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99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
背景技术
在人体、衣服、环境三者形成的体系中存在湿与热的传递,湿的传递方式有两种出汗发散的液相传递和无感蒸发排泄的气相传递。人体随环境和活动状态及穿着衣服的不同,在人的皮肤周围出现的人工气候,其相对湿度为50%,舒适温度为32°C。织物的透湿性与纤维的种类、织物的结构和织物的整理等密切相关,当服装内侧的温度高于外侧时,在织物两侧就存在一个压力梯度,在它的作用下,水蒸气分子直径一般为4X 10-4Mffl,只要织物中孔隙的直径大于4X10-4Mffl,水蒸气分子就能够与外界进行热湿交换。但将织物孔隙的直径放大后,织物的保暖性能下降了,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既能够导湿又能够保暖的空气夹层织物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导湿又能够保暖的
空气夹层织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其特征在于保护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聚合物阻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聚乙烯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保护层的下表面与聚合物阻隔层的上表面压合,聚合物阻隔层的下表面与聚乙烯膜的上表面。所述的聚合物阻隔层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和偏二氯乙烯组成。所述的保护层由聚丙烯、聚酯、硅油、硅酮、聚酯光油、UV光油和丙烯酸酯化合物组成。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保护层、聚合物阻隔层和聚乙烯膜的结构设计,在提高导湿性能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I的A-A剖视图。参见图I和图2,I为保护层;2为聚合物阻隔层;3为聚乙烯膜;4为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I和图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保护层I由聚丙烯、聚酯、硅油、硅酮、聚酯光油、UV光油和丙烯酸酯化合物组成,保护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4,聚合物阻隔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4,聚乙烯膜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4,保护层I的下表面与聚合物阻隔层2的上表面压合。聚合物阻隔层2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醇和偏二氯乙烯组成。聚合物阻隔层2的下表面与聚乙烯膜3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采用保护层I、聚合物阻隔层2和聚乙烯膜3的结构设计,保护层I、聚合物阻隔层2和聚乙烯膜3每两层表面设有圆孔4,圆孔4与空气形成自然的空气层,起到保暖的作用。聚乙烯膜3的渗透性好,提高了导湿性能;聚合物阻隔层2中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偏二氯乙烯具有很好的阻隔性,起到了保暖的作用。保护层I起到了保护织物的作用。
权利要求1. 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其特征在于保护层(I)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4),聚合物阻隔层(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4),聚乙烯膜(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lmm-1. 5mm的圆孔(4),保护层(I)的下表面与聚合物阻隔层(2)的上表面压合,聚合物阻隔层(2)的下表面与聚乙烯膜(3)的上表面压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导湿保暖空气夹层织物,保护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1mm-1.5mm的圆孔,聚合物阻隔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1mm-1.5mm的圆孔,聚乙烯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布有孔径为1mm-1.5mm的圆孔,保护层的下表面与聚合物阻隔层的上表面压合,聚合物阻隔层的下表面与聚乙烯膜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保护层、聚合物阻隔层和聚乙烯膜的结构设计,在提高导湿性能的同时,也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
文档编号B32B27/02GK202742718SQ20122034100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李峰, 陆屹 申请人:上海服装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