座222上设置有旋转驱动器221,且旋转驱动器221的旋转轴固定于升降支撑板211的底面的中心上,即通过旋转驱动器221的旋转带动升降机构21的升降支撑板21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平台2转动,使得第二升降平台2既能做圆周运动,也能做升降运动,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更方便油泥模型的制作。

更加具体的,设置于第一升降口11内且位于第一固定平台1和第二升降平台2之间的环形转动圈4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柱44,通过支撑柱44实现对环形转动圈4的支撑,同时,支撑柱44的底部设置有环形的滑轨45,且支撑柱44的下端滑设于环形的滑轨45上,使得在环形转动圈4转动时,可通过支撑柱44在滑轨45上的滑动来实现,不仅可实现对环形转动圈4的支撑,同时还能保证环形转动圈4的转动,为环形转动圈4上可升降的工具箱42转动至油泥师的取拿范围内提供了条件,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环形转动圈4的底面上且位于支撑柱44的外侧设置有环形的齿条46,并于第一固定平台1的底部设置有齿轮驱动器47,且齿轮驱动器47的驱动齿轮471与齿条46啮合,此时,齿轮驱动器47固定于第一固定平台1的支腿12上,在齿轮驱动器47带动驱动齿轮471转动时,驱动齿轮471在齿条46上转动,从而驱动环形转动圈4在滑轨45上移动,实现环形转动圈4的转动,保证了工具箱42能移动至油泥师的取拿范围内,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支撑柱44下端且位于滑轨4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441,且支撑架441上设置有伸缩驱动器43,即通过支撑架441为伸缩驱动器43的布置提供了安装载体,方便了伸缩驱动器43的安装,同时,伸缩驱动器43的伸缩端朝上设置,并于伸缩驱动器43的伸缩端固定连接于工具箱42的底部,使得工具箱42的升降运动通过伸缩驱动器43的伸缩运动实现,结构设计更合理。

更加具体的,第二升降平台2的底面上且位于第二升降口23的周围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固定架31,升降立柱的下端固定于固定架31上,通过固定架31为第三升降平台3的布置提供了安装载体,确保了第三升降平台3能跟随第二升降平台2做升降和圆轴运动,提高了操作台的灵活性。

更加具体的,升降立柱包括升降板32和升降伸缩器33,升降伸缩器33竖直朝上设置,且升降伸缩器33的下部固定于固定架31上,通过固定架31方便了升降伸缩器33的安装,并且,升降板32固定于升降伸缩器33的伸缩轴上,升降板32位于第二升降口23内,此时通过升降伸缩器33带动升降板32在第二升降口23内做升降运动,进一步提升操作台的灵活性,方便油泥模型的制作。

更加具体的,第二升降平台2的底面上且位于其外侧边沿处设置有一圈环形挡板24,且环形挡板24向下延伸,可有效防止第二升降平台2升起后与环形转动圈4形成空洞的问题,防止了工具等从空洞处掉落至操作台下,安全防护性更高,结构设计更合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柱44滑设于滑轨45上的一端设置有滑轮,通过滑轮滑设于滑轨45上,降低了摩擦力,避免了结构的摩擦损坏,结构设计更合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油泥模型操作台,包括第一固定平台1、第二升降平台2、第三升降平台3以及环形转动圈4;通过将第二升降平台2设置于第一固定平台1的中心并可做升降和圆轴运动,将第三升降平台3设置于第二升降平台2上并可做升降运动,使得操作台的灵活性更改,更方便油泥模型的制作;同时,于第一固定平台1和第二升降平台2之间设置有带可升降工具箱42的环形转动圈4,且环形转动圈4可做圆周运动,方便了工具的收纳,同时也使得工具箱42可移动至油泥师的拿取范围内,避免了油泥师需要手动携带工具移动而带来的工作负担,同时也避免了工具的电源线等过度拖带导致的杂乱问题,使得操作台更整洁,更方便油泥模型的制作。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