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织造起皱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1829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层织造起皱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状织物,更具体地,涉及用作纸制品生产中的多层织 造起皱织物的织物。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诸如纸和高级卫生 纸和毛巾制品的产品中的起铍织物。
背景技术
柔软的一次性吸湿纸制品,例如面巾纸、浴巾纸和毛巾纸,是现代 工业化社会的当代生活的普遍特征。虽然存在多种制造这类产品的方 法,但是, 一般而言,它们的制造是从在造纸机的成形部中形成纤维素 纤维网开始的。纤维素纤维网是通过将含纤维的浆料,即,纤维素纤维 的水分散体沉积到造纸机的成形部中的移动成形织物上形成的。大量的 水从浆料中通过成形织物排出,在成形织物的表面上留下纤维素纤维 网。
一般利用两种众所周知的方法中的一种对纤维素纤维网进行进一 步的加工和干燥。这些方法通常称为湿压榨和穿透干燥。在湿压榨过程 中,将新形成的纤维素纤维网转移到压榨织物,并且从成形部前进到包 括至少一个压榨压区的压榨部。纤维素纤维网穿过压榨织物支撑的一个 或多个压榨压区,或者通常是在两个这种压制织物之间穿过。在一个或 多个压榨压区中,纤维素纤维网经受将水从中挤出的压缩力。所述水被 一个或多个压榨织物接收,并且理想的是不返回到纤维网或纸上。
在压榨之后,通过例如压榨织物将纸转移到加热的回转扬克式烘缸 上,由此使纸基本上在烘缸表面上干燥。当纤维网铺在扬克式烘缸表面 上时,纤维网内的水分使纤维网附着到表面,并且,在薄型和毛巾型纸 制品的生产中,纤维网通常从具有起皱刮刀的烘缸表面起皱。起皱的纤 维网还可以通过例如穿过轧光机进行进一步加工,并且巻绕起来,然后 进行其它加工操作。已知起皱刮刀对纸的作用是,当驱动纤维网进入刮 刀中时,通过刮刀对纤维网的机械破碎作用破坏纸内的部分纤维间粘 合。然而,在从纤维网中干燥水分期间,纤维素纤维之间形成相当强的 纤维间粘合。这些粘合的强度使纤维网甚至在常规起皱之后仍保持感觉
到的硬度感、相当高的密度和低的松厚度(bulk)及吸水能力。为了降低通过湿压榨法形成的纤维间粘合的强度,可以使用穿透干 燥法。在穿透干燥工艺中,通过真空或抽吸产生的气流将新形成的纤维
素纤维网转移到穿透热风干燥(through-air-drying, TAD)织物处,所 述气流使纤维网弯曲并且迫使它至少部分与TAD织物的外形相吻合。 在转移点下游,TAD织物上运送的纤维网穿过并环绕穿透热风烘缸,在 该处,对准纤维网并穿过TAD织物的热空气流将纤维网干燥至期望的 程度。最后,在穿透热风烘缸下游,可以将纤维网转移到扬克式烘缸的 表面,以进行进一步的完全干燥。然后,利用刮刀刀片从扬克式烘缸表 面移走完全干燥的纤维网,该刮刀刀片削减纤维网或使纤维网起皱,由 此进一步增加纤维网的松厚度。然后将削减的纤维网缠绕到辊上以进行 后续加工,包括包装成适合于运送给消费者和由消费者购买的形式。
在TAD过程中,纤维网缺乏像在湿压榨过程中当纤维网在织物上 并贴靠被转移到的扬克式烘缸而在压区中压榨时会出现的压缩,由此减 少了形成强纤维间粘合的机会,并且导致最终的薄型或毛巾型产品具有 比通过常规湿压榨可以获得的更大的松厚度。然而, 一般地,在穿透热 风干燥过程中形成的纤维网的抗张强度对于最终的消费产品而言是不 够的,因此,通常在成形操作之前和/或期间将各种类型的化学添加剂 引入纤维网中,以获得期望的强度,同时仍然保持初始产品的大部分松 厚度。
如上所述,存在多种用于制造批量纸产品的方法,并且前述说明应 当理解为所述方法中一些方法所共有的一般性步骤的概述。例如,当在 可能不期望削减或者可能已经采用诸如"湿法起皱"的其它手段来削减 纤维网的指定情形中,不总是需要使用扬克式烘缸。
本文还考虑了湿压榨或穿透热风干燥法的其它工艺和机器构造的 变型。例如,在一些情况下,当从烘缸表面移走纸张时不采用起轼刮刀。 此外,还存在一些作为穿透热风干燥法的替代方案的方法,这些方法试 图在不使用TAD装置并避免与TAD工艺相关的高能耗的情况下获得 "类TAD"的薄型或毛巾型产品性能。
当用于期望用途时,对于许多产品而言,松厚度、吸湿能力、强度、 柔软度和美观性是重要的,尤其是当纤维素纤维制品是面巾纸或卫生纸 或毛巾纸时。为了生产具有这些特性的纸制品,通常会制造纸页接触面 表现出外形变化的织物。这些外形变化经常是作为织物表面内织造纱线股之间的平面差来测量的。例如,平面差通常是作为织物表面平面内机
