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生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1764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救生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救生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救生缓降器。



背景技术:

救生缓降器是一种可使人沿绳缓慢下降的安全营救装置。它可用专用安装器具安装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楼房平顶等处,也可安装在举高消防车上,营救处于高层建筑物火场上的受难人员。

救生缓降器主要针对普通家庭和个人使用,其构造由调速器、安全带、安全钩、钢丝绳等组成,使用者先将挂钩挂在室内窗户、管道等可以承重的物体上,然后将绑带系在人体腰部,从窗户上下落缓缓降到地面。每次可以承载约100公斤重的人自由滑下,其下滑速度约为每秒0.5-1.5米,从二十层楼上降到地面约需一分钟。

但是,现有的缓降器的固定架不方便移动,在使用的时候都是安装固定在建筑物窗口、阳台或者楼房平顶等处;当使用者在使用缓降器下降时,缓降器中的承载架容易与楼层、墙面发生刮蹭,或者是墙面上设置有凹凸的位置,导致使用者容易受到刮伤或者是碰伤等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生缓降器,该缓降器的固定架可以移动,在需要使用时,可以随意的移动到需要的位置固定,且操作方式简单;该缓降器的固定端设置有转向杆,在转向杆的作用下,使缓降器中的承载架在下降时,可以调节与墙面的距离,能够对使用者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具体实现:

一种救生缓降器,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支撑杆、转动杆、连接件和承载架;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管套,所述管套内设置有凸轮,且所述凸轮通过凸轮轴与所述管套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轴的轴线与管套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垂直,所述管套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凸轮轴转动的控制杆,且所述控制杆与所述凸轮轴连接;

所述支撑杆插设在所述管套内,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转动杆铰接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杆的上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滑轮的轴线平行;

所述救生缓降器还包括伸缩绳,所述伸缩绳的一端与支撑杆连接,所述伸缩绳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和第一滑轮,且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承载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救生缓降器,在需要使用时,将底座放置在安装处,将支撑杆插设在管套内,通过操纵控制杆使凸轮轴转动,在凸轮轴的带动下,支撑杆的上端的固定块与房屋上顶壁接触,并且使支撑杆的位置固定,转动杆的底端与支撑杆铰接,承载架通过连接件与转动杆的顶端连接,通过伸缩绳来控制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角度,进而控制承载架与墙面之间的距离;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站、坐在承载架上,承载架缓慢的向下运动,当承载架与墙面的距离较近时,可以增大转动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使承载架与墙面的距离增加,这样就能够防止使用者站、坐在固定架上时,固定架与墙面发生刮蹭,进而减小使用者受到其他伤害的几率。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牵引绳、卷盘、卷盘座;所述承载架包括第一承载架;所述卷盘通过第一主轴转动设置在所述卷盘座上,且所述卷盘座靠近所述卷盘两侧的侧壁上设置有摩擦片;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卷盘同轴设置在所述卷盘座上且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卷盘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主轴的一端贯穿所述卷盘座并设置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主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嵌于所述卷盘座的外侧壁,所述卷盘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架上;所述牵引绳的下端缠绕在所述卷盘;所述牵引绳的上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杆的顶端。

为了防止承载架下降的速度过快,在卷盘与卷盘座之间设置有摩擦片,通过旋转第一主轴来控制摩擦片与卷盘接触的力度大小,进而控制卷盘的旋转的速度;当承载架的下降速度过快的时候,转动第一主轴,使摩擦片紧贴卷盘,使卷盘转动的速度减慢,释放牵引绳的速度也随之减慢,因此承载架下降的速度也变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架包括第一踏板、第一横杆和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踏板水平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踏板平行,且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杆远离所述第一踏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滑轮,所述第四滑轮位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中点位置,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五滑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踏板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滑轮,所述卷盘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的下端面,所述牵引绳的上端依次绕过所述卷盘、第六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四滑轮,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杆的顶端。

卷盘座设置在第一踏板的下方,缠绕在卷盘上的牵引绳依次绕过第六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四滑轮,并固定在转动杆的顶端。

