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门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8837发布日期:2020-12-29 10:0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门把手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门把手锁。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开门的锁具是直接安装在门上的,门上会有钥匙孔或者密码槽等结构,而对于小偷来说,这就留下了对锁具进行破解的条件,只要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他们能在不发出声音或者发出较少声音的非暴力拆卸下打开任何的锁具,而这就对用户的财产产生了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对锁具进行改进,以尽量避免钥匙开锁之外的非正常方式开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门把手锁,包括第一锁扣、第二锁扣和活动杆,所述第一锁扣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锁扣上设置有第二把手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把手孔和所述第二把手孔均适于放置把手,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适于装配所述活动杆。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凸起的锁舌,所述第二锁扣内设置有插杆,当所述活动杆装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时,所述插杆适于插靠在所述锁舌靠近所述第一锁扣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锁扣内还设置有拨块和按压块,所述插杆上端适于与所述锁舌匹配,所述插杆下端依次与所述拨块和所述按压块连接,所述按压块适于按压带动所述拨块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插杆移动。

优选地,所述按压块包括按压端与安装端,所述按压端凸起于所述第二锁扣侧面,所述安装端与所述第二锁扣通过销轴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拨块中部与所述第二锁扣通过销轴进行连接,所述拨块上端与所述按压块连接,下端与所述插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杆侧面设置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上套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适于使所述插杆复位。

优选地,所述拨块与所述按压块之间设置有复位杆,所述拨块与所述按压块通过所述复位杆传递作用力,所述复位杆上套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适于使所述复位杆复位。

优选地,所述复位杆包括杆部和顶部,所述顶部设置在所述拨块与所述按压块之间,所述第二锁扣内设置有凸起的筋槽,所述杆部安装在所述筋槽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套装在复位杆的端部上,所述第二弹簧一端抵在所述顶部上,另一端抵在所述筋槽上。

优选地,所述复位杆上设置有密码环,所述密码环假设在所述筋槽之间,适于限制/放开所述复位杆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门把手锁通过将双门上的把手均套入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上的第一把手孔和第二把手孔内,再将活动杆装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从而将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进行固定,形成一个整体,限制两侧把手的转动和移动,使得双门两侧把手的距离保持相对恒定,从而使双门无法打开。在实际使用时,双门把手锁安装在双门内侧,小偷在外侧即使打开了门锁,因为双门把手锁从内进行锁定,小偷除了通过暴力拆解大门外无法使用其他方式接触到双门把手锁,从而也就无法打开该锁,若用户安装在外侧,则会对小偷起到一个威慑作用,因为一扇门开两把锁并不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小偷开锁时间越长暴露的风险也就越大,有效的减少用户被小偷盗窃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门把手锁的安装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门把手锁的安装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门把手锁整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锁扣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锁扣的内部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锁扣的内部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锁扣,11-第一把手孔,2-第二锁扣,21-第二把手孔,22-插杆,221-复位件,23-拨块,24-按压块,241-按压端,242-安装端,25-复位杆,251-杆部,252-顶部,26-第二弹簧,27-筋槽,28-密码环,3-活动杆,31-锁舌。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以及权利要求书的所有可获得的等同物。在本文中,各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实用新型”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并且如果事实上公开了超过一个的实用新型,不是要自动地限制该应用的范围为任何单个实用新型或实用新型构思。

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于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结构、产品等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部分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门把手锁,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3所示,包括第一锁扣1、第二锁扣2和活动杆3,第一锁扣1上设置有第一把手孔11和第一安装孔,第二锁扣2上设置有第二把手孔21和第二安装孔,第一把手孔11和第二把手孔21均适于放置把手,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适于装配活动杆3。

本实施例中的双门把手锁通过将双门上的把手均套入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2上的第一把手孔11和第二把手孔21内,再将活动杆3装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从而将第一锁扣1和第二锁扣2进行固定,形成一个整体,限制两侧把手的转动和移动,使得双门两侧把手的距离保持相对恒定,从而使双门无法打开。在实际使用时,双门把手锁安装在双门内侧,小偷在外侧即使打开了门锁,因为双门把手锁从内进行锁定,小偷除了通过暴力拆解大门外无法使用其他方式接触到双门把手锁,从而也就无法打开该锁,若用户安装在外侧,则会对小偷起到一个威慑作用,因为一扇门开两把锁并不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小偷开锁时间越长暴露的风险也就越大,有效的减少小偷的盗窃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第一锁扣1包括上端的第一连接部和下端的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为柱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把手孔11,第一把手孔11与把手的结构相匹配,适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把手尺寸。第一安装部为块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活动杆3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活动杆3的一端部设置有多个防滑槽,活动杆3安装在第一安装孔内后就被固定住了,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杆3也可以与第一安装孔活动连接,在双门把手锁打开时,活动杆3可以直接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同时抽离。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所示,第二锁扣2包括上端的第二连接部和下端的第二安装部,第二连接部为柱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第二把手孔21,第二把手孔21与把手的结构相匹配,适应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把手尺寸。第二安装部为块状结构,其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活动杆3相匹配,第二安装部内部装有与活动杆3配合锁定的零件。