器纵向(MD)的结(knuckle)和机器横向(CD)的结之间的高度差 或者凸起的绵纱股或经纱股之间的高度差来测量的。通常,织物结构会 表现出袋结构(pocket),在该情况下,平面差可以作为袋的深度来测 量。
应当理解,这些起皱织物可以采取造纸机上的环形环的形式,并且 以传送带的方式起作用。还应当理解,造纸是以相当大的速度进行的连 续过程。也就是说,将含纤维的浆料连续沉积到成形部中的成形织物上, 同时将新制造的纸张在干燥后连续缠绕到辊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少或甚至防止在其上形成的产品在该操 作期间再润湿的织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最小化甚至排除使在其上 形成的纸制品再润湿的可能性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其机器侧或辊侧具有叶片状的或 有槽紋的绊纱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比常规单层织物更深的袋结构 (pocket)的起铍织物。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在其上形成具有较高厚度和较 低密度的纤维网的起皱织物。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层织造起皱织物,该多层织造起皱 织物不仅提供在其上生产的改进纸制品,而且还可以允许在宽的织物褶 皱百分比和定量范围内进行该工艺,由此可以增加操作工艺参数的范围 和/或增加再循环纤维成分的量。
本发明的又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机器侧或辊侧上具有叶片状的或
(shed)多层织造起皱织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绰纱直径小于经纱直径的多层织造 起铍织物。
这些和其它目的和优点通过本发明提供。在这点上,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在织物的辊侧表面上具有叶片状的或有槽紋的炜纱的多 层织造起皱织物。此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绰纱直径小于经纱 直径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此外,还预见了这类纱线布置的组合。本发 明的织物结构与现有设计相比的可取之处在于,在织物辊侧上包括叶片 状或有槽紋绰纱和/或具有直径小于经纱的绰纱可以减少并甚至排除残 余的织物水再润湿在其上生产的纸制品的可能性。
此外,本发明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将具有比常规单层织物更深的 袋。更深的袋是具有经纱与绰纱平面差的多层结构织物的结果。更深的 袋可以产生一种纸纤维网,当施加真空时,该纸纤维网具有比在现有织 物上生产的纸纤维网高得多的厚度和低得多的密度。
本发明的织物可以应用于造纸机中,用作压印织物、起皱织物或对 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其它应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操作优点和通过其使用而获得的特定目 的,参考以下说明性内容,其中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在附图中,相应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以下详细说明将结合附图得到最好的理解,这些详细说明以举例的 方式给出并且无意于将本发明仅限于此。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
表相同的要素和部件,其中
图l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叶片状或有槽紋绵纱的截面视图; 图2是造纸过程中所用的造纸机的示意图3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制造的织物的纸页接触侧的表面照片;
图3B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制造的织物的辊侧的表面照片;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制造的8梭口多层织造起皱织物的织物 组织图5是图4所示织物组织图的示意图6显示图4所示织物组织图的经纱轮廓;