优化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七滑轮,且所述第七滑轮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背离所述第二滑轮的一侧;所述第一承载架包括第一踏板、第一横杆和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踏板水平的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一踏板平行,且所述第一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所述第一横杆远离所述第一踏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滑轮,所述第四滑轮位于第一横杆的中点,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第五滑轮,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一踏板连接处设置有第六滑轮,所述卷盘座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踏板的下端面,所述牵引绳的上端依次绕过所述卷盘、第六滑轮、第五滑轮、第四滑轮和第七滑轮,并固定在所述第二立柱的上端。

当使用者的重量为60~120公斤时,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卷盘上的牵引绳由下自上依次绕过第六滑轮、第五滑轮和第七滑轮,在绕过第七滑轮后固定在第二立柱上;这样可以减小牵引绳所受到的拉力,防止牵引绳受力过度后断开,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进一步的,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与第一踏板连接。

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在第一立柱与第二上套设也有减震弹簧;在承载架下落的速度过快时,承载架快速落地,减震弹簧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架还包括第二承载架,所述连接件还包括锁紧件和锁紧套;所述锁紧件的上端设置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摩擦片,两个所述摩擦片之间设置第三滑轮,且两个所述摩擦片的摩擦面朝向第三滑轮设置形成制动组件;所述锁紧套套设在所述锁紧件的外部,所述锁紧套的下端面设置有开口,所述锁紧件的下端穿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承载架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动杆与所述第四滑轮之间的牵引绳穿过所述锁紧套并且绕设在所述锁紧件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三滑轮上。

为了使救援的速度加快,在第一承载架下降后,第二承载架也会从牵引绳上滑落,转动杆与第四滑轮之间的牵引绳缠绕在锁紧件上;当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过快时,通过转动锁紧件来增加牵引绳缠绕在锁紧件上的圈数,进而使牵引绳与锁紧件之间的摩擦力增加,改变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组件还包括圆弧面开设有外螺纹的第二主轴,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三滑轮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主轴与所述第三滑轮构成间隙配合,所述第二主轴的一端贯穿两个所述摩擦片并设置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主轴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嵌于远离第二手柄一侧的摩擦片的侧壁上。

在锁紧件与第三滑动轮之间设置有制动组件,通过制动组件来改变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从而更好的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件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传热媒介。

牵引绳缠绕在锁紧件的外侧壁,当第二承载架下降时,锁紧件与牵引绳之间产生摩擦;在锁紧件与牵引绳摩擦时,锁紧件的温度会升高,从而影响锁紧件与牵引绳之间的摩擦力,这样会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为了能够克服这点,在锁紧件内填充有传热媒介,将锁紧件与牵引绳之间产生的热量吸收,进而减小因为温度变化而影响锁紧件与牵引绳之间的摩擦力的变化,让使用者在使用该救生缓降器时更加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承载架包括第二踏板和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绳索,所述绳索远离第二横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踏板连接,所述锁紧件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横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横杆上还设置有用于套设在使用者身上的安全绳。

第二承载架上同样的设置有让使用者站、坐的第二踏板,并且在第二横杆上还设置有安全绳,在使用第二承载架下降时,可以将安全绳套在使用者的身上,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设置有减震器,所述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减震器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救生缓降器结构简单,在需要使用时能够快速的固定安装,并且该救生缓降器设置有转向杆,在转向杆的作用下,使承载架在下降时,可以调节承载架与墙面之间的距离,因此避免了承载架与墙面发生擦挂,导致承载架不平稳,从而避免了由此造成的危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救生缓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所述的一种救生缓降器的结构示意图。

1、底座;2、管套;3、凸轮轴;4、控制杆;5、固定块;6、支撑杆;7、转动杆;8、伸缩绳;9、牵引绳;

10、锁紧件;11、锁紧套;13、卷盘;14、卷盘座;15、第一踏板;16、第一横杆;17、第二踏板;18、第二横杆;19第一立柱;

20、第二立柱;21、减震弹簧;22、锁销;23、锁扣;24、垫圈;

