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近控和遥控的车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681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能够近控和遥控的车门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用来将机动车的门锁定和关闭的车门锁,所述车门锁具有旋转锁闩装置和释放机构,释放机构包括第一释放装置以及操纵杆,所述操纵杆具有两个各自从两个操纵杆侧面的其中一个伸出的驱动元件,所述驱动元件各自具有驱动面,此外第一释放装置具有驱动架,所述驱动架具有两个能够旋转地安装的驱动杆和一个与所述牵拉元件连接的连接杆,其中,所述驱动杆一端借助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分别紧贴在两个驱动面的其中一个上,并且所述操纵杆能够旋转地通过所述驱动架与所述牵拉元件连接从而能够沿着操纵杆操纵方向被驱动。
【专利说明】
能够近控和遥控的车门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机动车的门、尤其将例如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的门锁定 和关闭的车门锁,具有旋转锁闩装置和用于旋转锁闩装置的释放机构,所述释放机构具有 能够遥控的第一释放装置和能够近控的第二释放装置,其中,所述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具 有其中布置有远处(遥控)释放构件的横管(Traversenrohr)、遥控按键以及与远处释放构 件形成有效连接的拉索机构。能够遥控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表示释放装置的操控机构也就 是遥控按键并不直接固定在锁壳上。
【背景技术】
[0002] 例如德国专利申请文件DE 199 52 012 A1就公开了这样一种车门锁。该车门锁具 有扁平方形的锁壳,锁壳上有用于锁销的凹部(Aussparung),其中,在锁壳中布置有两个能 够旋转地安装的、且在开启转动方向有弹簧支撑的旋转锁闩(其包围或者放开锁销)以及一 个能够转动的止动爪,借助止动爪能够阻止旋转锁闩的旋转运动并且可以将锁锁定。为此, 止动爪具有两个大致相互垂直定向的爪杆臂,并且在两个爪杆臂相互连接的角度范围内能 够偏转地安装。此外在两个爪杆臂的其中一个的端侧还设置了爪止动件,其对应止动啮合 部位于旋转锁R的链式止动嗤合部(〇1丨6(161^38切6^31111111^611)对面,并且在包围旋转锁 R元件(〇代1^31161^1丨6(161')的时候伸入(6;[叫代丨€611)到链式止动嗤合部的止动间隙之 中。门锁的释放机构具有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和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借助于它们能够操 控止动爪,从而能够将旋转锁闩解锁。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具有近处释放杆 (NahauslGsehebel),通过拉动门把手就能够操控近处释放杆,其中,所述近处释放杆与具 有止动件的爪杆臂的区域中的止动爪形成直接的有效连接。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具有能够 朝向锁壳摆动的横管,其中布置有超出管罩伸出的遥控按键,遥控按键与布置在横管中的 遥控构件形成有效连接,遥控构件又通过在横管中穿过的拉索或者杆与布置在横管的锁侧 端上的、能够转动的远处(遥控)释放杆(FemauslSsehebel)形成有效连接。远处释放杆与 没有止动件的爪杆臂的区域中的止动爪直接形成有效连接,借助于该远处释放杆操纵止动 爪。以纵向可移动并且能够固定的方式将遥控构件连同遥控按键布置在横管上,即可保证 横管可以朝向锁壳摆动,并且能够调整遥控构件连同遥控按键的位置来适应于摆动角。横 管在其背向锁的一端还具有一个设置了长孔的管挤压接合部(Rohraufquetschung),借助 于管挤压接合部将横管旋紧在车门的框架支柱(Rahmenverstrebung)上。
[0003] DE 10 2005 016 253 A1公开了此类车门锁的一种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该释放 装置的横管具有固定地插入到横管端部之中的内螺纹体来替代管挤压接合部,所述内螺纹 体具有优选沿横管轴向延伸的螺纹孔,将固定螺丝旋入到该螺纹孔之中,所述固定螺丝穿 过卡箍体(SchellenkSrper)和框架支杆(Rahmenstrebe),在框架支杆上固定有管件。所述 卡箍体设置为朝向一垂直于横管纵轴线布置的横管端部,其中,所述卡箍体为此具有与横 管端部对置的平坦接触面。能够以简单方式调整该固定装置来适应于框架支柱的相应走 向,并且便于安装。
[0004] DE 20 2007 005 292 U1公开了一种车门锁,具有旋转锁闩装置和能够将旋转锁 闩装置解锁的释放装置。旋转锁闩装置具有锁壳,锁壳具有用于锁销的孔洞,在锁壳之中能 够旋转地安装有至少一个旋转锁闩,其中,所述旋转锁闩与旋转锁闩弹簧以能够驱动的方 式连接。此外在锁壳中还布置了至少一个能够转动的止动爪,借助于止动爪能够阻止旋转 锁闩的旋转运动,并且因而能够将旋转锁闩装置上锁。释放机构具有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 和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所述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具有横管与布置在横管中的远处释放构 件、遥控按键以及与远处释放构件形成有效连接的拉索机构。不仅可以利用能够近控的释 放装置、而且也可利用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操纵止动爪,从而可以将旋转锁闩解锁,其中, 所述释放机构具有操纵杆,借助该操纵杆能够操纵止动爪,不仅可以借助能够近控的释放 装置、而且也可借助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进行操纵。
[0005] 这种已知的可以近控和遥控的门锁已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开头所述类型的门锁,所述门锁具有能够近控和遥控的释 放装置,并且改善了锁机械的稳健性、装配性能和功能可靠性。
[0007] 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即可解决这一任务。从属权利要求所述均为本发明的 有益改进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08] 以下将借助附图示例性地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0009] 图1示出了本发明所述门锁的等距分解图;
[0010] 图2示出了本发明所述门锁的锁壳的等距视图;
[0011] 图3示出了具有根据图1的门锁的释放机构的驱动杆和操纵杆的支承板的等距视 图;
[0012]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支承板的侧视图;
[0013]图5示出了根据图3的操纵杆的等距视图;
[0014]图6示出了根据图3的驱动杆的等距视图;
[0015] 图7示出了根据图1的门锁的释放机构的角板的等距视图;
[0016] 图8示出了根据图1的门锁在装配状态下(旋转锁闩已关闭)的剖面侧视图;
[0017] 图9示出了根据图1的门锁在装配状态下的等距视图;
[0018]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门锁的等距分解图;
[0019] 图11示出了根据图10的门锁在装配状态下的等距视图,该门锁具有一种根据优选 实施方式所述的角板;
[0020]图12示出了根据图11的门锁(旋转锁闩已打开)的剖面侧视图;
[0021] 图13a示出了本发明所述门锁的旋转锁闩装置在没有锁壳的盖板时(旋转锁闩已 关闭)的盖板侧视图,;
[0022] 图13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门锁的旋转锁闩装置在没有锁壳的盖板时的盖板侧 视图,其中,操纵杆处在释放位置中用于打开旋转锁闩;
[0023]图13c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所述门锁的旋转锁闩装置在没有锁壳的盖板时(旋转锁 闩已打开)的盖板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根据本发明所述的门锁1(图1、8、9)具有旋转锁闩装置2和释放机构3,所述释放机 构具有分别用于将旋转锁闩装置2解锁的能够近控和能够遥控的的释放装置4、5。
