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161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燥筒的制作方法
干燥筒
本发明涉及 一 种在制备和/或调质纤维幅面的机器中用于干燥纤维幅 面,特别是纸幅面、纸板幅面或织物幅面的干燥筒,其从内部可用气态载热 介质加热,在其外壳的内侧配置有至少主要呈径向向内伸展的凸起,该凸起 的径向高度大于运行中在滚筒外壳内侧形成的冷凝液层的平均径向厚度,其 中,设有为了从包括凸起之间区域的冷凝液腔中排出冷凝液的装置。
在这类干燥筒中主要用蒸汽作为加热介质。所述蒸汽通过在纤维幅面干 燥时散热发生相变并形成冷凝液。在通常的机速下由于离心力在滚筒外壳的 内侧形成冷凝液层。该冷凝液层是强绝热的,并有碍于蒸汽向纤维幅面传热。
因此己建议了一种具有径向凹槽的干燥筒,其肋稍突出于冷凝液。例如
由EP 0851059A1己知这种干燥筒。在已知的这种干燥筒中,特别是涉及具 有在圆周向延伸的冷凝液槽的杨克式-筒。该冷凝液经虹吸管从槽中直接排 出。通过该肋的特别形状实现了尽可能稳定的结构。
由DE 102004017811 Al中已知的干燥筒具有带有增强部件和两个外壳 层的薄壳外壳,以在薄的壁厚下避免其变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改进的干燥筒,其中在保持 简单的结构情况下得到改进的传热或较高的热流密度,并且特别是也可以以 廉价的方式制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冷凝液腔或至少一个冷凝液分腔与至少一个端部
的筒端区液力连通实现的。
这时该干燥筒特别可用蒸汽加热,该蒸汽腔可以至少基本上延伸整个内
腔或仅由各个腔组成,如在DE 102004017811 Al中所述。
在至少 一个端部的筒端区配置至少一个冷凝液排出装置是优选的。
优选是该冷凝液排出装置包括宜呈圓周向的冷凝液集流槽。
按本发明干燥筒的 一种实用的方案,该冷凝液集流槽配置有至少 一根虹
吸管。因此冷凝液的排出例如可通过入流侧的至少一根虹吸管实现。
另一个有利方案的特征在于,为轴向排出冷凝液,在筒外壳至少一端上
轴向连接有其内径比筒外壳更大的段,并在筒外壳上设有相应的密封。在此 情况下冷凝液离心旋转成更大的直径,或在静态下排出。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上述目的是通过在冷凝液腔中或在至少一个冷凝液 分腔中存在至少一个用于导出冷凝液的冷凝液导出部件而实现的。该措施是 另 一种措施或是对相关于本发明第 一方面的措施的补充措施。
该冷凝液导出部件优选包括虹吸管。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冷凝液导出部件包括细管式虹吸管即细管状虹吸管
是有利的。这类细管式虹吸管已由EP0851059A1公知。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其之间形成槽的至少局部呈肋状的凸起实 现的,并且径向上的外槽底的槽宽与肋间距的比例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 这相关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措施可以是另外的措施方案或与前述本发明 的至少 一 方面的4昔施相组合。
槽宽与肋间距的比优选大于约0.3和小于约0.7。
特别是在由钢制成的筒中,槽宽与肋间距的比优选在约0.5-约0.6范 围内。
特别是该凸起也可至少部分呈螺钉形。在此情况下,筒外壳的冷凝液接 触面积对其内部的总面积之比有利地是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
按一种优选实施例,筒外壳的冷凝液接触面积对其内部的总面积之比例 大于约0.3和小于约0.7。特别是在由钢制成的筒中该比例优选为0.5-0.6。
该冷凝液排出装置有利地包括至少 一根虹吸管类部件。
如该凸起至少在区域上具有如此的截面形状,即在各凸起的两侧壁之间 形成的角度为20和< 140°也是特别有利的。
有利的是在两侧壁或侧壁段上的斜度切线的交点径向位于各凸起和筒 中心线之间。
如该凸起至少部分具有至少基本上呈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也是特别有利 的。特别是也可设想呈梯形横截面形状、抛物线横截面形状或三角形横截面 形状。
按一种适用的方案,该凸起至少部分呈贯通的。但特别是也可设想这种 方案即凸起至少部分呈中断的。
然而,凸起也可基本上具有任意其它截面形状。如可设想呈圆弧形或渐 开线形或直角形。通常该凸起优选基本上呈直角或梯形截面形状,以及任何 可用于倒圓或过渡的曲线形状。
本发明干燥筒的一种有利的实用方案的特征在于,该凸起至少部分由单 个的部分构成,如径向螺钉类的部分、径向杆类的部分以及类似部分。该相 关零件例如可相互支承该壁和/或例如也可呈纵向配置的型件。
有利的是该凸起各至少部分具有径向高度〉2mm。此时,特别是其径向 高度>3 mm,实用是>5 mm和优选>10 mm。
该凸起的最佳径向高度与其宽度,即例如肋宽和在凹处或槽中的径向冷 凝液层厚度有关。在此,各凸起的从冷凝液层向内凸出的段的径向高度优选 大于或等于该凸起的半宽。
