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085发布日期:2020-10-28 12: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井下作业以及在大风扬尘天气中工作的环卫工人,因为环境恶劣,对呼吸系统影响很大,因此如何能让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呼吸道好的纯净的空气,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设计一种适应井下工人使用的随身携带的空气净化设备,就显的必要。这样的净化设备既不能体积太大,也不能过于重,以轻小简便为主。因此如何合理的设置一个气体的通路,并实现对气体的净化,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设计合理空气流通路径并实现对空气的净化,提供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组件和吸水组件;所述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箱体和与进气箱体扣合的挡水板;进气箱体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内设置防水罩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所述的挡水板包括带有中心孔的防水底板,在防水底板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水帘罩,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水帘罩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防水底板上;所述的吸水组件包括吸水电机,吸水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块安装在进气箱底板的安装孔内,吸水管安装在吸水电机上;所述的吸水管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吸水颈管和分水管,吸水颈管为细长管,分水管为喇叭口状且在大开口端的壁板上设有排水孔或者排水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为了达到使用的方便以及装备的稳定性,还可以对上述的技术方案作出如下的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电机固定块为三个,且均匀布置在进气箱底板的安装孔的圆周上。

进一步,所述的挡水圈插装在进气侧防水罩内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的分水管的端部位于挡水圈内,吸水管与水箱侧水帘罩之间留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的分水管的大开口端设置封堵板。

进一步,所述的吸水电机为外转子电机;所述的吸水管的分水管固定在吸水电机上。

进一步,所述的吸水管的内壁上设置有筋条,筋条沿着吸水管的轴线方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进气箱侧壁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组成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的两条长侧壁中的一条成弧形曲面状;所述的进气孔开在弧形曲面状的长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申结构简单,利用电机带动吸水管转动将盛水盒内的水吸取上来,并在分水管上的排水孔或者排水槽排出,排出的水在离心的作用下会成伞状打开的第一层水帘,并会打到挡水圈上,水会顺着挡水圈向下流而形成第二层水帘,当空气由进气箱体的侧壁上的进气孔进入后,被风机由挡水圈和进气侧防水罩之间流过,空气会在第二层水帘中被净化一次,然后经过防水罩和电机之间的空隙被风机输送且在该过程中会经过第一层水帘而得到进一步的净化。在形成第一层水帘的时候,会产生勒纳德现象,勒纳德现象是由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发现的,是指水滴飞散时,会产生负离子,细微的水滴带正电,周围的空气便会带负电,于是以发现者命名,将其称为勒纳德现象;在经过风机输送的时候,风机的风管内有产生负离子的负离子发生器的探头,空气会带有负离子,这样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更加有益。因此

本技术:
不但能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还能够让空气带有有益身体的负离子。本申请通过合理的设计空气流通的路线和利用吸水电机形成水帘,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b方向剖视图;

图4为进气箱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方向剖视图;

图6为下防水盖的立体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下防水盖由水箱侧水帘罩方向观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吸水电机和吸水管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记录如下:纯净气体输送部-1,上壳体-1.1,风机-1.2,电池-1.3,负离子发生器-1.4,控制电路板-1.5,控制按键-1.6,进气及净化部-2,进气箱体-2.1,进气箱侧壁-2.11,挡水圈-2.12,防水罩-2.13,进气箱底板-2.14,电机固定块-2.15,下防水盖-2.2,防水底板-2.21,进气侧防水罩-2.22,水箱侧水帘罩-2.23,吸水电机-2.3,吸水管-2.4,吸水颈管-2.41,分水管-2.42,净化水存储部-3,盛水盒-3.1,防护水箱-3.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参见图1-9),包括进气组件和吸水组件;所述的进气组件(参见图1-7)包括进气箱体2.1和与进气箱体2.1扣合的挡水板2.2;进气箱体2.1(参见图4-5)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2.11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2.14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2.1内设置防水罩2.13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2.12;所述的挡水板2.2(参见图6-7)包括带有中心孔的防水底板2.21,在防水底板2.21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水帘罩2.23,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水帘罩2.23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防水底板2.21上;所述的吸水组件包括吸水电机2.3(参见图1、8和9),吸水电机2.3通过电机固定块2.15安装在进气箱底板2.14的安装孔内,吸水管2.4安装在吸水电机2.3上;所述的吸水管2.4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吸水颈管2.41和分水管2.42,吸水颈管2.41为细长管,分水管2.42为喇叭口状且在大开口端的壁板上设有排水孔或者排水槽;

所述的电机固定块2.15为三个,且均匀布置在进气箱底板2.14的安装孔的圆周上;

所述的挡水圈2.12插装在进气侧防水罩2.22内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的分水管2.42的端部位于挡水圈2.12内,吸水管2.4与水箱侧水帘罩2.23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的分水管2.42的大开口端设置封堵板;

所述的吸水电机2.3为外转子电机;所述的吸水管2.4的分水管2.42固定在吸水电机2.3上;

所述的吸水管2.4的内壁上设置有筋条2.43(参见图9),筋条2.3沿着吸水管2.4的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的进气箱侧壁2.11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组成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的两条长侧壁中的一条成弧形曲面状;所述的进气孔开在弧形曲面状的长侧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组件和吸水组件;所述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箱体(2.1)和与进气箱体(2.1)扣合的挡水板(2.2);进气箱体(2.1)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2.11)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2.14)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2.1)内设置防水罩(2.13)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2.12);

所述的挡水板(2.2)包括带有中心孔的防水底板(2.21),在防水底板(2.21)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水帘罩(2.23),进气侧防水罩(2.22)和水箱侧水帘罩(2.23)均为喇叭口状且大开口位于防水底板(2.21)上;

所述的吸水组件包括吸水电机(2.3),吸水电机(2.3)通过电机固定块(2.15)安装在进气箱底板(2.14)的安装孔内,吸水管(2.4)安装在吸水电机(2.3)上;所述的吸水管(2.4)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吸水颈管(2.41)和分水管(2.42),吸水颈管(2.41)为细长管,分水管(2.42)为喇叭口状且在大开口端的壁板上设有排水孔或者排水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固定块(2.15)为三个,且均匀布置在进气箱底板(2.14)的安装孔的圆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水圈(2.12)插装在进气侧防水罩(2.22)内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管(2.42)的端部位于挡水圈(2.12)内,吸水管(2.4)与水箱侧水帘罩(2.23)之间留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水管(2.42)的大开口端设置封堵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电机(2.3)为外转子电机;所述的吸水管(2.4)的分水管(2.42)固定在吸水电机(2.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管(2.4)的内壁上设置有筋条(2.43),筋条(2.3)沿着吸水管(2.4)的轴线方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箱侧壁(2.11)是由两个长侧壁和两个短侧壁组成的长方形结构;所述的两条长侧壁中的一条成弧形曲面状;所述的进气孔开在弧形曲面状的长侧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组件和吸水组件;所述的进气组件包括进气箱体和与进气箱体扣合的挡水板;进气箱体包括由带有进气孔的进气箱侧壁和带有中孔的进气箱底板组成的槽状外壳,进气箱体内设置防水罩和其外侧的喇叭状的挡水圈;所述的挡水板包括带有中心孔的防水底板,在防水底板两侧且位于中心孔处分别设置进气侧防水罩和水箱侧水帘罩;所述的吸水组件包括吸水电机,吸水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块安装在进气箱底板的安装孔内,吸水管安装在吸水电机上。本申请通过合理的设计空气流通的路线和利用吸水电机形成水帘,净化空气。

技术研发人员:辛鹏;李俊;刘彬;黄桂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市丹叶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2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