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弹性包覆纱以及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4070发布日期:2020-04-17 21:5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亚麻弹性包覆纱以及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亚麻纺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麻弹性包覆纱以及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饰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亚麻纤维织品被誉为天然空调,亚麻的散热性能极佳,亚麻是天然纤维中较高贵的纤维,它吸湿散热,保健抑菌,防污抗静电,防紫外线,并且阻燃效果极佳。用亚麻制作的服饰深受人们的喜爱。

亚麻是天然纤维,亚麻面料透气、舒适、抗菌,但亚麻这种材质韧性十足,毫无弹力,而且亚麻纱线是由亚麻纤维经加捻后纺成细纱,亚麻纤维本身粗细不均,因此纺成的细纱往往也是粗细不均,纺成面料后容易变形、起皱。为了解决亚麻变形、起皱的问题,目前大都采用亚麻纱线与其他纱线混纺或者将亚麻纱制成包覆纱,通过添加其他纤维的方式,改变纱线的弹力来提高面料的抗变形及抗皱性能。

cn108085811a提供了一种复合包覆纱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包覆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为氨纶丝,外包纱包括木棉纤维纱线和亚麻纤维纱线,所述木棉纤维纱线缠绕于所述氨纶丝表面,所述亚麻纤维纱线缠绕于所述木棉纤维纱线外,所述亚麻纤维纱线和木棉纤维纱线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木棉纤维纱线和亚麻纤维纱线采用环保染液染成黑色。cn108660563a提供了防脱丝包覆纱及其制备工艺,该包覆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纱,所述芯纱为尼龙长丝,外包纱包括亚麻纤维纱线和海藻纤维纱线,所述亚麻纤维纱线缠绕于所述尼龙长丝表面,所述海藻纤维纱线缠绕于所述亚麻纤维纱线外,所述海藻纤维纱线和亚麻纤维纱线的缠绕方向相反。cn103382603a公开了一种免刺痒麻芯包覆纱及其加工方法,该包覆纱包括芯纱和外包缠纱,其中,所述芯纱为麻类纱线,所述外包缠纱为短纤纱或长丝纱,所述短纤纱或长丝纱缠绕在麻类纱线外并包覆住麻类纱线;其加工方法包括:芯纱退绕、引纱、包缠和卷绕成形四步。cn105839428a公开了一种新型尼龙包覆纱纬弹皱感面料的染整工艺,所述染整工艺按如下流程进行:溢流缸练布→染色、固色→脱水、开幅→定型,其中:所述定型温度(138-145)℃,定型车速是(32-38)m/min,+4个正超喂。cn107177922a公开了一种亚麻弹力面料。本申请的亚麻弹力面料最终支数为50nm,在亚麻原料的选择上主要考虑的亚麻原料的分裂度指标,根据试验最终选择了分裂度在250支以上的亚麻打成麻。生产亚麻高支纱采用生物酶脱胶技术。

上述专利给出了目前解决亚麻织物广泛存在质地粗硬、刺激皮肤、透气性差等穿着不适的问题,但是对于亚麻织物起皱的问题却不能够很好的解决,由于亚麻纱线本身的粗细不均匀,因此导致亚麻织物起皱也不均匀,亚麻织物不但弹性差,而且容易变形,并且变形位置形成的皱为不规则的大皱,变形与起皱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织物本身的美观,并且仅仅采用传统染整工艺尽管大大提高了抗皱性能,但也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纯亚麻面料起皱的问题,由亚麻材质本身属性带来的起皱问题,目前除了后整理工艺的化学方式进行抗皱处理外,从结构改变的角度对纯亚麻织物进行抗皱处理尚处于空白,这成为了制约麻类织物领域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织物蓬松柔软、起皱均匀细小、弹性好、变形小的亚麻弹性包覆纱以及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亚麻弹性包覆纱,其由高弹丝作为芯纱,以及包裹于芯纱外部的包覆层组成的复合纱线,所述包覆层包括沿芯纱的轴向以左螺旋形的方式在芯纱表面包缠的第一包覆层,以及沿芯纱的轴向以右螺旋的方式在第一包覆层表面包缠的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为亚麻长纤维,第二包覆层为锦纶长丝纤维,所述芯纱的预牵伸倍数为1.5~7倍,亚麻长纤维细度:3×6.4tex,捻度:600~800t/m,锦纶长丝纤维细度:3×6.4tex,捻度:600~800t/m。

