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379阅读:8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救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从小口径竖井中或近似情况的坑洞中解救人身脱离困境的快速安全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出现小口径竖井救助是呈现出数量逐渐增多的趋势,近年来仅报道的该类型救助就多达数十起,小口径竖井救助,由于其入口或内部通道直径较小,现通常采取以下,一是由救援人员下到井中实施救助,由于井的口径较小,救援人员多采用头上脚下的倒挂方式进入到井下,采用这种救助方法,救援人员处于倒吊作业状态,要承受大脑充血引起的昏涨,而且狭小的内部空间也不允许随身携带空气呼吸器,这使得救援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较大增,特别是如果井口过于狭小,救援人员则根本无法进入实施救助;二是通过向井下施放绳索,指导井下待救人员实施自救,由于这类落井者多为年龄较小的幼童,缺乏自救自缚的行为能力,处于受伤昏迷状态或受惊吓处于惊恐状态,无法配合井上的救援行动;三是在井的一侧或周边利用机械和人力实施挖掘,打出一条通道,再横向打通井壁来实施救援。这种方法往往需要较多人力和较长时间,挖掘土方量较大,救援过程有的长达十几或几十个小时,此外,如果救援现场的土质十分疏松,还有可能引发井口坍塌,这些情况都有可能会对救援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在救援过程中,还要面临着通风、照明和通话等诸多的问题,井下通风不良,氧气稀薄或聚积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对待救人员和进入井下进行救援的人员生命构成威胁。救援力量到场后,首先要解决井下的通风问题,目前多采取释放氧气、吊放气瓶等措施,这些方法在通风时间、通风效果上还需进一步提高;在照明和对井下通话方面,如果待救人员坠落较深,那么地面上照明、目视观察、与其通话和沟通等都较困难,救援人员无法确切了解待救人员的井下实际状况,即使是进入到井下实施救助作业的救援人员,与地面人员之间的通讯和联系也存在着一定困难,这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救援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影响救援目标的顺利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通过本技术方案,可以对误入到小口径竖井中或近似情况的坑洞中的受难者得以快速安全的从中解救人身脱离困境,而不再要求救援人员深入井下或坑洞中直接去解救,从而弥补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吊舱,在吊舱的上部设置有提栏,所述吊舱的下端设置有握栏,并在吊舱下端面上固设有向下设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气源连接管与高压气源相连通。
所述支架可以由数根向下设置的铁管构成,每个铁管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气囊,或者将支架对称设置成两个小半圆形的对称支架,在两个对称的支架上分别设置有气囊,并且在气囊外侧设置有圆弧形护板;所述气源连接管设置在铁管内,其一端与各自的气囊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相连接。
所述两个小半圆形的对称支架两侧上,还可以设置有气囊固定横梁,所述气囊为条状,其气囊中间搭装在气囊固定横梁上,气囊的两端固定在每个对称支架的下部。
所述吊舱的下平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显示屏,在显示屏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在显示屏的上下还设置有通话孔,在其周边还设置有照明灯和通风孔。
所述吊舱的上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平衡钩。
实施救援时,救援人员通过监视器进行观察,用绳索与两个平衡钩相连进行操控,将吊舱施放到井下待救援人员身体上方,吊舱支架上的气囊处于井下待救援人员腋部以下高度位置时,即可以开通高压气压源,通过气源连接管给气囊充气,气囊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向外展开,体积产生膨胀,对待救援人员的身体产生向心挤压力,并在较高气体压力下保持这种紧缚状态。当通过摄像机和通话装备确认待救援人员的身体已被气囊稳妥固定后,此时即可提升救援吊舱,将待救人员提升到井外。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在小口径竖井救援行动中存在的无专用救援工具,救援人员无法进入,营救行动危险性大,营救作业时间长,营救行动成功率低等问题,可以在没有救援人员下井的情况下,完成救援工作,本装置结构筒单,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A-A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支架设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支架设置方案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上下排列气囊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现场应用示意图。
图中,1提栏、2吊舱、3握栏、4支架、5圆弧形护板、6气囊固定横梁、7气囊、8平衡钩、9显示屏、10照明灯、11通话孔、12摄像头、13通风孔、14铁管、15对称支架、16气源连接管、17高压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吊舱2,在吊舱2的上部设置有提栏1,所述吊舱2的下端设置有握栏3,并在吊舱2下端面上固设有向下设置的支架4,在所述支架4上固定设置有气囊7,所述气囊7通过气源连接管16与高压气源17相连通。
所述支架4可以由数根向下设置的铁管14构成,每个铁管1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气囊7,或者将支架对称设置成两个小半圆形的对称支架15,在两个对称支架15上分别设置有气囊7,并且在气囊7外侧设置有圆弧形护板5;所述气源连接管16可以设置在铁管14内,其一端与各自的气囊7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相17连接。
所述两个小半圆形的对称支架15两侧上,还可以设置有气囊固定横梁6,所述气囊7为条状,其气囊7中间搭装在气囊固定横梁6上,气囊7的两端固定在每个对称支架15的下部。
所述吊舱2的下平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显示屏9,在显示屏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12,在显示屏9的上下还设置有通话孔11,在其周边还设置有照明灯10和通风孔13。
所述吊舱2的上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平衡钩8。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通过计算机可以进行摄像头12的图像采集和声音控制,并通过吊舱2上各个操作窗口实现在各利情况下的救援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在对称支架的每侧设置两个独立的气囊,并且这两个气囊按上下位置排列,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气囊工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对气囊材料与设计要求较高,根据其工作状况与使用要求,气囊织物应具有较好的气密性和抗拉强度,并且要求织物具有一定的伸缩性,气囊表面要求具有摩擦系数高,耐磨、耐老化的能力,体积小,便于折叠,本实用新型的气囊可以采用纤维增强橡胶、热塑性聚氨酯、聚酰胺、聚酯纤维等材料制成;为增加气囊表面摩擦系数,确保在提升状态下被救援人员身体与气囊表面之间不产生滑动,可在气囊表面进行涂层处理,如使用胶状橡胶等涂料对气囊织物进行涂覆和加强,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利用气体压缩性、柔顺性等特性较好材料,解决了对人员抓取过程中的刚性与可靠性问题,更加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操作方便,动作柔顺、平稳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吊舱,在吊舱的上部设置有提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舱的下端设置有握栏,并在吊舱下端面上固设有向下设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气源连接管与高压气源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可以由数根向下设置的铁管构成,每个铁管的内侧分别设置有气囊,或者将支架对称设置成两个小半圆形的对称支架,在两个对称的支架上分别设置有气囊,并且在气囊外侧设置有圆弧形护板;所述气源连接管设置在铁管内,其一端与各自的气囊相连接,其另一端分别与高压气源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小半圆形的对称支架两侧上,还可以设置有气囊固定横梁,所述气囊为条状,其气囊中间搭装在气囊固定横梁上,气囊的两端固定在每个对称支架的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舱的下平面的中心部位设置有显示屏,在显示屏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在显示屏的上下还设置有通话孔,在其周边还设置有照明灯和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舱的上部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两个平衡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多功能小口径竖井救援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吊舱,在吊舱的上部设置有提栏,所述吊舱的下端设置有握栏,并在吊舱下端面上固设有向下设置的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通过气源连接管与高压气源相连通;通过本技术方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在小口径竖井救援行动中存在的无专用救援工具,救援人员无法进入,营救行动危险性大,营救作业时间长,营救行动成功率低等问题,可以在没有救援人员下井的情况下,完成救援工作,本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2B31/00GK2887344SQ20062011398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张伟, 李丽, 张峰, 张靖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