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梳棉并条流水线条桶阻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662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自动化梳棉并条流水线上的条桶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到棉纺工业,在规模以上的纺织纺纱企业,均已大范围引入自动化生产线,至多也是自动化生产线与传统生产线并存且后者逐渐减少产能。在现有的自动化纺织纺纱生产线上,梳棉、并条等环节均存在条桶释放工序,条桶会沿流水线涌出通道的斜坡加速向下涌出释放,由于条桶涌出速度较大,条桶之间相互碰撞甚至倾倒事件常有发生,因此必须注意安排人工值守控制涌出条桶的速率,由此明显降低了整个生产线的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梳棉并条流水线条桶阻尼装置,能够简便有效的控制条桶涌出速度,杜绝条桶碰撞及倾倒事故的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化梳棉并条流水线条桶阻尼装置,其结构中包括设置于自动化梳棉并条流水线上的两组限位立柱,此两组限位立柱位于条桶涌出通道的端口位置,且两限位立柱所处平面与条桶的涌出方向垂直;所述条桶的外径不大于所述两组限位立柱之间的净间距,且在两组限位立柱上分别设置一支阻尼胶片,两阻尼胶片呈八字形布局且所述条桶涌出时由八字形的大口进入由八字形的小口涌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尼胶片包括固定套接在所述限位立柱上的胶质筒部及固接在所述胶质筒部上向外延伸的胶质片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设置于两组限位立柱上的两支阻尼胶片的高度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设置于两组限位立柱上的两支阻尼胶片的高度为所述条桶整高的0.4-0.8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设置于两组限位立柱上的两支阻尼胶片的高度为所述条桶整高的0.6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组限位立柱之间的净间距为所述条桶外径的1-1.2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组限位立柱之间的净间距为所述条桶外径的1.1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支阻尼胶片构成的八字形的大口之间的净间距等同于两组限位立柱之间的净间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支阻尼胶片构成的八字形的小口之间的净间距为所述条桶外径的0.5-0.9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两支阻尼胶片构成的八字形的小口之间的净间距为所述条桶外径的0.6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条桶涌出通道的端口位置设置两组限位立柱,且在两组限位立柱上对应设置两支呈八字形分布的阻尼胶片,通过两阻尼胶片的柔性阻挡作用,能够简便有效的控制条桶涌出速度,杜绝条桶碰撞及倾倒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限位立柱(1)、阻尼胶片(2)、胶质筒部(3)、胶质片部(4)、条桶(5)。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中包括设置于自动化梳棉并条流水线上的两组限位立柱1,此两组限位立柱1位于条桶5涌出通道的端口位置,且两限位立柱1所处平面与条桶5的涌出方向垂直;为了实现条桶释放时的阻尼缓冲,在两组限位立柱1上分别设置一支阻尼胶片2,此阻尼胶片2包括固定套接在限位立柱1上的胶质筒部3及固接在胶质筒部3上向外延伸的胶质片部4,两阻尼胶片2呈八字形布局且条桶5涌出时由八字形的大口进入由八字形的小口涌出;进一步,设定两组限位立柱1之间的净间距为条桶5外径的1.1倍,使得条桶能够自由进入到两限位立柱1之间,与此同时设置两支阻尼胶片2构成的八字形的小口之间的净间距为条桶5外径的0.6倍(也可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利用柔性胶片的摩擦缓冲作用就可以有效缓冲条桶的释放速度;在高度选择上,设置两支阻尼胶片2的高度为条桶5整高的0.6倍为宜。

参看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时,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条桶5涌出通道的端口位置设置两组限位立柱1,且在两组限位立柱1上对应设置两支呈八字形分布的阻尼胶片2,通过两阻尼胶片2的柔性阻挡作用,能够简便有效的控制条桶5涌出速度,杜绝条桶5碰撞及倾倒事故的发生,进而在整体上提升自动化棉纺生产线的工作效率。

上述描述仅作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提出,不作为对其技术方案本身的单一限制条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