上述的亚麻弹性包覆纱,所述芯纱经拉伸加热后,锦纶长丝纤维与芯纱热粘合将亚麻长纤维固定在芯纱上,拉伸恢复后,在锦纶长丝纤维、亚麻长纤维以及芯纱三者交错的各点之间的亚麻长纤维因芯纱回缩,沿芯纱的轴向形成多个均匀的、规律的起拱结构。

上述的亚麻弹性包覆纱,所述高弹丝为氨纶长丝纤维、锦纶长丝纤维或涤纶长丝纤维。

上述的亚麻弹性包覆纱,所述锦纶长丝纤维质量指标为:断裂强度≥4.28cn/dtex,断裂伸长率(70±2.0)%。

一种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由经纱和纬纱交叉编织构成,所述经纱采用亚麻纱,纬纱采用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亚麻弹性包覆纱,织成坯布,将该坯布采用化学工艺进行处理,其包括如下步骤:

(1)、低温氧漂预整理

将质量浓度分别为3~5g/l的纯碱,1~2g/l的洗净剂,和1~2g/l的氧漂活化剂在辅缸中混合均匀形成氧漂处理液后打入煮锅中,并放入坯布,开始升温运转;待氧漂处理液升温至70~80℃时向煮锅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8%的双氧水,控制浴比为1:8~1:15,运转40~50min后,排液;

(2)、酶抛光处理

将0.5~3g/l的抛光酶和0.5~1g/l的渗透促进剂加入辅缸中混合均匀后打入煮锅中,开始升温运转;升温至50~55℃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10~15min,排液,控制坯布的轧液率为80~90%;

(3)、拉幅定型

将酶抛光处理完成后的坯布进行拉幅定型处理,使用拉幅定型机,定型温度控制在90~150℃,加热定型时间控制在30~60s,车速30~50m/min,缩水率控制在20~25%;

(4)、得成品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

上述的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将步骤(2)酶抛光处理工序完成后的坯布进行功能性整理,将30-80g/l的防缩整理剂,10-30g/l的催化剂,20-50g/l的吸湿排热整理剂在辅缸中混合均匀后,放入预整理完成的坯布,进行平幅浸轧整理,控制轧液率为80~90%。

上述的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所述步骤(2)酶抛光处理工序中同时进行染色处理,煮锅保温10~15min后加入20~60g/l的活性染料开始运转5分钟,依次加入2~20g/l的纯碱,4~60g/l的元明粉,0.5~3g/l的匀染剂并升温运转,加热温度控制在60~90℃,保温时间30~60min;对染色处理完成后的坯布进行低温皂洗,将0.3~1.5g/l的低温皂洗剂加入煮锅内,控制浴比1:5~1:8,加入辅缸中混合均匀后打入煮锅中,开始升温运转;保温50~70℃运行10~15min。

上述的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所述步骤(3)拉幅定型工序中,进入拉幅定型机内的坯布控制轧液率为85%,车速40m/min,所述加热定型阶段包括10~20s的热渗透阶段、10~20s的预定型阶段及10~20s的冷却定型阶段。

上述的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所述洗净剂为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氧漂活化剂为胺类化合物,抛光酶为纤维素酶,渗透促进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防缩整理剂为高分子树脂类化合物,催化剂为金属盐类复配物,吸湿排热整理剂为亲水性柔软剂,活性染料为二氯三嗪型、一氯均三嗪型或乙烯砜型,匀染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低温皂洗剂为多元共聚高分子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

上述的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所述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的密度为:经纱密度为:128根/厘米,经纱支数为:40支,纬纱密度为:88根/厘米,纬纱支数为:60支。

本发明亚麻弹性包覆纱以及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的优点是:采用弹性伸长率较大的低熔点热熔氨纶丝作为芯纱,能够使得织物在成布后具有一定的收缩率,提高了织物的弹性,使得麻类织物能够具有一定的弹性,降低了麻类织物的变形问题,使得织物更加蓬松、手感更加柔软。芯纱的热熔性能与锦纶纤维规律的粘合,相邻粘合点之间能够将中间的麻纤维进行牢牢固定,利用麻纤维粗硬、刚性大的特点,在芯纱收缩后能够使得相邻粘合点之间的麻纤维起拱,在沿芯纱的轴线方向围绕芯纱形成多个均匀的凸起,通过形成的均匀凸起在沿经纱方向形成了大量均匀、规则的小碎皱,从结构的改变出发实现了抗皱的目的。不但提高了织物的美观,而且利用均匀、规则的小碎皱实现了对传统麻类织物容易出现不规则大皱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亚麻弹性包覆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芯纱与第二包覆层热粘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皱感面料坯布的化学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5为非染色的皱感面料坯布的化学处理工艺流程图;

