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5037发布日期:2019-02-22 22:2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除尘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



背景技术:

开棉机作为开清梳联合机的主要设备,用于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作初步的开松和除杂,供下道工序使用。目前市场上的单轴流开棉机最高产量为1500kg/h,当清梳联产量达到甚至超过2000kg/h的时候,棉纺厂就需要配置两台单轴流开棉机,这样的流程占地空间大,管道复杂,配置设备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棉机包括机架、进棉分配组件、导流罩、打手组件、尘棒组件、落棉小车组件、驱动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机架内部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之间通过中撑板间隔;

所述导流罩设于机架上方,所述导流罩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导流罩和右导流罩,所述左导流罩和右导流罩均分别包括罩体,所述罩体上设有进棉口、出棉口,所述进棉口、出棉口呈斜对角方向设置,所述左导流罩和右导流罩之间通过微尘排除方管连接,所述微尘排除方管两侧板上均设有网眼,所述微尘排除方管上设有微尘排除口,所述左导流罩进棉口与右导流罩进棉口连接,所述左导流罩进棉口与右导流罩进棉口在靠近连接端内部均设有网眼板,所述网眼板将进棉口划分成进棉空间和排气空间,所述排气空间下端连通微尘排除方管;

所述进棉口连接进棉分配组件,所述进棉分配组件中心从上而下设有三角形挡板和气流分隔板,所述气流分隔板两侧对称设有通风板,所述通风板上设有若干通风孔,所述通风板顶部连接三角形挡板、底部连接网眼板,所述气流分隔板两侧通风板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底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打手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打手和右打手,所述尘棒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尘棒组和右尘棒组,所述落棉小车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落棉小车和右落棉小车,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所述左打手、左尘棒组、左落棉小车和左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机架左腔体中,所述右打手、右尘棒组、右落棉小车和右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机架右腔体中,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控制器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打手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打手组件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进棉分配组件包括圆方管、矩弯管和锥形棉分配管,所述圆方管包括圆形入口和方形出口,所述方形出口连接矩弯管一端,所述矩弯管另一端连接锥形棉分配管窄口径端,所述锥形棉分配管宽口径端连接进棉口,所述矩弯管内部中心设有三角形挡板,所述锥形棉分配管中心设有气流分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棉分配管垂直面一侧中心设有垂直滑轨,所述滑轨两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锥形棉分配管上,所述滑轨与锥形棉分配管之间设有补风调节板,所述补风调节板连接滑轨并可相对滑轨滑动,所述锥形棉分配管在相对补风调节板位置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打手、右打手分别设置于左腔体、右腔体最上方,所述左尘棒组、右尘棒组分别设置于左打手、右打手下方,所述左尘棒组和右尘棒组均分别为4组尘棒组,所述左落棉小车、右落棉小车分别设置于左尘棒组、右尘棒组下方,所述左驱动组件、右驱动组件分别设置于机架左腔体、机架右腔体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开棉机还包括微尘输出管、出棉管组件,所述微尘输出管连接微尘排除口,所述出棉管组件包括两个相同的出棉管,所述两个出棉管分别连接左导流罩出棉口与右导流罩出棉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棉管组件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两个出棉管一端分别通过三通管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左导流罩出棉口与右导流罩出棉口。

