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毛巾的亲水竹炭纤维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005841发布日期:2020-02-22 03:36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毛巾的亲水竹炭纤维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竹炭是竹材在高温下热解后的固体产物,竹炭的组成简单,主要成分是碳,其次是灰分和少量挥发分。竹炭机械强度较高,孔结构发达,导电性能良好,可以用作吸附剂、导电材料等。同时竹炭可以产生远红外线,能够增加人体表面微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且能持久释放负离子,有镇静、催眠等功效,有利于身体健康,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将竹炭颗粒与聚酯共混纺丝,用来改性聚酯纤维,可以得到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额抗菌性能,但是传统的工艺仅仅是将两者直接共混纺丝,得到的竹炭纤维不仅力学性能欠佳,同时当其应用与毛巾时,亲水性能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毛巾的亲水竹炭纤维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将以重量份计的60-80份竹材放入控温箱中,从20-23℃开始升温,以2-4℃/min的速率升温至150-160℃,并保持1-2h,然后取出后浸入到100-150份含2-4%的羟甲基纤维素和4-6%的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在70-80℃、0.3-0.35mpa下加压浸泡2-4h,取出过滤,在50-60℃下干燥10-11h后放入炭化炉中,在1000-1020℃下炭化3-5h,以4-7℃/min的速率冷却至室温后,粉碎10-20min后,利用纳米球磨机,球磨至粒径为100-300nm,得纳米竹炭;

(2)将10-12份羧甲基壳聚糖溶于30-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50-55℃、200-300rpm下搅拌15-20min,然后向其中加入10-15份步骤(1)所得纳米竹炭,升温至86-95℃,并搅拌反应3-5h,冷却,过滤,去离子水洗涤3-4次后置于35-40h下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接枝竹炭颗粒;

(3)将10-15份步骤(2)所得物和70-80份乙二醇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然后向其中加入0.5-0.8份催化剂乙二醇锑,然后升温至235-245℃,在0.2-0.3mpa下反应1-2h,然后向其中加入80-100份对苯二甲酸,继续反应2-3h,接着向其中加入15-20份苯丙氨酸,继续反应30-50min后,升温至260-265℃,并抽真空至30-40pa,反应2-3h,破除真空,冷却出料,切片;

(4)将步骤(3)所得切片与聚酯切片等量混合,在50-60℃下干燥4-6h,然后将其加入到纺丝机中,经熔融纺丝,冷却、上油、绕卷、拉伸,即可;纺丝工艺为:纺丝温度为260-280℃,纺丝速度为2400-2600m/min,拉伸温度为95-97,拉伸速度为600-700m/min,拉伸倍数1.5-2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制备的竹炭纤维不仅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吸水性,同时,其力学性能较好,适用于毛巾领域;将竹材炭化前浸入含羟甲基纤维素和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可以在竹炭表面形成一层保水膜,使其在热解过程中,不易开裂,得到的竹炭颗粒结构紧致,力学性能较好;利用羧甲基壳聚糖对纳米竹炭进行改性,由于纳米竹炭表面富含含氧基团羟基、羧基等,羧甲基壳聚糖可以与之发生酯化反应,从而接枝在其表面,并引入大量羟基,接枝后纳米竹炭的吸水性能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了所得纤维的吸水率和亲水性能;在聚酯纤维合成过程中加入苯丙氨酸,一方面,苯丙氨酸可以与接枝壳聚糖的纳米竹炭发生交联反应,同时可以与其单体交联,因此将纳米竹炭引入聚酯的交联网络中,形成化学交联,显著提高了所得纤维的力学性能,同时苯丙氨酸富含氨基,进一步提升了纤维的亲水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将以重量份计的70份竹材放入控温箱中,从22℃开始升温,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155℃,并保持2h,然后取出后浸入到120份含3%的羟甲基纤维素和5%的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在75℃、0.32mpa下加压浸泡3h,取出过滤,在55℃下干燥10h后放入炭化炉中,在1010℃下炭化4h,以5℃/min的速率冷却至室温后,粉碎15min后,利用纳米球磨机,球磨至粒径为100-300nm,得纳米竹炭;

(2)将11份羧甲基壳聚糖溶于4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52℃、240rpm下搅拌18min,然后向其中加入13份步骤(1)所得纳米竹炭,升温至90℃,并搅拌反应4h,冷却,过滤,去离子水洗涤4次后置于38h下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接枝竹炭颗粒;

(3)将13份步骤(2)所得物和75份乙二醇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然后向其中加入0.7份催化剂乙二醇锑,然后升温至240℃,在0.25mpa下反应2h,然后向其中加入90份对苯二甲酸,继续反应3h,接着向其中加入18份苯丙氨酸,继续反应40min后,升温至263℃,并抽真空至35pa,反应3h,破除真空,冷却出料,切片;

