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锦纶长丝生产用的丝线上油管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4711发布日期:2018-12-05 19: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锦纶长丝生产用的丝线上油管路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锦纶长丝制作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锦纶长丝生产用的丝线上油管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民用纺织品中,由于服装性能的需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锦纶长丝,现有的锦纶长丝在制作时,喷丝后需要对丝线进行上油,然而现有的上油装置,其不能很好的分配上油量,进而使得有的丝线上油多、有的丝线上油少,使得丝线的品质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锦纶长丝生产用的丝线上油管路布置结构,其能够均匀对每根丝线进行上油,保证所生产的丝线的品质。

一种锦纶长丝生产用的丝线上油管路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平行排列的八个抹油装置,所述抹油装置的前端为抹油部件,对应的丝贯穿所述抹油部件的中间间隙、进行抹油处理,所述抹油装置的后端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抹油装置的内侧下端面设置有回油出口,所述回油出口的正下方布置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沿着所述抹油装置的排布方向布置,所述回油槽的长度覆盖所有的所述抹油装置所对应的回油出口,所述回油槽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外接至回油箱,出油箱通过出油管外接两个独立的油计泵,每个油计泵的四个出口分别连接至对应的所述抹油装置的进油口。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回油槽的底板从另一侧向一侧倾斜,确保回油能够快速从回油槽进入到回油管路;

丝的位置位于所述回油槽前端壁的前部位置,所述回油槽的前端不和丝相接触,确保丝的顺利抹油;

所述出油箱通过两根出油管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油计泵的入油口,每个油计泵设置有四个出口,每个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支路连接对应的所述抹油装置的进油口;

所述回油箱通过油泵接通所述出油箱,当有需要时,可将回油箱内的油泵入出油箱。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丝通过抹油装置的抹油部件进行抹油,抹油装置的进油口流入油,回油出口将油排出,排出的油进入到回油槽,出油箱分别通过独立的油计泵通过对应的出口给每个抹油装置进行独立供油,其能够均匀对每根丝线进行上油,保证所生产的丝线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结构示意图简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抹油装置1、油泵2、进油口3、回油出口4、回油槽5、回油管路6、回油箱7、出油箱8、出油管9、油计泵10、底板11、支路12。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锦纶长丝生产用的丝线上油管路布置结构,见图1:其包括平行排列的八个抹油装置1,抹油装置1的前端为抹油部件,对应的丝贯穿抹油部件的中间间隙、进行抹油处理,抹油装置1的后端设置有进油口3,抹油装置1的内侧下端面设置有回油出口4,回油出口4的正下方布置有回油槽5,回油槽 5沿着抹油装置1的排布方向布置,回油槽5的长度覆盖所有的抹油装置1所对应的回油出口4,回油槽5的一侧下方设置有回油管路6,回油管路6外接至回油箱7,出油箱8通过出油管9外接两个独立的油计泵10,每个油计泵 10的四个出口分别连接至对应的抹油装置1的进油口3。

回油槽5的底板11从另一侧向一侧倾斜,确保回油能够快速从回油槽5 进入到回油管路6;

丝的位置位于回油槽5前端壁的前部位置,回油槽5的前端不和丝相接触,确保丝的顺利抹油;

出油箱8通过两根出油管9分别对应连接两个油计泵10的入油口,每个油计泵10设置有四个出口,每个出口分别通过对应的支路12连接对应的抹油装置1的进油口3;

回油箱7通过油泵2接通出油箱8,当有需要时,可将回油箱7内的油泵入出油箱8。

其工作原理如下:丝通过抹油装置1的抹油部件进行抹油,抹油装置1 的进油口3流入油,回油出口4将油排出,排出的油进入到回油槽5,出油箱 8分别通过独立的油计泵10通过对应的出口给每个抹油装置1进行独立供油,其能够均匀对每根丝线进行上油,保证所生产的丝线的品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