平均径向冷凝液层厚例如约为3 mm。平均径向冷凝液层厚是载有冷凝 液的筒的全部内表面上的冷凝液的平均厚度。
各凸起的合适的宽度约为6mm。
特别是在平均径向冷凝液层厚度约为3 mm和各凸起的宽度约为6 mm 时,各凸起的径向高度优选为^6mm。
在实际应用中,凸起的径向高度对所有在运行中产生的冷凝液层厚度应 确保尽可能高的热流密度。为此,按本发明千燥筒的一个优选实用方案,各 凸起的径向高度大于或等于在径向靠外的凸起根部测量的凸起的宽度的一 半再力口上约1 mm。
该各凸起的径向高度优选大于或等于在径向靠外的凸起根部测量的凸 起的宽度一半再加上约3 mm。
在平均径向冷凝液层厚度为约3 mm和凸起的宽度约为6mm时,各凸 起的径向高度优选至少为6mm。
特别在配置有凸起的筒外壳一体结构情况下,如果各凸起的径向高度 <18 mm是有利的。由此可通过如凸起的切削加工如铣削进行低成本制造, 同时具有优良的热流密度。
在呈两部分结构情况下,在凸起高度<18 mm,即例如在钢结构时的高 度时,在相应好的材料的传导能力下由于改进的导热可有明显的改进。可选 用较高的凸起高度,以通过更大的表面导入更加多的热。但使用如钢结构时 的同样高度也基本上是可行的。凸起或肋由较高导热性材料如铜、铝、合金 等制成的情况下,凸起高度H8mm是特别有利的。
特别是在一体的铸件结构下,考虑到铸件制造所需的较大间距和较大的 平均肋宽,凸起高度〈30mm也是有利的。凸起或月力的间3巨宜<100 mm, 实用<50 mm,特另'J是〈30 mm和4尤选<15mm。
如果该凸起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的肋状,则平均槽宽对肋间距的比例 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该平均槽宽意指关于该槽的径向伸展的平均宽度。 在一种实用的方案中,平均槽宽对肋间距的比例大于约0.3和小于约
0.7。
特别是在用钢制成的筒中,平均槽宽对肋间距的比宜约为0.5-0.7,优 选约为0.66。
按本发明的干燥筒的一个有利的实用方案,在各凸起和各相邻的凹处的 径向外底之间的过渡是倒圓的。如果该凸起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的肋状, 则在各肋和槽底之间的过渡优选也倒成圆形。由此该相关的过渡区不具有清 晰的棱,这防止了否则会出现的切口效应,因为该筒是压力容器。
该相关的过渡倒圆的半径宜为> 1 mm,优选〉2 mm。
如果该凸起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的肋状,则该肋或槽宜至少部分呈轴 向或呈圓周向延伸。
按一种实用方案,所有肋或槽均呈轴向。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所有 肋或槽均呈圓周向也是有利的。
如果肋或槽至少部分呈圆周向,则按另一实用方案,该槽至少部分经通 道相互连4妾。
在该凸起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的肋状情况下,则按一种优选实用方 案,对每个槽各配置至少一个冷凝液排出部件。
对相关的槽各配置至少 一根虹吸管也是特别有利的。
如果该凸起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的肋状,则按一有利方案,该肋或槽 至少部分也呈螺旋形、螺紋形或绕线形延伸。
下面参考附图借助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附图简介


图1示出一种干燥筒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其外壳内侧配置有轴
向肋,
图2示出图1所示的干燥筒的外壳剖面图,其中肋具有梯形横截面, 图3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矩形横截面, 图4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肋也具有矩形横截面,但与槽相比其有
较小的宽度,
图5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抛物线横截面,
图6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基本呈圓形的横截面, 图7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三角形横截面, 图8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但其中配置有肋的筒外壳具有多部分结构, 图9示出该干燥筒的另一实施例的横截面图,其外壳内侧配置有圓周向 延伸的肋,
图IO示出图9的干燥筒的外壳剖面图,该肋具有梯形横截面,
图11示出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矩形横截面,
图12示出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肋也具有矩形横截面,但与槽相比其
