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6449发布日期:2021-06-01 17:35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无外把手的电子锁。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锁由锁盒、内面板和外面板构成,在内面板、外面板上分别安装有把手,在外面板上还安装有密码输入模块;由于在外面板上要进行把手和密码输入模块的安装,使得外面板较为笨重,同时在安装时也需要占据门表面较大的面积;当这样结构的电子锁在使用时,特别应用在别墅门上,由于别墅门的外侧面上会安装专用的款式相同的拉手,以至于在门上安装电子锁的外面板时,要先将门上的拉手进行拆除,之后再进行电子锁的外面板的安装,这样结构的电子锁安装起来十分不方便,带外把手的外面板结构生产成本较高,而拆除门上原本安装好的拉手后,在门上留有的拉手安装痕迹就算安装好外面板后依然不能被掩盖,影响门的整体美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外把手的电子锁,该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生产成本低、可与现有门上的拉手兼容安装,组装简单快捷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包括锁盒、内面板和外面板;所述内面板安装在锁盒的背面,在锁盒上设有锁芯,在锁芯的前端面上设有钥匙孔;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安装座和固定螺柱,所述安装座处于锁盒的正面,该安装座与锁盒连接,在安装座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卡锁孔和第二卡锁孔,在安装座上还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的一端与第一卡锁孔连通,螺纹孔的另一端连通安装座的侧面,在安装座上还设有供锁芯前端穿过的过孔;所述外面板包括外壳和安装于外壳中的密码输入模块,所述外壳包括有底板,在底板的背面上设有第一卡锁头和第二卡锁头,底板的第一卡锁头、第二卡锁头与安装座上的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一一对应卡装定位;所述固定螺柱与安装座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该固定螺柱的一端与安装座的第一卡锁孔的孔壁配合对第一卡锁头紧压固定,以致将外面板与安装座固定在一起的同时还将锁芯进行隐藏。

进一步地,在安装座的正面上设有弹性卡装件,该弹性卡装件处于第一卡锁孔与第二卡锁孔之间;在外面板的底板背面上还形成有卡装凹位,安装座的弹性卡装件卡入至外面板的底板背面的卡装凹位中。

再进一步地,在安装座的正面上设有一安装孔,在安装孔中安装有安装件,在安装件上形成有安装槽,在安装槽中安装有弹簧,所述弹性卡装件是弹珠,弹珠安装在安装槽中,且弹簧被压缩于安装槽的槽底与弹珠之间。

