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777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喷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喷头。



背景技术:

消防喷头是在热的作用下,按预定的温度范围自行启动,或根据火灾信号由控制设备启动,并按设计的洒水形状和流量洒水灭火的一种喷头。在消防自动灭火系统中,消防喷头作为人民生命财产守护神之一,其担负着监测火情和实施扑救火灾的两大使命,主要应用在宾馆、写字楼、会展中心、机场、火车站、码头等室内公共场所。

每个消防喷头都有特定的保护区域,当发生火灾时,温度上升到一定的数值,感温玻璃柱会破碎,同时喷头开始喷水,由于感温玻璃柱的破碎受温度的限制,往往不能在火灾很小时启动喷水系统,进而错过火灾初期的最佳灭火时机,会造成一定多余的损失,同时现有的喷头受感温玻璃柱的影响,进而导致水流喷洒错乱、不规则、不均匀,严重影响水流喷洒效果,会出现部分欲洒水区域遗漏,消防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实用性有待提高。此外,现有消防喷头的视觉效果也欠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消防喷头,可在火灾发生初期进行灭火,并能显著提高水雾喷洒的均匀、规则有序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防喷头,包括喷头座、反热罩、感温玻璃体和溅水盘,所述喷头座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螺纹,所述喷头座与反热罩通过螺纹配合安装,所述喷头座内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靠近反热罩的一端上安装有轭臂座,所述轭臂座上设有感温玻璃体座,所述感温玻璃体座内安装有感温玻璃体,所述感温玻璃体下部安装有溅水盘,所述溅水盘的中心设有与反热罩下部的螺钉孔相匹配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反热罩的表面设为光滑的银白色。

优选的,所述感温玻璃体座上设有若干集热口。

优选的,所述溅水盘的边缘均匀排列有导流齿,所述相邻导流齿之间形成导流缺口。

优选的,所述溅水盘通过紧定螺钉穿过螺钉孔与感温玻璃体座的下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消防喷头通过设有反热罩,并在集热口的配合下,可在火灾发生时,将火光的温度快速的聚集到感温玻璃体上,能够在火灾初期的最佳灭火时机进行灭火,从而减少财产损失;2、溅水盘连接稳定,其可显著提高水雾喷洒的均匀、规则有序效果;3、通过反热罩将喷头隐蔽在罩内,使得视觉效果更好,且稳定性强、结构设计严谨,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溅水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头座;2、反热罩;3、感温玻璃体;4、溅水盘;5、螺纹;6、通孔;7、轭臂座;8、感温玻璃体座;9、螺钉孔;10、集热口;11、紧定螺钉;41、导流齿;42、导流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消防喷头,包括喷头座1、反热罩2、感温玻璃体3和溅水盘4,所述喷头座1的外周面上开设有螺纹5,所述喷头座1与反热罩2通过螺纹5配合安装,所述喷头座1内开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靠近反热罩2的一端上安装有轭臂座7,所述轭臂座7上设有感温玻璃体座8,所述感温玻璃体座8内安装有感温玻璃体3,所述感温玻璃体3下部安装有溅水盘4,所述溅水盘4的中心设有与反热罩2下部的螺钉孔9相匹配的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反热罩2的表面设为光滑的银白色,能够将能量反射到位于反热罩2球心的感温玻璃体3上;所述感温玻璃体座8上设有若干集热口10,可在火灾发生时,将火光的温度快速的聚集到感温玻璃体3上;所述溅水盘4的边缘均匀排列有导流齿41,所述相邻导流齿41之间形成导流缺口42,水流可分别在导流齿41和导流缺口42处向不同的方向喷洒,提高水雾喷洒的均匀、规则有序效果;所述溅水盘4通过紧定螺钉11穿过螺钉孔9与感温玻璃体座8的下部相连接,保证溅水盘4连接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防喷头,当火灾发生后,火光照射到反热罩2上,反热罩2的表面设为光滑的银白色,能够将能量反射到位于反热罩2球心的感温玻璃体3上,并在集热口10的配合下,可迅速的将感温玻璃体3加热,感温玻璃体3达到一定的温度后破碎,此时,通过螺纹5与喷头座1连接的水管中的水流向下喷射到溅水盘4上,水流在溅水盘4的作用下向四周喷溅,并分别在导流齿41和导流缺口42处向不同的方向喷洒,实现灭火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