有较小的宽度,
图13示出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抛物线横截面,
图14示出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基本呈圓形的横截面,
图15示出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肋具有三角形横截面,
图16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但其中配置有肋的筒外壳具有多部分结构,
图17示出一种干燥筒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纵向截面图,其具有在端面
筒区配置的冷凝液集流槽,该槽设计为在外壳内侧的冷凝液槽,
图18示出图17的该干燥筒端面筒区的沿图17中的I-I线的横截面图, 图19示出一种干燥筒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纵向截面图,其具有轴向延
伸的冷凝液集流管,其中连有多根小虹吸管,这些小虹吸管的另一端突入外
壳内侧的槽中,
图20示出图19所示的干燥筒沿图19的I-I线的横截面图,
图21示出与图2或IO类似的图,用于图解示例性实用的肋的几何形状,
图22示出与图21类似的另一示例性的肋几何形状,
图23示出与图21类似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1示出一种在制备和/或调质纤维幅面的机器中用于干燥纤维幅面的 干燥筒10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面图。所述纤维幅面特别是纸幅面、 纸一反幅面或织4勿幅面。
该干燥筒IO从内部用气态载热介质,如特别是蒸汽加热。 在筒外壳12的内侧配置有基本上径向向内伸展的凸起14。该凸起14 的径向高度HE大于运时中在筒外壳内侧12中形成的冷凝液层16的平均径
向厚度DK(特别是见图21 - 23)。
该冷凝液层的平均径向厚度DK意指在运行中在筒外壳12的整个内表面 上形成的不同冷凝液层厚的平均值。
下面还要详述从包含在凸起14之间区域的冷凝液腔排出冷凝液的装 置。该冷凝液腔可由单腔形成或分成冷凝液分腔。
该冷凝液经冷凝液排出部件从冷凝液腔或冷凝液分腔中排出。
有利的是该冷凝液腔或至少一个冷凝液分腔与呈少一个前端的筒端区 呈流体连接(例如见图17和18)。
在本实施例中,该凸起14由轴向肋形成。因此在其之间存在的槽也呈 轴向。
图2示出图1所示的干燥筒10的外壳12的局部剖视图A。由图2可看 出,在此情况下该肋状凸起14例如具有梯形横截面。在槽18的底和肋状凸 起14之间的过渡呈圓形,并其半径为r。
图3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但其中该肋状凸起14例如具有矩形横截面。 在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也呈圓形。
图4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该肋状凸起14也具有矩形横截面。但其与 槽18相比具有更小的宽度B。
图5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该肋状凸起14具有抛物线横截面。
由图5可看出,该两侧壁的斜度切线24的交点22径向位于各肋状凸起 M和筒中心线26之间(也可见图1)。
图6也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但在此实施例中该肋状凸起14具有基本 上呈圓形的横截面。
在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也可呈倒圆形。在此实施例中在肋状 凸起的自由端上的圆形以及倒圆的过渡通过不同的半径r,或r2定义。
图7示出与图2类似的图,其中该肋状凸起14具有三角形横截面。在 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也可倒圓,在此情况下其半径为r。
在图l-7的各种实施例中,该配置有肋状凸起14的筒外壳12具有一 体结构。
与此相反,图8在与图2类似的图中示出具有多部分结构的筒外壳12 的局部剖视图。该肋状凸起14与外壳分开构造。从图8可看出,该肋状凸 起14配置在与外壳分开形成的内壳28上。
该肋状凸起14例如还具有矩形横截面。
图9以横截面图示出该干燥筒10的另一实施例,其外壳12的内侧配置 有肋状凸起14。但在此实施例中该肋状凸起14呈圆周U走向。因此其间的 槽18也具有呈圓周U的走向。
图IO示出相应于轴向截面的,按图IO所示的干燥筒IO的外壳12的局
部剖视图。
在此实施例中该肋状凸起14例如具有梯形冲黄截面。在槽18和肋状凸起 14之间的过渡也呈圓形,在此其半径例如为r。
图ll示出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该肋状凸起14具有矩形横截面。在 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也呈圓形,在此其半径例如为r。
