槌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85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槌击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手工具有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槌击工具。
一般习用的槌击工具5(如榔头等)如


图1所示,其具主要包含有本体60及一护套70;其中该本体60具有一槌部61;一柄部62,是以一端连接该槌部61,该柄部62具有一顶侧621及一底侧622,且自该顶侧621至该底侧622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该槌部61的槌击方向。
该护套70是以塑胶经射出成形制成,且是套设于该柄部62上,用以供人手握持。
藉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于该护套70上,藉以控制该本体60的槌部61来槌击物件,进行槌击工作(例如将一铁钉槌击入二叠合的木板中,藉以连结该二木板等等)。
然而,此种槌击工具5在使用时,该槌部61在槌击物件时所产生的反力将经由该柄部62、护套70而传递至使用者的手部,使得使用者的手部容易因震荡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
为改善此一现象,遂有些业者制造另一种如图2所示习用槌击工具6,是於其护套80上设二条长深孔81,该二长深孔81是分别自该护套80的前端面贯入该护套80内部,且分别位于该槌击工具6的柄部90的顶侧91上、或底侧92下方,藉以吸收反力,以减少使用者手部所受到的震荡,达到减震的效果。
虽然该护套80的设计确实可有效地吸收槌击反力,使该槌击工具6在使用时较不易引起使用者手部的酸痛,然而,该护套80的制造不易及制造成本高,却是此种槌击工具6的缺点。亦即,于该护套80上设该二条长深孔81的方式,不外乎以钻孔方式或一体射出成形方式制成;若以钻孔方式制成,则该二长深孔81的深度太深,使其钻设不易且耗费加工时间及成本;若以一体射出成形方式制成,则会造成该护套80脱模困难,且此种护套80的模具设计不易,而该模具中用以成形该二长深孔81的模柱亦容易太长而产生变形或断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槌击工具,是一其护套具有减震构造,藉以可减低使用者的手部因槌击时的反力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槌击工具,是一其护套具有减震构造,且该护套的制造容易且制造成本低。
用以达成前揭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利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的槌击工具的护套上,设有多数横向穿贯两侧的穿孔,且该等穿孔是位于该槌击工具的柄部的顶侧上方或底侧下方。
其中该等穿孔是分别位于该柄部的顶侧上方及底侧下方。
其中该等穿孔是包含有多数椭圆形穿孔及多数圆形穿孔,且该等穿孔是沿该护套的轴向相间直线排列成二列,分别位于该柄部的顶侧上方及底侧下方。
其中各该穿孔间的区隔柱是呈半圆球形。
其中各该穿孔间是呈相连通状。
其中各该穿孔间的区隔柱呈方锥形。
藉此,该等穿孔可用以吸收该槌击工具的槌部于槌击物件时所产生、并经由该柄部所传递至的反力,藉以可减低使用者手部因震荡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
为了让贵审查委员能更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结构,兹举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图示详细说明之;其中
图1是一种习用槌击工具的剖视图;图2是另一种习用槌击工具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5-5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7是沿图6中的7-7线的剖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9是沿图8中的9-9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
图11是沿
图10中的11-11线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槌击工具1是包含有一本体10及一护套20;其中该本体10具有一槌部11;一柄部12,是以一端连接该槌部11,该柄部12具有一顶侧121及一底侧122,且自该顶侧121至该底侧122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该槌部11的槌击方向。
该护套20是以塑胶经射出成形制成,且是套设于该柄部12上,用以供人手握持;该护套20具有多数贯穿其两侧的穿孔21,是包含有多数椭圆形穿孔21A及多数圆形穿孔21B,且该等穿孔21是沿该护套20的轴向相间直线排列成二列,分别位于该柄部12的顶侧121上方及底侧122下方。
藉此,使用者可以手握持于该护套20上,藉以挥动该槌部11来槌击物件,进行槌击工作。
当该槌部11因槌击物件而产生反力时,该反力将经该柄部12传递至该护套20,此时,该等护套20上的穿孔21可吸收部份由该柄部12所传递至的反力,使该反力传递至使用者的手部时已减小许多,如此,可减轻使用者的手部所受的震荡,进而减轻使用者手部因而产生的酸痛或麻痹等不适。
再者,由於该等穿孔21是穿贯该护套20的两侧而深度较浅,故若该等穿孔21以钻孔加工方式制成,则由于其深度浅而较易于钻设;若该等穿孔21是于该护套20于射出时一体成形,则由于其深度浅,故用以射出该护套21的模具较易于设计及制造,且用以成形该等穿孔21的模柱较短,故不容易产生变形或断裂。因此,该护套20的制造难度是较低于图2所示习用者,且制造成本亦较为低廉。
据上所述,由于该护套21的结构设计,使得该槌击工具1具有减轻使用者的手部固槌击时的反力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的功效,且该护套20的制造较为容易及制造成本较低,故该槌击工具1确实可有效达成前揭的创作目的。
另外,上述者是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态样,而本实用新型的护套上所设的穿孔,是更可以多样的形态来展现的,且同样具有减震的功效。如图6、7所示者,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槌击工具2,其护套30上同样设有多数贯穿两侧的穿孔31,且各该穿孔31间的区隔柱32是呈半圆球形。图8、9所示者,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槌击工具3,其护套40上所设的穿孔41形态与图6、7所示实施例者相似,惟,各该穿孔41间是呈相连通者。
图10、11所示者,是本实用新型再一较佳实施例的槌击工具4,其护套50上所设穿孔51是与图8、9所示者相似,惟各该穿孔51间的区隔柱52是呈方锥形。
权利要求1.一种槌击工具,是包含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槌部及一柄部,且该槌部是连结于该柄部的一端;该柄部具有一顶侧及一底侧,且自该顶侧至该底侧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该槌部的槌击方向;一护套,该护套是套设于该柄部上,用以供人手握持;其特征在于该护套具有多数横向穿贯其两侧的穿孔,是位于该柄部的顶侧上方或底侧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槌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穿孔是分别位于该柄部的顶侧上方及底侧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槌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等穿孔是包含有多数椭圆形穿孔及多数圆形穿孔,且该等穿孔是沿该护套的轴向相间直线排列成二列,分别位于该柄部的顶侧上方及底侧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槌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穿孔间的区隔柱是呈半圆球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槌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穿孔间是呈相连通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槌击工具,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穿孔间的区隔柱呈方锥形。
专利摘要一种槌击工具,包含一本体及一护套;其中本体具有一槌部;一柄部,该柄部是以一端连结槌部,其具有一顶侧及一底侧,且自该顶侧至该底侧所形成的方向是同于槌部的槌击方向;该护套是套设于柄部上,其具有多数横向穿贯其两侧的穿孔,是位于柄部的顶侧上方或底侧下方;藉此,该等穿孔可用以吸收该槌击工具的槌部于槌击物件时所产生、并经由该柄部所传递至的反力,藉以可减低使用者手部因震荡而产生酸痛、麻痹等不适。
文档编号B25D1/12GK2363846SQ9921087
公开日2000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6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6日
发明者林重江 申请人:林重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