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0785发布日期:2022-02-08 02:5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手工具,尤指一种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


背景技术:

2.一般对象利用钉体作固定时是通过锤工具敲击钉体,使钉体深入对象及固定处而作结合。在利用传统的锤工具在敲击钉体时,通常需要一手握住钉体、另一手握住工具锤,借以定位钉体并将其锤入固定处。
3.然而,使用传统锤工具在敲击钉体的过程中,很容易敲击到握住钉体的手而造成工作伤害。此外,当钉体的固定位置较高时,用户会因视线无法触及钉体作定位,导致钉体在敲击时并非精确地固定在预定位置处,进而影响锤工具在使用上的便利性及操控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其具有第一钉槽或第二钉槽可提供双钉头选择定位,以利双钉头精确地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及操控性。
5.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用以定位具有第一钉头及第二钉头的双钉头,包括锤体、锤头及颈缩段。锤体具有相对的前端及后端,锤体在前端成型有第一抵靠部及第二抵靠部。锤头连接在锤体的前端,锤头对应第一抵靠部成型有第一定位槽,并对应第二抵靠部成型有第二定位槽。颈缩段成型在锤体及锤头之间,颈缩段在第一抵靠部及第一定位槽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并在第二抵靠部及第二定位槽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其中,第一钉头可选择地定位在第一抵靠部或第二抵靠部中,第二钉头随着第一钉头而对应位在第一容置空间或第二容置空间中。
6.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部及所述第二抵靠部分别位于所述锤体的相对侧,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锤头的相对侧。
7.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及所述第一定位槽位于一直线而形成一第一钉槽;所述第二抵靠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位于一直线而形成一第二钉槽。
8.可选地,所述第一抵靠部包含位于所述锤体的若干个侧壁及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一底壁,各所述侧壁及所述底壁是围合形成一u形凹槽。
9.可选地,还包括一锤柄,所述锤柄是连接在所述锤体的一侧并以垂直所述锤头的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抵靠部是形成于所述锤柄的一侧,所述第二抵靠部为自所述锤柄延伸出的一凸块。
10.可选地,所述颈缩段是设置呈多环形柱体。
11.可选地,所述锤体、所述锤头及所述颈缩段是一体成型的,或所述锤体及所述锤柄是一体成型的。
12.可选地,还包括一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为一体式的设置而贯穿在相连通的所
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或所述磁性组件的数量为若干个并分别单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或所述第二定位槽中,从而使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具有磁吸性。
13.可选地,所述磁性组件是部分外露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中。
14.可选地,所述锤头具有一锤击面,所述第一定位槽及所述第二定位槽分别自所述锤击面朝所述锤头的方向延伸而连通所述颈缩段。
15.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的锤体的相对侧具有第一抵靠部及所述第二抵靠部,且锤头的相对侧具有第一定位槽及第二定位槽,此外,颈缩段成型在锤体及锤头之间,在第一抵靠部及第一定位槽之间形成第一容置空间,并在第二抵靠部及第二定位槽之间形成第二容置空间,据此在锤工具的上、下侧分别形成第一钉槽及第二钉槽,提使用者依实际使用状况而选择将双钉头安置在第一钉槽或第二钉槽中,借此将双钉头精确地固定在预定位置处,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及操控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的使用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磁性组件的结合示意图。
19.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的使用示意图。
20.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的另一使用示意图。
21.图中:
22.1: 锤工具;2: 双钉头;3: 第一钉头;4: 第二钉头;5: 钉体;6: 墙面;10: 锤体;100: 第一钉槽;200: 第二钉槽;11: 前端;111: 第一抵靠部;1111: 侧壁;1112: 底壁;112: 第二抵靠部;12: 后端;20: 锤头;201: 锤击面;21: 第一定位槽;22: 第二定位槽;30: 夹爪;40: 颈缩段;41: 第一容置空间;42: 第二容置空间;50: 锤柄;60: 磁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4.请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的立体外观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1是用以定位一双钉头2,且所述双钉头2具有间隔设置的一第一钉头3及一第二钉头4。要说明的是,所述锤工具1的上、下侧具有包括一第一钉槽100及一第二钉槽200。又,所述双钉头2可选择地定位在所述第一钉槽100或所述第二钉槽200中,或者,所述第一钉槽100及所述第二钉槽200中可分别定位有一双钉头2。
25.请另参照图2及图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可定位双钉头的锤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及磁性组件的结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1包括一锤体10、一锤头20、一夹爪30、一颈缩段40及一锤柄50。所述锤头20及所述夹爪30分别连接在所述锤体10的相对侧,且所述锤体10及所述锤头20之间设置有所述颈缩段40。所述锤柄50是连接在所述锤体10的一侧,并以垂直所述锤头20及所述夹爪30的方向延伸。更详细描述所述锤工具1的结构如后。
26.所述锤体10具有相对的一前端11及一后端12,且所述锤体10在所述前端11成型有
