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2576阅读:6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和清洁问题,对于纺织品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穿着装饰,对卫生清洁保健等功能的需求不断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许多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例如汗臭味、体臭味、香烟味及油烟味等。这些臭气不仅味道难闻,而且还可能会危害人体生理机能,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可以开发具有除臭功能的纺织品,一是直接发出具有除臭功能的纤维;二是对纺织品进行除臭整理。纺织品的除臭整理是指将除臭剂通过浸渍吸附、化学反应、树脂固着、涂层等方式整理到纺织品上。与除臭整理的方法相比,除臭功能纤维具有更强的除臭耐久性,但是研发和生产成本较高。纺织品除臭整理的方法和机理主要有:感觉除臭法、物理除臭法、化学除臭法、生物除臭法等。然而,目前的许多除臭整理存在着除臭剂着色、除臭能力持续性差、影响纺织品的物理性能和染色性能等问题。

但是现有的纺织品采用常规三防整理,三防效果差,多次水洗之后更差,以及存在三防整理过后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差等问题。而且现有三防整理加工助剂选择不当,会将PFOA(全氟辛酸及其盐)、PFOS(全氟辛烷磺酸盐)、APEO(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有害生物的物质排入环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地球生态环境。如何生产制备具有防水、防油和防污功能的纺织布料成为企业为之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法简单、三防效果明显的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其创新点在于: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步骤,完成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纺纱:由竹纤维、大麻纤维、芦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银纤维、绵羊毛和牛仔皮植绒经过混纺而成,制备得到混纺纱;

(2)织造:采用提花织造工艺,制备得到竹纤维面料;

(3)后整理:包括预处理、浸轧定型整理和烘干步骤,完成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进一步的,所述混纺纱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0-85%竹纤维、1-3%大麻纤维、1-5%芦荟纤维、2-3%大豆蛋白纤维、2-4%银纤维、5-10%绵羊毛和2-3%牛仔皮植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预处理采用等离子干法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在40-60Pa,140-170W的条件下通入气体进行处理,所述处理时间为6-16min,所述气体为空气、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浸轧定型整理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浸轧定型整理时共在浸轧液中进行两次浸轧,第一次浸轧的轧液率为50-60%,第二次浸轧的轧液率为60-80%。

进一步的,所述浸轧液包括交联剂、渗透剂、柠檬酸、纳米陶瓷粉分散液和含氟整理剂,每升浸轧液中含氟整理剂的量为40-70g、纳米陶瓷粉分散液的量为20-50g、交联剂的量为5-10g、渗透剂的量为1.5-2g、柠檬酸的量为1.5-2g。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烘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先在80-120℃环境下预烘干,预烘干时间为90-150s,然后再在110-140℃环境下烘燥,烘燥时间为90-120s。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纳米粉体分散液或者纳米水溶胶构筑粗糙表面,继而与环保型三防整理剂相结合,有效实现了提花色织面料的抗菌抗水抗油防污的目的。

(2)本发明的面料采用特定组分的各个纤维进行混纺而成,同时经过后整理步骤,不仅能够使织物具有十分好的纳米防水、防油、防污功能,且织物经过多次水洗之后,三防效果依然保持的很好,且各项色牢度高,织物透气透湿性能佳,织物强力在经过整理之后,其断裂强度下降不是很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步骤,完成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纺纱:由竹纤维、大麻纤维、芦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银纤维、绵羊毛和牛仔皮植绒经过混纺而成,制备得到混纺纱;混纺纱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0%竹纤维、3%大麻纤维、3%芦荟纤维、2%大豆蛋白纤维、4%银纤维、5%绵羊毛和3%牛仔皮植绒。

(2)织造:采用提花织造工艺,制备得到竹纤维面料;

(3)后整理:包括预处理、浸轧定型整理和烘干步骤,完成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预处理采用等离子干法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在40Pa,140W的条件下通入气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6min,气体为空气、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气体。

