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69760发布日期:2019-04-20 05:4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更加详细地,涉及一种制造麻混纺单纱的方法,麻由于较高的强直性、无伸缩性、无卷曲等特性而难以纺织,通过将麻纤维和其他纤维混纺来弥补麻难纺织的缺点。



背景技术:

麻(hemp)是人类数千年前就开始使用的时间最长的纤维原料,和棉一起被分类为世界上两大天然纤维的植物性纤维原料,具有比棉纤维强10倍的耐用性,由于纤维质之间的许多孔隙,比起棉有两倍以上的优秀的吸汗能力和发散能力、优秀的透气性能。此外,众所周知,麻的去除味道的除臭功能和抗菌性等都很好。

具备所述多种功能的麻可以全面应用于内衣、运动服、牛仔裤、睡衣类、袜子等时尚产业。除了用于织物以外,也应用于纸浆产业、医药品产业、食品产业、燃料产业和化妆品产业等所有产业领域。最近,类似乐活(lohas)、生态(eco)的环保趋势的概念在幸福感趋势下日益进步,正在展望与环保趋势的概念相符合的麻织物可以使得消费者购买力增加,由此作为健康织物的麻的价值急速增加。

但是麻因为其纤维本身强直、没有伸缩性、且也不能卷曲,因此属于单独纺织十分困难的纤维。此外,即使对麻进行了纺织,也是粗糙、僵硬、没有柔软性,由于柔软性不足而褶皱过多,且伸长率很低,而且,由于产生很多毛羽等缺点,所以也存在穿戴感和活动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为了提升麻的聚集性,混纤有潜在卷曲变形纱并进行纺织,从而可以解决麻纺织的困难。

并且,本发明想要解决的另一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制造穿戴感和活动性优越的麻混纺单纱的方法,解决麻纤维的粗糙、生硬感和比其它纤维产生过多毛羽的问题。

本发明想要实现的技术课题不限制于以上提到的技术课题,未提及的又其他的技术课题,在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下面的记载得到明确的理解。

用于解决所述技术课题的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混纤工艺,为了增加由潜在卷曲变形纱(latent&potentialcrimpedyarn)纤维的3维链结构形成的麻纤维的聚集性,使得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和麻纤维一起通过开布机,从而制造混纺有10%至60%的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混纺纤维;梳条制造工艺,使得所述混纺纤维通过梳棉机(cardingmachine)进行梳理之后,通过牵伸装置进行牵伸,从而制造梳条(sliver);精纺工艺,其特征在于,作为缫丝使得所述梳条通过多个罗拉而供给至捻线装置,复合长丝纱经复合捻丝而成并具有低伸缩性长丝纱包裹高伸缩性长丝纱的结构,使得复合长丝纱不通过所述多个罗拉,而是作为包芯纱供给至所述捻线装置,所述复合长丝纱在所述捻线装置的上部嵌纱于由目标捻线数量的5%至20%的捻线所形成的位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当最终制造的麻混纺单纱的支数在临界支数以上时,进行针对被梳理的梳条的精梳工艺(combingprocess)并供给至所述牵伸装置,当最终制造的麻混纺单纱的支数未超过临界支数时,不进行精梳工艺。此时,麻混纺单纱的临界支数可以是48支(nm48's/ne25's)。

所述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工艺:为了防止损坏麻纤维和改善纺纱工作效率,在所述混纺纤维通过所述开布机被排出的过程或者在所述混纺纤维被投入开布机的过程中,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

所述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为了防止损坏麻纤维和改善纺纱工作效率,在麻纤维被供给至所述开布机之前,在老化室(agingroom)里向麻纤维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而使其成熟。

优选地,所述复合长丝纱以如下过程进行嵌纱:从卷绕装置以一定速度解开卷绕并经由导向杆后下降,沿纵向方向按照下方、上方和下方的顺序以“之”字形通过沿横向方向以连接的形式设置于张力调节环的三个环,在由所述目标捻线数量的5%至20%的捻线所形成的位置进行嵌纱。其目的在于,所述复合长丝纱在捻线初期依靠强力的旋转力来聚集想要在麻纤维处产生的毛羽,并向缫丝的侧面引入捻线,从而使得毛羽的产生最小化。