进一步地;所述开棉机还包括吸落杂管道组件,所述吸落杂管道组件包括左吸落杂管道和右吸落杂管道,所述左吸落杂管道连接左落棉小车,所述右吸落杂管道连接右落棉小车。

进一步地;所述吸落杂管道组件还包括弧形三通管道,所述弧形三通管道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方向相同,所述出口方向与第一接口方向垂直,所述左吸落杂管道一端连接左落棉小车、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口,所述右吸落杂管道一端连接右落棉小车、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上还设有视窗和下补风口,所述视窗与微尘排除方管呈对向设置,所述微尘排除方管中心垂直面上设有微尘分隔板,所述下补风口设于出棉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左驱动组件和右驱动组件结构相同,均分别包括电机、三角带、皮带轮和电机底座,所述电机底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电机固定在电机底座上,所述皮带轮固定在左打手或右打手中心轴端部,所述电机与皮带轮通过三角带连接,所述控制器连接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包括两台单轴流开棉机的开松除杂系统,能够满足2000kg/h以上最高3000kg/h产量的要求,占地空间少,管道简单,配置设备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的进棉分配组件可实现棉流稳定分开喂入:三角形挡板首先将棉流分开,分到两个通道里的棉流通过通风板向中间排气,气流分割板可将两个通道排出的风隔离,避免互相干扰,从而实现棉流速度变缓、稳定分开喂入,因此避免了目前单轴流开棉机落白现象;两个通道排出的风再分别通过进棉口的排气空间进入微尘排除方管,促进微尘排除;

(3)本实用新型由一台控制器控制两台电机,在实现相同产量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的整机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图;

图3为进棉分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补风调节板下移状态图;

图5为图3中补风调节板下移至滑轨最底端状态图;

图6为图2中进棉分配组件的放大图;

图7为打手组件与驱动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导流罩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进棉分配组件与导流罩排气回风原理图;

图10为微尘排除方管的气流原理图;

图11为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尘棒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出棉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后视图。

图中:1、进棉分配组件;2、机架;3、打手组件;4、尘棒组件;5、驱动组件; 6、落棉小车组件;7、导流罩; 8、出棉管组件;9、吸落杂管道组件;10、控制器;11、圆方管;12、矩弯管;13、锥形棉分配管;14、补风调节板;15、滑轨;16、螺母;17、三角形挡板;18、通风板;19、气流分隔板;20、通孔;21、中撑板;31、左打手;32、右打手;41、左尘棒组;42、右尘棒组;51、左驱动组件;52、右驱动组件;53、电机;54、三角带;55、皮带轮;56、电机底座;61、左落棉小车;62、右落棉小车;70微尘分隔板;71、左导流罩;72、右导流罩;73、罩体;74、进棉口;75、出棉口;76、网眼板;77、微尘排除方管;78、微尘排除口;79、微尘输出管;80、视窗;81、出棉管;82、三通管;91、左吸落杂管道;92、右吸落杂管道;93、弧形三通管道;94、第一接口;95、第二接口;96、出口;97、下补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图1至图14所示, 一种并联式单轴流开棉机,所述开棉机包括机架2、进棉分配组件1、导流罩7、打手组件3、尘棒组件4、落棉小车组件6、驱动组件5和控制器10,所述机架2内部设有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左右对称的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左腔体和右腔体之间通过中撑板21间隔;

所述导流罩7设于机架2上方,所述导流罩7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导流罩71和右导流罩72,所述左导流罩71和右导流罩72均分别包括罩体73,所述罩体73上设有进棉口74、出棉口75、视窗80、下补风口97,所述进棉口74、出棉口75呈斜对角方向设置,所述下补风口97设于出棉口75下方,所述左导流罩71和右导流罩72之间通过微尘排除方管77连接,所述微尘排除方管77两侧板上均设有网眼,所述微尘排除方管77上设有微尘排除口78,所述微尘排除方管77中心垂直面上设有微尘分隔板70,所述视窗80与微尘排除方管77呈对向设置,所述左导流罩71进棉口与右导流罩72进棉口连接,所述左导流罩71进棉口与右导流罩72进棉口在靠近连接端内部均设有网眼板76,所述网眼板76将进棉口74划分成进棉空间和排气空间,所述排气空间下端连通微尘排除方管77;