图12示出另一与图IO类似的图,其中该肋状凸起14也具有矩形横截 面。但在此情况下,与槽18相比该凸起14具有较小的宽度。
图13示出与图10类似的图,但其中该肋状凸起14具有抛物线横截面。
该两侧壁的斜度切线24的交点也呈径向位于各肋状凸起14和筒中心线 26之间(参看图9)。
图14中示出另一与图10类似的图。在此情况下,该肋状凸起M也具 有基本呈圆形的橫截面。在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也呈圆形,其半 径例如为r。
图15示出另一与图IO类似的图,但其中该肋状凸起14具有三角形横 截面。在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也呈圆形,其圆的半径也例如为r。
在图9-15给出的具有呈圓周走向U(见图9)的肋状凸起14和槽18示 例性实施例中,该配置有凸起14的筒外壳12具有一体结构。
与此相反,图16示出具有多部分结构的筒外壳12的相应截面的与图 IO类似的图。该凸起14和其间的槽18也呈圆周走向U。但该凸起14配置 在与外壳分开形成的筒外壳12的内壳28上。该肋状凸起14例如也具有矩 形横截面。
图17以纵向截面-部分示图示出一种干燥筒IO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 在端面筒端区20配置的冷凝液集流槽30,该槽设计为在外壳内侧的冷凝液 槽。从图17可看出,该槽底较深地即径向位于各槽18的基底32的外面(如 也可参看图1)。
这里该肋状凸起14例如呈纵向。在外壳内侧上的至少一个筒端区20中
配置的冷凝液集流槽或冷凝液集流沟30呈圓周走向。
如图17所示,在肋状凸起14之间形成的槽18(如也可参看图l)流入冷 凝液集流槽30中。冷凝液例如经固定或旋转的,具有一个或多个虹吸管头 36的虹吸管34从冷凝液集流槽30中排出从而,冷凝液38在侧面从干燥筒 10中排出。
如所述的,在此这种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虹吸管的冷凝液导出部件可仅 在一个或也可在两个筒端区20中配置。特别在旋转式虹吸管装置情况下, 在筒端的冷凝槽中可以适当的配置多个虹吸管。
图17仅示出该干燥筒IO的上左段,其包括左筒区20直到中心面40。
图18示出按图17的干燥筒的端面筒端区20的沿图17的线1-1的横截 面图。从图18可看出,该肋状凸起14例如也具有梯形横截面。
图19以纵向截面-部分示图示出具有轴向冷凝液集流管42的千燥筒10 的另一实施例,多根细管式虹吸管44流入该集流管中,这些虹吸管的另一 端突入设置在外壳内侧的槽18(参看图20)中。
在此情况下,配置有轴向连续的肋状凸起14。所以凸起之间的槽18(参 看图20)也呈轴向。
在各槽18中可突入一根或多根细管式虹吸管44,以便导出冷凝液并将 冷凝液导入冷凝液集流管42中。优选每个槽18各配置至少一根细管式虹吸 管44。
图20示出按图19的干燥筒IO的沿图19的线I-I的横截面图。如图20 所示,在此情况下每个槽18均配置有径向的,与轴向冷凝液集流管42连接 的细管式虹吸管44。这些细管式虹吸管44也可呈轴向分布(参看图19)。
凸起14也可至少部分呈其之间形成槽18的肋状。有利的是径向上的外 槽底的槽宽B恥与肋间距Tr之比大于約0.1和小于约0.95,优选大于约0.3 和小于约0.7(例如见图21)。在由钢制成的干燥筒10中,该槽宽bng与肋间 距T^之比优选为0.5(如见图22)。
图21示出与图2或IO类似的图,用于图解示例性实用的肋的几何形状。 如已所述,槽宽bng与肋间距丁r之比宜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优选大于 约0.3和小于约0.7。
在此实施例中,至少基本上呈梯形横截面的各肋状凸起14的在底部的 宽度beb例如约为6mm,在自由端的宽度bee例如约为2 mm。径向上的外
槽底的槽宽B,约为6 mm。在槽18和肋状凸起14之间的过渡例如可为圓 形。在本情况下,该圆的半径r二2.5mm。 ^s原则上也可为其它半径。肋状 凸起14的径向高度He例如为约5-10 mm。肋状凸起14的间距IV例如为 12 mm。其上径向向内连接有肋状凸起14的筒外壳12的径向外基段46的 径向高度HB在约20 - 25 mm范围内。
图22示出与图21类似的另一示例性肋几何形状的实施例。在此情况下, 肋状凸起14例如呈矩形横截面。径向上的外槽底的槽宽B恥例如约为50 mm。各肋状凸起14的径向高度例如为25 mm。肋状凸起14的间距例如约 为100 mm。
在此情况下,槽宽bng与肋间距丁r之比例如为0.5,这特别在由钢制成 的干燥筒IO情况下是有利的。
图23示出与图21类似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其中肋状凸起14例如具 有矩形横截面。
各凸起14的宽度用"be"表示,各凸起14的径向高度由"He"表示。在筒 外壳12的内侧上形成的冷凝液层的径向厚度用"dk"表示。 特别是肋由钢制成时,给出的各尺寸优选适用以下公式
HE - DK = BE / 2
与铝或铜相比,钢具有非常差的传热性能。因此,在此情况下大的肋高 度不是很有意义的。但需要一定的肋宽度,以引导能量。
冷凝液层16的径向测量厚度dk也可以尤其是指该冷凝液层的平均厚度。