此时,所述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可以以如下形式进行调节:在竖向方向移动被固定的状态下,使得所述张力调节环向横向方向移动,或者在横向方向移动被固定的状态下,使得所述张力调节环向竖向方向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可以提供以下效果:为了弥补麻聚集性弱的缺点,混纺麻纤维和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而进行纺织,据此使得纺织效率能够突飞猛进。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可以提供以下效果:通过混纺潜在卷曲变形纱,弥补由麻所特有的生硬、强直、无伸缩性等导致的穿戴感和活动性不佳的缺点,维持麻特有的优点的同时,提升伸缩性和赋予优越的穿戴感和活动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可以提供以下效果:弥补麻比其它纤维产生过多的毛羽的缺点,在纺织过程中最小化毛羽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麻纤维和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混纺梳条中的麻纤维的聚集性提升的放大照片。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中所包含的精纺机的一个例子的构成图。

图5是构成图4所示的精纺机的张力调节环的放大图。

图6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所示的精纺机进行捻线时根据作为包芯纱的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而可以调节麻混纺单纱的性质的概念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中对作为包芯纱的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进行调节的机理的概念图。

图8是用于比较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单纱和通过一般纺织工艺制造的单纱的毛羽程度的侧面放大照片。

图9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麻混纺单纱的截面的放大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理解本发明和本发明的操作性或功能上的好处以及依靠本发明的实施达成的目标,应该参照例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和附图中记载的内容。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据此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各个附图中显示的一样的参照标号可以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100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另外,在图2中示出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100的构成要素不是必须的,因此,所述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100可以具有比其多的构成要素或者也可以具有比其少的构成要素。这对于构成所述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100的各个构成要素也是相同的。以下,参照需要的附图观察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

首先,通过开布机110使得麻纤维和潜在卷曲变形纱一起通过而制造混纺纤维s100。混纺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理由在于,因为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3维链结构能使麻纤维的聚集性增加,从而提升纺织效率。此时,优选地,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混纺率为10%到60%左右。原因在于,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混纺率不足10%时,则由于潜在卷曲变形纱的麻纤维的聚集性弱,可能导致纺织效率下降,如果潜在卷曲变形纱的混纺率超过60%,则可能导致麻特有的优点的发挥变弱。

随着s100步骤的进行,混纺纤维通过所述开布机110被排出时,喷雾装置120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s110。这样,水和乳化剂被吸湿性优越的麻纤维吸收,由此,可以防止麻纤维在纺织工艺中被折断或污损,同时还可以提升纺织工作效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在麻纤维被供给至开布机110之前,在老化室里向麻纤维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而事先使其成熟。相比于像s110步骤中一样,从开布机110排出时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这种情况可以更好地实现防止麻纤维的损坏和改善纺纱工作效率。在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麻纤维被供给至开布机110的过程中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

并且,根据不同的情况也可以省略前面所观察的向混纺纤维中喷射水和乳化剂混合溶液的工艺或向麻纤维中喷射水和乳化剂使其成熟的工艺。这适用于麻纤维的混纺率低于40%,其它纤维的混纺率较高,在麻纤维的聚集性方面不构成问题的情况。

如果随着s110步骤的进行而制造出混纺纤维,则使得所述混纺纤维通过梳棉机130进行梳理之后,不进行精梳工艺,而是通过牵伸装置(draftingmachine)140来进行牵伸,从而制造梳条s120。此时,省略精梳工艺的原因在于,如果针对经过梳理的梳条进行精梳工艺,则原来长度较短的纤维或者因工艺进行中纤维分离或折断使得纤维的长度变短的情况下可能使它们作为屑物被遗弃。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它实现例中,最终制造的麻混纺单纱的支数超过临界支数时,可以进行针对梳理过的梳条的精梳工艺后供给至所述牵伸装置,最终制造的麻混纺单纱的支数未满临界支数时,可以不进行精梳工艺。此时,麻混纺单纱的临界支数可以是48支(nm48's,ne25's)。这是因为,支数在48支以上时,为了维持纤维的均匀,进行精梳是优选。另外,考虑到追加的纤维的混纺、工作条件、纤维的长度等时,可以对所述临界支数进行变更。