活动杆3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孔上,另一端上设置有凸起的锁舌31,第二锁扣2内设置有插杆22,当活动杆3装入第二安装孔内时,插杆22适于插靠在锁舌31靠近第一锁扣1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锁舌31设置有多个,每个锁舌31间隔距离相同,每个锁舌31之间均可以由插杆22插入,多个锁舌31的设置,可以使得该双门把手锁可以满足市面上不同的双门把手之间的间距,从而增加使用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锁舌31也可以设置为一个,针对单个品牌的双门结构,将锁舌31设置在插杆22的对应位置上,从而满足同一个类型的双门产品。

结合图6所示,第二锁扣2内还设置有拨块23和按压块24,插杆22上端适于与锁舌31匹配,插杆22下端依次与拨块23和按压块24连接,按压块24适于按压带动拨块23移动从而带动插杆22移动。具体地,第二锁扣2内设置有安装零件的空腔,插杆22、拨块23和按压块24均安装在空腔内,其中插杆22安装在空腔的左侧,并在左侧设置有一连接孔,连接孔连接空腔和第二安装孔,使得插杆22能从空腔进入第二安装孔中,并插靠在活动杆3的锁舌31上。进一步的,插杆22设置为近似“l”型结构,其一端竖直,一端水平,竖直端用于穿过连接孔进入第二安装孔中,水平端用于与拨块23连接,其中拨块2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呈一定的角度,第一端按压在插杆22的水平端上,较佳的,插杆22的水平端上设置有二段呈阶梯状的水平结构,拨块23的第一端靠在插杆22的最右侧水平端上,拨块23和插杆22之间微微受力。

较佳地,插杆22的左侧设置有复位件221,其中,复位件221包括横杆和竖杆,其中横杆与竖杆端部连接构成一个垂直的角度,横杆安装在插杆22的侧面,竖杆平行于插杆22的竖直端,在复位件221的竖杆上套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抵在横杆上,另一端抵在第二锁扣2空腔内设置的与第一弹簧位置对应地凸片上,在第一弹簧两端保持最大距离时,第一弹簧也被轻微压缩,第一弹簧适于使复位件221复位,从而使插杆22复位。

拨块23的第二端靠压在按压块24上,按压块24包括按压端241与安装端242,按压端241凸起于第二锁扣2侧面,安装端242与第二锁扣2通过销轴进行连接,具体地,按压块24的安装端242安装在第二锁扣2的内部空腔内,按压块24的左侧处于第二锁扣2的空腔内,右侧凸起第二锁扣2的右侧表面,其中按压块24凸起于第二锁扣2表面的部分呈流线型结构,符合人体的舒适把握,按压端241的左侧处于第二锁扣2的空腔内,右侧较为突出第二锁扣2的右侧表面,按压端241的能被按压至其最突出的点与第二锁扣2的右侧表面平行,拨块23的第二段靠压在按压端241左侧,两者之间微微受力,其中拨块23的中部通过销轴安装在第二锁扣2的空腔内。

在本实施例中,拨块23与按压块24之间设置有复位杆25,拨块23与按压块24通过复位杆25传递作用力,复位杆25上套装有第二弹簧26,第二弹簧26适于使复位杆25复位,具体地,复位杆25包括杆部251和顶部252,顶部252设置在拨块23与按压块24之间,第二锁扣2内设置有凸起的筋槽27,杆部251安装在筋槽27上,其中顶部252为块状结构,杆部为251圆柱状结构,复位杆25大致呈“t”型结构,顶部252设置在拨块23与按压块24之间,按压块24的左侧按压在顶部252的右侧,拨块23靠压在杆部251下侧、顶部252左侧的端部。在第二锁扣2的空腔内设置有多个筋槽27,筋槽27为多个凸起的片状结构,在片状结构上方设置有与杆部251相匹配的安装槽,用于杆部251的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筋槽27也可以为整个凸起的块状结构,在块状结构上设置有与杆部251相匹配的安装槽。

第二弹簧26套装在复位杆25的杆部251上,第二弹簧26一端抵在顶部252上,另一端抵在筋槽27上,在复位杆25被按压后,通过第二弹簧26的弹性作用下复位杆25将会被重新弹起复位,从而使得按压块24能快速的复位。较佳地,在第二锁扣2空腔的左侧还设置有一固定架,固定架与杆部251的左侧端部相匹配,用于固定杆部251的左侧端部的插入固定,使杆部251的左端仅能在固定架内滑动,防止杆部251的运行偏离轨道,从而导致锁具的失灵。

结合图5所示,复位杆25上设置有密码环28,密码环28架设在筋槽27之间,适于限制/放开复位杆25的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密码环28设置有三个,密码环28与复位杆25之间设置有对应匹配的插杆和插槽,通过密码环28的转动使得插杆和插槽位置对应,从而解开密码环28对复位杆25之间地限制,使得复位杆25可以自由的进行运动,通过密码环28对锁具进行加密锁定,去除了钥匙的使用,使得用户使用更加的便捷。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