[0025] 在此引用德国专利文件DE 10 2006 012 956 A1所公开的旋转锁闩装置2(图1、2、 8-13),其具有基本上呈长形的锁壳6。锁壳6具有平坦的底板或后壁7、处在底板7对面并且 与其基本上平行的盖板8或前壁8、垂直于底板7和盖板8的两个相互平行的横壁9、以及垂直 于底板7和横壁9的纵壁10。锁壳6还具有垂直于底板7和盖板8的纵壁11。纵壁11优选以基本 上成直角地邻接两个横壁9。锁壳6用于容纳众所周知的具有两个旋转锁闩12的锁机构。锁 壳 6还具有从纵壁11延伸到盖板8和底板7之中的V形锁销凹部13,锁销14(图1)能够穿过锁 销凹部移动到锁壳6之中并且从锁壳6向外移动。此外锁壳6在盖板8中还优选地具有两个钻 孔15,所述钻孔具有用来将锁壳6固定在释放机构3上的内螺纹。尤其优选地,将钻孔15布置 在纵壁11和横壁9之间的角区域中。
[0026]沿着锁销凹部13方向观察,纵壁11区域最好呈楔形向外延伸或者离开锁壳6,使得 旋转锁闩12在打开位置(图13c)以及关闭位置(图13a)中不会从锁壳6向外伸出或者使其布 置在锁壳6之内。两个旋转锁R12分别能够旋转地安装在设置于旋转锁R支承孔16a中的空 心圆柱形旋转锁闩支承销16上。符合发明目的地,两个旋转锁闩支承销16与底板7固定连 接,并且各自具有垂直于底板7的旋转锁闩支承销轴线或旋转锁闩旋转轴线17。两个旋转锁 闩12还优选地以关于旋转锁R装置2的横向中心面18对称的方式彼此间隔地布置。旋转锁 闩12优选地是板状元件,例如平行于底板7延伸的由钢构成的板。在每个旋转锁闩12上各形 成一个具有凹口 20的闩舌凸起19。凹口 20彼此指向地布置,并且用于容纳一垂直于底板7延 伸且优选构造为呈圆柱形的锁销14,以下还将对此进行更详细地探讨。借助于旋转锁闩弹 簧21使各旋转锁闩12受到弹簧力,所述旋转锁闩弹簧致力于将旋转锁闩12保持在打开位置 中,这就是说,迫使彼此指向的闩舌凸起19相互挤压。旋转锁闩12分别与旋转锁闩弹簧21连 接以沿着旋转锁闩打开方向D能够围绕旋转锁闩旋转轴线17被驱动(图13a)。
[0027]此外,旋转锁闩12的周向壁或周向边缘22与闩舌凸起19基本上对置地分别具有啮 合部23,所述啮合部优选各有两个旋转锁闩止动凸起24和位于其间的止动槽25。啮合部23 用于以众所周知的方式借助每一个止动杆或止动爪26将旋转锁闩12锁定在其完全关闭或 预止动的位置中。
[0028]两个伸长的止动爪26同样优选地构造成呈板状并且平行于底板7延伸,其中一端 各自设置了爪操纵段27并且另一端设置了爪支承段28。爪支承段28各自具有贯通的爪支承 孔29,利用该爪支承孔使得止动爪26以能够围绕爪旋转轴线31旋转地安装在尤其是空心圆 柱形爪支承销30上。此处,符合发明目的地,两个爪支承销30同样与底板7固定连接,并且爪 旋转轴线31垂直于底板7。此外两个爪支承销30还在分别由横壁9和纵壁10形成的角区域中 以关于门锁1的横向中心面18对称的方式彼此间隔地布置,使得止动爪26也关于横向中心 面18对称地配置和排列。
[0029]两个止动爪26的爪操纵段27各自具有成形的爪止动凸起32,所述爪止动凸起各自 构成为指向待止动的旋转锁闩12并且可以伸入到旋转锁闩12的啮合部23之中将其锁定。此 时,利用各爪弹簧33(其优选是螺旋扭力弹簧(3〇116111^1(1^1^6(161'))对止动爪26施加弹簧 力,从而可以将爪止动凸起32朝向旋转锁闩12挤压或者压向旋转锁闩12的周向壁22。止动 爪26分别与各止动爪弹簧33连接从而能够围绕爪旋转轴线31逆向于爪操纵方向K被驱动 (图 13a、13b、13c)。
[0030]此外,在止动爪26的操纵段一侧的端部分别设置了同样朝向旋转锁闩12延伸的操 纵凸起部或支承凸起部34。该操纵凸起部34用作释放机构3的操纵杆35的支承面和作用面, 可以利用释放机构使得止动爪26围绕爪支承销30沿爪操纵方向K转动,以便将旋转锁闩12 解锁。以下还将对此进行更详细地讨论。
[0031]此外,在锁壳6的盖板8中设置了杆穿伸孔洞36。杆穿伸孔洞36优选地基本上呈方 形并且相对于横向中心面18居中,并且布置在止动爪26的两个操纵凸起部34区域中。操纵 杆35经由杆穿伸孔洞36伸入到锁壳6之中并且作用于操纵凸起部34,以下还将对此进行更 详细地探讨。
[0032]根据本发明的门锁1的释放机构3具有第一或者能够近控的(也就是由操作人员在 待操纵的旋转锁闩装置2紧邻着的近处能够操纵的)释放装置4、和第二或者可以遥控的(也 就是由操作人员在远离待操纵的旋转锁闩装置2时能够操纵的)释放装置5、操纵杆35以及 固定板37和角板38,其中,该操纵杆35不仅与两个释放装置4、5而且也与待操纵的旋转锁闩 装置2的止动爪26形成直接的有效连接或者能够与其形成直接的有效连接,该固定板37和 角板38用来支承释放机构3的零件并且用来将释放机构3固定在锁壳6的盖板8上。
[0033]固定板37(图1、3、4)优选设计为两部件式,并且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的、优选彼此镜 像对称的固定板元件39a、39b,所述固定板元件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撑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 的操纵杆35以及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撑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的驱动架(AntriebsbUgel)40 以及用于将释放机构3固定在锁壳6上。
[0034]固定板元件39a、39b各自具有两个优选彼此成直角的翼板(Schenkelbleche),所 述翼板各自在固定板边缘41a、41b中相互连接。尤其将翼板设计成用于固定在锁壳6上的固 定翼或连接翼42a、42b,以及设计成用于支承操纵杆35和驱动架40的支承翼或支承凸耳 (1^861"111^813口口611)433、4313。此外固定板元件393、3913各自还有第一顶面或元件内侧面 44a、44b以及第二顶面或元件外侧面45a、45b。此处,元件内侧面44a、44b构成固定板内侧面 46,且元件外侧面45a、45b构成固定板外侧面47。此外,固定板元件39a、39b各自还有贯通 的、优选呈圆柱形的、垂直于固定板37延伸的第一固定孔洞48a、48b。固定板元件39a、39b各 自还有贯通的、尤其呈圆柱形的、垂直于固定板37延伸的第二固定孔洞49a、49b,并且优选 地具有贯通的、尤其呈圆柱形的、垂直于固定板37延伸的第三固定孔洞50a、50b。此外,在两 个彼此间隔的固定板元件39a、39b之间设置了一个优选从固定板37的纵边51-直延伸到与 其相对置的纵边缘的杆穿伸孔洞52。杆穿伸孔洞52相对于固定孔洞48、49、50基本上居中地 延伸。
[0035]第一固定孔洞48a、48b对应于旋转锁闩装置2的旋转锁闩支承销16,就是说,在门 锁1的安装状态下,第一固定孔洞48与旋转锁闩支承孔16b同轴。符合发明目的地,按已知的 方式和方法分别将每一个固定套筒(未示出)插入固定孔洞48a、48b之中,所述固定套筒具 有超过固定板37的内侧面46伸出的套筒边缘和内螺纹。将固定套筒从内侧面46起插入到固 定孔洞48a、48b之中,并且将套筒边缘优选与内侧面46焊接在一起,使得固定套筒与固定板 3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洞49a、49b对应于第一锁壳钻孔15设置,从而在门锁1的装配状态 下使得第二固定孔洞49a、49b与锁壳钻孔15对齐。第三固定孔洞50a、50b对应于第二锁壳钻 孔(没有示出)设置,从而在门锁1的装配状态下使得第三固定孔洞50a、50b与锁壳6的第二 钻孔对齐。以下还将对装配进行更详细地讨论。
[0036]支承凸耳43a、43b各自沿着固定板内侧面46的方向以垂直于相应固定元件39a、 39b的固定翼42a、42b的方式延伸。第一支承凸起43a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固定翼 42a的凸耳侧表面54a以及环绕的、垂直于凸耳侧表面54a的凸耳侧边缘55a。凸耳侧边缘55a 在支承凸耳43a的自由端优选成为经倒圆的角边缘56a。第二支承凸耳43b与第一支承凸耳 43a-样具有两个彼此平行并且垂直于固定翼42b的凸耳侧表面54b以及环绕的、垂直于凸 耳侧表面54b的凸耳侧边缘55b。凸耳侧边缘55b在第二支承凸耳43b的自由端优选成为经倒 圆的角边缘56b。
[0037] 此外,两个支承凸耳43a、43b各自还有一个优选为贯通的、尤其呈圆柱形的第一凸 耳支承孔洞或操纵杆支承孔洞57a、57b,其孔洞轴线垂直于相应的支承凸耳43a、43b,尤其 垂直于凸耳侧表面54&、5413,并且示出为操纵杆旋转轴线58。此外两个支承凸耳433、4313各 自还有一个优选为贯通的、尤其呈圆柱形的第二凸耳支承孔洞或驱动杆支承孔洞59a、59b, 其孔洞轴线垂直于支承凸耳43a、43b,尤其垂直于凸耳侧表面54a、54b,并且示出为驱动杆 旋转轴线60。