如果随着s120步骤的进行制造出梳条,则在精纺机150中制造麻混纺单纱,所述操作通过以下过程来实现:s130,使得所述梳条通过多个罗拉并作为缫丝供给至捻线装置,使得经复合捻丝而成并具有低伸缩性长丝纱包裹高伸缩性长丝纱的结构的复合长丝纱不通过所述多个罗拉,而是作为包芯纱供给至所述捻线装置。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复合长丝纱指的是,低伸缩性长丝纱和高伸缩性长丝纱以所述结构形成。

此时,优选地,所述复合长丝纱在所述捻线装置的上端,嵌纱于由目标捻线数量的5%至20%的捻线所形成的位置。这是因为,在捻线开始的初期,因为强力的旋转力而产生麻纤维的毛羽,如果所述复合长丝纱嵌纱于所述位置,则所述复合长丝纱包裹毛羽(聚集)的同时向缫丝的侧面引入捻线,因此可以显著减少毛羽的产生。针对这样的机理后面可以参照图4至图6来详细观察。

所述复合长丝纱根据纺锤上端的捻线出现地点的引入位置改变原纱的功能和外观。越往上端(着捻的开始点),包芯纱朝向缫丝中央的倾向就越变强,从而伸长率变高,虽然包芯纱不出现在外部,但是对毛羽的控制不足,当嵌纱位置太往下端倾斜时,控制毛羽的效果良好,但是包芯纱在外部的突出交叉点变高,伸长率降低。这可以根据织物的用途和特性进行调整,适合的利用范围是5~20%。

根据和所述梳条一起捻线的复合长丝纱可以决定所述麻混纺单纱的特性。比如,如果低伸缩性长丝纱强度和耐磨性、起球性优秀的话,则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麻混纺单纱可以具有由低伸缩性纤维造成的高强度和耐磨性。这样的低伸缩性纤维可以是尼龙纤维、涤纶系列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定于此。并且,高伸缩性长丝纱可以是聚氨酯纤维或将高伸缩性潜在卷曲变形纱牵伸至事先规定的范围内的长丝纱,因此,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麻混纺单纱可以具有比麻得到飞跃性提升的伸缩性。

对以上所观察的根据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的效果进行整理,结果如下。

—通过混纺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来解决麻纺织的困难。

—向麻纤维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而使其成熟,或者向从开布机排出或被投入开布机的混纺纤维中喷射水和乳化剂的混合溶液,据此在纺织过程中防止麻纤维损坏和提升工作效率。

—精纺工艺中,通过作为包芯纱被供给的混纺有低伸缩性长丝纱和高伸缩性长丝纱的长丝纱来改变麻混纺纺织纱的功能和外观等。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麻纤维和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混纺梳条中的麻纤维的聚集性提升了的放大照片。

参照图3的(a)可以得知,麻纤维的情况,相互缠绕的性质(即,聚集性)本身较低而纤维之间相互分离,因为这样的性质,麻纤维具有单独纺织相当困难的特征。另外,参照图3的(b)可以得知,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情况,聚集性较强而能够相互强烈地缠绕,这样的潜在卷曲变形纱的强聚集性可以用于弥补麻纤维较弱的聚集性。

如果观察图3的(c)所示的混纺梳条放大图以及图3的(d)所示的松解开的麻纤维和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混纺梳条,则可以得知,在粗的麻纤维中,薄的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聚集麻纤维。这和前面观察的一样,之所以能够这样是因为,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的伸缩性3维链结构可以包紧麻纤维。依靠这样的机理可以弥补聚集性较弱而纺织困难的麻的缺点,从而飞跃地提高纺织的效率。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系统中包含的精纺机150的一个例子的构成图。图5是构成图4所示的精纺机150的张力调节环170的放大图。参照图4,所述精纺机150包括喇叭(trumpet)153、多个罗拉(154、155和156)、导向杆162和张力调节环170。作为参考,图4中所示的所述精纺机150的构成要素不是必须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精纺机150也可以不全都包括图4中所示的构成要素,还可以包括图4中没示出的其它构成要素。

缠绕于卷绕装置151的单纤维缫丝在所述卷绕装置151处解开,通过喇叭130之后,通过所述多个罗拉(154、155和156)的同时得到牵伸之后,被供给至捻线装置(未图示)。另外,图4中,所述精纺机150包括后罗拉154、中罗拉155和前罗拉156,但是根据实际形态,也可以包含更多数量的罗拉,并且也可以包含更少数量的罗拉。