图6为拉幅定型时拉伸状态的亚麻弹性包覆纱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8为拉幅定型加热后亚麻长纤维起拱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10为拉幅定型工序烘箱温度的升温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亚麻弹性包覆纱,其由高弹丝作为芯纱1,以及包裹于芯纱1外部的包覆层2组成的复合纱线,其中,高弹丝为氨纶长丝纤维、锦纶长丝纤维或涤纶长丝纤维。包覆层2包括沿芯纱1的轴向以左螺旋形的方式在芯纱1的表面包缠的第一包覆层3,以及沿芯纱1的轴向以右螺旋的方式在第一包覆层3表面包缠的第二包覆层4,第一包覆层3为亚麻长纤维5,第二包覆层4为锦纶长丝纤维6,芯纱1的预牵伸倍数为1.5~7倍,亚麻长纤维5的细度:3×6.4tex,捻度:600~800t/m,亚麻长纤维5的质量指标为:断裂强度≥26cn/dtex,断裂强力变异系数≤19cv(%),条干均匀度≤30cvm(%)。锦纶长丝纤维6的细度:3×6.4tex,捻度:600~800t/m。锦纶长丝纤维6的质量指标为:断裂强度≥4.28cn/dtex,断裂伸长率(70±2.0)%。

如图2、5所示,本发明包括一种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由经纱7和纬纱8交叉编织构成,经纱7采用亚麻纱,纬纱8采用亚麻弹性包覆纱,织成坯布9,将该坯布9采用化学工艺进行处理,其包括如下步骤:

(1)、低温氧漂预整理

将质量浓度分别为3~5g/l的纯碱,1~2g/l的洗净剂,和1~2g/l的氧漂活化剂在辅缸中混合均匀形成氧漂处理液后打入煮锅中,并放入坯布9,开始升温运转;待氧漂处理液升温至70~80℃时向煮锅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8%的双氧水,控制浴比为1:8~1:15,运转40~50min后,排液;本工序能够去除坯布9表面及纱线之间在织机上织造时沾染的油污、灰尘及杂质。

(2)、酶抛光处理

将0.5~3g/l的抛光酶和0.5~1g/l的渗透促进剂加入辅缸中混合均匀后打入煮锅中,开始升温运转;升温至50~55℃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10~15min,排液,控制坯布9的轧液率为80~90%;酶抛光工序,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织物表面的毛羽,软化织物提高织物柔软度,消除因亚麻纤维粗硬导致皮肤的刺痒感。

(3)、拉幅定型

将酶抛光处理完成后的坯布9进行拉幅定型处理,使用拉幅定型机,定型温度控制在90~150℃,加热定型时间控制在30~60s,车速30~50m/min,缩水率控制在20~25%;

(4)、得成品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

亚麻复合纬弹皱感面料的密度为:经纱密度为:128根/厘米,经纱支数为:40支,纬纱密度为:88根/厘米,纬纱支数为:60支。

其中,洗净剂为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氧漂活化剂为胺类化合物,抛光酶为纤维素酶,渗透促进剂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化合物。

如图9、10所示,在步骤(3)拉幅定型工序中,进入拉幅定型机内的坯布9控制轧液率为85%,车速40m/min,加热定型阶段包括10~20s的热渗透阶段、10~20s的预定型阶段及10~20s的冷却定型阶段。升温曲线设计原理:先设计1~2节烘箱温度100℃左右,坯布9在进入烘箱的时候由于有一定的含水率并含有化学药剂,因此采用较低温度以防温度过高形成表面树脂,影响织物风格;中间3~5节设计150℃左右,目的是让坯布9内的亚麻弹性包覆纱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中形成螺旋结构,后面6~8节低温120~80℃的目的是让化学药剂和纤维充分结合,使螺旋结构稳定均匀,坯布9的尺寸稳定。坯布9的缩水率稳定。利用拉幅定型处理工序,能够使得坯布9经加热定型后的强度得到提高,碎皱不易散开,稳定了坯布9的幅宽的同时,也提高了坯布9的整体弹皱性能。