[0038] 优选地,两个支承凸耳43a、43b各自在凸耳弯折边缘41a、41b中与固定翼42a、42b 连接,或者经由凸耳弯折边缘41a、41b过渡到固定翼42a、42b。然而以另一种方式(例如焊 接)将支承凸耳43a、43b与固定翼42a、42b连接,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0039] 操纵杆35(图4)具有操纵杆驱动臂61、操纵杆从动臂62、限位凸起63以及轴承部 64,所述轴承部布置在操纵杆驱动臂61、操纵杆从动臂62和限位凸起63的过渡区中。操纵杆 驱动臂61、操纵杆从动臂62和限位凸起63的侧表面65、66、67构成两个共同的操纵杆侧表面 68和一个垂直于两个操纵杆侧面68布置的、环绕的、共同的操纵杆周向壁69,这符合发明目 的。
[0040]操纵杆驱动臂61用来借助能够近控和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4、5驱动操纵杆35。长 形的操纵杆驱动臂61具有自由的、背向操纵杆从动臂62的第一驱动臂端部70以及朝向操纵 杆从动臂62的第二驱动臂端部71。操纵杆驱动臂61还具有驱动臂周向壁72和两个驱动臂侧 面65,该驱动臂周向壁包括在自由的驱动臂端部70上形成的第一或上方驱动臂端壁73、以 及与其相对而置的第二或下方驱动臂端壁74,而所述两个驱动臂侧面相对而置、尤其彼此 平行并且尤其垂直于驱动臂周向壁72。驱动臂周向壁72的朝向限位凸起63并且布置在自由 的驱动臂端部70上的区域构成操纵杆35的操纵杆驱动面75。此外驱动臂周向壁72的背向限 位凸起63并且布置在自由的驱动臂端部70上、尤其与操纵杆驱动面75相对而置的区域优选 设计为斜的或倾斜的。
[0041 ] 此外操纵杆驱动臂61还具有两个延长件或延长板条(Ansatzleisten)76,延长件 或延长板条分别邻接两个驱动臂侧表面65的其中一个并且从其伸出。两个延长板条76用来 借助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来驱动操纵杆35,以下还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探讨。将延长板条 76各自优选地布置在第二个驱动臂端部71上。沿着垂直于两个操纵杆侧表面68的方向观 察,延长板条76优选各自具有L形的走向。因此延长板条76具有L形轮廓。此外两个延长板条 76还关于横向中心面18对称布置并且设计为相同的。
[0042]两个延长板条76各自具有朝向限位凸起63的板条内表面77和与其相对而置的板 条外表面78。延长板条76各自还具有板条侧边缘79。此外两个延长板条76各自还具有第一 L 翼80和第二L翼81。两个L翼80、81彼此弯曲,并且在板条弯折边缘(Leistenknickkante)82 中过渡(iibergehen)到彼此。
[0043]第一 L翼80优选设计为板状,并且具有自由的第一翼端部83和朝向弯折边缘82的 第二翼端部84。此外第一 L翼80还具有翼内表面或板条驱动面85、与板条驱动面85相对而置 并且尤其与其平行的翼外表面86以及垂直于上述两个表面85、86的翼侧边缘87,其中,翼内 表面或板条驱动面85指向限位凸起63的方向、尤其是平坦的、垂直于驱动臂侧面65并且优 选基本上平行于操纵杆驱动面75。板条驱动面85和外表面86在第一 L翼80的自由翼端部83 上过渡到彼此。
[0044]第二L翼81优选同样设计为板状,并且具有背向板条弯折边缘82的第一翼端部和 朝向板条弯折边缘82的第二翼端部。此外第二L翼81还具有翼内表面88、具有与翼内表面88 相对而置的翼外表面89以及与其垂直的翼侧边90,翼内表面88指向第一 L翼80、与板条驱动 面85成一角度弯曲,优选基本上垂直板条驱动面85。
[0045]第二L翼81在一端、就是在其第二翼端部与第一 L翼80连接。第二L翼81在其第一翼 端部上成形于轴承部64上或者过渡到该轴承部。此处,翼内表面88经由内凹的内侧角边缘 表面或弯折边缘表面91过渡到板条驱动面85。翼内表面88、板条驱动面85和角边缘表面91 构成连贯的板条内表面77。
[0046]第一L翼80的翼侧边缘87超过第二L翼81的翼侧边缘90伸出,这是符合发明目的 的,其中,两个翼侧边缘87、90经由梯形附件92过渡到彼此。
[0047]优选地,延长板条76还各自具有一个符合发明目的的基本上呈长形的加强筋93, 所述加强筋整体成形于板条外表面78尤其是板条弯折边缘82区域内的翼外表面86上和驱 动臂侧面65上,并且延伸为从翼外表面86和驱动臂侧面65离开。加强筋93用于稳定和加强 第一 L翼80,并且用于装配弹簧元件94。为此第一 L翼80的翼侧边缘87在第二个翼端部84上 具有一个从板条驱动面85延伸至板条外表面86、横断面符合发明目的地为矩形或者半圆形 的弹簧容纳槽95,其用于容纳弹簧元件94或操纵杆弹簧94的臂(Schenkel)。
[0048]轴承部64具有两个圆柱管形状的轴承套96,所述轴承套各自从两个操纵杆侧面68 的其中一个尤其垂直地伸出。此处,所述轴承部64或两个轴承套96具有轴承部轴线97,在释 放装置3装配的状态下,所述轴承部轴线与操纵杆旋转轴线58同轴。
[0049] 轴承套96各自在两个杆臂61、62和限位凸起63之间的过渡区中整体成形于操纵杆 35上。轴承套96各自具有轴承套周向壁98或轴承套圆柱面98以及轴承套端壁99。此处,第二 L翼81的翼内表面88优选在轴承套96的上方的、指向操纵杆驱动臂61的区域中过渡到轴承 套圆柱面98,并且轴承套端壁99与第二L翼81的翼侧边90齐平。
[0050] 此外,轴承部64或轴承套96还具有布置于中间、优选呈圆柱形的、垂直于操纵杆侧 面68的操纵杆支承孔洞100。操纵杆支承孔洞100从其中一个轴承套96的轴承套端壁99开始 延伸,穿过操纵杆35至相对而置的轴承套96的轴承套端壁99。操纵杆支承孔洞100用于以能 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操纵杆3 5,尤其支承在操纵杆阶梯式芯轴 (861;如§1111§81^匕61311^11£1〇111)101(图8、12)上,所述操纵杆阶梯式芯轴插入到操纵杆支 承孔洞100之中以及支承凸耳43a、43b的第一个凸耳支承孔洞57a、57b之中,并且优选铆接 在凸耳支承孔洞57a、57b之中。因此操纵杆35以能够围绕操纵杆旋转轴线58旋转的方式与 固定板37尤其是支承凸耳43a、43b连接。
[0051]限位凸起63具有第一或者上方的限位凸起壁102、一个与其相对而置的第二或者 下方的限位凸起壁或限位面103、以及两个限位凸起侧面67,所述两个限位凸起侧面布置为 相对而置、彼此平行、垂直于上方限位凸起壁102和限位面103。此处,上方的限位凸起壁102 和驱动臂周向壁72在经倒圆的凸起弯折边缘104中过渡到彼此。优选地,上方的限位凸起壁 102和驱动臂周向壁72布置为彼此成钝角。上方的限位凸起壁102和限位面103经由优选与 它们基本上垂直布置的限位凸起端壁105过渡到彼此。此外,限位面103垂直地成形于操纵 杆从动臂62的从动臂前壁106上,或者过渡到从动臂前壁。
[0052]操纵杆从动臂62设计为优选基本上呈方形,并且如前所述在轴承套96区域中呈直 角、整体成形于限位凸起63以及操纵杆驱动臂61上。此外操纵杆从动臂62还具有自由的第 一从动臂端部107和朝向轴承部64和操纵杆驱动臂61的第二从动臂端部。操纵杆从动臂62 具有指向限位凸起63方向的、垂直地成形于限位面103上的从动臂前壁106或限位侧的从动 臂表面106,与其对置且与其基本上平行的从动臂后壁108。此外操纵杆从动臂62还具有两 个垂直于从动臂前壁106和从动臂后壁108的从动臂侧面66。此处,所述从动臂前壁106优选 以成直角过渡到限位面103,或者成直角地整体成形于该限位面上,并且从动臂后壁108优 选同样基本上成直角过渡到下方的驱动臂端壁74或者整体成形于该驱动臂端壁上。在此尤 其优选地,限位面103和下方的驱动臂端壁74处在相同高度或者彼此对准。此外,操纵杆从 动臂62在其自由的从动臂端部107上还具有垂直于从动臂前壁106和从动臂后壁108的从动 臂端壁109,所述从动臂端壁邻接从动臂前壁106并且朝向从动臂后壁108延伸。
[0053]此外,操纵杆从动臂62在其自由的从动臂端部107上还具有优选在横断面中基本 上呈T形的释放元件或操纵元件110。操纵元件110优选具有板状的操纵接片111和与其垂直 的方形的操纵凸起112。
[0054]操纵接片111优选在从动臂端壁109的邻接从动臂后壁108的边缘区域中垂直地成 形于从动臂62上或者过渡到该从动臂。操纵接片111具有一个与从动臂前壁106指向同一个 方向的垂直于从动臂端壁109的平面的操纵接片内表面112、一个与其相对而置的优选过渡 到从动臂后壁108的操纵接片外表面114、两个优选垂直于从动臂端壁109并且通过经倒棱 或经倒圆的角边缘过渡到操纵接片外表面114的操纵接片侧边115、以及一个垂直于操纵接 片内表面113和操纵接片外表面114的操纵接片端边缘116。因此基本上,操纵接片111表示 从动臂后壁108的垂直于从动臂端壁109的突出部分。
[0055] 操纵凸起112垂直地、符合发明目的居中地、整体地成形于操纵面113上,使得操纵 接片内表面113具有第一和第二操纵面117或者划分为第一和第二操纵面117。第一和第二 操纵面117用于操纵或释放止动爪26。
