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改变方向的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7025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可改变方向的治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治具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一机械手臂上,可用以将一对象于三维空间中呈垂直状态设置的二平台间进行移转的治具结构。
【背景技术】
[0002]自动化设备,主要是用以缩短制造工时、提高生产效率。但在一般自动化设备中,为了减少设备成本的支出,大多会利用一机械手臂配合治具方式来使用。
[0003]而一般治具的使用,大多仅能在同一平面上,或是仅能在同一纵轴上移动,用以将一对象利用治具于一平台上或是一纵轴上移动后,再以机械手臂来进行来对对象进行翻转的作业。
[0004]在自动化设备中,机械手臂上大多具有一可用来夹取对象的夹具,以利用夹具来进行对象的移动。然而,一般机械手臂上的夹具,大多仅来能同一平面上转动,如果要使夹具能够应用在三维空间中,往往会造成自动化设备成本的增加,虽然可以提供生产效率,相对的亦造成成本上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手段及其主要目的是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于一机械手臂上,可用以将一对象于三维空间中呈垂直状态设置的二平台间进行移转的治具结构。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改变方向的治具结构,主要应用于一机械手臂上,可用以将一对象于三维空间中呈垂直状态设置的二平台间进行移转,包含有一底座、一滑块以及一旋转块。其中,底座的二侧向上延伸各形成有一侧板,每一侧板上具有一第一导引部,每一第一导引部具有相互连通且呈高低落差的一上导引区以及一下导引区;滑块,设于底座的二侧板间,并可于二侧板间进行往复运动;旋转块,枢接于滑块上,其二相对应侧设有与底座的第一导引部相互导引的第二导引部。
[0007]其中,底座上的每一第一导引部,进一步由侧板的侧边朝侧板内凹设而成,且每一第一导引部进一步贯穿每一侧板。而旋转块的每一第二导引部,进一步由旋转块朝底座的侧板方向延伸而出,且每一第二导引部分别容设于该每一第一导引部中。
[0008]其中,滑块上进一步凸设有一凸台,而旋转块的一端枢接于凸台上。旋转块枢接于凸台的一端,进一步向外凸伸有二相对应的枢接块,二枢接块间形成有缺口,其凸台容设于缺口中,并与二枢接块枢接,使其旋转块得以透过枢接块枢接于凸台上。
[0009]其中,二枢接块与该凸台位于同一中心上,而与旋转块的第一导引部位于非同一中心,进而能使旋转块于底座上达到改变方向的效果。
[0010]其中,旋转块一端枢接于滑块上,另一端则具有一可用以固定对象的顶面,其顶面上进一步设有至少一通孔,通孔进一步可用来吸附对象,由此透过旋转块于底座上转动,进而改变对象的方向。
[0011]其中,旋转块的顶面进一步向外凸设有一凸伸台,而通孔进一步设于凸伸台上,用以得以使对象被固定于凸伸台上。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以利用滑块于底座的二侧板间进行往复运动,使其旋转块得以利用第一导引部与第二导引部间的相互导引作用,进而于底座上达到转动的效果,使其旋转块于底座上达到改变方向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式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块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4A?图4E为本实用新型运作时的流程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维空间XY平面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三维空间YZ平面的示意图。
[0019]【符号说明】
[0020]10 底座
[0021]11 侧板
[0022]12 通道
[0023]13第一导引部
[0024]131上导引区
[0025]132连通区
[0026]133下导引区
[0027]20 滑块
[0028]21 凸台
[0029]30旋转块
[0030]31第二导引部
[0031]32枢接块
[0032]33 缺口
[0033]34 顶面
[0034]35凸伸部
[0035]36 通孔
[0036]37抽气孔
[0037]40 物件
[0038]50第一承载台
[0039]60第二承载台
[0040]70运动装置
[0041]80往复运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改变方向的治具结构,主要可使一对象于一三维空间中进行三维方向的改变,用以将一对象于三维空间中呈垂直状态设置的二平台间进行移转,其治具包含有一底座10、一滑块20以及一旋转块30。
[0043]底座10的二侧向上延伸各形成有一侧板11,二侧板11间形成有一通道12,每一侧板11上具有一第一导引部13,且每一第一导引部13具有相互连通且呈高低落差的一上导引区131以及一下导引区132,上导引区131与下导引区132间形成有一连通区133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上的每一第一导引部13,由侧板11的侧边朝侧板11内凹设并贯穿每一侧板11所形成,在实际应用上亦可不需贯穿侧板11。
[0044]滑块20,设于底座10上,并可于二侧板11间进行往复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滑块20上朝上方方向凸设有一凸台21。
[0045]旋转块30,请配合图3所示,一端枢接于滑块20上,其二相对应侧分别设有与底座10的第一导引部13相互导引的第二导引部31。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导引部31由旋转块30朝底座10的每一侧板11方向延伸凸设而成,使每一第二导引部31得以容设于每一呈凹设的第一导引部13中;而旋转块30枢接于滑块20 —端的二侧,分别朝外凸设有一枢接块32,且二枢接块32间具有一缺口 33,使滑块20的凸台21容设于缺口 33中,并与凸台21位于同一中心位置,并与每一第二导引部31位于非同一中心位置。
[0046]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块30 —端枢接于滑块20的凸台21上,另一端则形成有一顶面34,其顶面34上进一步向外凸设有一凸伸台35,其凸伸台35上具有至少一通孔36 ;当然,在实际应用上,通孔36可直接设置于顶面34上,本实用新型中的凸伸台35主要用来固定较小面积的对象,故在其顶面34上凸设有一凸伸台35。
[0047]再者,顶面34上的通孔36进一步可用以连接一抽气装置或是安装磁性组件(本实用新型中未加以表示),使其得以用以吸附对象,使对象被吸附于凸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