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25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对生活纺织用品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贴身物品,如内衣、床单、被套等的抗菌、保健、品质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特别是对服装面料的抗菌、抑菌、去除异味、保暖等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纱线质量是保证最后织成品质量、品质稳定的必然途径。

传统纺纱工艺中,认为轻定量、慢速度、低产量的纺纱工艺是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的必然途径,但是这种质量稳定是以比较高的投入成本和较低的产出效益为代价的。近年来,赛络纺工艺已成为棉纺行业的热点和值得关注的话题。赛络纺是在同一个锭位上以一定的间距喂入两根粗纱,两根粗纱分别被牵伸,纱条从前罗拉输出后,由于加捻的作用,两根纱条被捻合在一起,形成一根细纱。赛络纺的纱条在前罗拉钳口处基本不加捻,所以不存在所谓的“加捻三角区”,大大减少了车间的飞花,经过络筒工序后,赛络纱的毛羽比紧密纺纱更少。赛络纱在加捻过程中,牵伸内外转移的程度小,成纱后纤维排列规律,其纱线强力优于单纱,迄今为止赛络纺技术已经在棉纺毛纺麻纺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赛络纺工艺也有其不足之处:在赛络纺工艺中,单根粗纱的牵伸状态是所纺细纱支数的两倍,赛络纺工艺的定量通常比传统纺纱工艺小很多,大大增加了粗纱工序的压力,影响前纺效率的发挥,造成多用设备,多用工。在前罗拉钳口至捻合点段的纱条中,纤维数量是所纺细纱截面上纤维根数的一半,如果原料太差或工艺参数选择不当,会增加纺纱断头,甚至无法正常纺纱。

蓄热腈纶具有远红外保暖作用;高感纤维中莫代尔纤维是由产自欧洲的灌木林制成木质浆液后经过专门的纺丝工艺制作而成,是一种纤维素纤维,是纯正的人造纤维。莫代尔产品因为它本身具有的很好的柔软性和优良的吸湿性,但其织物挺括性差的特点,现在大多用在内衣的生产;细旦纤维在纺织加工中,同样的纱支则相应增加纱线中纤维的截面根数,从而大幅度的提高成纱的均匀度及强度,并有利于提高纱线支数。由于细特化纤的纤度细,抗弯刚度小,因而其织物表观细洁精致、手感柔软细腻滑糯且悬垂性极好;真丝、羊绒及超细羊毛纤维,柔软亲肤、舒适、高感;抗菌抑菌粘胶纤维(竹炭粘胶、竹纤维、咖啡碳粘胶、石墨烯粘胶、导电石墨粘胶、纳米石墨粘胶、甲壳素粘胶、大青叶粘胶、草珊瑚粘胶、薄荷粘胶)抗菌抑菌粘胶纤维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能够抵抗细菌在纺织品上的附着,从而使人们远离病菌的侵扰,如何选用不同品种按比例进行混合,以及采用何种纺纱工艺才能纺制出整体性能优良的纱线,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及其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复合纱线,具有远红外保暖作用,同时,具有持久的抗菌、抑菌性能、去除异味等功能,将蓄热腈纶、抗菌抑菌粘胶、高感纤维混纺制备的纱线,强度好、亲肤柔软、舒适、高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所述复合纱线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40%-50%的蓄热腈纶、40%-50%的抗菌抑菌粘胶、5%-10%的高感纤维,将上述原料通过混纺工艺纺成纱线。

优选的,所述抗菌抑菌粘胶为竹炭粘胶、竹纤维、咖啡碳粘胶、石墨烯粘胶、导电石墨粘胶、纳米石墨粘胶、甲壳素粘胶、大青叶粘胶、草珊瑚粘胶、薄荷粘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优选的,所述高感纤维为莫代尔、竹纤维、细旦纤维、真丝、羊绒、超细羊毛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本发明还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抓棉:按照原料配比进行抓棉,保证原料配比正确;

(2)开清棉:机组对蓄热腈纶、抗菌抑菌粘胶、高感纤维进行开松、混合、去杂;

(3)梳棉工序:生条定量17.5g/5m,总牵伸20-25倍,锡林的速度设置在190r/min,刺辊的速度设置在380r/min,盖板的速度设置在95r/min,锡林-盖板隔距0.30mm、0.29mm、0.25mm;