[0056] 操纵凸起112优选设计为方形,并且具有一个指向限位面103垂直于从动臂前壁 106的凸起顶面118、一个与其相对而置并且与其平行的凸起底面119、两个凸起侧壁120以 及凸起前壁121,其中,该两个凸起侧壁120垂直于凸起顶面和凸起底面118、119、垂直于两 个操纵面117和从动臂端壁109,该凸起前壁121与操纵面117指向同一个方向、垂直于凸起 顶面和凸起底面118、119以及凸起侧壁120。凸起侧壁120因此成直角地过渡到操纵面117, 其中,凸起底面119符合发明目的地与操纵接片端边缘116齐平。此外操纵凸起112与凸起顶 面118还优选居中地、整体地成形于从动臂端壁109上,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其中,凸起侧 壁120以成直角方式过渡到从动臂端壁109。操纵凸起112优选突出超过从动臂前壁106,其 中,凸起顶面118通过经倒圆的角边缘过渡到从动臂前壁106,使得操纵凸起112可以伸入到 两个止动爪26的操纵凸起部34之间的中间区域122(图13)之中。凸起112的厚度,也就是两 个凸起侧壁120之间的凸起前壁121的延伸,小于操纵凸起部34之间的间隙122的延伸。 [0057]将操纵杆35布置在固定板37上,使其以操纵元件110穿过固定板37的杆穿伸孔洞 36。此处,操纵杆35的操纵面117定向为远离第一固定孔洞48a、48b和第二固定孔洞49a、 49b。操纵杆驱动臂61相对于固定板37在内侧延伸,并且排列为在操纵杆35的非操纵位置中 基本上垂直于固定板37,尤其垂直于固定翼42a、42b。操纵杆从动臂62布置为在操纵杆35的 非操纵位置中同样基本上垂直于固定板37,尤其垂直于固定翼42a、42b。
[0058]此外操纵杆35还是受弹簧力的,借助于操纵杆弹簧94(尤其是螺旋扭力弹簧)将操 纵杆35保持在非操纵位置中,或者逆向于操纵杆操纵方向B(图3、4、5)围绕操纵杆旋转轴线 58来驱动操纵杆。为此操纵杆弹簧94符合发明目的地以弹簧臂支承在操纵杆35上,尤其在 弹簧容纳槽95中,且以另一个弹簧臂支承在锁壳6的纵壁10的内侧面上。为了限制操纵杆35 逆向于操纵杆操纵方向B的旋转运动,操纵杆35具有限位凸起63。在操纵杆35的非操纵位置 中,限位凸起63紧贴在锁壳6的前壁8上,从而阻止了操纵杆35逆向于操纵杆操纵方向B的旋 转运动。锁壳前壁8因此用作操纵杆35逆向于操纵杆操纵方向B的旋转运动的支座。
[0059]角板38(图1、7、8、9)具有两个优选彼此成直角、在角板弯折边缘123中相互连接的 翼板。尤其将翼板设计成优选呈方形的角板固定板124,所述角板固定板用于(尤其通过杆 固定板37的中间连接)将角板38固定在锁壳6上,还用于优选呈棱柱形的支承板125,该支承 板尤其优选具有梯形的表面用于将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固定在角板38上。此外,角板38还 具有角板背面126和对置的角板内侧面127。
[0000]角板固定板124具有两个贯通的垂直于固定板124延伸的圆柱形第一固定孔洞 128a、128b,所述第一固定孔洞对应于杆固定板37的第一固定孔洞48a、48b来构造和布置。 角板固定板124还具有两个贯通的垂直于固定板124延伸的圆柱形第二固定孔洞129a、 129b,所述第二固定孔洞对应于杆固定板37的第二固定孔洞49a、49b来构造和布置,以及优 选还具有两个贯通的垂直于固定板124延伸的圆柱形第三固定孔洞130a、130b,所述第三固 定孔洞对应于杆固定板37的第三固定孔洞50a、50b来构造和布置。
[0061]此外,角板固定板124还具有一个优选基本上呈U形的杆穿伸孔洞132,所述杆穿伸 孔洞从与角板弯折边缘123相对而置的端侧的固定板纵边缘131延伸到固定板124之内,所 述杆穿伸孔洞优选一直延伸到支承板125之内。杆穿伸孔洞132尤其对应于杆固定板37的杆 穿伸孔洞52以基本上居中的方式在固定孔洞128、129、130之间延伸。此处,对所述杆穿伸孔 洞132进行尺寸设计,使得杆固定板37的支承凸耳43a、43b能够穿伸过。
[0062]支承板125具有贯通的、优选呈圆柱形的、用于固定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的横管 134的固定孔洞133或在远处(遥控)释放构件的固定孔洞133,优选将固定孔洞133或在远处 释放构件的固定孔洞133居中定位在与角板弯折边缘123相对而置的端侧的支承板纵边缘 135的边缘区域中。尤其将固定孔洞133布置在杆穿伸孔洞132的底部边缘和支承板纵边缘 135之间。
[0063]在角板弯折边缘123的范围内,在穿伸孔洞132两侧在角板内侧和/或者角板外侧、 优选在每一侧分别设置一个用于加强角板38的加强筋136。
[0064]角板38经过布置,使得支承板125以支承板纵边缘135定向为远离锁壳6。此时,在 锁销孔洞侧的锁壳纵壁11上设置角板弯折边缘123,并且在贯通的锁壳纵壁10上设置角板 固定板纵边缘131。
[0065] 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优选是按钮把手137(图1、9),主要包括近处释放装置固定 板138、近控释放元件(尤其是能够线性移动的操纵推杆139)、以及其它近控构件,例如布置 在按钮把手137中的按钮。
[0066] 近处释放装置固定板138包括一具有优选圆柱形推杆孔洞的基板140以及两个优 选成直角地成形于基板140上的固定臂141,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固定臂141各自具有第一 固定孔洞142以及优选地第二固定孔洞143。固定臂141优选设计为,使其在门锁1的装配状 态下紧贴在角板固定板124的内侧面127上、在支承凸起外侧垂直于固定板纵边缘131朝向 角板弯折边缘123延伸。此时,固定臂141的第一固定孔洞142布置为与角板38的第二固定孔 洞129a、129b对齐。固定臂141的第二固定孔洞143同样与角板38的第三固定孔洞130a、130b 对齐。
[0067] 将以垂直于基板140的方式穿过推杆孔洞的优选圆柱形的操纵推杆139布置在推 杆孔洞中。操纵推杆139具有推杆周向壁、穿过推杆孔洞的第一推杆端壁144以及布置在门 把手137中或者延伸到门把手137之内的第二推杆端壁(没有示出)。操纵推杆139基本上布 置在门把手137之内,并且以能够在其中来回移动地被支撑,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此外还 通过推杆弹簧(没有绘出)对操纵推杆139施加弹簧力,所述推杆弹簧致力于使得操纵推杆 139保持在非操纵位置中,或者逆向于近处释放元件操纵方向N(图1)驱动操纵推杆。优选 地,操纵推杆139还以第一推杆端壁144紧贴在操纵杆35的驱动面75上,暂时不操作该操纵 杆。
[0068] 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尤其经由操纵推杆139和驱动面75与操纵杆35形成直接有 效的连接,或者尤其可以经由操纵推杆139和驱动面75使其与操纵杆35形成直接有效的连 接。
[0069]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图1、3、6、8)具有能够转动的驱动架40、横管134、支承在横 管134上并且超过横管134的管罩145伸出的能够按入的遥控按键146、布置在横管134之内 与遥控按键146形成有效连接的遥控构件(尤其是拉索机构)、以及遥控元件或牵拉元件 147,例如拉索(没有示出)或者拉杆147。此时,所述拉杆147不仅与驱动架40而且也与遥控 构件形成有效连接。
[0070] 尤其呈U形的驱动架40具有两个能够旋转地安装的、彼此平行地布置的、优选基本 上呈L形的驱动杆148以及与两个驱动杆148连接的连接杆149。驱动架40用于通过相应的延 长板条76操作或驱动操纵杆35,以下还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探讨。
[0071] 驱动杆148(图6)具有两个彼此平行的驱动杆侧面150以及环绕的驱动杆周向壁 151。此外,驱动杆148还各自具有第一驱动杆翼或驱动翼152和第二驱动杆翼或从动翼153, 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驱动翼152和从动翼153在过渡区154中过渡到彼此,并且基本上相互 垂直。因此驱动翼152和从动翼153各自具有背向另一个翼152、153的自由翼端部155、156和 朝向另一个翼152、153的翼端部157、158。此外驱动杆148在驱动翼152和从动翼153之间的 过渡区154中还具有一个符合发明目的地呈圆柱形的驱动杆支承孔洞159,所述支承杆孔洞 从其中一个驱动杆侧面150贯通至相对而置的驱动杆侧面150,所述支承杆孔洞的轴线垂直 于驱动杆侧面150。此外,驱动杆148在自由的驱动翼端部155上还具有一个符合发明目的地 呈圆柱形的连接杆孔洞160,所述连接杆孔洞从其中一个驱动杆侧面150贯通至相对而置的 驱动杆侧面150,用于围绕连接杆轴线161支承连接杆149。连接杆轴线161垂直于驱动杆侧 面 150〇