1 附图标记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BE
Beb
Bee
Gng
DK
HB
HE
Tr
U
r
干燥筒 筒外壳 凸起
冷凝液层 槽
筒端区 交点
斜度切线 筒中心 内壳
冷凝液集流槽 槽底
冷凝液导出装置,冷凝液导出元件,虹吸管
虹吸管头
冷凝液
中间层
冷却液集流管
冷却液导出装置,冷却液导出元件,细管虹吸管
基段
宽度
凸起在底部的宽度 凸起在自由端的宽度 槽在槽底的宽度 冷凝液的平均厚度
外壳基段的径向高度
凸起的径向高度
肋状凸起的间距
周向
半径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制备和/或调质纤维幅面的机器中用于干燥纤维幅面,特别是纸幅面、纸板幅面或织物幅面的干燥筒(10),该干燥筒(10)从内部可用气态载热介质加热,在其外壳(12)的内侧配置有至少主要呈径向向内伸展的凸起(14),这些凸起的径向高度(HE)大于运行中在滚筒外壳(12)内侧形成的冷凝液层的平均径向厚度(DK),其中,设有将冷凝液从包括凸起之间区域的冷凝液腔中排出的装置(30、34、42、44),其特征在于,该冷凝液腔或至少一个冷凝液分腔与至少一个端侧的筒端区(20)液力连通。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端侧的筒端 区(20)配置至少一个冷凝液排出装置(30、 34)。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排出装置 (30、 34)包括一冷凝液集流槽(30)。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集流槽(30) 沿圆周向延伸。
5. 按照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集流槽 (30)配置有至少一根虹吸管(34)。
6.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为轴向排出冷凝液,在 筒外壳至少一端上轴向连接有其内径比筒外壳(12)更大的段,并在筒外壳上 设有相应的密封。
7. —种在制备和/或调质纤维幅面的机器中用于干燥纤维幅面,特别是 纸幅面、纸板幅面或织物幅面的干燥筒(IO),该干燥筒(10)从内部可用气态 载热介质加热,在其外壳(12)的内侧配置有至少主要呈径向向内伸展的凸起 (14),该凸起的径向高度(HE)大于运行中在滚筒外壳(12)内侧形成的冷凝液层 的平均径向厚度(Dk),其中,尤其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设有从包括 凸起之间区域的冷凝液腔中排出冷凝液的装置(30、 34、 42、 44),其特征在 于,在该冷凝液腔或至少一个冷凝液分腔中有至少一个用于导出冷凝液的冷 凝液导出部件(44)。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导出部件(44) 包括虹吸管。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导出部件包括细管式虹吸管(44),亦即细管状虹吸管。
10. —种在制备和/或调质纤维幅面的机器中用于干燥纤维幅面,特别是 纸幅面、纸板幅面或织物幅面的干燥筒(IO),该干燥筒(10)从内部可用气态 载热介质加热,在其外壳(12)的内侧配置有至少主要呈径向向内伸展的凸起 (14),该凸起的径向高度(HE)大于运行中在滚筒外壳(12)内侧形成的冷凝液层 的平均径向厚度(Dk),其中,尤其如上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设有从包括 凸起之间区域的冷凝液腔中排出冷凝液的装置(30、 34、 42、 44),其特征在 于,所述凸起(14)至少局部呈其之间形成槽的肋状,并且径向上的外槽底的 槽宽(BNG)与肋间距(TR)的比例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
11.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宽(BNG)与肋 间距OV)的比例大于约0.3和小于约0.7。
12. 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特别是在该干燥筒由 钢制成时,所述槽宽(BNG)与肋间距(丁R)的比例约为0.5-0.6。
13. 按照权利要求l-9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至少局部呈螺钉状。
14. 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千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外壳的冷凝液接触面积(AKF)对其内部的总面积(AGes)之比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
15. 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外壳的冷凝液接触面积(AKF)对其内部的总面积(AGes)之比大于约0.3和小于约0.7。