一第一抵靠部111及一第二抵靠部1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靠部111设置为一凹槽,所述第二抵靠部112是形成于所述锤柄50之一侧。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靠部112是设置为自所述锤柄50延伸出的一凸块。又,所述第一抵靠部111及所述第二抵靠部112分别位于所述锤体10的前端11的相对侧。
27.所述锤头20为圆柱并连接在所述锤体10的前端11。所述锤头20对应所述第一抵靠部111成型有一第一定位槽21,并对应所述第二抵靠部112成型有一第二定位槽22。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分别位于所述锤头20的相对侧。
28.本实施例中,所述锤头20的前端具有一锤击面201。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分别为设置在所述锤头20的周缘面的一长沟,并自所述锤击面201朝所述锤头20的方向延伸而连通所述颈缩段40。此外,所述夹爪30呈羊角状,并连接在所述锤体10的后端12。
29.本实施例中,所述颈缩段40是设置呈一多环形柱体,如八边形环柱等。所述颈缩段40是成型在所述锤体10及所述锤头20之间。所述颈缩段40在所述第一抵靠部111及所述第一定位槽21之间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41,并在所述第二抵靠部112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之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42。
30.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抵靠部111包含位于所述锤体10的若干个侧壁1111及连通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1的一底壁1112。各所述侧壁111及所述底壁1112是围合形成一u形凹槽。
31.所述锤柄50连接在所述锤体10的一侧并以垂直所述锤头20的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锤柄50是设有若干个镂51空槽,借以减轻整体的重量及材料,以利使用并降低材料成本。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1的锤体10及所述锤柄50为一体成型,而在实际实施时,所述锤体10、所述锤头20、所述夹爪30、所述颈缩段40及所述锤柄50可为一体成型。
32.如图3所示,所述锤工具1还包括一磁性组件60,如磁铁等。所述磁性组件60是设置在所述锤头10而使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具有磁吸性。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磁性组件60是部分外露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中,借以对所述位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钉体的产生磁吸作用,使钉体不致脱离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
33.具体而言,所述磁性组件60可为一体式的设置而贯穿在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中。或者,所述磁性组件60的数量可为若干个并分别单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或所述第二定位槽22中,从而使所述第一定位槽21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具有磁吸性。
34.另外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1用以定位至少一双钉头2,且所述双钉头2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钉头3及第二钉头4。又,所述第一钉头3可选择地定位在所述第一抵靠部111或所述第二抵靠部112中。另外,所述第二钉头4是随着所述第一钉头3而对应位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1或所述第二容置空间42中。
35.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抵靠部111、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1及所述第一定位槽21是位于一直线而形成所述第一钉槽100。另外,所述第二抵靠部112、所述第二容置空间42及所述第二定位槽22位于一直线而形成所述第二钉槽200。所述双钉头2可依实际使用状况而选择安置在所述第一钉槽100或所述第二钉槽200中。
36.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双钉头2是定位在所述第一钉槽100中。又,所述第一钉头3是
定位在所述第一抵靠部111中,所述第二钉头4会容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41中,此外,所述双钉头2的钉体5则位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1并受到所述磁性组件60而定位。
37.请再参照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如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1时,若所述双钉头2的固定位置(墙面6)低于用户视线时,则将所述双钉头2定位在所述锤工具1的第一钉槽100(锤头20的上侧)中。据此,施力所述锤工具1能够将所述双钉头2精确地预先固定在墙面6上。
38.请参照图5,待所述双钉头2脱离所述第一钉槽100并定位在所述墙面6后,使用者可握持所述锤工具1的锤柄50,并利用所述锤头20的锤击面201对所述双钉头2的第一钉头3进行锤击,使所述钉体5的末端更深入所述墙面6,以稳定地固定在预定位置处。
39.要说明的是,所述双钉头2是用于需暂时固定的物体上。当所述双钉头2要移除时,使用者可利用所述锤工具1的夹爪30夹持所述第二钉头4,以利于施力及拔除所述双钉头2。
40.请另参照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锤工具的另一使用示意图。请参图6,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双钉头2是定位在所述锤工具1的第二钉槽200(锤头20的下侧)中。又,如图7所示,当所述双钉头2的固定位置(墙面6)高于用户视线时,所述双钉头2是定位在所述锤工具1的第二钉槽100(锤头20的下侧)中。据此,所述双钉头2可不致受到所述锤头20的挡掣而影响用户的视线,以利锤击所述双钉头2精确地深入所述墙面6而固定在预定位置处。
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