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44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面罩,其包含一罩体、至少一第一风扇、至少一第二风扇和一滤片。罩体具有至少一进风孔和至少一出风孔,进风孔和出风孔穿透罩体。第一风扇设置于罩体上,并且对应于进风孔。第二风扇设置于罩体上,并且对应于出风孔。滤片设置于罩体上,且至少部分的滤片和进风孔相重叠。本实用新型面罩,第一风扇将空气自外部经过进风孔和滤片导入面罩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被滤片阻挡,故仅有气体部分会导入至面罩内。当佩戴者吸入空气并呼出代谢气体后,代谢气体经由第二风扇通过出风孔导出至面罩外。由于空气和代谢气体分别藉由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而主动地导入和导出面罩。藉此,佩戴者可舒适地呼吸到无悬浮微粒的空气。
【专利说明】




I
面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罩,特别涉及一种包含风扇和滤片的面罩。

【背景技术】
[0002]空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造成的污染,这些物质可能是气体或是悬浮微粒等能严重伤害人体健康的物质。除了会伤害人体健康的悬浮微粒外,在某些地区的空气中存在着容易令当地居民产生过敏性鼻炎的悬浮微粒,例如花粉。
[0003]在众多型态的空气污染中,霾是最难被防备的。霾是指在空气中飘浮的尘埃和盐类固化物微粒。若人体吸入过量的微粒,会损害心肺功能,更严重甚至导致死亡。此外,霾也会降低环境周围的水平能见度,导致交通意外发生机率上升。
[0004]为了抵抗空气中悬浮微粒的危害,最常见的方法乃是佩戴口罩或面罩来避免口鼻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或过敏源。然而,一般的口罩或面罩难以有效避免吸入空气中的悬浮微粒,故部分业者在面罩内加装可过滤悬浮微粒的物件,但却增加了呼吸空气的阻力,使得配戴者严重地感到不舒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揭露一种面罩,用以改善加装过滤物件时造成佩戴者呼吸困难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面罩,其包含:
[0007]一罩体,其具有至少一进风孔和至少一出风孔,该至少一进风孔和该至少一出风孔穿透该罩体;
[0008]至少一第一风扇,其设置于该罩体上,并且对应于该至少一进风孔;
[0009]至少一第二风扇,其设置于该罩体上,并且对应于该至少一出风孔;以及
[0010]一滤片,其设置于该罩体上,至少部分的该滤片和该至少一进风孔相重叠。
[0011]上述的面罩,其中该罩体包含一罩盖和一边框,该罩盖具有一罩缘、一凹面和一凸面,该凹面和该凸面位于该罩盖的相对两侧,该罩缘介于该凹面和该凸面之间,该边框设置于该凹面并且环绕于该罩缘,该至少一进风孔位于并且穿透该边框,该至少一出风孔位于并且穿透该罩盖和该边框。
[0012]上述的面罩,其中该边框包含一组装架和一框环,该组装架设置于该框环,该框环设置于该凹面并且环绕于该罩缘,该框环具有至少一第一风扇槽和至少一第二风扇槽,该至少一进风孔连通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至少一出风孔连通该至少一第二风扇槽,该至少一第一风扇位于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内,该至少一第二风扇位于该至少一第二风扇槽内。
[0013]上述的面罩,其中该组装架包含一第一夹板和一第二夹板,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该至少一进风孔穿透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以连通该容置槽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滤片位于该容置槽,且该第二夹板介于该滤片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之间。
[0014]上述的面罩,其中该组装架包含一第一夹板和一第二夹板,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该至少一进风孔穿透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以连通该容置槽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滤片位于该容置槽,且该第二夹板介于该滤片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之间。
[0015]上述的面罩,其中该组装架包含至少一保护盖和至少一导流板,该至少一保护盖覆盖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至少一进风孔穿透该保护盖而连通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至少一导流板位于该至少一进风孔内。