[0072] 驱动翼152,尤其是驱动杆周向壁151的驱动翼侧的区域具有驱动翼内壁162和驱 动翼外壁163。驱动翼内壁162朝向从动翼153,并且驱动翼外壁163背向从动翼153。驱动翼 内壁162和驱动翼外壁163在自由的驱动翼端部155过渡到彼此,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其中 所述自由的驱动翼端部155构造为圆柱形。驱动翼周向壁151在圆柱形的驱动翼端部155区 域中优选超过驱动杆周向壁151的与其邻接的区域伸出或者突出。优选将驱动翼凸肩164成 形于驱动翼外壁163上。驱动翼凸肩164从驱动翼外壁163伸出并且居中布置于两个驱动杆 侧面150之间。此外驱动翼凸肩164还在第一和第二驱动翼端部153、155的突出区域之间延 伸。驱动翼凸肩164用于加固。
[0073] 从动翼153,尤其是驱动杆周向壁151的从动翼侧的区域具有从动翼内壁165和从 动翼外壁166。从动翼内壁165朝向驱动翼152,并且从动翼外壁166背向驱动翼155。此处,所 述从动翼内壁165通过经倒圆的边缘基本上呈直角地过渡到驱动翼内壁162,并且从动翼外 壁166通过经倒圆的边缘基本上呈直角地过渡到驱动翼外壁163。此外从动翼内壁165和从 动翼外壁166还在自由的从动翼端部156上在经倒圆的从动翼端边缘167中过渡到彼此。
[0074] 从动翼内壁165还构造为凸起地弯曲或隆起,并且表示具有优选从侧面观察呈弧 形或者凸出走向的延长板条驱动面168。
[0075] 优选将从动翼凸肩169成形于从动翼外壁166上。从动翼凸肩169从驱动翼外壁166 伸出并且居中地布置于两个驱动杆侧面150之间。此外从动翼凸肩169还从从动翼外壁166 的过渡区154延伸到驱动翼外壁163之中直至从动翼端边缘167。从动翼凸肩169用于加固。
[0076] 驱动杆支承孔洞159用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围绕驱动杆旋转轴线60支承驱动杆 148,尤其支承在驱动杆阶梯式芯轴170上。将阶梯式芯轴170插入相应驱动杆148的驱动杆 支承孔洞159以及固定板37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凸耳43a、43b的驱动杆支承孔洞59之中,并且 将其固定在相应的驱动杆支承孔洞59、159之中,特别是压入到这些孔洞之中或者与这些孔 洞铆接。这样就使得两个驱动杆148各自以能够围绕其驱动杆旋转轴线60旋转的方式与固 定板37、尤其是第一支承凸耳43a或第二支承凸耳43b连接。两个驱动杆旋转轴线60因而彼 此同轴,并且平行于操纵杆旋转轴线58,但是并不与其同轴,而是与其有间隔。
[0077] 连接杆149以能够围绕其连接杆轴线161旋转的方式支承在连接杆孔洞160之中。 连接杆149构造为圆柱形,并且具有周向面、第一和第二连接杆端部、以及优选在两个连接 杆端部之间优选居中布置于周向面中的拉杆固定孔洞171。拉杆固定孔洞171穿过连接杆 149的周向面延伸,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
[0078] 连接杆149的第一连接杆端部布置在第一驱动杆148的连接杆孔洞160之中,并且 连接杆149的第二连接杆端部布置在第二驱动杆148的连接杆孔洞160之中。此处,沿垂直于 驱动杆侧面150的方向观察,两个驱动杆148布置为彼此相邻并且对齐。此处,两个从动翼端 边缘167指向同一个方向。此时,沿连接杆轴线161方向观察,连接杆149以不可移动的方式 支承在连接杆孔洞160之中,尤其铆接或者通过插入的固定垫圈172固定。
[0079] 两个驱动杆148各自布置在操纵杆侧面68上,也就是操纵杆35和支承凸耳43a或 43b之间,其中,两个驱动翼端部155或连接杆149在非操纵位置中指向支承板125的方向,并 且两个从动翼端边缘167指向固定板37的方向或者定向为朝向该固定板。此外,驱动杆148 的延长板条驱动面168还朝向操纵杆35的板条驱动面85并且尤其紧贴在该板条驱动面上。 [0080]此外,还通过远处(遥控)释放构件弹簧(没有示出)对两个驱动杆148施加弹簧力, 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所述远处释放构件弹簧经由固定在拉杆孔洞171中的拉杆147作用于 连接杆149并因此作用于两个驱动杆148。远处释放构件弹簧致力于将驱动杆148保持在非 操纵位置中,或者远处释放构件弹簧可逆向于驱动杆操纵方向A(图3、4)围绕驱动杆旋转轴 线60驱动驱动杆148。
[0081 ] 此外,驱动杆操纵方向A与操纵杆操纵方向B相反。
[0082] 驱动杆148尤其通过驱动杆延长板条驱动面169和操纵杆板条驱动面85与操纵杆 35形成优选直接的有效连接,或者尤其通过延长板条驱动面168和板条驱动面85与操纵杆 35形成优选直接的有效连接。
[0083]横管134(图1、8、9、10)以其角板侧的横管端部173优选借助于盒状的支承块174在 内侧固定在支承板125上。为此横管134在其角板侧的横管端部173上优选具有倾斜的端边 缘175,垂直于管纵轴线176的管限位边缘173a与该端边缘邻接。此外横管134还具有在角板 端侧并且相对于管限位边缘173a居中延伸的管固定孔洞。
[0084] 支承块174具有优选平坦并且呈矩形的块外壁或块支承壁177、两个垂直于块支承 壁177相对而置并且彼此平行的块侧壁178、以及两个垂直于块侧壁178和块支承壁177相对 而置的块端壁179、180。在装配状态下,在背向于固定板124的块端壁179中设置了一个横断 面呈半圆形的横管孔洞181,所述横管孔洞具有指向离开块支承壁177的支承边缘182。在另 一个块端壁180的内壁上布置了一个布置为与其垂直的夹紧接片183,所述夹紧接片朝向相 对而置的块端壁179延伸,并且优选一直延伸到该块端壁,使得支承块174在夹紧接片183和 块端壁179 (尤其是支承边缘182)之间具有插入狭缝184。块支承壁177优选在中间具有固定 孔185,其固定孔轴线186垂直于块支承壁177。夹紧接片183具有对应于固定孔185并且与其 对齐的具有固定孔轴线187的固定孔。就是说固定孔轴线186、187彼此同轴。块支承壁177的 固定孔185和/或者夹紧接片183的固定孔具有内螺纹,这是符合发明目的的。
[0085] 将横管134以其角板侧的端部173插入到支承块174的插入狭缝184之中,使得管限 位边缘173a在内侧紧贴块端壁180,并且管罩145在外侧以形锁合方式贴紧在支承边缘182 上,其中,倾斜的端边175定向为背向支承板125。此外,从角板背面126开始,将管固定螺丝 188穿过角板38的远处释放构件固定孔洞133和横管134的管固定孔洞旋入到块支承壁177 的固定孔185和夹紧接片183的固定孔之中。这种固定方式使得横管134虽然在装配状态下 能够以不可移动和不能转动的方式与支承块174和支承板125连接,但是支承块174与横管 34构成的整个单元能够在拧紧管固定螺丝188之前围绕固定孔轴线186转动,并因此能以可 变方式固定其位置。这样就能针对外部的已有条件、也就是针对相应的汽车尺寸调整管纵 轴线176的方向。
[0086]拉杆147在横管134的角板侧的端部173伸入到横管134之中,并且以拉杆端部189 突出超过横管134的管限位边缘173a或者从横管134向外伸出。拉杆147以其拉杆端部189与 连接杆149连接。优选地,拉杆端部189为此在端侧具有外螺纹区域,该外螺纹区域贯穿连接 杆149的拉杆固定孔洞171,并且借助于螺母190固定在连接杆149的朝向固定板124的一侧 上。在拉索的情况下,则拉索具有呈直角形弯曲的索钩,该索钩伸入到拉杆固定孔洞171之 中(没有示出)。
[0087] 拉杆147因此垂直于连接杆149并且经由连接杆149与驱动杆148形成优选直接的 有效连接,或者可以通过连接杆149使其与驱动杆148能够形成直接的有效连接。此外拉杆 147还与没有示出的遥控构件和遥控按键146形成有效连接,使得经由操作人员通过从汽车 内部按压遥控按键146即可对拉杆147施加拉力。该拉力使得拉杆147并因此使连接杆149朝 向拉杆操纵方向Z(图8、10)运动,并且因此使得驱动杆148沿着驱动杆操纵方向A旋转。因此 驱动杆148以能够围绕驱动杆旋转轴线60沿驱动杆操纵方向A驱动的方式与拉杆147连接。 [0088] 布置在横管134中的遥控构件早已为人所知,例如与德国专利文件DE 199 52 012 A1中所实施的一样,并且能够优选沿管轴线方向176以有限可变的方式将其定位在横管134 中。
[0089]横管134在其背向角板38的端部具有例如德国专利文件DE 199 52 012 A1所公开 的配有长孔的管挤压接合部(没有示出),借助于该管挤压接合部将横管134旋紧在车门的 框架支柱上。此外作为替代方案,例如与德国专利文件DE 10 2005 016 253 A1中所述的一 样,将横管134固定在框架支柱上。