16. 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特别是在由钢制成的干燥筒(1 0)中,该筒外壳的冷凝液接触面积(AKf)对其内部的总面积(Aces)之比大约为0.5-0.6。
17.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液排 出装置(30、 34、 42、 44)包括至少一根虹吸管类部件(34、 44)。
18.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至少在局部区域具有这样的横截面形状,即,使得在各凸起(14)的两侧壁之 间形成的角为20和< 140°。
19. 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两侧壁或侧壁 段上的斜度切线(24)的交点(22)沿径向位于各凸起(14)和所述筒中心线(26)之 间。
2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至少部分具有至少基本上呈矩形的横截面形状
21.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 至少部分具有至少基本上呈梯形的横截面形状
22.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 至少部分具有至少基本上呈抛物线的橫截面形状
2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至少部分具有至少基本上呈三角形的横截面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2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 至少部分呈贯通的。
25.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 至少部分呈中断的。
26.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千燥筒 至少部分由各零件组成。
27. 按照权利要求26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至少部 分由径向螺钉类零件构成。
28. 按照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至少部分由径向杆类零件构成。
2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分别至少部分具有径向高度(He)〉2 mm。
30. 按照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分别至 少部分具有径向高度(He;p3 mm。
31. 按照权利要求30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分别至 少部分具有径向高度(He)〉5 mm。
32. 按照权利要求31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分别至 少部分具有径向高度(He)MO mm。
33.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凸起(14) 的从冷凝液层(16)向内凸出的段的径向高度优选大于或等于该凸起(14)的半
3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均径向 冷凝液层厚度(DK)约为3 mm。
35.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各凸起(14)的宽度(BE)约为6mm。
36.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特别是在平均 径向冷凝液层厚度(DK)为约3 mm和各凸起的宽度约为6mm时,各凸起(14) 的径向高度(He)^6 mm。
37.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各凸起(14)的 径向高度(He)大于或等于在径向外部的凸起根部测量的凸起(14)的半宽度再 力口上约1 mm。
38. 按照权利要求1 - 36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各凸起(14) 的径向高度(HE)大于或等于在径向外部的凸起根部测量的凸起(14)的半宽度 再力口上约3 mm。
3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特别是在平均 径向冷凝液层厚度(DK)约为3 mm和各凸起(14)的宽度(BE)约为6 mm时,各 凸起(14)的径向高度至少为6mm。
40.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特别在配置有 凸起(14)的筒外壳(12)为一体结构的情况下,各凸起(14)的径向高度〈18mm。