(4)并条工序:在进行生产时蓄热腈纶、抗菌抑菌粘胶、高感纤维要进行预并,降低不均匀率,定量:21-23g/5m,出条速度240-260m/min,机械牵伸3-5倍,罗拉隔距12×8×18mm;

(5)条卷:梳理纤维合并成卷,定量:24-42g/5m,输出速度80-90m/min,配合率0.75-1.2%,重量牵伸1-1.2倍;

(6)精梳:纤维卷二次梳理,定量:11-15g/5m,控制锡林转速200-220r/min,隔距35-45mm,落棉率10-12%;

(7)并条:强化纤维平行度;定量:10-12g/5m,输出速度120-150m/min,机械牵伸 2-4倍,罗拉隔距 35×45mm;

(8)粗纱工序:加大牵伸,减轻定量;粗纱工序两次:第一次定量:3-4g/10m,第二次定量:0.9-1.0g /10m,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mm,中罗拉中心距控制在18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28mm,锭速控制在900r/min,机械总牵伸倍数控制在10-20倍;

(9)细纱工序:粗纱条牵伸为细纱,机械总牵伸倍数50-52倍,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1.14倍,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0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5mm,锭速控制在5900-6100r/min;

(10)络筒 :清除纱线的疵点,绕卷成筒,络筒速度设置在 1100-1500r/min。

优选的,在所述并条工序中,预并为 3 根蓄热腈纶条、3根抗菌抑菌粘胶条、3根高感纤维条生条预并,前罗拉隔距控制在10mm,中罗拉隔距控制在6mm,后罗拉间距控制在18mm。

优选的,所述复合纱线的细度为40-60s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了一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及其制备工艺,该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复合纱线,具有远红外蓄热保暖作用,同时,具有持久的抗菌、抑菌性能、去除异味等功能。该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由蓄热腈纶、抗菌抑菌粘胶、高感纤维按比例混纺而成,通过合理安排每种纤维的重量比例来突出每种纤维所具有的特性,集各种纤维的优点一体,既保持纱线的基本物理机械性能,增加了纱线的强度,又保证其功能性和柔软亲肤、舒适、高感。该复合纱线的制备工艺,合理的原料搭配,解决了抗菌抑菌粘胶纤维容易变形,且弹性回复性能差、耐磨性较差等问题,发挥了蓄热腈纶、抗菌抑菌粘胶纤维及高感纤维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所述复合纱线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40%-50%的蓄热腈纶、40%-50%的抗菌抑菌粘胶、5%-10%的高感纤维,将上述原料通过混纺工艺纺成纱线;所述抗菌抑菌粘胶为竹炭粘胶、竹纤维、咖啡碳粘胶、石墨烯粘胶、导电石墨粘胶、纳米石墨粘胶、甲壳素粘胶、大青叶粘胶、草珊瑚粘胶、薄荷粘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所述高感纤维为莫代尔、竹纤维、细旦纤维、真丝、羊绒、超细羊毛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实施例1:

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抓棉:按照原料蓄热腈纶45%、竹炭粘胶45%、莫代尔10%的配比进行抓棉,保证原料配比准确;

(2)开清棉:机组对蓄热腈纶、竹炭粘胶、莫代尔纤维进行开松、混合、去杂;

(3)梳棉工序:生条定量17.5g/5m,总牵伸20倍,锡林的速度设置在190r/min,刺辊的速度设置在 380r/min,盖板的速度设置在95r/min,锡林-盖板隔距0.30mm、0.29mm、0.25mm;

(4)并条工序:在进行生产时蓄热腈纶、竹炭粘胶、莫代尔纤维进行预并,降低不均匀率,定量:21g/5m,出条速度240 m/min,机械牵伸3倍,罗拉隔距12×8×18mm;

(5)条卷:梳理纤维合并成卷,定量:24g/5m,输出速度80m/min,配合率0.75%,重量牵伸1倍;

(6)精梳:纤维卷二次梳理,定量:11g/5m,控制锡林转速200r/min,隔距35mm,落棉率10%;

(7)并条:强化纤维平行度;定量:10g/5m,输出速度120m/min,机械牵伸2倍,罗拉隔距 35×45mm;

