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367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中大量使用各种气体、液体、粉末状的原材料,因此在化工环境中环境监测对于安全生产、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各种气体监测终端来监测环境参数,并设有覆盖整个区域的灭火系统。但是这些装饰都是为了应对大事故,而对于一些小环境内出现的小事故则普遍要依靠人工处理。例如一些角落内出现明火、一些放置在角落内的小型设备出现燃烧等故障,这种时候让整个区域灭火系统都开始工作只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少对化工环境中小事故进行及时且自动化处理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监测电路板、主控电路板31、灭火器组件;

其中外壳侧壁上设有通孔23以使所述监测电路板监测周边环境参数并使灭火器组件喷出的灭火材料从通孔23穿出所述外壳;

其中所述灭火器组件包括气瓶1和三通11,其中三通11一端与气瓶1 气密封的导通,另一端连接压力计14,第三端通过电子气阀12连接喷嘴13,其中喷嘴13朝向外壳的一个侧壁上的通孔23;

其中所述监测电路板包括有毒气体监测传感器33、温度监测传感器34,所述主控电路板31包括电化学传感器调理电路、数据传输电路、微处理器;其中所述毒气体监测传感器、温度监测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传感器调理电路连接微处理器31;所述微处理器31通过数据传输电路连接远端的控制中心,并连接灭火器组件的电子气阀12以控制所述电子气阀12开合;其中所述监测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31分别位于所述气瓶1的两侧并通过电路电连接。

其中,包括主控电路板31还包括为所述主控电路板31和监测电路板供电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连接设置与外壳内的电池32。

其中,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矩形开口处设有矩形盖板22,且所述矩形盖板22上设有孔23。

其中,所述矩形盖板22包括两块子板,且所述两块子板通过卡口相互连接。

其中,外壳为由6片正五边形的侧壁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能够实时监测小环境参数,并自动开启气瓶以利用其中的灭火材料进行灭火。这种终端具有便携性好、使用方便的优点,在出现小事故时就可以即使处理;同时在处理时不会对大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在监测到事故时还可以及时报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壳上矩形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化工环境智能灭火终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监测电路板、主控电路板31、灭火器组件;其中外壳侧壁上设有通孔23以使所述监测电路板监测周边环境参数并使灭火器组件喷出的灭火材料从通孔23穿出所述外壳;其中所述灭火器组件包括气瓶1和三通11,其中三通11一端与气瓶1气密封的导通,另一端连接压力计14,第三端通过电子气阀12连接喷嘴13,其中喷嘴13朝向外壳的一个侧壁上的通孔23;其中所述监测电路板包括有毒气体监测传感器33、温度监测传感器34,所述主控电路板31包括电化学传感器调理电路、数据传输电路、微处理器;其中所述毒气体监测传感器、温度监测传感器通过电化学传感器调理电路连接微处理器31;所述微处理器31通过数据传输电路连接远端的控制中心,并连接灭火器组件的电子气阀12以控制所述电子气阀12 开合;其中所述监测电路板和主控电路板31分别位于所述气瓶1的两侧并通过电路电连接。其中主控电路板与监测电路板分隔设置的结构可以有效防止主控电路板发热导致的误报,防止影响监测电路板的工作。

如图3所示的,所述主控电路板31还包括为所述主控电路板31和监测电路板供电的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连接设置与外壳内的电池32。

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个侧壁上设有矩形开口,且所述矩形开口处设有如图 2所示的矩形盖板22,且所述矩形盖板22上设有孔23。如图2所示的,该矩形盖板22包括两块子板,且所述两块子板通过卡口相互连接。这样可以非常方便的开启外壳,以更换电池或气瓶,且不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其中,外壳为由6片正五边形的侧壁组成,这种结构的外壳稳定性更强,且即使被碰倒也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工作。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