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片擦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金属片拉伸成型的擦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金属片成型的金属片拉伸成型设备,例如不锈钢盘子、不锈钢盆子等的成型拉伸设备,一般包括上料装置、输送机构、擦油机构、拉伸装置和成品退出装置。
目前的擦油装置一般包括设于输送机构末端的夹送机构、设于夹送机构后方的夹持转接机构,以及设于夹送机构后方的擦油机构,夹送机构、夹持转接机构、擦油机构一般采用辊筒,其中擦油机构需要三条辊筒,而夹送机构、夹持转接机构均各需两条辊筒,这样总共需要至少七条辊筒,再加上各条辊筒的驱动装置,整个擦油装置结构复杂,导致整台设备的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因为其结构复杂,速度较慢是一回事,更主要的是增大了擦油部分的出错几率,经常发生故障,一旦发生故障,就必须停机进行维护,导致生产中断,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金属片拉伸成型的擦油装置,这种用于金属片拉伸成型的擦油装置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较低,擦油速度较快,故障率也较低,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金属片拉伸成型的擦油装置,包括支架、储油槽、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和擦油驱动装置,储油槽、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擦油驱动装置均安装在支架上,粘油辊处于储油槽中,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均与擦油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下擦油辊与粘油辊接触配合,其特征是:还包括输送带;所述储油槽、粘油辊、下擦油辊均设置在输送带的下方,下擦油辊与输送带的下表面接触配合;所述上擦油辊设置在输送带的上方,上擦油辊与输送带的上表面接触配合。
上述擦油驱动装置一般采用电机,而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均与擦油驱动装置之间一般则通过齿轮组进行传动连接。
润滑油储存在储油槽中,润滑油在粘油辊的粘带下,传递给下擦油辊,下擦油辊将润滑油传递给输送带,在没有金属片经过的情况下,润滑油通过输送带传递给上擦油辊,这样使得上擦油辊、下擦油辊均粘有润滑油;当金属片由输送带传递到下擦油辊、上擦油辊处时,下擦油辊、输送带、上擦油辊在夹送金属片的同时,输送带对金属片的下表面进行润滑油涂布,而上擦油辊对金属片的上表面进行润滑油涂布,润滑油涂布更加均匀,整个擦油装置只需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擦油驱动装置和输送带,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较低,无需现有技术采用夹送机构、夹持转接机构进行夹持及转接,省去中间环节,擦油速度较快,而且,由于结构简单紧凑,其故障率也较低,大幅度提高了整台设备的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弹性压迫机构,所述上擦油辊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压迫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上擦油辊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压迫机构安装在支架上,使得上擦油辊依靠弹力压紧在输送带和下擦油辊上,在没有金属片经过的情况下,上擦油辊能够紧贴输送带,输送带上的润滑油能够更顺利地传递给上擦油辊,而当有金属片经过时,金属片能够顺利挤压入输送带与上擦油辊之间,并且使上擦油辊和输送带分别紧贴在金属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从而对金属片的上表面、下表面进行润滑油的均匀涂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压迫机构包括底座、拱形架、弧形托片、弧形压片和弹性件;底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拱形架安装在底座上;弧形托片安装在底座上,弧形压片通过弹性件安装在拱形架上,弧形压片与弧形托片相对应并构成圆筒状;所述上擦油辊的两端分别处于相应的弧形压片与弧形托片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包括导向杆和弹簧,所述拱形架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杆处于导向孔中,导向杆的下端与弧形压片连接,弹簧套在导向杆外面。导向杆能够沿导向孔上下滑动,而弹簧则保持对弧形压片一定的弹性压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输送带的两侧还设有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第一导向机构处于所述上擦油辊的后方,第二导向机构处于上擦油辊的前方。通过在输送带的两侧设置第一导向机构和第二导向机构,对擦油前后的金属片进行导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均包括左导向条和右导向条,左导向条、右导向条分别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两侧。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左导向条、右导向条之间的距离均自后向前逐渐减少,并且将左导向条、右导向条的后端与支架铰接,将左导向条、右导向条的前端设置为与支架活动链接,从而使得左导向条、右导向条后部的宽度可以调节,适应不同尺寸金属片的导向。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点:
下擦油辊、输送带、上擦油辊在夹送金属片的同时,输送带对金属片的下表面进行润滑油涂布,而上擦油辊对金属片的上表面进行润滑油涂布,润滑油涂布更加均匀,整个擦油装置只需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擦油驱动装置和输送带,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较低,无需现有技术采用夹送机构、夹持转接机构进行夹持及转接,省去中间环节,擦油速度较快,而且,由于结构简单紧凑,其故障率也较低,大幅度提高了整台设备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弹性压迫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这种用于金属片拉伸成型的擦油装置,包括支架1、储油槽(图1中未画出)、粘油辊(图1中未画出)、下擦油辊(图1中未画出)、上擦油辊2、擦油驱动装置(图1中未画出)、输送带3和弹性压迫机构4;储油槽、粘油辊、下擦油辊、擦油驱动装置均安装在支架1上,上擦油辊2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压迫机构4安装在支架1上;粘油辊处于储油槽中;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2均与擦油驱动装置传动连接,下擦油辊与粘油辊接触配合;储油槽、粘油辊、下擦油辊均设置在输送带3的下方,下擦油辊与输送带3的下表面接触配合;上擦油辊2设置在输送带3的上方,上擦油辊2与输送带3的上表面接触配合;输送带3的两侧还设有第一导向机构5和第二导向机构6,第一导向机构5处于上擦油辊2的后方,第二导向机构6处于上擦油辊2的前方,第一导向机构5、第二导向机构6均包括左导向条601和右导向条602,左导向条601、右导向条602分别设置在输送带3的两侧,左导向条601、右导向条602之间的距离均自后向前逐渐减少,并且左导向条601、右导向条602的后端与支架1铰接,左导向条601、右导向条602的前端设置为与支架1活动链接。
如图2所示,弹性压迫机构4包括底座401、拱形架402、弧形托片403、弧形压片404和弹性件405;底座401安装在支架1上,拱形架402安装在底座401上;弧形托片403安装在底座401上,弧形压片404通过弹性件405安装在拱形架402上,弧形压片404与弧形托片403相对应并构成圆筒状;上擦油辊2的两端分别处于相应的弧形压片404与弧形托片403之间。弹性件405包括导向杆4051和弹簧4052,拱形架402上设有导向孔4053,导向杆4051处于导向孔4053中,导向杆4051的下端与弧形压片404连接,弹簧4052套在导向杆4051外面。
润滑油储存在储油槽中,润滑油在粘油辊的粘带下,传递给下擦油辊,下擦油辊将润滑油传递给输送带3,在没有金属片经过的情况下,润滑油通过输送带3传递给上擦油辊2,这样使得上擦油辊2、下擦油辊均粘有润滑油;当金属片由输送带3传递到下擦油辊、上擦油辊2处时,下擦油辊、输送带3、上擦油辊2在夹送金属片的同时,输送带3对金属片的下表面进行润滑油涂布,而上擦油辊2对金属片的上表面进行润滑油涂布,润滑油涂布更加均匀,整个擦油装置只需粘油辊、下擦油辊、上擦油辊2、擦油驱动装置和输送带3,结构简单紧凑,生产成本较低,无需现有技术采用夹送机构、夹持转接机构进行夹持及转接,省去中间环节,擦油速度较快,而且,由于结构简单紧凑,其故障率也较低,大幅度提高了整台设备的生产效率。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