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气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2030发布日期:2020-10-09 18:2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消防气瓶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消防气瓶机构。



背景技术:

消防控制柜被广泛应用在数据中心等重要场合,以及时消除火苗、控制火情,保护重要电子设备。消防控制柜内包含有消防气瓶机构,消防气瓶机构中所存储的消防气体可通过软管输送至数据中心或微模块的各个部位,在出现火情时,高温令软管破裂,消防气体从软管破裂处释放,从而达到扑灭火情的目的。

现有的消防气瓶机构一般包含箱体及安装在箱体中的气瓶,消防气体被压缩存储在气瓶中,由于气瓶重量较大,且气瓶的瓶身较为光滑,且箱体为封闭设置,导致在消防气瓶机构进行组装时,需要将箱体吊升至较高的高度,以将消防气瓶容纳至箱体中,再进行气瓶与箱体之间的固定,由于吊升的高度较大,导致需要应用吊升设备或需要多个装配人员进行配合,从而导致消防气瓶机构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需要吊升处理,导致生产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消防气瓶机构。

一种消防气瓶机构,包括:框架、设置在所述框架中的侧支撑梁、与所述侧支撑梁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及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气瓶组件;所述框架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上框体、及连接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框体之间的竖梁;在所述框架的侧面,所述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所述侧支撑梁与所述上框体的内侧对应设置;所述气瓶组件包括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瓶体,所述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瓶体的直径,以供所述瓶体可穿过所述侧开口。

上述消防气瓶机构,通过在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且侧开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瓶体的直径,从而瓶体可从侧开口进入至框架内部后再通过固定组件与侧支撑梁连接,避免需要利用吊升设备对框架或气瓶组件进行吊升或需要多个组装人员配合,有效提高消防气瓶机构的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梁对称设置在所述框架的内侧;所述侧支撑梁上设有内缺口;所述内缺口的开口朝向所述框架内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梁;所述瓶体上远离输出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安装块;所述瓶体通过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横向支撑梁;从而可有效缩短固定组件及瓶体的移动路径及方便收紧螺钉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支撑梁的内部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向支撑梁的端部对应设置;从而提升侧支撑梁的机械强度,避免侧支撑梁受压变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垂直所述横向支撑梁的纵向支撑梁;所述安装块绕所述瓶体的轴心均匀分布;部分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纵向支撑梁;所述纵向支撑梁的端部连接所述上框体;从而增加了固定组件的受力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框体在所述侧支撑梁的上方设有外缺口;所述外缺口与所述内缺口对应设置;所述上框体还设有与所述纵向支撑梁端部对应的纵缺口;从而方便操作连接横向支撑梁与侧支撑梁的螺钉件或连接纵向支撑梁与上框体的螺钉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所述框架的面板组件;所述面板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框架侧面上的侧封板、安装在所述框架端面上的端板、及安装在所述框架上侧的盖板;所述侧封板及所述端板分别对称设置;从而可对瓶体提供保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连通至所述瓶体输出口的输送管道、及安装在所述端板上的喷嘴;所述输送管道的端口连通至所述喷嘴;从而可向消防气瓶机构的外部输出消防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瓶组件还包括安装在瓶体输出口上的气压仪表;所述气压仪表面向所述端板设置;所述端板上设有与所述气压仪表对应的观察窗口;从而维护操作人员可从观察窗口查看气压仪表的指示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组件还包括连接所述框架的转接条;从而方便实现消防气瓶机构在消防控制柜内部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条为角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消防气瓶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隐藏面板组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的a处放大图;

图7为图4所示的消防气瓶机构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消防气瓶机构的组装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消防气瓶机构100,用于存储或输出消防气体。该消防气瓶机构100包括框架20、设置在框架20中的侧支撑梁30、与侧支撑梁30可拆卸连接的固定组件40、及连接固定组件40的气瓶组件50;框架20包括底板21、设置在底板21上的上框体22、及连接在底板21与上框体22之间的竖梁23;在框架20的侧面,竖梁23之间形成侧开口231;侧支撑梁30与上框体22的内侧对应设置;气瓶组件50包括连接固定组件40的瓶体51,侧开口2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瓶体51的直径,以供瓶体51可穿过侧开口231。

通过在竖梁23之间形成侧开口231,且侧开口23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瓶体51的直径,从而瓶体51可从侧开口231进入至框架20内部后再通过固定组件40与侧支撑梁30连接,避免需要利用吊升设备对框架20或气瓶组件50进行吊升或需要多个组装人员配合,有效提高消防气瓶机构100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3及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侧支撑梁30对称设置在框架20的内侧;侧支撑梁30上设有内缺口31;内缺口31的开口朝向框架20内部;固定组件40包括横向支撑梁41;瓶体51上远离输出口的一端连接有若干安装块511;瓶体51通过安装块511连接横向支撑梁41;在消防气瓶机构100的组装过程中,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由下往上经过内缺口31,然后到达侧支撑梁30的上侧,利用侧支撑梁30对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进行支撑后,通过螺钉件将横向支撑梁41与侧支撑梁30进行固定,从而可有效缩短固定组件40及瓶体51的移动路径及方便收紧螺钉件;具体地,侧支撑梁30可与上框体22一体化连接;可选地,瓶体51上的安装块511与横向支撑梁41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也可通过螺钉固定。

