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式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522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杆式缓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螺杆式缓降器,更详细地说它是一种高楼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救生装置,也是高空作业的必要的安全工具。
现在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楼火灾时有发生,人身伤亡和物资损失相当惨重。怎样在高楼火灾时迅速安全地撤离楼上的人员和物资是我们公安消防工作中的大问题。为了适应高楼救生的需要,人们设计了各种缓降、救生设备,这些设备虽然各有各的优点,但也普遍地存在着体积大、份量重、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容易损坏,价格昂贵,不易普遍推广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螺杆式缓降器。它可以实现结构简单、重量轻、价格低廉、易于操作、推广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吊挂柱(1)、夹板(2)、(3),而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绳槽齿(4)、(5)及下绳槽齿(10)是螺旋线形的,或者上绳槽齿(4)、(5)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而下绳槽齿(10)是螺旋线形的,上、下绳槽(7)、(8)相互贯通。
为了得到合适的控制力/荷重之比(控制力是人在下落时用手控制下降速度的力),绳槽数在2~10个之间。因为控制力=荷重-摩擦力,而摩擦力与绳槽数成正比。
绳槽的横截面可以是“U”形、“V”形或梯形。
螺杆式缓降器的各个部件在制造时铸成一体。
螺杆式缓降器的使用方法很简单,详附图3所示。当在左侧上部的绳索A端的吊环(12)挂上体重100公斤的人以后向下降落时,右侧绳索就成为控制端,下降的人员只要稍用力控制右侧绳索,就可以改变A端绳索的下降速度。控制力和荷重力之比一般是3-10/100。当A端吊环(12)到达地面完成了第一次缓降任务时,B端吊环(13)已升至右侧高层(详图4所示),为第二次缓降作好了准备。当B端吊环(图4中的(13)也载荷人员下降时,左侧绳索就改成为控制端。用此办法可以循环快速下降。操纵控制端绳索的人,既可由下降者自行操作,也可由地面人员代为操作。当此螺杆式缓降器用于从高楼向下疏散抢救物资时,操纵人员可以站在高层也可以站在底层地面上控制绳索,决定缓降的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环绕绳的主视图。
其中(1)是吊挂柱;(2)、(3)是夹板;(4)、(5)是上绳槽齿;(6)是中心孔;(7)是上绳槽;(8)是下绳槽;(9)是定位销孔;(10)是下绳槽齿;(11)是吊钩;(12)、(13)是吊环;(14)、(15)是绳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铝合金铸造时(各部件铸造成一体),上绳槽齿(4)、(5)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而下绳槽齿(10)则是螺旋线形的,这样可以使一根绳子从一端引入,通过螺旋线形的下绳槽齿(10)从另一端引出。中心孔(6)的作用是减轻重量,增大散热面积。定位销孔(9)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绳子向外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它结构简单、重量轻(约0.5kg)、价格便宜,对绳索的磨损轻微,使用操作方便,使用寿命长,可广泛用于消防救护、高空作业、海上打捞、井架工程及家庭救生。
权利要求1.一种螺杆式缓降器,它包括吊挂柱(1)、夹板(2)、(3),其特征在于上绳槽齿(4)、(5)、下绳槽齿(10)是螺旋线形的,或者上绳槽齿(4)、(5)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而下绳槽齿(10)是螺旋线形的,上、下绳槽(7)、(8)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杆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绳槽数在2-1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杆式缓降器,其特征在于绳槽的横截面可以是“U”形、“V”形或梯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螺杆式缓降器,它适用于高层楼房的消防救生和架空安全作业。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上、下绳槽齿是螺旋线形的,或者上绳槽齿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而下绳槽齿是螺旋线形的,上、下绳槽相互贯通。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缓降器所存在的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绳索磨损快等缺点。它具有体积小、价格低、结构紧凑、坚固耐用、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2B1/00GK2064244SQ90210660
公开日1990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1990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1990年2月24日
发明者周明德, 潘乃毅, 孙孝良 申请人:青岛市公安科学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