其它卷绕装置160缠绕有作为包芯纱将要被供给至所述精纺机150的复合长丝纱161。所述复合长丝纱可以由复合捻丝而成的低伸缩性长丝纱和高伸缩性长丝纱构成。长丝纱的复合捻丝技术是众所周知的公知的技术,所以省略了对于所述复合长丝纱的复合捻丝过程的详细说明。

所述低伸缩性长丝纱是通过所述复合纺织纱制造装置100制造的复合纺织纱的特性中表现出高强度和耐磨性、优秀的起球性的部分。所述低伸缩性长丝纱既可以是利用低伸缩性长丝纤维的fdy(fulldrawnyarn,全牵伸丝),也可以是dty(drawtexturedyarn,拉伸变形丝)。

所述低伸缩性长丝纤维可以是尼龙纤维、涤纶纤维、人造纤维、丝纤维、竹纤维、芳族聚酰胺纤维、uhmwp(ultrahighmolecularweightpolymer,超高分子量聚重物)中的一个。但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

并且,所述高伸缩性长丝纱可以是将聚氨酯纤维或高伸缩性潜在卷曲变形纱牵伸至事先规定的范围的长丝纱。所述高伸缩性长丝纱可以是在最终制造的复合纺织纱中负责表现伸缩性的部分。

缠绕于所述卷绕装置160的复合长丝纱以一定的速度解开卷绕的同时被送出,经由导向杆162并通过张力调节环170后被供给至所述捻线装置。换句话说,从卷绕装置160以一定速度解开卷绕并经由导向杆162后下降的复合长丝纱沿纵向方向按照下方、上方和下方的顺序以“之”字形通过沿着横向方向以连接的形式设置于张力调节环170的三个孔,然后供给至捻线装置。

此时,优选地,所述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即,在进行捻线过程中供给复合长丝纱后开始与所述缫丝缠绞的位置)为针对所述缫丝由目标捻线数量的5%至20%的捻线形成的位置。所述的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是如下位置:复合长丝纱利用由捻线产生的离心力来包裹在缫丝中所包含的麻中产生的毛羽的同时,深入缫丝内部而使得毛羽的产生最小化。

另外,参照图5,更加详细地观察所述张力调节环170。从卷绕装置160解开卷绕、经过导向杆162后下降的复合长丝纱从位于最右侧的环171的上部向下方下降通过。之后,复合长丝纱从下部向上方通过中间的环172之后,再从上部向下方通过最左侧的环173,然后被供给至捻线装置。

如此,复合长丝纱以“之”字形通过所述环(171、172和173)的同时防止从所述卷绕装置160急剧地解开卷绕,并使得施加于它的张力保持一定水准。另外,为了调整包芯纱的嵌纱位置,所述张力调节环170的位置可以以向上下或左右移动的形式被固定。对此可以参照后面的图6和图7更加详细地进行观察。

参照图3至图5来观察,所述导向杆162和张力调节环170的组合仅仅是用于以一定速度解开复合长丝纱后进行输出供给的一个例子。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其它实现例中,为了使得缠绕于卷绕装置160的复合长丝纱以一定的速度解开,也可以实现为可以施加一定力的其他结构。

和以上所观察的相同,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中,由于复合长丝纱不通过罗拉154、155和156(即,由于向捻线装置供给缫丝和包芯纱的过程完全分离),所以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中容易控制工艺,并可以提高纺织效率。

图6是用于说明通过图4所示的精纺机150进行捻线时根据作为包芯纱的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可以调节麻混纺单纱的性质的概念图。作为参考,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表现出最终目标捻线数量与捻线所形成的捻线装置上部位置的比率。

首先,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在不足最终捻线数量的5%的情况下,包芯纱进入缫丝的内侧,从而看不见包芯纱,这种情况下伸缩性虽然变高,但是对毛羽控制不足,不适合作为麻纱纺织条件。

下面,根据本发明,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在最终捻线数量的5%至20%的情况下,作为包芯纱被提供的复合长丝纱聚集毛羽,从而深入缫丝内部,并且复合长丝纱的一部分形成纺织纱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捻线时,复合长丝纱利用缫丝中所包含的麻来包裹产生的毛羽,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制造出的纺织纱产生毛羽的可能性。

