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纺织丝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6412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化学纤维领域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抗菌纺织丝线。



背景技术:

当今的纺织面料,已高度体现产品的新颖化、复合化、多样化、功能化之特点,对高性能、高附加值、特殊功能的服装、服饰及家纺面料产生巨大需求。近年来,国际上功能性纺织产品发展迅猛,除常见的防水、防油、防污、阻燃等功能性产品外,抗紫外、远红外保暖、抗菌、负离子等功能性产品也陆续问世,极人丰富了纺织品市场,更多的满足人们的不同用途和特殊消费需求。

一般纺织品如果是以纯羊毛制成,大都十分保暖,但是一般纯羊毛通常卷曲度较小,于编织成纺织品后,羊毛不易相互附着,容易掉毛,且羊毛比重达到1.31,编织成的纺织品重量较重,制成棉被或毛毯等纺织品,覆盖时较重而不舒适。而且缺乏抗菌能力,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

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具有抗菌能力且保暖效果好的纺织丝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市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抗菌能力且保暖效果好的纺织丝线,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纺织丝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

棉纤维80~90份、牛奶蛋白纤维15~20份、竹炭纤维15~20份、甲壳素纤维9~10份、微晶纤维素5~6份、羊毛纤维15~20份。

本发明采用了竹炭纤维和甲壳素纤维混用的方案提高了本发明的抗菌能力,而且采用了牛奶蛋白纤维提高了本发明的柔软性、亲肤性提高了本发明的透气性、导湿性和保暖性,而且由于牛奶蛋白中含有氨基酸,皮肤不会排斥这种面料,相当与人的一层皮肤一样,而对皮肤有养护作用。而且在本发明中采用了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可以提高本发明纤维之间的粘度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机械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

作为优选,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50nm以下。

本发明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可以提高纺织线内部的结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抗菌保暖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

本发明通过使用该种方法制备甲壳素纤维可以提高本发明的甲壳素的致密性,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抗菌和保暖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30份氢氧化钠,5~10份尿素,70~80份水。

作为优选,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

采用该种非溶剂可以使得甲壳素快速地再生出来,有助于加快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80~95%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

在本发明中采用了此方法来制备微晶纤维素,得到了粒度小纯度高的微晶纤维素,使得微晶纤维素可以更好地提高本发明纤维之间的粘度从而提高本发明的机械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具有良好的抗菌能力和保温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释:

实施例1

棉纤维80份、牛奶蛋白纤维15份、竹炭纤维15份、甲壳素纤维9份、微晶纤维素5份、羊毛纤维15份。

其中,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

其中,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50nm以下。

其中,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

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5份尿素,70份水。

其中,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

其中,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

其中,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95%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

实施例2

棉纤维90份、牛奶蛋白纤维20份、竹炭纤维20份、甲壳素纤维10份、微晶纤维素6份、羊毛纤维20份。

其中,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

其中,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50nm以下。

其中,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

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5份尿素,70份水。

其中,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

其中,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

其中,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95%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

实施例3

棉纤维80份、牛奶蛋白纤维18份、竹炭纤维18份、甲壳素纤维9份、微晶纤维素6份、羊毛纤维15份。

其中,所述的甲壳素纤维采用纳米甲壳素纤维。

其中,所述纳米甲壳素纤维直径是50nm以下。

其中,所述的纳米甲壳素纤维采用以下方法合成:将甲壳素溶解在溶剂中制得甲壳素水溶液,在搅拌下向甲壳素溶液中添加非溶剂使甲壳素逐渐从溶液中再生出来,将甲壳素和水以外的物质除去后,重新分散得到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干燥,获得纳米甲壳素纤维。

其中,所述的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20份氢氧化钠,5份尿素,70份水。

其中,所述的非溶剂采用水或氯化钾水溶液。

其中,所述的甲壳素采用以下方法溶解:将甲壳素与溶剂混合后冷冻至冰点以下,再加热至冰点以上解冻。

其中,所述的微晶纤维素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含水量为95%的马铃薯渣进行超微粉碎处理,然后利用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进行复合处理,再对酶解产物进行离心分离,分离得到的上清液作为饲料组分,再对分离得到的残渣依次进行脱半纤维素处理和脱木质素处理,随后用酸处理降解纤维素、除去残余淀粉,干燥后制得微晶纤维素。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