又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均是贯穿安装座的正面与背面的长形孔,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呈上下并排布设,在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各自的下孔壁分别形成有卡装台阶,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各自的卡装台阶均靠近安装座的正面布设;所述第一卡锁头、第二卡锁头上分别形成有卡装槽,第一卡锁头的卡装槽、第二卡锁头的卡装槽与第一卡锁孔的卡装台阶、第二卡锁孔的卡装台阶一一对应卡装一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外面板只由外壳和密码输入模块构成,没有外把手的设计,使外面板的体积大大变小,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安装在门上装有的拉手的侧旁,不影响拉手的使用,也不会破坏门的美观;在组装时先将安装座与锁盒进行固定,外面板通过第一卡锁头、第二卡锁头与安装座上的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相卡装,并且通过固定螺柱将外面板与安装座固定在一起的组装方式,组装起来十分方便,外面板的拆装较为方便,使本发明在没电或电动传动部分的结构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地将外面板拆下,将锁芯显露出来,便于将钥匙插入锁芯进行应急开锁,使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生产成本低、可与现有门上的拉手兼容安装,组装简单快捷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拆装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实施例的拆装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实施例的外面板与安装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的外面板的第一卡锁头、第二卡锁头刚插入至安装座的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的外面板的第一卡锁头、第二卡锁头与安装座的第一卡锁孔、第二卡锁孔卡装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的外面板与安装座组装好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锁盒;11-通孔;12-第一锁舌;13-第二锁舌;14-第三锁舌;15-锁芯;2-内面板;21-把手;22-大旋钮;23-小旋钮;24-电传动机构;25-主控模块;26-电池;3-外面板;31-外壳;32-密码输入模块;33-底板;34-第一卡锁头;35-第二卡锁头;36-卡装凹位;37-卡装槽;38-操控面板;39-指纹采集面板;4-安装座;41-第一卡锁孔;42-第二卡锁孔;43-螺纹孔;44-卡装台阶;45-安装柱;46-过孔;47-避让凹位;5-固定螺柱;6-弹性卡装件;7-安装件;71-安装槽;8-弹簧;9-胶垫;10-对拉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包括锁盒1、内面板2和外面板3;所述内面板2安装在锁盒1的背面,在锁盒1上设有锁芯15,在锁芯15的前端面上设有钥匙孔;为了实现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目的,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还包括安装座4和固定螺柱5,所述安装座4处于锁盒1的正面,该安装座4与锁盒1连接,在安装座4的正面上设有第一卡锁孔41和第二卡锁孔42,在安装座4上还设有螺纹孔43,该螺纹孔43的一端与第一卡锁孔41连通,螺纹孔43的另一端连通安装座4的侧面,在安装座4上还设有供锁芯15前端穿过的过孔46,该过孔46处于第一卡锁孔41与第二卡锁孔42之间;所述外面板3包括外壳31和安装于外壳31中的密码输入模块32,所述外壳31包括有底板33,在底板33的背面上设有第一卡锁头34和第二卡锁头35,底板33的第一卡锁头34、第二卡锁头35与安装座4上的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一一对应卡装定位;所述固定螺柱5与安装座4上的螺纹孔43螺纹连接,该固定螺柱5的一端与安装座4的第一卡锁孔41的孔壁配合对第一卡锁头34紧压固定,以致将外面板3与安装座4固定在一起的同时还将锁芯15进行隐藏。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外面板3只由外壳31和密码输入模块32构成,没有外把手的设计,使外面板3的体积大大变小,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直接安装在门上装有的拉手的侧旁,不影响拉手的使用,也不会破坏门的美观;在组装时先将安装座4与锁盒1进行固定,外面板3通过第一卡锁头34、第二卡锁头35与安装座4上的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相卡装,并且通过固定螺柱5将外面板3与安装座4固定在一起的组装方式,组装起来十分方便,外面板3的拆装较为方便,使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在没电或电动传动部分的结构出现故障时,可快速地将外面板3拆下,将锁芯15显露出来,便于将钥匙插入锁芯15进行应急开锁,使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具有结构简单、设计科学、生产成本低、可与现有门上的拉手兼容安装,组装简单快捷等优点。

为了使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在组装过程中可以对外面板3进行临时定位,以便进行固定螺柱5的安装,如图1、图3、图4、图5、图6所示,在安装座4的正面上设有弹性卡装件6,该弹性卡装件6处于第一卡锁孔41与第二卡锁孔42之间;在外面板3的底板33背面上还形成有卡装凹位36,该卡装凹位36是一穿孔,安装座4的弹性卡装件6卡入至外面板3的底板33背面的卡装凹位36中。

为了使安装座4的弹性卡装件6的结构更加合理,如图1、图4、图5、图6所示,在安装座4的正面上设有一安装孔,在安装孔中安装有安装件7,在安装件7上形成有安装槽71,在安装槽71中安装有弹簧8,所述弹性卡装件6是弹珠,弹珠安装在安装槽71中,且弹簧8被压缩于安装槽71的槽底与弹珠之间。

