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2714阅读:1013来源:国知局
吸能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吸能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坠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很多行业中,需要人们在危险环境,例如过高的地方工作。为了防止人在这种环境中坠落,有必要并且通常有法律要求提供连接至人正在进行工作的结构上的安全索,当在该结构上工作时,人与安全索连接。通常,安全索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在第一定位点和第二定位点上连接至安全结构。安全索可以是水平或垂直的安全索,以允许人沿着结构分别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移动。
[0003]人一般通过防坠滑动器(fall arrest traveller)连接至安全索,该防坠滑动器与人一起沿着安全索移动,从而允许人围绕他们正在工作的结构上移动,同时仍然连接至安全索。如果人坠落,则滑动器将锁死在安全索上,从而防止他们坠落。这引起人坠落的动能通过安全索传递至安全索的定位点。
[0004]由于下坠的人的快速减速,当防坠滑动器锁死在安全索上时,传递至安全索的定位点的冲击力足够高,可能损坏定位点和/或支撑结构。很明显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它破坏了安全索和/或建筑物的完整性。
[0005]为解决该问题,已知可以在安全索的一端与到支撑结构的各个锚定点之间设置吸能装置。
[0006]公开号为GB2357563的专利(Latcbrays Pic)公开了一种上述的吸能装置,其公开了一种包括用于与支撑结构连接的外壳的吸能装置,外壳内可旋转地安装有盘卷带,该盘卷带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带卷的末端部分围绕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弯曲,以自由端结束,该自由端设置在外壳的外面。带卷的自由端设置有与防坠系统的安全索连接的装置。当人坠落时,坠落动能通过安全索传递至带卷的自由端。这导致围绕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拉动带子,从而退绕带子,并围绕滚筒使其再次弯曲。可塑性变形带子的退绕和随后的再次弯曲的作用是吸收坠落能量,从而降低安全索对定位点施加的力,反之亦然。
[0007]但是,该吸能装置的缺点是,当材料从带卷退绕时,卷带的直径减小,从而在防坠过程中导致吸能特性发生不一致的非线性变化。尽管该文件中公开的替代螺旋带卷结构一定程度地减轻了所述问题,但是制造螺旋带卷的成本高昂,并且在使用过称中易于发生故障。
[0008]此外,其吸能特性就算可能也不容易被改变,例如所吸收的能量的量和由预定等级的力而引起的带子的弯曲量。因此,吸能装置只适于一种特定应用。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前述缺点和/或过其他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也提供一种替代的吸能装置。
[001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吸能装置,该吸能装置包括用于与第一主体连接的外壳,安装到所述外壳上的变形器构件,由可塑性变形材料制成并沿纵向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带子,用于与第二主体连接的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设置在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二端上或设置为靠近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二端,所述带子和所述变形器构件设置为,当向所述连接构件施加预定力时,所述带子相对于所述变形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带子的第一部分从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变形器构件,由此当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至其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变形器构件塑性变形,其中,所述带子设置为当位于它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纵向上基本上是扁平的。
[0011 ]由于带子的第一部分在其纵向上基本上是扁平的,吸能装置提供一致的性能,该性能可以根据带子的长度精确地预测。与上述已知的螺旋结构相比(其中带子的设置在带子的第一端和变形器构件之间的部分盘绕成螺旋带卷,当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时,所述螺旋带卷的直径减小),这提供了更加线性的力弯曲图,该力弯曲图在其曲线下面具有较大的面积。因此,通过本发明的防坠缓冲装置,变形带子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吸收更多的能量。此外,带子相对便宜和易于制造,并且在使用中不那么容易发生故障。
[0012]此外,在使用后,吸能装置能够简单地通过拆开框架并更换带子而方便地再次充填。
[0013]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横向上也基本上是扁平的。由于带子的第一部分在其纵向和横向上基本上都是扁平的,所以它可以通过变形构件以线性方式变形,从而提供一致的性能。此外,所述带子相对便宜,制造起来相对简单。
[0014]优选地,所述带子设置为当它位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基本上不包围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这是有利的,因为当带子位于其第一(未变形)位置时,带子的长度可以轻易变化,例如通过将带子的额外长度连接至带子的第一端,或者从带子的第一端除去一定长度。这使缓冲器特性,例如所吸收的能量的量和由预定等级的力而引起的带子4的弯曲量,能够根据需要快速,容易且可靠地改变。
[0015]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从所述外壳暴露。这是有利的,因为它允许容易地接触所述带子的第一端,从而无需拆开外壳即可改变带子的长度。这样就允许根据需要而快速,容易地改变带子的吸能特性。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面。
[0016]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二端从所述外壳暴露。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二端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外面。
[0017]这是有利的,因为带子在使用过程中是可见的,从而可以在视觉上识别缓冲装置的任何缺陷。
[0018]优选地,所述变形器构件具有基本上弧形的表面,并且当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围绕所述弧形表面的至少圆周部分弯曲。
[0019]优选地,所述弧形表面具有基本上恒定的半径。这是有利的,因为带子变形为具有基本上恒定半径的弧形,这在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时提供一致,线性的吸能特性。
[0020]优选地,所述弧形表面是凹形的。
[0021]优选地,所述变形器构件包括基本上圆柱形的杆。优选地,所述圆柱形的杆可旋转地安装到所述外壳上,以相对于所述外壳进行旋转。
[0022]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从所述变形器构件延伸至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各个部分基本上是平行的。优选地,所述部分重叠。
[0023]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围绕所述变形器构件以基本上180°的角度弯曲。
[0024]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时,所述带子围绕所述变形器构件的至少一部分从其第一端延伸至其第二端。
[0025]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的分别从所述变形器构件延伸至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的部分基本上互相平行并重叠。
[0026]优选地,当所述带子位于其第一位置和/或第二位置时,所述带子围绕所述变形器构件以基本上180°的角度弯曲。
[0027]优选地,所述吸能装置包括第一引导构件,该第一引导构件设置为当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至其第二位置时,引导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变形器构件接触。
[0028]所述吸能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引导构件,该第二引导构件设置为当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变形器构件变形时,引导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移动。
[0029]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或第二引导构件设置为在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至其第二位置时,限制所述带子围绕所述变形器构件的移动,由此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在围绕所述变形器构件通过时基本上维持与所述变形器构件的接触。这是有利的,因为它在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至其第二位置时确保所述带子以基本上均匀的方式围绕变形器构件变形。这实现了带子的一致的,线性的弯曲。
[0030]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所述第二引导构件设置在所述变形器构件的相反侧上。
[0031]所述第一引导构件和/或第二引导构件各自优选地包括基本上圆柱形的杆。优选地,所述圆柱形的杆相对于所述外壳可旋转地固定。
[0032]优选地,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基本上是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整个长度,即,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沿其纵向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带子从其第一位置移动至其第二位置时,基本上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部分的整个长度移动为与所述变形器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变形器构件塑性变形。
[0033]优选地,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端部挡块,所述端部挡块设置为当所述带子到达其第二位置时,所述端部挡块阻止所述带子沿着从所述带子的所述第一端到所述第二端的方向进一步移动。优选地,所述端部挡块包括构件,该构件沿至少一个方向对应地具有比在所述外壳的相对表面之间限定的尺寸更大的尺寸,由此所述端部挡块无法穿过所述外壳。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