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推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9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推活扳手的制作方法
这是关于活动板手的发明,属于手工具领域。
现行的活动板手需要螺旋-齿条式推动机构,它尚有下列不足之处其传动间隙构成板手滑块工作时后退,容易将螺帽拧出飞边而损坏;结构复杂,成本高,制造、使用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自锁紧直推机构,构成直推式活板手,

图1,图2和图3说明了它的原理。
1是活板手的滑块,依靠其下部的梯形导块3楔入并与导轨7上开有的燕尾措相配合,而能在7上滑动,其滑动方向与水平轴夹角为α。6是工艺通孔。2是板手的固定臂,2与1之间夹有被扭动的螺帽5,4是板手的柄。8是园头螺钉,它拧在导块3的螺孔内,其园头被卡在通孔6内,从而防止滑块1脱离板手。
图1中,按下部箭头方向转动板手时,螺帽给板手之滑块1的反作用力P作用在滑块上部,P与滑块及固定臂的工作面垂直,是法向力,在图中是水平方向。P可分解为沿导轨7的方向即滑块1的滑动方向的分力P1,也与P夹α角,以及P的与导轨7垂直的分力P2,关系为P1=P.cosα,P2=P.sinα
图2是图1的A-A方向剖视图。图3是图2的燕尾槽部分的局部放大图,但没有表示锁定螺钉8,图2及图3中,燕尾槽及导块3的梯形的斜面与铅垂的夹角为β,P2可分解为两个与燕尾槽斜面垂直的分力P3与P4,有P3=P4=P2/(2.sinβ)若导块3与燕尾槽斜面间的摩擦系数为μ,工作时靠P2使滑块1的梯形导块3向燕尾槽内楔紧。为防止工作时滑块1向后退打滑,应使P2产生的P3、P4为正压力形成的摩擦力大于法向力P的沿滑动方向分力P1,即应保证μ.tgα>sinβ但是β不可过小,防止因滑块1的重力等因素形成燕尾槽处的自锁,而使滑动1无法推移,而α也不可过大,以保证板手的工作范围,μ是静摩擦系数,如取为滑动摩擦系数,对防打滑就更保险,燕尾槽及相配合的导块3的梯形的斜面通常是平面,但效能有需要时,也可设计成曲面。滑块1之上通常因联有某种附件,使手指利用该附件可方便地推移滑块1,这可有多种方式,属通常的技术,这里不再陈述。
工作时,直接推滑块1与固定臂2一起将螺帽5夹紧,再旋转,然后直推滑块1左移放松,移去板手。这样,直推活板手使用简单,效果与固定开口板手相同,造价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活动板手,有滑块1,导轨7,固定臂2,其特征是,滑块1下部之梯形导块3与导轨7的燕尾槽楔入地配合,滑块1可能被直接推移,沿导轨7及其燕尾槽滑动,从而能与固定臂2一起将被扭转的螺帽等夹紧。
2.权利要求所述的活动板手,其特征是,所述导轨及滑动的方向与水平方向夹有一个α角,而滑块1、固定臂2的工作面为垂直方向,这样在工作时螺帽与滑块工作面接触产生之反作用力P能产生一个指向导轨及燕尾槽的分力P2,这个分力使滑块向燕尾槽内楔紧,并产生分力P3及P4,它们产生的摩擦力在符合不等式μ.tgα>sinβ时可阻止工作时滑块1后退打滑,μ可以是静摩擦系数或滑动摩擦系数。
3.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动板手,其特征是,燕尾槽下部钻有工艺通孔6,并利用锁定螺钉8,防止滑块1脱离板手。
全文摘要
开有燕尾槽及带有滑块的活动扳手,工作时滑块向燕尾槽内楔紧而防止后退打滑,从而扳手可直接推移滑块夹紧螺帽,工作方便,有类似于固定开口扳手的使用效果。
文档编号B25B13/00GK1116576SQ9410906
公开日1996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6日
发明者郑悦 申请人:李蕴藻, 郑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