为了使外面板3上的第一卡锁头34、第二卡锁头35与安装座4上的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之间的卡装结构更加合理,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均是贯穿安装座4的正面与背面的长形孔,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呈上下并排布设,在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各自的下孔壁分别形成有卡装台阶44,第一卡锁孔41、第二卡锁孔42各自的卡装台阶44均靠近安装座4的正面布设;所述第一卡锁头34、第二卡锁头35上分别形成有卡装槽37,第一卡锁头34的卡装槽37、第二卡锁头35的卡装槽37与第一卡锁孔41的卡装台阶44、第二卡锁孔42的卡装台阶44一一对应卡装一起。第一卡锁头34、第二卡锁头35上各自的卡装槽37是环槽,第一卡锁孔41的卡装台阶44与第一卡锁头34的卡装槽37紧压卡装,第二卡锁孔42的卡装台阶44与第二卡锁头35的卡装槽37紧压卡装。

为了使安装座4与锁盒1之间的连接结构更加合理,如图2、图3、图4、图5所示,在安装座4的背面上设有至少2条安装柱45,各安装柱45上分别形成有螺孔;在锁盒1上形成有至少2个贯穿其正面与背面的通孔11,安装座4上的安装柱45与锁盒1上的通孔11一一对应,安装座4的安装柱45插入至锁盒1的通孔11中;还包括至少2条对拉螺丝10,对拉螺丝10与安装座4上的安装柱45一一对应,所述对拉螺丝10的一端从锁盒1的背面穿入通孔11并与安装柱45的螺孔螺纹连接,以将安装座4与锁盒1固定在一起。

为了密封,避免水从安装座4与门表面之间进入到锁盒1,而导致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电路元件短路,影响使用,如图1所示,在安装座4与锁盒1之间还夹装有胶垫9,在使用时胶垫9具体是处于门板的正面与安装座4之间的。

为了使密码输入模块32的结构更加合理,如图1所示,所述密码输入模块32设有外露于外壳31正面的用于密码输入的操控面板38和指纹采集面板39。所述操控面板38是用于输入数字密码的面板。

为了避免锁芯15的端部会对外面板3的背面顶压,影响外面板3的安装,如图1所示,在安装座4的正面上设有一避让凹位47,所述锁芯15的前端穿过过孔46处于避让凹位47中。

为了使内面板2、锁盒1的结构更加合理,如图1、图2所示,所述锁盒1上安装有可伸缩动作的第一锁舌12、第二锁舌13和第三锁舌14,在锁盒1上安装有致第一锁舌12实现伸缩动作的第一传动机构、致第二锁舌13实现伸缩动作的第二传动机构和致第三锁舌14实现伸缩动作的第三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上设有所述的锁芯15,第二传动机构可与第一传动机构联动;所述内面板2上安装有可转动的把手21、大旋钮22和小旋钮23;所述把手21用于操控第一传动机构致第一锁舌12实现伸缩动作;所述大旋钮22用于操控第二传动机构致第二锁舌13实现伸缩动作;所述小旋钮23用于操控第三传动机构致第三锁舌14实现伸缩动作;在内面板2上还安装有带动第二传动机构动作的电传动机构24,在内面板2上安装有主控模块25;所述密码输入模块32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模块25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模块25的信号输出端与电传动机构24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锁盒1与现有的电子锁上的锁盒结构是一样的,在此不再对锁盒1中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第三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在使用过程中,如上锁后,第二锁舌13是处于伸长状态的,当用户在室外的外面板3上输入的密码正确后,电传动机构24先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致使第二锁舌13动作,在第二锁舌13即将完全缩回时同时带动了第一锁舌12缩回,进而实现开锁;当在室内反锁时,可通过转动小旋钮23带动第三传动机构致使第三锁舌14动作实现上锁;当在室外采用插入至锁芯15的钥匙进行开锁时,在转动钥匙的过程中,带动第二传动机构致使第二锁舌13动作,在第二锁舌13即将完全缩回时同时带动了第一锁舌12缩回,进而实现开锁。

为了使本无外把手的电子锁的结构更加合理,如图1所示,在内面板2上安装有电池26,该电池26为主控模块25、电传动机构24和密码输入模块32供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