如图6、7、8、9所示,在拉幅定型工序中,坯布9内作为纬纱8的的弹性包覆纱在加热过程中,由于芯纱1为低熔点的热熔氨纶丝,热熔氨纶丝熔点120~140℃,第二包覆层4的锦纶长丝纤维6同样为热熔纤维。在预定型阶段中,对坯布9进行拉伸、加热使得锦纶长丝纤维6与热熔氨纶丝之间热粘合,由于亚麻长纤维5与锦纶长丝纤维6相互规律的正反螺旋交错缠绕,因此热粘合后的锦纶长丝纤维6能够将亚麻长纤维5有规律的、分段式的固定在热熔氨纶丝上,亚麻长纤维5与热熔氨纶丝及锦纶长丝纤维6均不粘结。在拉伸恢复时,在锦纶长丝纤维6、亚麻长纤维5以及氨纶长丝纤维三者交错的各点之间的亚麻长纤维5就会因热熔氨纶丝的回缩出现起拱结构10,由此而出现沿氨纶长丝纤维轴向的多个均匀的、规律的起拱结构10。在冷却定型阶段结束后,坯布9幅宽稳定,起拱结构10就在坯布9的表面上形成了规律的、均匀的小碎皱。亚麻长纤维5在亚麻弹性包覆纱中的捻度与芯纱1的预牵伸倍数以及拉幅定型处理工序相结合,通过控制碎皱的形态,实现对亚麻大皱的抑制。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由于麻织物在贴身穿着时的刺痒感,制约了其作为贴身穿着服装材料的应用,为克服麻织物不能作为贴身服装的面料的缺陷,本实施例对亚麻坯布9进行柔软度处理。将步骤(2)酶抛光处理工序完成后的坯布9进行功能性整理,将30~80g/l的防缩整理剂,10~30g/l的催化剂,20~50g/l的吸湿排热整理剂在辅缸中混合均匀后,放入预整理完成的坯布9,进行平幅浸轧整理,控制轧液率为80~90%。该工序还能够增加纤维间的强力、回弹性及柔软性。由于本申请是通过均匀小皱来抑制大皱的手段,采用防缩整理剂并不会影响小皱的产生,因为小皱的产生是亚麻弹性包覆纱本申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并且,防缩整理剂同时起到了降低亚麻缩水率的作用,避免因织物过度缩水导致起皱无法控制。因此,对于作为经纱的亚麻纱具有减少大皱产生的效果,其起到了辅助小皱抑制大皱的作用。其中,防缩整理剂为高分子树脂类化合物,催化剂为金属盐类复配物,吸湿排热整理剂为亲水性柔软剂。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为节约染整工序,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对于需要染色的坯布9,将染色工序在酶抛光工序中加入并顺序进行。即步骤(2)酶抛光处理工序完成后进行染色处理,煮锅保温10~15min后加入20~60g/l的活性染料开始运转5分钟,依次加入2~20g/l的纯碱,4~60g/l的元明粉,0.5~3g/l的匀染剂并升温运转,加热温度控制在60~90℃,保温时间30~60min;对染色处理完成后的坯布9进行低温皂洗,将0.3~1.5g/l的低温皂洗剂加入煮锅内,控制浴比1:5~1:8,加入辅缸中混合均匀后打入煮锅中,开始升温运转;保温50~70℃运行10~15min。低温皂洗工序完成后,对于深色染色进行1-2次水洗,浅色染色不需要水洗。其中,活性染料为二氯三嗪型、一氯均三嗪型或乙烯砜型,匀染剂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低温皂洗剂为多元共聚高分子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复配物。

本发明打破传统亚麻面料抗皱理念,采用“以皱抑皱”的新型抗皱方式,面料不但具有弹性,而且利用均匀的、碎小的麻皱抑制了较大褶皱的出现,使得该面料手感细腻、柔软舒适,外形更加美观,获得了特殊外观风格的面料。通过拉幅定型与染整工艺相结合的手段,利用新型包覆纱结构与化学染整抗皱方式相结合,提高了防缩、抗皱性能,节省了染整工艺步骤,减少了染色的染料和助剂使用量,减少了污水的排放。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