[0016]上述的面罩,其中更包含一第一灯源,其中该边框具有沿该凹面朝该凹面的中心方向延伸的一延展部,该第一灯源设置于该延展部邻近该凹面的一侧。
[0017]上述的面罩,其中更包含一第二灯源,其中该边框具有邻近该凹面的一框内侧面,该第二灯源设置于该框内侧面。
[0018]上述的面罩,其中该至少一进风孔皆位于该罩体的顶部,该至少一出风孔皆位于该罩体的底部。
[0019]上述的面罩,其中更包含一环型缓冲件,其中该环型缓冲件环设于该罩体。
[0020]本实用新型揭露的面罩中,第一风扇将空气自外部经过进风孔和滤片导入面罩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被滤片阻挡,故仅有气体部分会导入至面罩内。当佩戴者吸入空气并呼出代谢气体后,代谢气体经由第二风扇通过出风孔导出至面罩外。由于空气和代谢气体分别藉由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而主动地导入和导出面罩。藉此,佩戴者可舒适地呼吸到无悬浮微粒的空气。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0024]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分解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的后视图;
[0026]图5为沿图4中沿5-5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6为沿图4中沿6-6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佩戴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
[0030]2 面罩
[0031]21 罩体
[0032]22第一风扇
[0033]23第二风扇
[0034]24 滤片
[0035]25第一灯源
[0036]26第二灯源
[0037]27环形弹性件
[0038]28 系带
[0039]211 罩盖
[0040]212 边框
[0041]211a 出风孔
[0042]211b 罩缘
[0043]211c 凹面
[0044]21 Id 凸面
[0045]21 Ie罩覆空间
[0046]212a 组装架
[0047]212b 框环
[0048]212c 进风孔
[0049]212d 延展部
[0050]212e框内侧面
[0051]21 If 穿设部
[0052]241 滤心
[0053]242 框架
[0054]2111 穿设孔
[0055]2121 第一夹板
[0056]2122 第二夹板
[0057]2123 保护盖
[0058]2124 盖板
[0059]2125 导流板
[0060]2126 置放开口
[0061]2127 容置槽
[0062]2128第一风扇槽
[0063]2129第二风扇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64]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权利要求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065]请同时参照图1、图2和图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一面罩2包含一罩体21、二第一风扇22、一第二风扇23和一滤片24。
[0066]罩体21包含一罩盖211和一边框212。罩盖211具有多个出风孔211a、一罩缘211b、一凹面211c和一凸面211d。边框212包含一组装架212a和一框环212b,并且具有多个进风孔212c和多个出风孔211a。凹面211c和凸面211d位于罩盖211的相对两侧。罩缘211b介于凹面211c和凸面211d之间。凹面211c和罩缘211b形成一罩覆空间211e。组装架212a设置于框环212b。框环212b设置于凹面211c并且环绕于罩缘211b。罩盖211的出风孔211a穿透罩盖211,边框212的出风孔211a位于并且穿透框环212b。进风孔212c位于并穿透组装架212a。至少部分的罩盖211为可透光材质,例如强化玻璃或塑胶。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孔211a和进风孔212c分别位于罩体21相对两侧的顶部和底部,但并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孔211a和进风孔212c可位于罩体21其他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孔211a和进风孔212c的数量为多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出风孔211a和进风孔212c的数量可为一个。
[0067]请同时参照图3、图4、图5和、图6。图4为图1的后视图。图5为沿图4中沿5_5线段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沿图4中沿6-6线段的剖视示意图。