[0090] 在旋转锁闩装置2和释放机构3组装到一起的状态下(图9),固定板37、角板固定板 124以及门把手固定板138的固定臂141依次排列固定在锁壳6的盖板8上。旋转锁闩支承销 16、固定板37的第一固定孔洞48a、48b、角板38的第一固定孔洞128a、128b和门把手固定臂 141的第一固定孔洞142布置为沿着垂直于固定板37的方向彼此对齐。锁壳6的钻孔15、固定 板37的第二固定孔洞49a、49b以及角板38的第二固定孔洞129a、129b同样布置为沿着垂直 于固定板37的方向彼此对齐。相应地,固定板37的第三固定孔洞50a,50b、角板38的第三固 定孔洞130a,130b以及门把手固定臂141的第二固定孔洞143也布置为沿着垂直于固定板37 的方向彼此对齐。此外锁壳8的杆穿伸孔洞36、固定板37的杆穿伸孔洞52和角板38的杆穿伸 孔洞132布置为沿着垂直于固定板37的方向彼此对齐。固定螺丝191(图1)从锁壳底板7开始 插入,穿过旋转锁闩销16b、固定板37的第一固定孔洞48a,48b、角板38的第一固定孔洞 128a,128b和门把手固定臂141的第一固定孔洞142,被旋紧到固定臂侧的螺母192或者固定 套筒上。以这种方式将锁壳6、固定板37、角板38和门把手固定板138固定相互连接。此外固 定螺丝193从角板38开始插入穿过锁壳6的钻孔15、固定板37的第二固定孔洞49a,49b以及 角板38的第二固定孔洞129a,129b。以这种方式将锁壳6、固定板37和角板38额外地相互固 定地旋紧。优选地,此外固定螺丝从门把手固定板138开始插入穿过固定板37的第三固定孔 洞50a,50b、角板38的第三固定孔洞130a,130b和门把手固定臂141的第二固定孔洞143,从 而将锁壳6、固定板37、角板38和门把手固定板138额外地相互旋紧。
[0091] 根据本发明的一可选实施方式(没有示出),门锁具有以上所述的旋转锁闩装置2 和释放机构,该释放机构如上所述包括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以及具有操纵杆35和驱动架 40的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此外释放机构还具有固定板和角板,其中,这些与上述固定板 37和角板38的区别在于,驱动架40支承在角板上而不是固定板上。
[0092] 根据可选实施方式的角板具有用来支承驱动架40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凸起,类似于 以上所述的固定板37。角板支承凸起因此各自具有驱动杆支承孔洞59a、59b,其中分别布置 有用于支承驱动杆148的驱动杆阶梯式芯轴170。
[0093] 根据可选实施方式的固定板具有用来支承操纵杆35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凸起,类似 于以上所述的固定板37。第一和第二固定板支承凸起各自具有操纵杆支承孔洞57a、57b,将 用来支承操纵杆35的操纵杆阶梯式芯轴101布置于其中。
[0094] 根据可选实施方式的门锁在组装到一起的状态下,优选以类似于以上所述的门锁 1的方式布置锁壳6、固定板、角板和门把手137。
[0095] 类似于以上所述将操纵杆支承在角板上,并且将驱动架支承在固定板上,这在本 发明的可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内。
[0096]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图10),门锁1具有以上所述的旋转锁闩装置2和释放机构194, 该释放机构如上所述包括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以及具有操纵杆35和驱动架40的能够遥控 的释放装置5。此外释放机构194还具有角板195,不仅操纵杆35而且驱动架40也支承在该角 板上。
[0097]类似于以上所述的角板38,角板195具有固定板196和支承板197,所述固定板和角 板在角板弯折边缘中过渡到彼此,并且在此形成角板背面198和角板内侧面199以及杆穿伸 孔洞132。
[0098]固定板196具有用来能够旋转地支承操纵杆35和用来能够旋转地支承驱动架40 的、类似于以上所述的固定板37的第一和第二支承凸耳43a、43b。此外,还类似于以上所述 的角板38,用于将释放机构194固定在锁壳6上的固定板196具有第一固定孔洞128a、128b和 第二固定孔洞129a、129b以及优选具有第三固定孔洞130a、130b。支承凸耳43a、43b因此各 自包括操纵杆支承孔洞57a、57b和驱动杆支承孔洞59a、59b,其中,将用来支承操纵杆35的 操纵杆阶梯式芯轴101布置于所述操纵杆支承孔洞中,以及将用来支承驱动杆148的驱动杆 阶梯式芯轴170布置于所述驱动杆支承孔洞中。此时,以类似于释放机构3的方式布置操纵 杆35和驱动架40。操纵杆尤其布置为,其以操纵元件110穿过固定板196的杆穿伸孔洞132, 并且使得操纵面117定位为远离支承板197。
[0099]支承板197具有类似于以上所述的角板38的、用于固定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的远 处释放构件固定孔洞133,使得如上所述借助于支承块174将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固定在 角板195上。
[0100] 在旋转锁闩装置2和释放机构194组装到一起的状态下,固定板196和门把手固定 板138依次固定在锁壳6的盖板8上。旋转锁闩支承销16、角板195的第一固定孔洞128a,128b 和门把手固定臂141的第一固定孔洞142布置为沿着垂直于固定板196的方向彼此对齐,并 且如上所述用固定螺丝191穿过。同样地,锁壳6的钻孔15以及角板195的第二固定孔洞 129a、129b布置为沿着垂直于固定板196的方向彼此对齐,并且用固定螺丝193穿过。
[0101] 根据本发明的一有益实施方式(图11、12),其在下文中借助于根据图10所示的实 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门锁1包括具有固定板201和支承板202的角板200,其中,设置了两个 构造为长形的远端释放构件固定孔洞203、204来替代居中布置于支承板端部区域中的远端 释放构件固定孔洞1 3 3 (图6 )。此外支承板2 0 2还具有凸台接片孔洞 (Ansatzstegaussparung)205。此外为了将横管134固定在支承板202上,还设置了能够在经 转动的位置中固定的支承元件206来替代支承块174(图1)。
[0102]第一固定孔洞203优选布置在支承板纵边缘135和第一支承板侧边缘135a之间的 角部区域中,并且尤其被设计成长孔203,所述长孔具有朝向支承板侧边缘135的第一长孔 端部203a和背向支承板侧边缘135的第二长孔端部203b。在此,第一固定孔洞203具有沿着 支承板纵边缘135的方向的纵轴线L1,使得第一固定孔洞203的假想延长部分与支承板202 的中心线Ml尤其以22.5°角度相交。
[0103]第二固定孔洞204优选布置在支承板纵边缘135和第二支承板侧边缘135b之间的 另一个角部区域中,并且尤其同样被设计成长孔204,所述长孔具有朝向支承板侧边缘135 的第一长孔端部204b和背向支承板侧边缘135的第二长孔端部204b。在此,第二固定孔洞 204具有沿着支承板纵边缘135的方向的纵轴线L2,使得第二远处(遥控)释放构件固定孔洞 204的假想延长部分与支承板202的中心线Ml尤其以22.5°的角度相交。
[0104]第一和第二远处释放构件固定孔洞203、204彼此优选布置为,使得它们假想的延 长部分围成45°夹角。尤其优选的是,支承板202的中心线Ml表示远处释放构件固定孔洞 203、204的镜像对称轴线,从而使得它们的第一端部203a、204a和第二端部203b、204b各自 与中心线Ml之间具有相同的距离。
[0105]凸台接片孔洞205在支承板202中呈直线形并且居中延伸,也就是沿着中心线Ml从 支承板纵边缘135朝向杆穿伸孔洞132的方向穿过支承板202。凸台接片孔洞205具有凸台接 片孔洞壁207,在其朝向杆穿伸孔洞132的端部上优选地将凸台接片孔洞壁207进行倒圆处 理,尤其呈半圆形。凸台接片孔洞205用于容纳支承元件206的凸台接片208。
[0106] 支承元件206优选呈砧形(ambossfijrmig),并具有优选平坦的并且尤其呈矩形 的元件顶面或支承壁(没有示出)、两个垂直于支承壁相对而置的侧壁209、两个垂直于侧壁 209和支承壁的相对而置的端壁210a,210b、以及与支承壁相对而置的(优选与其平行的)元 件底面211。此外,支承元件206还具有两个各自从侧壁209伸出的、与支承壁共面且各自有 一个角板固定孔(没有示出)的固定凸耳212。此外,支承元件206还具有凸台接片208以及在 第一端壁210a中形成的、尤其穿过支承元件206的用于插入横管134的孔洞213。
[0107]凸台接片208从支承壁优选垂直地伸出,并且包括具有第一端部214a和第二端部 214b的外周壁214以及优选呈平面状的顶面215。凸台接片208居中地延伸,也就是沿着支承 元件206的中心线M2,以第一端部214a从第一端壁210a开始朝向第二端壁210b的方向。在朝 向第一端壁210a的第一端部214a上,优选将外周壁214削平,使得第一端部214a与第一端壁 210a共面。在朝向第二端壁210b的第二端部上将外周壁214进行倒圆处理。