但是,此时所制造的纺织纱表面的很多部分被阻断毛羽产生的缫丝所占据,所述制造的纺织纱可以保持麻本身固有的特性。另外,因为所述复合长丝纱具有耐用性强的低伸缩性长丝纱包裹高伸缩性长丝纱的结构,所以依靠露出于表面的复合长丝纱,所述制造的纺织纱的抗起球性可以变得更高,依靠复合长丝纱内部的高伸缩性长丝纱可以发挥所述制造的纺丝纱的伸缩性。

和以上观察的一样,就根据本发明而制造的麻混纺单纱而言,按照所述机理,减少了毛羽,并且由于混纺有低伸缩性长丝纱而可以具备优越的抗起球性和耐用性,并且由于混纺有潜在卷曲变形纱和高伸缩性长丝纱,所以对比用麻制造的一般纺织纱,可以具有非常优越的伸缩性。

最后,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超过最终捻线数量的20%时,具有包裹作为包芯纱被提供的复合长丝纱的缫丝同时,其一部分深入缫丝的内部,其余部分凸出于所制造的纺织纱的表面的结构。此时,复合长丝纱包裹在缫丝中所包含的麻中所产生的毛羽的同时,可以使得毛羽减少,但是复合长丝纱的很多部分凸出于所制造的纺织纱的表面,从而使得麻特有的特点的发挥与根据本发明的情况相比不得不降低,伸长率也降低。

图7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中调节作为包芯纱的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的机理的概念图。作为参考,与参照图3至图5所观察到的一样,图7的概念图假定了包芯纱从右侧嵌纱的情况。

参照图7可以得知,在固定垂直位置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的包芯纱的嵌纱位置超过最终目标捻线数量5%的情况下,使得张力调节环170向左边移动(即,使得接近缫丝),从而以使得包芯纱嵌纱在根据本发明的嵌纱位置的目标捻线数量的5%至20%的位置的形式进行控制,包芯纱的嵌纱位置为超过目标捻线数量的20%的下面部分时,使得张力调节环170的位置向右移动(即,远离缫丝),从而可以调节包芯纱的嵌纱位置。

换句话说,在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中,在垂直方向移动被固定的状态下,使得张力调节环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容易地调节精纺机中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另外,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现例中,为了调节作为包芯纱的复合长丝纱的嵌纱位置,在水平方向移动被固定的状态下,使得张力调节环的位置沿垂直方向移动,或者也可以同时调节张力调节环的水平方向位置和垂直方向位置。

图8是用于比较根据本发明的麻混纺单纱的制造方法制造的单纱和通过一般的通常的纺织工艺制造的单纱的毛羽程度的放大照片。

作为参考,在参图8的(a)和图8的(b)中,均将麻纤维和潜在卷曲变形纱纤维混纺梳条作为缫丝来供给,将复合长丝纱作为包芯纱进行提供。参照图8的(a)和图8的(b)可以得知,与通过通常的方式精纺的麻混纺单纱相比,根据本发明精纺的麻混纺纺纱的毛羽产生得更少。

图9是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麻混纺单纱的截面放大照片。

参照图9可知,具有低伸缩性长丝纱的尼龙包裹高伸缩性长丝纱pu的结构的复合长丝纱形成麻混纺单纱表面的一部分的同时深入到其内部。由于这种截面结构,根据本发明制造的麻混纺单纱在维持麻固有特性的同时,耐久性和抗起球性强,且还可以具有伸缩性。作为参考,在图9的实施例中,追加混纺有用于提升保温性的羊毛。

如上所述,虽然根据限定的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所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所属的领域具备一般知识的技术人员可以基于所述记载进行多样的修改和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能局限并规定于所说明的实施例,应该根据后面叙述的权利要求书以及与该权利要求书均等的事项来决定。

标号说明

100:麻混纺单纱的制造体系110:开布机

120:喷雾装置130:梳棉装置

140:牵伸装置150:精纺机

151:卷绕装置152:缫丝

153:喇叭154:后罗拉

155:中罗拉156:前罗拉

160:卷绕装置161:包芯纱

162:导向杆170:张力调节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