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09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暖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织物,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保暖织物。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保暖商品种类繁多,例如红外线保暖衣、羽绒衣、刷毛衣和吸湿发热衣等。其中以羽绒衣最为常见,其保暖效果随保暖层增厚而增加,但保暖层增厚往往会增加穿着的不舒适感,也使得外观不甚美观。然而,近年来流行的吸湿发热衣物,虽然能改善羽绒衣的厚重缺点,但其仅仅单层的设计,仍无法达到持续保温的效果,且吸湿发热衣物的成本又高于其他常用的保暖材质。因此,若増厚吸湿发热衣物的单一结构,会因成本提高而不具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保暖织物。此保暖织物含有一调温织物层与一阻热层。调温织物层使用的织物材料具有吸湿发热的特性,且此调温织物层在相对湿度90%与40%下的回潮率差值为1%至8%,较佳为2%至8%,更佳为4%至8%。阻热层相邻于调温织物层的外侧表面上,用以阻隔调温织物层产生的热量逸散。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阻热层包含一气体阻隔层,且此气体阻隔层的透气量(air permeability)为小于 75cm3/cm2 · s,较佳为小于 50cm3/cm2 · s,更佳为小于 30cm3/cm2 · S。上述的气体阻隔层为具有一定透气量的织物层、涂布加工后的织物层或薄膜层。依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阻热层包含一织物保暖层。此织物保暖层的保温率须大于20%,较佳为大于30%,更佳为大于40%。依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更包含一干爽织物层,位于调温织物层的内侧表面上,并且此干爽织物层的织物在相对湿度65%下的回潮率为0.01%至1%。根据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保暖织物将阻热层设置在调温织物层的外侧,使得调温织物层产生的热量受到阻热层的阻隔而不易散失到空气中,以达到持续保温的效果。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说明如下图I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保温测试结果图。图3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分解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调温织物层[0015]112:外侧表面114:内侧表面116a:吸湿过程116b:放热过程118:热量120:阻热层122:气体阻隔层124 :织物保暖层126 :空气128 :水气140 :皮肤142 :水气130 :干爽织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然而,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为简化图式,熟知的结构与装置仅示意性地绘示于图中。请参照图1,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分解示意图。此保暖织物含有一调温织物层110与一阻热层120。此调温织物层110具有一外侧表面112和一内侧表面114,外侧表面112为靠近空气侧,而内侧表面114为靠近皮肤140侧。相邻于调温织物层110外侧表面112为阻热层120,位于外侧的阻热层120能阻隔调温织物层110产生的热量逸散至空气中,达到保暖的效果。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阻热层120可为一气体阻隔层,其具有良好的阻隔效果。由于包覆在调温织物层110的外侧,因此能阻隔外部冷空气126侵入以及水气128渗入。气体阻隔层适用的材料例如可为涂布加工后的织物或薄膜,上述的织物例如可为梭织物或针织物。此气体阻隔层气体的透气量范围需为小于75cm3/cm2 · s,较佳为小于50cm3/cm2 · s,更佳为小于30cm3/cm2 · S。透气量的测定方法系依据CNS 12915 L3233-1991 6· 27A所订立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该测定方法的步骤与条件简单叙述如下。首先取一定大小面积(例如约20cmX 20cm)的织物,然后将织物放入一透气量检测机的具有一定气流的试验口(例如面积约为38cm2的试验口)上。接着调整气流使织物两侧保持一定压力差值(例如压力差值为125Pa),此为倾斜型气压计的读值,而透气量即为此时测得垂直型气压计的读数。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温织物层110为具有吸湿发热特性的织物层。调温织物层Iio能主动吸附来自皮肤140表面的水气142 (此为吸湿过程116a),并经由相变化释放出水气的凝结热(此为放热过程116b),提供温度调节的功能。调温织物层110的材料为动物纤维、植物纤维或人造纤维。动物纤维例如可为羊毛、羽绒或蚕丝。植物纤维例如可为棉花或麻类。人造纤维例如可为热塑性聚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 polyester elastomer, TPEE)纤维、尼龙(Nylon)纤维、丙烯酸酯(Acrylate)纤维或螺萦(Rayon)纤维。此调温织物层110经过回潮率测试后,测试结果可知此调温织物层110在相对湿度90%与40%下的回潮率差值范围在1%至8%,较佳为2%至8%,更佳为4%至8%,才有良好的调温效果。回潮率差值的计算方法如下20°C及相对湿度90%的环境下所得的回潮率值,减去20°C与相对湿度40%环境下所得的回潮率值。请参照图2,其系绘示本实施方式的保温效果的测试结果图,测试方法为依据日本BOKEN所使用的测试方法。日本BOKEN测试方法的步骤与条件简单叙述如下,首先设定恒温恒湿箱为20°C及相对湿度40%,待环境稳定后放入绝干样品织物。接着,在样品织物与测试环境稳定后,增加恒温恒湿箱的相对湿度至90%,使得样品开始吸收湿气并进行放热,然后每I分钟纪录一次样品温度直到15分钟。借由观察温度变化的趋势,以了解样品织物的保温效果。上述的样品的绝干状况系将样品放在105°C烘箱中,每一个小时取样秤重,直至该样品重量不再改变为止,以确定样品为绝干状况。 在图2中,比较例一为仅由调温织物层组成的单层织物,此为已知的保暖织物。实验例一为阻热层与调温织物层结合的双层织物结构(此阻热层的透气量为40cm3/cm2-s的聚酯纤维织物),实验例二为阻热层与调温织物层结合的双层织物结构(此阻热层的透气量为20cm3/cm2 · s的聚酯纤维织物)。