图7显示图4所示织物组织图的綷纱轮廓;
图8是^L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织物组织图的示意7图9是图4的织物的3维表面图像;以及 图IO是常规压印织物的3维表面图像。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的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但 是,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并且不应当被视为局限于本文示 出的示例性实施方案。相反,提出这些示例性实施方案是为了使本发明详 细且完整,并且将本发明的构思充分传ii^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柔软的一次性吸湿纸制品(例如面巾纸、浴巾纸 和毛巾纸)的多层织it^皱织物。本发明的织物可以最小化或甚至防止在 其上生产的纸制品或纸页/纤维网的再润湿。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用于图2所示i殳备的多层织it^皱织物,该多层织 it^皱织物可以减少与生产纸制品相关的织造时间和成本。可以减少生产 时间和成本的原因是本发明的织物可以减少并甚至防止从纸纤维网中除 去的7JC再润湿所述纤维网。因此,将会迅速且更有效地干燥纸纤维网。
此外,才艮据本发明构造的织物改善了在造纸机上的性能,其原因是纸 孔得以最小化或者甚至得以避免,这进而允许在没有纸孔的情况下以较高 的拉伸水平或以较低的定重操作。此外,还可以使用较高的再循环纤维含
量并仍然获得期望的纸纤维网性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构造的织物会产生较深的袋结构,从而导致具有较 高总吸湿能力的纸纤维网。
本文所用的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绊纱是用于描述本发明某些实施方案中 包括的纱线的术语。图1是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纱线的非限制实例,如图1 所示,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绵纱2包括多个叶片或槽紋4。此外,本发明的 叶片状绵纱可以被描述为有条紋的、波形的(contoured)或非圆形的。此 外,将利用平形织造产品来描述本发明。因此,本文所用的綷纱是机器横 向(CD)纱线,而经纱是机器纵向(MD)纱线。最后,术语"绵纱"和"绵 线,,可以互换使用,意思是指CD纱线。此外,通过使用接缝或织造接头来 使平形织造织物变成环形。多层织造织物的优点在于它们具有机器缝合的 能力,其接缝区域与单层织物相比相对均勻。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作造纸机的传递/干燥部中的起皱织物的全宽、全长织物结构。
在开发用于制造诸如前述那些吸湿纸制品的造纸工艺用起皱织物方案
的过程中,获得了独特而出人意料的结果。 一种相关的方法记栽于PCT 公开WO 2004/033793和美国专利申请乂>开2005/0241786中,所述公开的 全部内容通过参考并入本文。如图2所示,该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和 该方法中所用的造纸机10描述如下。
造纸机10具有常规的双网成形部12、织物轨道(fabric run) 14、孰 形压榨部16、起皱织物18和扬克式烘缸20。成形部12包括通过多个辊 26、 28、 30、 32、 34、 36和成形辊38支撑的一对成形织物22、 24。流浆 箱40将造纸配料提供到成形辊38和辊26及所述织物之间的压区42。该 配料形成纤维网44,该纤维网44借助于真空,例如通过真空箱46,在织 物上脱水。
纤维网44前进到通过多个辊50、 52、 54、 55支撑的造纸压榨织物48, 该织物与靴形压榨辊56接触。当传递到织物48时,纤维网44具有低的稠 度。可以通过真空来辅助传递,例如,如果期望的话,辊50可以是真空辊 或者是本领域已知的引纸辊或真空靴(vacuum shoe )。当纤维网到达靱形 压榨辊56时,当它ii^孰形压榨辊56和传递辊60之间的压区58时,它 可以具有10~25%、优选20~25%左右的稠度。如果期望的话,传递辊 60可以是加热的辊。不是孰形压榨辊的话,辊56可以是常规的吸引压力 辊。如果采用靴形压榨,由于来自配料的水会被压榨到靴形压榨压区中的 织物内,因此可期望并优选辊54是真空辊,以在织物进入執形压榨压区之 前从织物中更有效地除去水。无论如何,利用真空辊54通常是所希望的, 从而确保纤维网在改变方向期间与织物保持接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 从图中理解这点。