所述进棉分配组件1包括圆方管11、矩弯管12和锥形棉分配管13,所述圆方管11包括圆形入口和方形出口,所述方形出口连接矩弯管12一端,所述矩弯管12另一端连接锥形棉分配管13窄口径端,所述锥形棉分配管13宽口径端连接左导流罩进棉口和右导流罩进棉口,所述矩弯管12内部中心设有三角形挡板17,所述锥形棉分配管13中心设有气流分隔板19,所述气流分隔板19两侧对称设有通风板18,所述通风板18上设有若干网眼,所述通风板18顶部连接三角形挡板17、底部连接网眼板76,所述气流分隔板19两侧通风板18顶部之间的距离小于其底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锥形棉分配管13垂直面一侧中心设有垂直滑轨15,所述滑轨15两端通过螺母16固定在锥形棉分配管13上,所述滑轨15与锥形棉分配管13之间设有补风调节板14,所述补风调节板14连接滑轨15并可相对滑轨15滑动,所述锥形棉分配管13在相对补风调节板位置设有通孔20;

所述打手组件3包括对称设置的左打手31和右打手32,所述尘棒组件4包括对称设置的左尘棒组41和右尘棒组42,所述落棉小车组件6包括对称设置的左落棉小车61和右落棉小车62,所述驱动组件5包括对称设置的左驱动组件51和右驱动组件52,所述左打手31、左尘棒组41、左落棉小车61和左驱动组件51分别设置于机架2左腔体中,所述右打手32、右尘棒组42、右落棉小车62和右驱动组件52分别设置于机架2右腔体中,所述控制器10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左驱动组件51和右驱动组件52均分别包括电机53、三角带54、皮带轮55和电机底座56,所述电机底座56固定在机架2上,所述电机53固定在电机底座56上,所述皮带轮55固定在左打手31或右打手32中心轴端部,所述电机53与皮带轮55通过三角带54连接,所述控制器10连接电机53并驱动左打手31和右打手32旋转。

所述左打手31、右打手32分别设置于左腔体、右腔体最上方,所述左尘棒组41、右尘棒组42分别设置于左打手31、右打手32下方,所述左尘棒组41和右尘棒组42均分别为4组尘棒组,所述左落棉小车61、右落棉小车62分别设置于左尘棒组41、右尘棒组42下方,所述左落棉小车61、右落棉小车62均可分别从左腔体、右腔体中抽出,所述左驱动组件51、右驱动组件52分别设置于机架2左腔体、机架2右腔体底部。

所述开棉机还包括微尘输出管79、出棉管组件8和吸落杂管道组件9,所述微尘输出管79连接微尘排除口78,所述出棉管组件8包括两个相同的出棉管81和三通管82,所述两个出棉管81一端分别通过三通管82连接,另一端分别连接左导流罩71出棉口与右导流罩72出棉口;所述吸落杂管道组件9包括左吸落杂管道91、右吸落杂管道92和弧形三通管道93,所述弧形三通管道93包括第一接口94、第二接口95和出口96,所述第一接口94与第二接口95方向相同,所述出口96方向与第一接口94方向垂直,所述左吸落杂管道91一端连接左落棉小车61、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口94,所述右吸落杂管道92一端连接右落棉小车62、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95。

使用时,将棉块送入进棉分配组件1,矩弯管12内的三角形挡板17首先将棉流分开,分到两个通道里的棉流通过通风板18向中间排气,气流分隔板19将两个通道排出的风隔离,避免互相干扰,棉流速度变缓、稳定分开喂入;调节滑轨15两端的螺母16,增加滑轨15与锥形棉分配管13之间的间隙,然后移动补风调节板14,通过通孔20进行补风,根据产量的不同,调节补风量大小,促进两个通道排出的风顺利进入微尘排除方管77;两股棉流分别进入机架2左腔体、右腔体中,经过打手组件3、尘棒组件4进行开松除杂,部分较小质量轻的微尘和杂质通过微尘排除方管77排出,其它杂质分别落入左落棉小车61、右落棉小车62中,通过吸落杂管道组件9排出,两股棉流通过出棉管组件8汇成一股棉流进入下道工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