[0068]组装架212a包含一第一夹板2121、一第二夹板2122、二保护盖2123、一盖板2124和多个导流板2125,并且具有一置放开口 2126。框环212b具有二第一风扇槽2128和一第二风扇槽2129。第一夹板2121、第二夹板2122和保护盖2123相互组装在一起,使第二夹板2122介于第一夹板2121和保护盖2123之间。第一夹板2121和第二夹板2122之间形成一容置槽2127。置放开口 2126介于第一夹板2121和第二夹板2122之间并且连通容置槽2127。盖板2124位于并且覆盖置放开口 2126。保护盖2123覆盖第一风扇槽2128,使第一风扇槽2128介于第二夹板2122和保护盖2123之间。进风孔212c穿透第一夹板2121、第二夹板2122和保护盖2123以连通容置槽2127和第一风扇槽2128。第二风扇槽2129介于罩盖211和框环212b之间,且出风孔211a穿透罩盖211和框环212b以连通罩覆空间211e和第二风扇槽2129。导流板2125位于保护盖2123的进风孔212c内。
[0069]第一风扇22位于第一风扇槽2128内,并且和位于保护盖2123的进风孔212c部分重叠。详细来说,第一风扇22介于第二夹板2122和保护盖2123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22、第一风扇槽2128和保护盖2123的数量为二,但并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风扇22、第一风扇槽2128和保护盖2123的数量皆可为一个或多个。
[0070]第二风扇23位于第二风扇槽2129内,并且和位于罩盖211和框环212b的出风孔211a部分重叠。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23和第二风扇槽2129的数量为一,但并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风扇23和第二风扇槽2129的数量皆可为多个。
[0071]滤片24例如为高效率空气微粒子过滤网(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简称HEPA)或是活性碳滤网,其位于容置槽2127内。滤片24和位于第一夹板2121和第二夹板2122的进风孔212c部分重叠。在本实施例中,滤片24包含一滤心241和一框架242。框架242夹设滤心241,但并不以此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滤片24可不需包含框架242。
[0072]请再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面罩2更包含一第一灯源25和一第二灯源26。框环212b更具有沿凹面211c自罩缘211b朝凹面211c的中心方向延伸的一延展部212d和面向凹面211c的一框内侧面212e。第一灯源25设置于延展部212d朝向凹面211c的一侧。换句话说,第一灯源25自凹面211c朝凸面211d的方向照射。第二灯源26设置于框内侧面212e上。第一灯源25和第二灯源26例如为发光二极管(LED)或是钨丝灯泡。
[0073]除此之外,面罩2更包含一环型弹性件27,其环设于边框212的框环212b。环型弹性件27例如为橡胶套环。藉此,有助于在配戴面罩2时保有舒适感,以及增加面罩2和佩戴者脸部的贴合度。
[0074]再者,面罩2可包含至少一系带28。罩盖211可具有自凸面211d向外延伸的二穿设部211f。二穿设部211f各具有一穿设孔2111。系带28的相异两端分别穿设二穿设孔2111而固定于二穿设部211f。
[0075]请同时参照图5至图7。图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面罩的佩戴示意图。
[0076]在本实施例中,佩戴者藉由系带28将面罩2佩戴于脸上,此时佩戴者的脸部位于罩覆空间211e内。进风孔212c和第一风扇22位于脸部上方,出风孔211a和第二风扇23位于脸部下方。当佩戴者戴上面罩2后,佩戴者可开启面罩2内部的电源(未绘示)使第一风扇22和第二风扇23运转。由于第一风扇22加强空气流动的速度,故空气能主动地自外部导入至罩覆空间211e内。当空气经过进风孔212c时,滤片24能将空气中的悬浮微粒阻挡于外。佩戴者吸入空气后会呼出一代谢气体(如二氧化碳)。代谢气体经由第二风扇23主动地自罩覆空间211e通过出风孔211a导出至外部。藉此,佩戴者可舒适地呼吸到无悬浮微粒的空气。此外,由于进风孔212c和第一风扇22位于脸部上方,且出风孔211a和第二风扇23位于脸部下方,故空气在罩覆空间211e内的流动方向为自罩体21的顶部(即脸部上方)朝罩体21的底部(即脸部下方)。藉此,佩戴者呼出的代谢气体会迅速地经由出风孔211a排出而非经由进风孔212c排出,以有效达到除雾的效果。
[0077]除此之外,第二风扇23和第一风扇22的运转可让罩覆空间211e相对于外部具有正压差,避免含有悬浮微粒的空气自面罩2和脸部间的缝隙流入罩覆空间211e。再者,佩戴者可适度调整导流板2125的角度来控制空气导入罩覆空间211e内的方向。
[0078]当佩戴者身处于能见度低的霾中时,佩戴者可开启面罩2内部的电源(未绘示)以点亮第一灯源25和第二灯源26。第一灯源25朝向外部照射且罩盖211为可透光材质,故佩戴者可藉由第一灯源25照射而看到较远处的景物。第二灯源26朝向罩覆空间211e照射且罩盖211为可透光材质,故其他人们可藉由第二灯源26清楚辨识佩戴者的容貌。藉此,除了增加佩戴者的可视距离外,也能加强配戴者的可辨视度。