[0108] 凸台接片208能够插入到支承板202的凸台接片孔洞205之中,其中,在装配状态下 第二端部214b优选紧贴在凸台接片孔洞壁207上。第一端部214a和邻接第一端部214a的区 域与凸台接片孔洞壁207间隔开,使得凸台接片208可以在凸台接片孔洞205之内以有限的 幅度来回转动。凸台接片208因而可以在旋转中心216围绕穿过旋转中心216延伸的旋转轴 线217以摆动角S1、S2摆动,旋转轴线垂直于中心线M2。摆动角S1、S2优选为7°至7.5°。借助 于两颗螺丝218、219穿过第一或第二固定孔洞203、204和与其分别对应的支承元件206的角 板固定孔,并且借助于旋入到这些螺丝上的两颗螺母,就可以将支承元件206固定在期望的 经摆动的位置中。
[0109] 在装配状态下背向固定板201的横管孔洞213中,在元件底面211的内壁上将夹紧 接片220布置为从第一端壁210a开始朝向对面端壁210b延伸并且优选延伸直至对面端壁 210b。夹紧接片220构造为类似于以上所述的支承块174的夹紧接片183,从而在夹紧接片 220和第一端壁210a之间存在插入狭缝221。元件底面211和夹紧接片220具有孔222a、222b, 它们的固定孔轴线223a、223b同轴并且垂直于元件底面211。以从元件底面211开始穿过孔 222a、222b和横管孔的管固定螺丝224和管固定螺母225将插入到插入狭缝221中的横管134 固定。
[0110] 这种固定方式能够使得横管134在装配状态下以不可移动并且不可转动的方式与 支承元件206连接。但是在拧紧固定螺丝218、219之前,由支承元件206和横管134构成的整 个单元能够围绕旋转轴线217以摆动角S1、S2摆动,从而能够以可变方式固定其位置。这样 就能针对外部的已有条件、也就是针对相应的汽车尺寸调整横管纵轴线176的方向。
[0111] 支承元件206具有任意的其它合适的形状,例如矩形,这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0112] 以下将更详细地解释根据本发明的门锁1的工作原理:
[0113]在旋转锁闩装置2的关闭位置以及释放机构3的非操纵位置中(图13a),旋转锁闩 12的闩舌凸起19指向彼此,锁销14以形锁合方式布置在旋转锁闩12的凹口 20中并且被其固 定地包围。通过两个止动爪26防止两个旋转锁闩12在旋转锁闩弹簧21的力作用下往回转动 到其打开位置中。通过爪弹簧33的力以其止动凸起32压向旋转锁闩12的啮合部23,并因此 啮入到啮合部23之中,从而将旋转锁闩12锁定。
[0114] 此外,门把手137的操纵推杆139以其推杆端壁144紧贴在操纵杆35的驱动面75上, 然而并没有操动该操纵杆,并且两个驱动杆148以其延长板条驱动面168各自紧贴在相应延 长板条76的板条驱动面85上,然而同样没有操动该板条驱动面。
[0115] 操纵杆35以其操纵元件110穿过锁壳盖板8中的杆穿过孔洞36伸入到锁壳6之中。 在此,操纵接片111的操纵面117优选紧贴在止动爪26的操纵凸起部34上,且没有操动止动 爪。在此,操纵凸起112布置在操纵凸起部34之间的间隙122之中。
[0116] 现在可以选择借助于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也就是以门把手137,或者借助于能 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也就是以横管134中的拉索机构,将旋转锁闩装置2打开或者解锁。
[0117] 为了借助于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5将旋转锁闩装置2打开,经由操纵人员可从车内 将遥控按键146按入到横管134的管内部之中。这样即可借助于遥控构件产生在Z方向作用 于拉杆147的拉力,使得两个驱动杆148可借助于连接杆149沿着驱动杆操纵方向A转动。驱 动杆148因此就会各自以其延长板条驱动面168压迫操纵杆35的相应延长板条76的板条驱 动面85,因此而产生的扭矩又会使得操纵杆35沿着操纵杆操纵方向B转动,并且就其而言借 助操纵元件110经由操纵面117对止动爪26的操纵凸起部34施加力,从而使其克服止动爪弹 簧33的力沿着爪操纵方向K转动。此时就会使得爪止动凸起32离开旋转锁闩12的啮合部23, 从而将旋转锁闩12解锁。旋转锁闩12在旋转锁闩弹簧21的力的驱动下卡入其打开位置中。 锁销214此时就会通过凹口 20的壁从锁壳6被压出(图13b)。
[0118] 在松开遥控按键146之后,通过弹簧机构(没有绘出)自动迫使其从横管134回到其 初始位置。这样就会有一逆向于拉杆操纵方向Z的压力施加到拉杆147上,并且使得驱动杆 148同样逆向于驱动杆操纵方向A往回转动到其初始位置中。驱动杆148现在不再压迫操纵 杆35的延长板条76。随后操纵杆弹簧94的力就会驱动操纵杆35往回卡入其初始位置中。除 了拉杆之外,操纵杆35此时还会逆向于驱动杆操纵方向A驱动驱动杆148。
[0119] 止动爪26被重新放开,并且在爪弹簧33的力作用下逆向于爪操纵方向K转动,直至 其以爪止动凸起32紧贴在旋转锁闩12的周向壁22上(图13c)。
[0120] 当借助于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4将门锁1打开的时候,就会借助于门把手137的操 纵推杆139使得操纵杆35转动。例如通过按压汽车外面门把手137上的按钮,即可沿着近处 释放元件操纵方向N对操纵推杆139施加压力。操纵推杆139因此就会以其推杆端壁144压向 操纵杆35的驱动面75,这又会使得操纵杆35沿着操纵杆操纵方向B转动,并且如前所述操动 止动爪26,从而将旋转锁闩12解锁(图13b)。
[0121] 当松开按钮的时候,作用于操纵推杆139的压力就会消失,并且操纵推杆139在弹 簧(没有示出)的力作用下逆向于近处释放元件操纵方向N驶回到其初始位置中。操纵杆35 和止动爪26同样如前所述同样卡入其初始位置中(图13c)。
[0122] 当关闭车门时,锁销14重新进入旋转锁闩12的凹口 20区域中。通过锁销14作用于 旋转锁闩12的压力使其克服旋转锁闩弹簧21的压力逆向于旋转锁闩打开方向D转动。闩舌 凸起19通过旋转运动到锁销14下方并且将其包围。啮合部23因为旋转锁闩12的转动而进入 止动爪26的止动凸起24的区域之中,其中,由于爪弹簧33的压力,止动凸起24首先为了安全 锁止或者预先卡入卡槽25之中而卡入啮合部23,并且在继续转动旋转锁R12使得旋转锁闩 装置2进入完全关闭的位置的时候卡入到沿旋转锁闩打开方向D观察的第二旋转锁闩止动 凸起24后面。
[0123] 根据本发明的门锁的优点一方面在于其非常稳健并且功能更可靠。此处,因为驱 动杆对称布置在操纵杆两侧,比较容易将旋转锁闩解锁。因此比较便于将门锁打开,或者为 了打开所需的力较小。此外,由于驱动杆装置采用了对称设计,可保证便于装配门锁。在锁 壳中也仅仅需要一个啮合孔洞,因为不仅能够近控的释放装置、而且能够遥控的释放装置 均通过同一个操纵杆作用于止动爪。
[0124]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释放机构也可用于那些其旋转锁闩装置只有一个旋转锁闩和 一个将旋转锁闩锁定的止动爪的门锁,或者也可用于那些其旋转锁闩装置尽管有两个旋转 锁闩、但是只有一个止动爪的门锁,该止动爪用于将两个旋转锁闩锁定。横管也可以在使用 拉索的情况下采用可变设计,并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弯折部。
【主权项】
1. 用于将机动车的门、尤其将例如拖拉机之类的农用机械或工程车辆的门锁定和关闭 的车门锁(1),具有 a) 旋转锁闩装置(2),包括 -具有用于锁销(14)的凹部(13)的锁壳(6), -布置在所述锁壳(6)之中、能够旋转地安装的旋转锁闩(12),用于将所述锁销(14)包 围并且保持在预锁止位置或最终锁止位置中, -布置于所述锁壳(6)之中、能够旋转的止动爪(26),用于将所述旋转锁闩(12)锁定在 其预锁止位置或者最终锁止位置中,以及 b) 用于将所述旋转锁闩(12)解锁的释放机构(3),包括 -具有横管(134)、拉索机构以及用于操纵所述拉索机构的构件的第一释放装置(5),所 述拉索机构具有穿过横管(134)的牵拉元件(147),尤其是拉索或者拉杆(147), -伸入所述锁壳(6)之中、具有两个彼此相对而置的操纵杆侧面(68)的能够旋转地安装 的操纵杆(35),所述操纵杆以能够沿着操纵杆操纵方向(B)旋转的方式与所述第一释放装 置(5)连接从而能够围绕操纵杆旋转轴线(58)而被驱动,其中,通过所述操纵杆(35)沿着所 述操纵杆操纵方向(B)的转动能够操纵所述止动爪(26),从而能够释放对所述旋转锁闩 (12)的锁定, 其特征在于, c) 所述操纵杆(35)具有两个各自从两个操纵杆侧面(68)的其中一个伸出的驱动元件 (76),所述驱动元件各自具有驱动面(85), d) 所述第一释放装置(5)具有尤其呈U形的驱动架(40),所述驱动架具有两个能够旋转 地安装的驱动杆(148)和一个与所述牵拉元件(147)连接的连接杆(149 ),其中,所述驱动杆 (148)-端借助所述连接杆(149)彼此连接,而另一端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分别紧靠在两个驱 动面(85)的其中一个上,并且 e) 所述操纵杆(35)能够旋转地通过所述驱动架(40)与所述牵拉元件(147)连接以能够 沿着操纵杆操纵方向(B)被驱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架(40)布置在所述锁壳(6)之 外。