(4)将步骤(3)所得切片与聚酯切片等量混合,在55℃下干燥5h,然后将其加入到纺丝机中,经熔融纺丝,冷却、上油、绕卷、拉伸,即可;纺丝工艺为:纺丝温度为270℃,纺丝速度为2500m/min,拉伸温度为96,拉伸速度为650m/min,拉伸倍数1.8倍。

经测试,其吸水率为58%,接触角为42°,断裂强度为13.02cn/dtex。

实施例2

(1)将以重量份计的70份竹材放入控温箱中,从22℃开始升温,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155℃,并保持2h,然后取出后浸入到120份含3%的羟甲基纤维素和5%的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在75℃、0.32mpa下加压浸泡3h,取出过滤,在55℃下干燥10h后放入炭化炉中,在1010℃下炭化4h,以5℃/min的速率冷却至室温后,粉碎15min后,利用纳米球磨机,球磨至粒径为100-300nm,得纳米竹炭;

(2)将13份步骤(1)所得物和75份乙二醇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然后向其中加入0.7份催化剂乙二醇锑,然后升温至240℃,在0.25mpa下反应2h,然后向其中加入90份对苯二甲酸,继续反应3h,接着向其中加入18份苯丙氨酸,继续反应40min后,升温至263℃,并抽真空至35pa,反应3h,破除真空,冷却出料,切片;

(3)将步骤(2)所得切片与聚酯切片等量混合,在55℃下干燥5h,然后将其加入到纺丝机中,经熔融纺丝,冷却、上油、绕卷、拉伸,即可;纺丝工艺为:纺丝温度为270℃,纺丝速度为2500m/min,拉伸温度为96,拉伸速度为650m/min,拉伸倍数1.8倍。

经测试,其吸水率为34%,接触角为67°,断裂强度为10.11cn/dtex。

实施例3

(1)将以重量份计的70份竹材放入控温箱中,从22℃开始升温,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155℃,并保持2h,然后取出后浸入到120份含3%的羟甲基纤维素和5%的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在75℃、0.32mpa下加压浸泡3h,取出过滤,在55℃下干燥10h后放入炭化炉中,在1010℃下炭化4h,以5℃/min的速率冷却至室温后,粉碎15min后,利用纳米球磨机,球磨至粒径为100-300nm,得纳米竹炭;

(2)将11份羧甲基壳聚糖溶于40份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52℃、240rpm下搅拌18min,然后向其中加入13份步骤(1)所得纳米竹炭,升温至90℃,并搅拌反应4h,冷却,过滤,去离子水洗涤4次后置于38h下干燥,得到羧甲基壳聚糖接枝竹炭颗粒;

(3)将13份步骤(2)所得物和75份乙二醇加入反应釜中,通入氮气,然后向其中加入0.7份催化剂乙二醇锑,然后升温至240℃,在0.25mpa下反应2h,然后向其中加入90份对苯二甲酸,继续反应3h,升温至263℃,并抽真空至35pa,反应3h,破除真空,冷却出料,切片;

(4)将步骤(3)所得切片与聚酯切片等量混合,在55℃下干燥5h,然后将其加入到纺丝机中,经熔融纺丝,冷却、上油、绕卷、拉伸,即可;纺丝工艺为:纺丝温度为270℃,纺丝速度为2500m/min,拉伸温度为96,拉伸速度为650m/min,拉伸倍数1.8倍。

经测试,其吸水率为38%,接触角为65°,断裂强度为9.64cn/dtex。

具体性能测试方法如下:

吸水性能:将各实施例所得未与聚酯切片混合纺丝的切片,放入在105℃干燥箱中真空干燥48h,称取50g样品(记录重量w1)浸润到去离子水中24h,取样用吸水纸将样品表面的水分擦拭干净后称取样品重量(w2),然后计算吸水率。所有测试平行三次取均值。

接触角测试:对各实施例所得未与聚酯切片混合纺丝的切片采用德国dataphysics公司型号oca40micro视频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测试。在20℃、湿度65%的条件下测试,滴加的水量2μl,重复10次,取平均值。

断裂强度测试:对各实施例所得纤维采用yg086型缕纱测长仪,根据gb/t14343-1993合成纤维线密度的试验方法进行测试。卷绕圈数设定为100圈,每圈长度为1m,每种试样纤维分别重复测试10次。最后用分析天平对每组纤维进行称重,分别记录10组的重量,求10组重量的平均值,然后推算纤维的纤度,求得的纤度的单位是dtex,并计算其断裂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