[007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揭露的面罩中,第一风扇将空气自外部经过进风孔和滤片导入面罩内。空气中的悬浮微粒被滤片阻挡,故仅有气体部分会导入至面罩内。当佩戴者吸入空气并呼出代谢气体后,代谢气体经由第二风扇通过出风孔导出至面罩外。由于空气和代谢气体分别藉由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运转而主动地导入和导出面罩。藉此,佩戴者可舒适地呼吸到无悬浮微粒的空气。
[0080]此外,第一灯源朝向外部照射,故佩戴者能看到较远处的景物。第二灯源朝向内部照射,故其他人可清楚辨识佩戴者的位置。藉此,除了增加佩戴者的可视距离外,也能加强配戴者的可辨视度。
[0081]除此之外,环型弹性件27环设于边框212的框环212b。藉此,有助于在配戴面罩2时保有舒适感,以及增加面罩2和佩戴者脸部的贴合度。
[0082]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面罩,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罩体,其具有至少一进风孔和至少一出风孔,该至少一进风孔和该至少一出风孔穿透该罩体; 至少一第一风扇,其设置于该罩体上,并且对应于该至少一进风孔; 至少一第二风扇,其设置于该罩体上,并且对应于该至少一出风孔;以及 一滤片,其设置于该罩体上,至少部分的该滤片和该至少一进风孔相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该罩体包含一罩盖和一边框,该罩盖具有一罩缘、一凹面和一凸面,该凹面和该凸面位于该罩盖的相对两侧,该罩缘介于该凹面和该凸面之间,该边框设置于该凹面并且环绕于该罩缘,该至少一进风孔位于并且穿透该边框,该至少一出风孔位于并且穿透该罩盖和该边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该边框包含一组装架和一框环,该组装架设置于该框环,该框环设置于该凹面并且环绕于该罩缘,该框环具有至少一第一风扇槽和至少一第二风扇槽,该至少一进风孔连通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至少一出风孔连通该至少一第二风扇槽,该至少一第一风扇位于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内,该至少一第二风扇位于该至少一第二风扇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架包含一第一夹板和一第二夹板,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该至少一进风孔穿透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以连通该容置槽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滤片位于该容置槽,且该第二夹板介于该滤片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架包含一第一夹板和一第二夹板,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形成一容置槽,该至少一进风孔穿透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以连通该容置槽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滤片位于该容置槽,且该第二夹板介于该滤片和该至少一第一风扇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架包含至少一保护盖和至少一导流板,该至少一保护盖覆盖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至少一进风孔穿透该保护盖而连通该至少一第一风扇槽,该至少一导流板位于该至少一进风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灯源,其中该边框具有沿该凹面朝该凹面的中心方向延伸的一延展部,该第一灯源设置于该延展部邻近该凹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灯源,其中该边框具有邻近该凹面的一框内侧面,该第二灯源设置于该框内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进风孔皆位于该罩体的顶部,该至少一出风孔皆位于该罩体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罩,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环型缓冲件,其中该环型缓冲件环设于该罩体。
【文档编号】A62B18/02GK203971227SQ201420447246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日
【发明者】涂锦胜, 蓝正煌, 涂芳瑜, 彭晓盈 申请人:里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