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释放装置(5)具有操纵按键 (146),所述操纵按键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所述横管(134)连接,使其在操纵时能够压入所 述横管(134)之中。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元件(147)以能够朝向拉杆操 纵方向(Z)驱动的方式与所述操纵按键(146)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牵拉元件(147)朝向所述 拉杆操纵方向(Z)的运动使得所述驱动杆(148)能够沿着驱动杆操纵方向(A)转动。5.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以能够旋 转地通过所述驱动面(85)与所述两个驱动杆(148)连接以能够沿着操纵杆操纵方向(B)被 驱动。6.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148)能够各自 围绕驱动杆旋转轴线(60)旋转,其中,所述两个驱动杆旋转轴线(60)彼此同轴,并且平行于 操纵杆旋转轴线(58)但是并不与其同轴。7.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旋转锁闩(12) 解锁的所述释放机构(3)具有第二释放装置(4),尤其是车辆外侧的按钮把手(137),所述按 钮把手具有按钮、用于操动所述操纵杆(35)的操纵元件(139)并且具有用于借助所述按钮 来驱动所述操纵元件(139)的连接构件。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139)是能够线性移动的 操纵推杆(139),所述操纵推杆与所述按钮连接从而能够沿操纵方向(N)被驱动。9.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与操纵杆 弹簧(94)连接从而能够围绕所述操纵杆旋转轴线(58)逆向于所述操纵杆操纵方向(B)被驱 动。10.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相对于所 述锁壳(6)的横向中心面(18)对称地形成。11.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具有操纵 杆驱动臂(61)、操纵杆从动臂(62)以及布置在操纵杆驱动臂(61)和操纵杆从动臂(62)的过 渡区中的限位凸起(63)。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纵杆驱动臂(61)具有自由的背向所述操纵杆从动臂(62)的第一驱动臂端部 (70)以及朝向所述操纵杆从动臂(62)的第二驱动臂端部(71);并且 -所述操纵杆从动臂(62)具有自由的背向所述操纵杆驱动臂(61)的第一从动臂端部 (107)和朝向所述操纵杆驱动臂(61)的第二从动臂端部。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驱动臂(61)具有操纵杆驱 动面(75)用于借助所述第二释放装置(4),尤其是借助所述操纵元件(139)进行操纵,所述 操纵杆驱动面的端侧构造在自由的驱动臂端部(70)的驱动臂周向壁(72)朝向所述限位凸 起(63)的区域上。14.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3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驱动元件(76)设计成延长 板条(76),所述延长板条各自布置在所述第二驱动臂端部(71)上并且各自邻接驱动臂侧面 (65)且从该驱动臂侧面伸出。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从垂直于所述两个操纵杆侧面(68)的 方向观察,所述延长板条(76)各自具有L形的走向,其中 -第一 L翼(80)具有指向所述限位凸起(63)、垂直于所述驱动臂侧面(65)并且基本上平 行于所述操纵杆驱动面(75)的板条驱动面(85),并且 -第二L翼(81)具有指向所述第一 L翼(80)、与板条驱动面(85)成角度的、优选基本上垂 直的翼内表面(88),其中 -所述翼内表面(88)经由凹形弯曲的内弯折边缘表面(91)过渡到所述板条驱动面 (85),使得所述延长板条(76)各自具有连贯的板条内表面(77)。16.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63)具有 成形于所述驱动臂周向壁(72)上的第一限位凸起壁(102)和成形于所述操纵杆从动臂(62) 的从动臂前壁(106)上的第二限位凸起壁(103),其中,在所述操纵杆(35)的非操纵位置中, 所述限位凸起(63)以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壁(103)紧贴在所述锁壳(6)的前壁(8)上,从而阻 止所述操纵杆(35)逆向于所述操纵杆操纵方向(B)的旋转运动。17.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具有布 置在操纵杆驱动臂(61)、操纵杆从动臂(62)和限位凸起(63)的过渡区中的轴承部(64),所 述轴承部具有用来围绕所述操纵杆旋转轴线(58)能够旋转地支承所述操纵杆(35)的操纵 杆支承孔洞(100)。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64)具有两个分别从所述 两个操纵杆侧面(68)的其中一个伸出的、优选呈圆柱管形状的轴承套(96),在其中形成所 述操纵杆支承孔洞(100 ),所述操纵杆支承孔洞(100)从其中一个轴承套(96)的轴承套端壁 (99)开始延伸穿过所述操纵杆(35)直至相对而置的轴承套(96)的轴承套端壁(99)。19. 根据权利要求12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从动臂(62) 在其自由的从动臂端部(107)具有用来操纵所述止动爪(26)的操纵元件(110)。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110)具有优选呈板状 的操纵接片(111)和与其垂直的指向所述限位凸起(63)的操纵凸起(112),其中,所述操纵 接片(111)在所述操纵凸起(112)两侧的操纵接片内表面(113)上各有一个操纵面(117)。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以操纵元件 (110)尤其通过设置在所述锁壳(6)的盖板(8)中的杆穿伸孔洞(36)伸入到所述锁壳(6)之 中。22. 根据权利要求7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35)与所述 操纵元件(139)直接连接或者能够直接连接以能够围绕所述操纵杆旋转轴线(58)沿着所述 操纵杆操动方向(B)被驱动。23. 根据权利要求4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杆操纵方向(B) 与驱动杆操纵方向(A)相反。24. 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锁闩装置(2)具 有两个旋转锁闩(12)和两个止动爪(26),其中,每一个止动爪(26)能够与一个旋转锁闩 (12)相互作用将其锁定。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爪(26)各自在一端具有爪操 纵段(27)并且在另一端具有爪支承段(28),其中,所述止动爪(26)各自以能够围绕爪旋转 轴线(31)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爪支承段(28)的区域中,并且在操纵段侧的端部上各自具 有操纵凸起部(34),所述操纵凸起部朝向所述旋转锁闩(12)延伸并且用作所述操纵杆(35) 的支承面。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爪(26)与所述操纵杆(35)直 接连接或者能够直接连接以能够围绕所述爪旋转轴线(31)沿爪操纵方向(K)被驱动。
【文档编号】E05B53/00GK105927063SQ20161015088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发明人】拉尔夫·法伦科滕
【申请人】D.La 波特苏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