请参阅图5及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侧支撑梁30的内部设有加强筋32;加强筋32与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对应设置;在消防气瓶机构100组装完成后,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承托在加强筋32的上方,从而提升侧支撑梁30的机械强度,避免侧支撑梁30受压变形,对固定组件40提供可靠支撑。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40还包括垂直横向支撑梁41的纵向支撑梁42;安装块511绕瓶体51的轴心均匀分布;部分安装块511连接纵向支撑梁42;纵向支撑梁42的端部连接上框体22;安装块511的均匀分布令瓶体51受力均匀;具体地,单个瓶体51上的安装块511的数量为三,其中二安装块511连接横向支撑梁41,一安装块511连接纵向支撑梁42,增加了固定组件40与框架20间的受力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上框体22在侧支撑梁30的上方设有外缺口221;外缺口221与内缺口31对应设置;上框体22还设有与纵向支撑梁42端部对应的纵缺口222;从而方便操作连接横向支撑梁41与侧支撑梁30的螺钉件或连接纵向支撑梁42与上框体22的螺钉件。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消防气瓶机构100还包括连接框架20的面板组件60;面板组件60包括安装在框架20侧面上的侧封板61、安装在框架20端面上的端板62、及安装在框架20上侧的盖板63;侧封板61及端板62分别对称设置;具体地,当固定组件40完成与侧支撑梁30的连接后,通过在框架20上安装上侧封板61、端板62、及盖板63,底板21、侧封板61、端板62、及盖板63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从而可对瓶体51提供保护,避免意外受损。

请参阅图7,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瓶组件50还包括连通至瓶体51输出口的输送管道52、及安装在端板62上的喷嘴53;输送管道52的端口连通至喷嘴53;具体地,输送管道52通过喷嘴53连通至外部软管,从而可向消防气瓶机构100的外部输出消防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气瓶组件50还包括安装在瓶体51输出口上的气压仪表54;气压仪表54面向端板62设置;端板62上设有与气压仪表54对应的观察窗口621;具体地,观察窗口621上覆盖有透明玻璃;在完成面板组件60安装后,维护操作人员可从观察窗口621查看气压仪表54的指示状态;具体地,观察窗口621上覆盖有透明玻璃板或亚力克板,瓶体51的输出口与气压仪表54、输送管道52依次连通。

请参阅图1及图2,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面板组件60还包括连接框架20的转接条64;可选地,转接条64设置在侧封板61的外侧或端板62的外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接条64为角铁,框架20通过转接条64连接消防控制柜内部的架梁,从而方便实现消防气瓶机构100在消防控制柜内部的安装;具体地,面板组件60还包括安装在端板62上的端子台65,以方便消防气瓶机构100内的传感检测元件与外部设备进行接通。

请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消防气瓶机构的组装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s10:将气瓶组件50与固定组件40进行固定连接;

s20:将气瓶组件50从框架20的侧开口231放置到框架20中;

s30:在框架20中抬升气瓶组件50及固定组件40并将固定组件40与侧支撑梁30连接。

从而降低了消防气瓶机构100的组装条件,避免需要将框架20或气瓶组件50吊升至较高的高度,无需使用吊升设备进行吊升,及避免需要多个操作人员进行配合。

具体地,在步骤s10中,在框架20外,将瓶体51的安装块511分别与横向支撑梁41或纵向支撑梁42进行焊接固定或螺钉固定;避免由于框架20的内部空间限制,影响固定组件40与瓶体51之间的组装效率。

在步骤s30中,包括:

s31:将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由下往上经过内缺口31,然后将横向支撑梁41的端部承托在侧支撑梁30上;

s32:将侧支撑梁30上的通孔与横向支撑梁41上的通孔对齐,然后利用螺钉件穿过上下通孔。

从而可将横向支撑梁41与侧支撑梁30锁定;由于横向支撑梁41承托在侧支撑梁30上,避免螺钉件与螺母收紧时受到重力作用而无法完全收紧。

具体地,在完成固定组件40与侧支撑梁30的连接后,可依次进行气压仪表54、输送管道52、及面板组件60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竖梁之间形成侧开口,且侧开口的宽度大于瓶体的直径,从而瓶体可从侧开口进入至框架内部后再通过固定组件与侧支撑梁连接,避免需要利用吊升设备对框架或气瓶组件进行吊升或需要多个组装人员配合,有效提高消防气瓶机构的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