如图2所示,纵座标为温度差,横座标为时间轴,此为测试15分钟的温度曲线图。比较例一所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为三者中的最低。这是因为比较例一无阻热层,无法阻隔调温织物层所产生的热量散失至外界中,因此调温织物层所产生的热量会随着外界的温度快速达到平衡。相较于比较例一,实验例一与二可以明显看出所能到达的最高温度大于比较例一,表示调温织物层所产生的热量能有效地被阻热层所阻隔。在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阻热层120可进一步包含一织物保暖层。此织物保暖层通常具有空气储存的作用,利用空气的低热传导特性以达到持续保暖效果。此织物保暖层的保温率须达须大于20%,较佳为大于30%,更佳为大于40%,才能提供良好的保暖效果。保温率的测定方法系依据JIS L 1096:19906. 28. IA所订立的方法来进行测量,该测试方法的步骤与条件简单叙述如下。于一恒温恒湿环境中,在一定恒温(36°C ±0.5°C)的热板放置上一织物两个小时,可测得其热板所散失的热量,再利用下列计算式即可求得保温率(%)。保温率(%)= (I — b/a) X 100%a :裸露热板所量测到的热板散失热量值。b :覆盖待测织物的热板所量测到的热板散失热量值。上述织物保暖层中的材料可为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人造纤维的材料例如可为聚酯、尼龙或聚丙烯。天然纤维包含动物纤维或植物纤维,动物纤维的材料例如可为羊毛、羽绒或蚕丝,植物纤维的材料例如可为棉花或麻。请参照图3,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分解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此保暖织物更可包含一干爽织物层130,此干爽织物层130位于调温织物层的内侧表面114上。干爽织物层130系与皮肤140直接接触,可以隔绝皮肤140与调温织物层110的直接接触,使得皮肤140与织物间保持干爽,让使用者穿着更加舒适。干爽织物层130的材质例如可为天然纤维或人造纤维。干爽织物层130的织物回潮率在20°C与相对湿度为65%下需于0.01%至1%之间,较低的回潮率可以避免调温织物层110吸收皮肤140表面的水气142后放热过程116b所产生的闷热感直接影响皮肤。此保暖织物的调温织物层110和阻热层120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上述图I的相关说明,因此不再赘述之。请参照图4,其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方式的一种保暖织物的分解示意图。此保暖织物含有如上述的调温织物层110、阻热层120与干爽织物层130。阻热层120相邻于调温织物层110的外侧表面112,干爽织物层130相邻于调温织物层110的内侧表面114,并且与皮肤140直接接触。此实施方式的阻热层120为由气体阻隔层122与织物保暖层124所组成的双层结构,并且织物保暖层124位于调温织物层110与气体阻隔层122之间。在最外侧的气体阻 隔层122为接触空气层,能防止外部冷空气126侵入以及水气128渗入,也能阻隔内部热量118散失至空气中。而织物保暖层124有空气储存的作用,利用空气的低热量传导的特性,使得调温织物层110产生的热量118能储存在织物保暖层124。双重的阻热效果,更能有效减少调温织物层110产生的热量118散失,并且进一步达到持续保暖。关于织物保暖层110、阻热层120和干爽层130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
可参考上述图I和图3的相关说明。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各层可借由相同材料但不同织造方法或结构以发挥不同的功能,例如改质聚酯薄膜可应用于阻隔层,改质聚酯织物亦可应用于调温层或干爽层。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保暖织物至少包含 一调温织物层,该调温织物层的纤维材料包含吸湿发热材料,该调温织物层的织物在相对湿度90%与40%下的回潮率差值为1%至8% ;以及 一阻热层,该阻热层相邻于该调温织物层的一外侧表面,其中该阻热层阻隔该调温织物层产生的热量。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调温织物层的织物在相对湿度90%与40%下的回潮率差值为2%至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调温织物层的织物在相对湿度90%与40%下的回潮率差值为4%至8%。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层至少包含一气体阻隔层,该气体阻隔层的透气量为小于75cm3/cm2 · S。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层至少包含一气体阻隔层,该气体阻隔层的透气量为小于50cm3/cm2 · S。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层至少包含一气体阻隔层,该气体阻隔层的透气量为小于30cm3/cm2 · S。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气体阻隔层为一涂布加工后的织物层或一薄膜层。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层更包含一织物保暖层,且该织物保暖层的保温率为大于2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层更包含一织物保暖层,且该织物保暖层的保温率为大于3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层更包含一织物保暖层,且该织物保暖层的保温率为大于40%。
11.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保暖织物,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干爽织物层,该干爽织物层相邻于该调温织物层的一内侧表面,且该干爽织物层的织物在相对湿度65%下的回潮率为O.01% 至 1%。
专利摘要一种保暖织物,此保暖织物至少具有一调温织物层及一阻热层。调温织物层的材料具有吸湿发热特性,且其织物在相对湿度90%与40%下的回潮率差值为1%至8%。阻热层相邻于调温织物层的外侧表面,用以减少调温织物层产生的热量向外逸散,达到保暖的效果。
文档编号B32B33/00GK202702716SQ20122026475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3日
发明者陈世雄, 蔡铭贤 申请人: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