浸轧定型整理时共在浸轧液中进行两次浸轧,第一次浸轧的轧液率为50%,第二次浸轧的轧液率为60%,浸轧液包括交联剂、渗透剂、柠檬酸、纳米陶瓷粉分散液和含氟整理剂,每升浸轧液中含氟整理剂的量为40g、纳米陶瓷粉分散液的量为20g、交联剂的量为5g、渗透剂的量为1.5g、柠檬酸的量为1.5g。

烘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先在80℃环境下预烘干,预烘干时间为90s,然后再在110℃环境下烘燥,烘燥时间为90s。

实施例2

一种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步骤,完成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纺纱:由竹纤维、大麻纤维、芦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银纤维、绵羊毛和牛仔皮植绒经过混纺而成,制备得到混纺纱;混纺纱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5%竹纤维、2%大麻纤维、5%芦荟纤维、2%大豆蛋白纤维、2%银纤维、6%绵羊毛和3%牛仔皮植绒。

(2)织造:采用提花织造工艺,制备得到竹纤维面料;

(3)后整理:包括预处理、浸轧定型整理和烘干步骤,完成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预处理采用等离子干法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在60Pa,170W的条件下通入气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6min,气体为空气、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气体。

浸轧定型整理时共在浸轧液中进行两次浸轧,第一次浸轧的轧液率为60%,第二次浸轧的轧液率为80%,浸轧液包括交联剂、渗透剂、柠檬酸、纳米陶瓷粉分散液和含氟整理剂,每升浸轧液中含氟整理剂的量为70g、纳米陶瓷粉分散液的量为50g、交联剂的量为10g、渗透剂的量为2g、柠檬酸的量为2g。

烘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先在120℃环境下预烘干,预烘干时间为150s,然后再在140℃环境下烘燥,烘燥时间为120s。

实施例3

一种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经过纺纱、织造和后整理步骤,完成竹纤维面料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1)纺纱:由竹纤维、大麻纤维、芦荟纤维、大豆蛋白纤维、银纤维、绵羊毛和牛仔皮植绒经过混纺而成,制备得到混纺纱;混纺纱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83%竹纤维、2%大麻纤维、3%芦荟纤维、2%大豆蛋白纤维、2%银纤维、6%绵羊毛和2%牛仔皮植绒。

(2)织造:采用提花织造工艺,制备得到竹纤维面料;

(3)后整理:包括预处理、浸轧定型整理和烘干步骤,完成具有三防功效的竹纤维面料的制备方法;

预处理采用等离子干法处理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在50Pa,155W的条件下通入气体进行处理,处理时间为11min,气体为空气、氧气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气体。

浸轧定型整理时共在浸轧液中进行两次浸轧,第一次浸轧的轧液率为55%,第二次浸轧的轧液率为70%,浸轧液包括交联剂、渗透剂、柠檬酸、纳米陶瓷粉分散液和含氟整理剂,每升浸轧液中含氟整理剂的量为55g、纳米陶瓷粉分散液的量为35g、交联剂的量为7g、渗透剂的量为1.7g、柠檬酸的量为1.7g。

烘干工艺,具体步骤如下:先在100℃环境下预烘干,预烘干时间为120s,然后再在125℃环境下烘燥,烘燥时间为105s。

通过上述三个实施例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由上表可知,实施例1、2和3的抑菌率、防水、防油、消臭率、吸水率和滴水扩散时间的检测结果,大大高于普通面料的检测性能。

本发明的面料采用特定组分的各个纤维进行混纺而成,同时经过后整理步骤,不仅能够使织物具有十分好的纳米防水、防油、防污功能,且织物经过多次水洗之后,三防效果依然保持的很好,且各项色牢度高,织物透气透湿性能佳,织物强力在经过整理之后,其断裂强度下降不是很明显;通过纳米粉体分散液或者纳米水溶胶构筑粗糙表面,继而与环保型三防整理剂相结合,有效实现了提花色织面料的抗菌抗水抗油防污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