纤维网44借助于压榨孰62在压区58中的织物48上进行湿压榨。因 此,在该方法的该阶段,在压区58处通常通过利用15%或更多的固体增 加稠度来使纤维网压缩性脱水。在压区58处显示的构造一般称为孰形压 榨。结合本发明,滚筒60起到传递滚筒的作用,用于以通常1000英X7 分到6000英A/分的高速将纤维网44运送到起皱织物18。
滚筒60具有光滑表面64,如果需要的话,光滑表面64可以设置有粘 附(adhesive)和/或剥离(release)剂。当纤维网44以箭头66所指的机器纵向继续前进时,纤维网44附着到以高的角速度转动的滚筒60的传递 表面64上。在滚筒60上,纤维网44具有通常随机的表观纤维分布。方向 66指纤维网的机器纵向(machine-direction, MD )以;SJ造纸机10的机器 纵向(MD),而机器横向(cross-machine-direction, CD)是纤维网平面 内与MD垂直的方向。
纤维网44通常以约10~25%的稠度进入压区58,脱水,并到转移至 如图所示的起皱织物18时被干燥至从约25%到约70%的稠度。
起皱织物18支撑在多个辊68、 70、 72和压榨压区辊74上,并且与传 递滚筒60—起形成织物起铍压区76,如图所示。起皱织物18在起皱织物 18适于接触辊60的距离内限^铍压区,即,将显著的压力施加到贴靠 传递滚筒60的纤维网44上。为此,背辊(或起皱辊)70可以设置有柔软 的可变形的表面,这会增加起铍压区的长度并增加织物和纸页与接触点之 间的织物起铍角。作为替代方案,可以使用靴形压榨辊作为辊70来增加与 高沖击织物起^区76中的纤维网的有效接触,在高冲击织物起铍压区 76处,纤维网44被转移到起皱织物18,并沿机器纵向前进。通过在起皱 压区76处使用不同的设备,可以调整织物的起皱角度或离开起^区的引 出角度。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压区W:来影响纤维再分布的性质和量, 以及在织物起铍压区76处可能出现的分层/脱粘。
在织物起铍之后,纤维网44继续沿机器纵向66前进,并被挤压到传 递压区82处的扬克式烘缸80上。在压区82处进行传递的纤维网稠度一般 为约25%至约70%。在这些稠度下,难以将纤维网44牢固地附着到扬克 式烘釭80的表面84以足以从织物上彻底移走纤维网44。该方法的这个方 面是重要的,尤其是当期望使用高速干燥护軍以及维持高冲击起皱条件 时。关于此点,应注意的是,常规的穿透热风干燥(TAD)法不釆用高速 护軍,其原因是得不到足够的与扬克式烘釭80的粘附力。根据该方法,使 用特殊粘合剂并结合中等潮湿的纤维网(25%~70%的稠度)以将其充分 粘附到扬克式烘缸80,从而允许系统的高速操作和高喷速冲击空气干燥。
在作为加热滚筒的扬克式滚筒80上,通过扬克式护軍88中的高喷速 冲击空气来干燥纤维网44。当滚筒80转动时,纤维网44通it^缺刮刀89 从滚筒上起皱,并且缠绕在巻绕辊卯上。
用作图3~5所示的上述方法中的起皱织物18的织物设计的一个实施方案是非纸页接触侧或机器侧表面中具有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绵纱的8梭口 多层织it^皱织物。
一般地,起皱织物具有两侧纸页接触侧和机器或辊侧。前者被称为 纸页接触侧的原因是织物的该侧面朝新形成的纸纤维网。后者被称为机器 或辊侧的原因是织物的该侧穿过并接触造纸机上的辊。在该方法中,起皱 织物以图3A所示方式安M造纸机上。纸页接触侧包含非叶片状或圆形 绰纱IOO,并且如图3B所示,机器侧包含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绊纱110。
如前所述,在本制造方法中,在将纤维网44转移到背辊60之后,将 纤维网44引到以慢得多的速率运行的起皱织物18上。在引入后,真空箱 (未图示)将纤维网牵拉到起皱织物18的更深处,并且通过将残余的# 到(并穿过)起皱织物18的内部来除去纸纤维网中额外的残余水。常规逻 辑会认为,在喷淋之后,起皱织物18中余留的任何残余水都会再润湿引入 后的纤维网44。然而,在该实施方案中,使用安装在造纸机上以使叶片状 或有槽紋的绰纱安置在辊侧的起皱织物18,似乎不是这种情况。水分试样 表明,再润湿即使没有被全部消除,也是处于最小P艮度。已经观察到,织 物本身在内侧湿润,这又与没有再润湿不一致。附加地,落到织物内侧的 水滴不产生纸孔,M于单层织物设计而言通常产生纸孔。因此,不再润 湿纤维网44是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该出人意料的效果可能是以叶片状 或有槽紋的綷纱面朝辊侧安装在造纸机上的织造多层起皱织物18的作用。
