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477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碎浆机,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是用化学或机械方法,把植物纤维分离出来制成纸浆,然后经过交织成型制成纸张或纸板的工业部门。造纸工业使用木材、稻草、芦苇、破布等为原料,经高温高压蒸煮而分离出纤维素,制成纸浆。水力碎浆机是制浆造纸工业中最常用的碎浆设备之一,主要碎解浆板、废旧书本、废旧纸箱等。从结构形式上可分为立式水力碎浆机和卧式水力碎浆机。目前,市场上的碎浆机主要采用搅拌轮的转动来实现纸浆和杂质的分离,但这种碎浆机纸浆分离的不完全,杂质里面还包含有纸浆,使得纸浆的回收率受到限制,造成原料的浪费,回收成本提高,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该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适合广泛推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底部的支腿,所述壳体顶部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底部连接有转子本体,所述转子本体包括螺旋叶片以及设置于螺旋叶片底部的尖刀叶片,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出料管阀门,所述出料管顶部设有网筛,所述壳体侧壁上还设有废料管,所述废料管上设有废料管阀门,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壳体内部,所述进水管底部连接有旋转喷头,所述壳体顶部设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顶部设有密封盖,所述壳体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旋转电机电性连接于控制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粉碎齿,且所述粉碎齿的刀口倾斜向下。

进一步地,所述废料管的个数为4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和壳体底部均为漏斗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通过螺旋叶片、尖刀叶片以及粉碎齿的设计,快速的将物料粉碎,物料中含有的纸浆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网筛,实现对纸浆的高效回收,通过多个出料管的设计,提高废料的排出效率,节约时间,通过旋转喷头的设计,便于对壳体内部进行清洗,便于下次使用,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尖刀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支腿;3、尖刀叶片;4、螺旋叶片;5、旋转喷头;6、进水管;7、旋转电机;8、联轴器;9、密封盖;10、进料斗;11、控制器;12、转子本体;13、粉碎齿;14、废料管;15、废料管阀门;16、网筛;17、出料管;18、出料管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壳体1底部的支腿2,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旋转电机7,所述旋转电机7输出端连接有联轴器8,所述联轴器8底部连接有转子本体12,所述转子本体12包括螺旋叶片4以及设置于螺旋叶片4底部的尖刀叶片3,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出料管17,所述出料管17上设有出料管阀门18,所述出料管17顶部设有网筛16,所述壳体1侧壁上还设有废料管14,所述废料管14上设有废料管阀门15,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连通于壳体1内部,所述进水管6底部连接有旋转喷头5,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进料斗10,所述进料斗10顶部设有密封盖9,所述壳体1上还设有控制器11,所述旋转电机7电性连接于控制器11。

其中,所述壳体1内壁设有粉碎齿13,且所述粉碎齿13的刀口倾斜向下。

其中,所述废料管14的个数为4个且呈环形阵列分布。

其中,所述进料斗10和壳体1底部均为漏斗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工作时,首先打开密封盖9,通过进料斗10向壳体1添加物料,然后关闭密封盖9,通过进水管6向壳体1内加水,通过控制器11启动旋转电机7,使壳体1内的转子本体12旋转,通过螺旋叶片4、尖刀叶片3以及粉碎齿13的设计,快速的将物料粉碎,此时,物料中含有的纸浆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网筛16,然后通过出料管17排出,质量较轻的废渣悬浮在液面上,通过废料管14排出,通过旋转喷头5的设计,便于对壳体1内部进行清洗,保证该一种立式水力碎浆机的使用效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