41.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凸起(14) 的间3巨<100 mm。
42. 按照权利要求41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凸起(14)的间 距<50 mm。
43. 按照权利要求42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凸起(14)的间 距<30 mm。
44. 按照权利要求43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凸起(14)的间 距<15 mm。
45.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l 8)的肋状,并且平均槽宽(bng)对肋间距(Tr)的比例大于约0.1和小于约0.95。
46. 按照权利要求45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至少部 分呈其间形成槽(18)的肋状,并且平均槽宽(BNG)对肋间距(Ta)的比例大于约 0.3和小于约0.7。
47. 按照权利要求46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特别是在用钢制成的 干燥筒(10)中,平均槽宽(BNG)对肋间距(TR)的比例约为0.5-0.8,特别是0.5- 0.7,优选约为0.66。
48.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在各凸起(14) 和各相邻的凹处(18)的径向外底之间的过渡为倒圓过渡。
49. 按照权利要求48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至少部 分呈其间形成槽(18)的肋状,并且各肋与槽底之间的过渡为倒圆过渡。
50. 按照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倒圆 的半径〉lmm。
51. 按照权利要求50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倒圓的半径 〉2mm。
52.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至少 部分呈其间形成槽(18)的肋状(14),并且所述肋(14)与槽(18)至少部分沿轴向延伸。
53. 按照权利要求52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全部肋(14)与槽(18) 沿轴向延伸。
54.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18)的肋状,并且所述肋(14)与槽至少部分沿圆周方 向延伸。
55. 按照权利要求54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全部肋(14)与槽(18) 均沿圓周方向延伸。
56. 按照权利要求54或55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各槽(18) 至少部分经通道相互连通。
57.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18)的肋状,对每个槽(18)分别配置至少一个冷凝液 排出部件(44)。
58. 按照权利要求57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对有关槽(18)分别配 置至少一根虹吸管(44)。
59. 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干燥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14) 至少部分呈其间形成槽(18)的肋状,并且所述肋(14)或槽(18)至少部分呈螺旋 线形、螺紋线形或绕线形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制备和/或调质纤维幅面的机器中用于干燥纤维幅面,特别是纸幅面、纸板幅面或织物幅面的干燥筒(10),其从内部可用气态载热介质加热,在其外壳(12)的内侧配置有至少主要呈径向向内伸展的凸起(14),该凸起的径向高度大于运行中在滚筒外壳(12)内侧形成的冷凝液层(16)的平均径向厚度,其中,设有从包括凸起之间区域的冷凝液腔中排出冷凝液的装置(30,34,42,44),其特征在于,该冷凝液腔或至少一个冷凝液分腔与至少一个端部的筒端区(20)液力连通。
文档编号D21F5/10GK101194069SQ200680016472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13日
发明者冈特·塞特尔休伯, 托马斯·格鲁伯-纳德林格, 罗伯特·邦泽尔, 赫伯特·博登, 雷纳·克洛伊霍弗 申请人:沃依特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