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所用防爆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6549发布日期:2019-09-25 00:2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所用防爆箱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所用防爆箱体。



背景技术:

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采用智能控制,可以自行进入火灾区域进行灭火作业,但火灾现场环境恶劣,随时会产生的爆炸冲击,造成灭火机器人内部结构损坏。在机器人箱体内部,安装有电源、各种控制仪器以及电器元件,以完成机器人行走、左右轮转向、现场拍摄、喷水操控等一系列动作过程。现有的机器人箱体结构,将这些元器件统一布置在箱体内部,未进行有效的分类,显得较为杂乱,由此在火灾现场受到诸如爆炸之类的冲击波影响时,极易对这些元器件造成极大的损伤,最终使机器人失去其一切操控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局合理、确保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正常使用的防爆箱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所用防爆箱体,包括底盘总成,底盘总成两侧分别安装有驱动履带,底盘总成上覆盖有前壳和后壳,所述的底盘总成内前端部设有第一防爆腔室,第一防爆腔室上固定有第一防爆盖,底盘总成内后端部并排设有第二防爆腔室和第三防爆腔室,第二防爆腔室上固定有第二防爆盖,第三防爆腔室上固定有第三防爆盖。

所述的第二防爆腔室和第三防爆腔室所在位置的底盘总成上安装有后盖板,后盖板上安装的是用于拍摄现场情况的升降式摄像机,后盖板前安装有中间盖板,中间盖板上安装的是灭火机器人的主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盘总成内设置第一防爆腔室、第二防爆腔室和第三防爆腔室三个防爆腔室,将电源、驱动机构、控制系统分别置于各自的防爆腔室内,这样实现了机器人内部控制元器件的分类安置,布局上合理美观,即使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防爆腔室可对元器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也便于日常的维护管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除前壳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盘总成 2.驱动履带 3.前壳 4.后壳 5.第一防爆腔室 6.第一防爆盖 7.第二防爆腔室 8.第三防爆腔室 9.第二防爆盖 10.第三防爆盖 11.后盖板 12.中间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所用防爆箱体,包括底盘总成1,底盘总成1两侧分别安装有驱动履带2,底盘总成1上覆盖有前壳3和后壳4,所述的底盘总成1内前端部设有第一防爆腔室5,第一防爆腔室5上固定有第一防爆盖6,在第一防爆腔室5内安装有机器人所用的电源。

位于底盘总成1内后端部并排设有第二防爆腔室7和第三防爆腔室8,第二防爆腔室7上固定有第二防爆盖9,第三防爆腔室8上固定有第三防爆盖10。

所述的第二防爆腔室7和第三防爆腔室8所在位置的底盘总成1上安装有后盖板11,后盖板11前安装有中间盖板12。后盖板11安装用于拍摄现场情况的升降式摄像机,中间盖板上安装的是灭火机器人的主水管道,主水管道上安装有喷射高压水灭火的喷水炮。

其中在第二防爆腔室7内安装有操控驱动履带2的左、右后轮移动并转向的驱动机构,第三防爆腔室8内安装有操控摄像机拍摄、喷水炮灭火动作的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底盘总成1内设置第一防爆腔室5、第二防爆腔室7和第三防爆腔室8三个防爆腔室,将电源、驱动机构、控制系统分别置于各自的防爆腔室内,这样实现了机器人内部控制元器件的分类安置,布局上合理美观,即使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冲击,防爆腔室可对元器件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也便于日常的维护管理。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