相信在机器侧具有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绰纱的多层设计可以是在除去后 再次l纤维网的残余织物水最少或完全被防止或消除的原因。原因可能 如下。 一个原因可能是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纱线具有相对于圆形纱线具有增 加的表面积。由于该增加的表面积,织物和残余;M:间的表面张力可以更 大,由此降4氐残余水流出织物并再次进入纸纤维网的能力。另一个原因可 能是因为使用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炜纱可以改变交叉点处的纱线之间的关 系。例如,如果纱线都是圆形的,则交叉点处的纱线之间的距离继续变得 越来越小(接近微米),而这种小距离可能产生将水束蜂在织物中的毛细 力。因此,利用机器侧上的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绊纱改变了纱线交叉点处的 几何构造,这可以降低毛细力。另一种可能性可能是在交叉处由于叶片状 纱线产生的几何构造可以捕获水,或者该几何构造产生了防止它们束绰或 保持水的袋结构,或者两者都有可能。
因此,相信本发明不限于上文公开的特定8梭口多层织it^铍织物i殳计。相反,在机器侧上具有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绰纱的任意多层织it^皱织 物还可以最小化或者甚至防止其上产生的纸制品的再润湿。
才艮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织物可以利用如图4 ~ 7所示的8梭口多层织物 组织图来构造。图4是用于图3A和3B所示织物的织物组织图200的纸侧 或纸页接触表面的平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机器纵向用箭头150指示, 机器横向用箭头160指示。每列对应经纱210,每行对应绰纱220、 230。 每个格子代表结(经纱和绊纱相互交叉处)。格子中的数字表示,在织物 中的该位置处,该数目的经纱210在织物的纸页接触表面上。因此,空格 子表示经纱210在此处穿过綷纱220下方并因此不与在其上形成的纸页接 触。
图4所示的织物组织图包括两组綷纱,即接触侧绵纱220和辊侧绵纱 230,以及一组经纱210。形成才艮据本发明的织物所用的叶片状或有槽紋的 绊纱位于织物的辊侧,这可以减少或甚至防止残余的织物水再次ii^和再 润湿其上形成的纸纤维网。
在图4中,每根经纱210下方的数字表示后面为该数字经纱的波形图 案。每^t艮经纱对应于图4中的列。例如,经纱l对应于图4中第一列中显 示的图案。如经纱l的轮廓图案所示,该经纱穿过绊纱l、 2上方、绊纱3 下方、绊纱4上方、绊纱5下方、绰纱6上方、绰纱7下方、绊纱8上方、 绊纱9~11下方、绊纱12上方、蟀纱13下方和绰纱14 16上方。因此, 在第一列中,对应于纬纱l、 2和14 16的格子表示经纱1在其穿过轮廓 图案中的绰纱上方处形成结。作为替4戈方案,图4中的格子在经纱穿过綷 纱下方之处是空的。
图5显示才艮据图4所示织物组织图200的织物的示意图。如在图4中 一样,每根绵纱轮廊图案右侧的数字表示后面是该绰纱轮廊图案数的绰纱 数。每根綷纱对应于图4中的行。例如,绊纱1对应于图4中第一行所示 的图案。如绵纱l的轮廓图案所示,该綷纱穿过经纱l下方、经纱2和3 上方、经纱4下方和经纱5~8上方。因此,在图4的4亍2中,与经纱l、 4和6 ~ 8对应的格子表示这些经纱在它们在轮廓图案中穿过綷纱1上方处 形成结。如上所述,图4中的格子在经纱穿过绊纱下方处是空的。
用作例如上述过程中的起皱织物18的多层织it^皱织物i殳计的另一 实施方案示于图8,其是炜纱240直径小于经纱250直径的8梭口多层织it^皱织物。在图8中,绰纱方向用箭头260指示,经纱方向用箭头270 指示。才艮据该实施方案,可以利用0.5 mm的经纱250和0.4 mm的绊纱 240来构it^皱织物18。此外,可以利用0.64 mm的经纱250和0.5 mm 的绊纱240或者0.35 mm的经纱250和0.25 mm的蟀纱240来构i^i印或 起皱织物18。看起来,使用直径小于经纱250的绊纱240导致在造纸机上 具有更好的织物性能,其原因是该织物减少或甚至消除了纸孔。
注意直径较小的绰纱可以包括前述的叶片状或有槽紋的绊纱,或者, 除了叶片状或有槽紋的蟀纱之外还可以使用直径较小的绊纱。