101、第一滑轮;102、第二滑轮;103、第三滑轮;104、第四滑轮;105、第五滑轮;106、第六滑轮;107、第七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救生缓降器,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底座1、支撑杆6、转动杆7、连接件和承载架;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管套2,所述管套2内设置有凸轮,且所述凸轮通过凸轮轴3与所述管套2转动连接;所述凸轮轴3的轴线与管套2的长度方向的轴线垂直,所述管套外侧设置有用于控制凸轮轴3转动的控制杆4,且所述控制杆4与所述凸轮轴3连接;

所述支撑杆6插设在所述管套2内,所述支撑杆6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块5,所述转动杆7铰接在所述支撑杆6上,所述支撑杆6的上设置有第一滑轮101,所述转动杆7的顶端设置有第二滑轮102,所述第一滑轮101的轴线与所述第二滑轮102的轴线平行;

该救生缓降器还包括伸缩绳8,所述伸缩绳8的一端与支撑杆6连接,且所述伸缩绳8与支撑杆6的连接端位于第一滑轮101的上方,所述伸缩绳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滑轮102和第一滑轮101,且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承载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转动杆7的顶端连接。

基于上述结构的救生缓降器,在需要使用时,将底座1移动至需要安装该救生缓降器的位置,然后将支撑杆6放置在管套2内,通过转动控制杆4,使凸轮轴3上的凸轮将支撑杆6向上顶起,进而使支撑杆6的顶部固定块与安装处的上端面接触并且使支撑杆6固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拉动伸缩绳 8来控制转动杆7与支撑杆6之间的角度;同时,转动杆7顶端通过连接件连接的承载架就会改变与墙面之间的距离,避免了因承载架与墙面发生刮蹭,导致承载架不稳的情况,从而避免了由此造成的危险。

其中,支撑杆6不仅可以为独立设置的支撑杆,也可以以窗户上的竖直中梃作为支撑杆。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牵引绳9、卷盘13、卷盘座14,所述承载架包括第一承载架;卷盘13与卷盘座14之间设置有摩擦片,通过第一主轴来控制摩擦片与卷盘13之间的压力,控制卷盘13放出牵引绳9的速度,进而控制第一承载架下降时的速度;当第一承载架下降的速度过快时,通过第一手柄来转动第一主轴,使摩擦片与卷盘13之间受力增加,卷盘13转动的速度变慢,从而使第一承载架下降的速度减小;反之,通过第一手柄将第一主轴反向转动,使摩擦片与卷盘13之间受力减小,卷盘13转动的速度加快,从而使第一承载架下降的速度增加。

其中,第一承载架下降时的速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自行调整;卷盘座 14为“U”形结构,卷盘座14的两个立边为具有弹性压片,摩擦片位于卷盘座 14的两个立边的内侧,并且两个摩擦片的摩擦面相对设置,第一主轴则贯穿弹性压片与摩擦片设置,卷盘13则转动设置在第一主轴上。

优化的,第一承载架包括第一踏板15、第一横杆16和竖直设置的第一立柱19与第二立柱20第一踏板15设置在第一立柱19与第二立柱20之间,使用者可以踩踏或者是坐在第一踏板15上;在第一横杆16上设置有第四滑轮104,在第一立柱19的顶端和与第一踏板15连接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五滑轮105和第六滑轮106;上述卷盘座14固定设置在第一踏板15的下端面,牵引绳9的下端缠绕在卷盘13上;牵引绳9的上端依次绕过第六滑轮106、第五滑轮105 和第四滑轮104后,固定在转动杆7的顶端。

