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4688发布日期:2018-12-05 19:59阅读:1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喷丝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适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喷丝板。



背景技术:

目前,纺粘无纺布生成时,聚合物溶体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从溶体管道流向纺丝箱,在纺丝箱中溶体经过喷丝板时,溶体从较大的空间挤入很小的微孔时流动速率急剧增加,经由喷丝板挤出成网,其中,溶体经溶体管道后呈喇叭口形式流向分配板,在经过喇叭口流向分配板以及从分配板流向喷丝板时,由于溶体分配不均匀,溶体在喷丝板两端的挤出压力相对较小,喷丝时易在两端出现滴料现象,这会对成网机的网帘的透气性和使用寿命以及热轧机的轧点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滴料现象、增大两端的挤出压力的适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喷丝板。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喷丝板,包括有板体,所述板体上开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喷丝孔,还包括有若干个石墨塞,其中,任意一个所述石墨塞均可嵌入任意一个喷丝孔中形成闭塞孔以隔绝溶体流过喷丝孔,多个所述石墨塞分别与位于板体两端的多个喷丝孔相嵌入配合,以在板体两端分别形成规则图案排列的闭塞孔组。

进一步,所述石墨塞包括塞盖和一体成型于塞盖底面上的塞柱,其中,所述塞柱外周面由上至下依次成型有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所述第一梯形部的底面与喷丝孔外围相接触,所述第二梯形部嵌入喷丝孔中。

进一步,所述塞盖外周面上设有螺旋纹路。

进一步,所述闭塞孔组的规则图案排列为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闭塞孔组的规则图案排列为三角形。

进一步,所述闭塞孔组的规则图案排列为半圆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石墨塞嵌入喷丝孔中形成闭塞孔,以起到隔绝溶体流过该喷丝孔,从而在板体两端分别形成规则图案排列的闭塞孔组,确保在不影响成网的幅宽的基础上,在喷丝板两端减少供熔体穿过挤出的喷丝孔数量,从而达到增大喷丝板两端的挤出压力,进而改善滴料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塞孔组为椭圆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塞孔组为半圆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塞孔组为三角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石墨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石墨塞嵌入喷丝孔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板体,11-喷丝孔,2-石墨塞,21-塞盖,22-第一梯形部,23-第二梯形部,3-闭塞孔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附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纺粘无纺布的喷丝板,包括有板体1和若干个石墨塞2,其中,板体1上开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喷丝孔11(本实施例的喷丝孔11均为沿竖向延伸的圆柱形孔,供熔体穿过挤出成丝束)。任意一个石墨塞2均可嵌入任意一个喷丝孔11中形成闭塞孔,以起到隔绝熔体流过该喷丝孔11。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石墨塞2分别与位于板材两端的多个喷丝孔11相嵌入配合,以在板材两端分别形成规则图案排列的闭塞孔组3,其中,每组闭塞孔组3由多个闭塞孔构成,通过在喷丝板的两端设置闭塞孔组3,从而确保在不影响成网的幅宽的基础上,在喷丝板两端减少供熔体穿过挤出的喷丝孔11数量,从而达到增大喷丝板两端的挤出压力,进而改善滴料现象,同时,闭塞孔组3按规则图案排列,从而保证熔体在喷丝板两端被挤出时的均匀分布,另外,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对闭塞孔组3的排布进行任意的图案排列。为了便于对本申请的闭塞孔组3的理解,特列举以下情况:

情况一:如附图2所示,闭塞孔组3的规则图案排列可为椭圆形。

情况二:如附图3所示,闭塞孔组3的规则图案排列为半圆形。

情况三:如附图4所示,闭塞孔组3的规则图案排列为三角形。

通过上述的规则图案排列的闭塞孔组3,使得熔体冲喷丝板挤压成网时,所形成的纤维网由边向里表现为由薄到厚,不影响成网幅宽。

参见附图5和附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本实施例的石墨塞2的理解,本实施例的石墨塞2包括塞盖21和一体成型于塞盖21底面上的塞柱,其中,塞柱的外周面由上至下依次成型有第一梯形部22和第二梯形部23,第一梯形部22的径宽大于第二梯形部23的径宽。另外,第一梯形部22的底面与喷丝孔11外围相接触且第二梯形部23嵌入喷丝孔11中,其中,第二梯形部23与喷丝孔11过盈配合。通过上述的方式,实现了石墨塞2嵌入喷丝孔11西才能闭塞孔,从而以达到隔绝溶体流过喷丝孔11的效果。其次,为了便于操作人员对石磨柱的安装及拆卸,通过在塞盖21外周面成型有螺旋纹路,以增大塞盖21与手部之间的摩擦力。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