图9是顶视图,以上述方式构造的本发明织物的3D表面深度图像, 是利用德国哥根廷的Mahr GmbH Gottingen制造的MarSurf TS 50高分 辨率光学3维测量仪器获得的。如图9可见,深色区域300代表比常规织 造的压印织物深得多的袋。此外,如图中可见,绰纱310正好位于织物上 表面平面下方,经纱320位于织物上表面平面处。因此,因为炜纱310和 经纱320不位于织物的上表面平面内,并且因为是多层结构,其结果是在 织物中形成比常规单层织物中深得多的袋。
图10是本领域已知的常MJ^印织物的顶视3维表面深度图像,是利用 德国哥根廷的Mahr GmbH Gottingen制造的MarSurf TS 50高分辨率光 学3维测量仪器获得的。如图可见,图10的织物不具有图9织物所具有的 深色区域,因此没有图9织物所具有的较深的袋。此外,如图10可见,绰 纱330和经纱340均位于织物的上表面平面内,这导致织物具有比本发明 的袋更浅的袋。
使用如本文所述的织物可以产生具有高得多的厚度和低得多的密度的 纤维网,这是出人意料的效果。更高的厚度和更低的密度导致更柔软的且 吸湿能力提高的纸制品,这两种性质都是非常希望达到的性能。
最后,本发明织物可以允许在较宽的织物褶皱百分比范围、定量和/ 或增加的再循环纤维含量内进行该工艺,由此可以通过增加操作工艺参 数的范围来产生有效值。
尽管本文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及其修改方案,但是 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该精确的实施方案和修改方案,并且在不违背所 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施 其它修改方案和变化方案。
权利要求
1. 一种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包括多根经纱;多根纬纱;机器侧或辊侧;和纸页接触侧;其中所述织物的所述机器侧或辊侧上的所述多根纬纱中的多根是叶片状的或有槽纹的纱线。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多层织造织物 是8梭口多层织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多层织物包括 至少两组绵纱。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第一组绵纱位于所 述织物的所述机器侧或辊侧上,第二组蟀纱位于所述织物的所迷纸页接 触侧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第一组和/或第 二组绵纱的直径比所述多根经纱的直径小。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多根经纱位于 所述织物的上表面平面上,并且一组绵纱位于所述织物的所述上表面平 面下方。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织物具有比单层织 物更深的袋。
8. —种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包括具有直径的多根经纱;和 具有直径的多根绰纱;其中所述多根绰纱具有比所述经纱的所述直径更小的直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多层织物是8 梭口多层织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多层织物包括两组绵纱。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第一组蟀纱位于所述织物的所述机器侧或辊侧上,第二组蟀纱位于所述织物的所述纸页接触侧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多根经纱位于 所述织物的上表面平面上,并且一组绊纱位于所述织物的所述上表面平 面下方。
13. 才艮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其中所述织物具有比单 层织物更深的袋。
全文摘要
一种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包括多根经纱和多根纬纱。该多层织造起皱织物具有机器侧或辊侧和纸页接触侧。所述织物在机器侧或辊侧上的多根纬纱是叶片状的或有槽纹的纱线和/或具有小于经纱直径的纬纱直径。
文档编号D21F11/00GK101426976SQ200780014076
公开日2009年5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9日
发明者杰弗里·B·赫尔曼 申请人:阿尔巴尼国际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