(8)粗纱工序:加大牵伸,减轻定量;粗纱工序两次:第一次定量:3g/10m,第二次定量:0.9g/10m,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mm,中罗拉中心距控制在18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28mm,锭速控制在900r/min,机械总牵伸倍数控制在10倍;

(9)细纱工序:粗纱条牵伸为细纱,机械总牵伸倍数50倍,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倍,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0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5mm,锭速控制在5900r/min;

(10)络筒:清除纱线的疵点,绕卷成筒,络筒速度设置在 1100r/min。

上述复合纱线的细度为40s

实施例2:

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抓棉:按照原料蓄热腈纶50%、甲壳素粘胶40%、切断长度为45mm的超细羊毛10%的配比进行抓棉,保证原料配比准确;

(2)开清棉:机组对蓄热腈纶、甲壳素粘胶、超细羊毛纤维进行开松、混合、去杂;

(3)梳棉工序:生条定量17.5g/5m,总牵伸22倍,锡林的速度设置在190r/min,刺辊的速度设置在380r/min,盖板的速度设置在95r/min,锡林-盖板隔距0.30mm、0.29mm、0.25mm;

(4)并条工序:在进行生产时蓄热腈纶、甲壳素粘胶、超细羊毛纤维进行预并,降低不均匀率,定量:22g/5m,出条速度245 m/min,机械牵伸4倍,罗拉隔距12×8×18mm;

(5)条卷:梳理纤维合并成卷,定量:32g/5m,输出速度85m/min,配合率1%,重量牵伸1.1倍;

(6)精梳:纤维卷二次梳理,定量:12g/5m,控制锡林转速210r/min,隔距40mm,落棉率11%;

(7)并条:强化纤维平行度;定量:11g/5m,输出速度130m/min,机械牵伸3倍,罗拉隔距 35×45mm;

(8)粗纱工序:加大牵伸,减轻定量;粗纱工序两次:第一次定量:3.5g/10m,第二次定量:0.95g/10m,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mm,中罗拉中心距控制在18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28mm,锭速控制在900r/min,机械总牵伸倍数控制在15倍;

(9)细纱工序:粗纱条牵伸为细纱,机械总牵伸倍数51倍,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12倍,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0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5mm,锭速控制在6000r/min;

(10)络筒 :清除纱线的疵点,绕卷成筒,络筒速度设置在 1300r/min。

上述复合纱线的细度为60s

实施例3:

一种新型蓄热保暖抗菌抑菌的复合纱线的制备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抓棉:按照原料蓄热腈纶45%、大青叶粘胶45%、羊绒10%的配比进行抓棉,保证原料配比准确;

(2)开清棉:机组对蓄热腈纶、大青叶粘胶、羊绒纤维进行开松、混合、去杂;

(3)梳棉工序:生条定量17.5g/5m,总牵伸25倍,锡林的速度设置在190r/min,刺辊的速度设置在 380r/min,盖板的速度设置在95r/min,锡林-盖板隔距0.30mm、0.29mm、0.25mm;

(4)并条工序:在进行生产时蓄热腈纶、大青叶粘胶、羊绒纤维进行预并,降低不均匀率,定量:23g/5m,出条速度260 m/min,机械牵伸5倍,罗拉隔距12×8×18mm;

(5)条卷:梳理纤维合并成卷,定量:42g /5m,输出速度90m/min,配合率1.2%,重量牵伸1.2倍;

(6)精梳:纤维卷二次梳理,定量:15g /5m,控制锡林转速220 r/min,隔距45mm,落棉率12%;

(7)并条:强化纤维平行度;定量:12g /5m,输出速度150m/ min,机械牵伸 4倍,罗拉隔距 35×45mm;

(8)粗纱工序:加大牵伸,减轻定量;粗纱工序两次:第一次定量:4g/10m,第二次定量:1.0g/10 m,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mm,中罗拉中心距控制在18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28mm,锭速控制在900r/min,机械总牵伸倍数控制在20倍;

(9)细纱工序:粗纱条牵伸为细纱,机械总牵伸倍数52倍,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14倍,前罗拉中心距控制在40mm,后罗拉中心距控制在65mm,锭速控制在6100r/min;

(10)络筒 :清除纱线的疵点,绕卷成筒,络筒速度设置在 1500r/min。

上述复合纱线的细度为60s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