实施例二: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该救生缓降器中,转动杆7的顶端还设置有第七滑轮107,而且第七滑轮107设置在所述转动杆7上远离第二滑轮102 的一侧;牵引绳9的上端绕过第第五滑轮105后直接绕过第七滑轮107,并且固定在第二立柱20的顶端,这样能够减少牵引绳9受到的拉力,从而避免因为使用者的人数过多或者重量过重,导致的牵引绳9断开的情况发生。进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优化的,在第一立柱19与第二立柱20上均设置有减震弹簧21,减震弹簧 21设置在踏板的下方,并且减震弹簧21的上端与踏板的下端面接触,两个减震弹簧2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立柱19与第二立柱20的下端连接;在承载架向下滑落的速度过快时,第一立柱19与第二立柱20的底面与地面接触时,减震弹簧21就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因此实现对使用者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或者,将减震弹簧21设置在踏板的上方,减震弹簧21的上端与立杆的顶端固定,减震弹簧21的下端与踏板的上端面固定;在承载架下落速度过快时,减震弹簧21同样能够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优化的,第五滑轮105通过第五轮轴转动设置在第一立柱19的顶端,第五轮轴的一侧设置有六角螺母,且六角螺母固定设置在远离第五滑轮105的一侧,第五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手柄,可以通过转动第三手柄来控制第五滑轮105的转动速度。

优化的,第六滑轮106通过第六轮轴转动设置在第一立柱19与第一踏板 15的连接处,第六轮轴的一侧设置有六角螺母,且六角螺母固定设置在远离第六滑轮106的一侧,第六轮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手柄,可以通过转动第四手柄来控制第六滑轮106的转动速度。从而避免卷盘与卷盘座之间的制动失效,导致使用者受伤等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三: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承载架还包括第二承载架,连接件还包括锁紧件10和锁紧套11;锁紧件10的上端设置有两个摩擦片,在两个摩擦片之间设置有第三滑轮103,第三滑轮103可以通过两个摩擦片来控制滑轮转动的速度,第二承载架连接在锁紧件10的下端。

具体的,两个摩擦片之间设置有第二主轴,第二主轴与第三滑轮103同轴设置,并且第三滑轮103转动设置在第二主轴上,第二主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手柄,第二主轴的另一端与第二紧固件连接;通过转动第二手柄,进而控制第三滑轮103与两个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当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过快,可以转动第二手柄,使摩擦片与第三滑轮103之间的摩擦力增大,降低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反之,可以反向的转动第二手柄,使摩擦片与第三滑轮103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从而增加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

优化的,转动杆7与第四滑轮104之间的牵引绳9穿过锁紧套11后,缠绕在锁紧件10和第三滑轮103上,可以通过转动锁紧件10来增加或者减少牵引绳9缠绕在锁紧件10上圈数,进而控制牵引绳9与锁紧件10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承载架下降的速度得到进一步的控制,给使用者带来更好的保护。

优化的,锁紧件10为内部具有空腔的圆柱体,在空腔的内部填充有传热媒介,通过传热媒介来降低牵引绳9与锁紧件10摩擦时产生的温度,防止因为牵引绳9与锁紧件10之间的温度升高,而减小牵引绳9与锁紧件1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因为温度升高而导致摩擦力减小,使第二承载架快速的滑落;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其中,传热媒介可以为水或者冷却液等。

优化的,第二承载架包括第二踏板17与第二横杆18,第二横杆18与锁紧件10的下端连接,第二横杆18的两端设置有绳索,该绳索远离第二横杆18 的一端与第二踏板17连接,使用者可以站立或者坐在踏板上。

其中,锁紧件10的下端设置有锁扣23,第二横杆18上设置穿孔,将锁扣 23穿过穿孔后,将锁销22穿进锁扣23内,使锁紧件10固定在第二横杆18上,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转动锁销22使锁紧件10和第三滑轮103转动,从而达到增加或者减少缠绕在锁紧件10外侧壁上的牵引绳9的圈数,使牵引绳9 与锁紧件10之间的摩擦力也相对的改变,进而使第二固定架下降的速度得到改变;为了使锁紧件10与第二横杆18连接的更加稳固,第二横杆18与锁销22 之间添加有垫圈24。本实用新型中锁紧件10与第二横杆18的连接方式不仅仅局限与所述的锁销与锁扣的连接,还包括其他现有的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进一步的,在第二横杆18上设置有安全绳,在使用该救生缓降器的时候,可以将安全绳套设在使用者的身上,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优化的,在转动杆7的顶端设置有减震器,连接件的上端设置在减震器上,连接件的下端设置在承载架上;在承载架下降的时候,减震器能够对承载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其中,减震器可以设置为扭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