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61528发布日期:2021-02-26 16:1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其特征在于,其断裂强度为2.0~3.5cn/dtex,吸湿排汗性能10min的芯吸高度>5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其特征在于,抗病毒性能抗病毒活性为98%~99.5%,抗菌性能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率为96%~99.6%,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为96%~99.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其特征在于,抗紫外性能其upf大于40,抗静电性能为表面电阻率<107ω。4.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步骤为:第一步:抗病毒抗菌材料的制备(1)抗病毒粗产物的制备:以1,3,5,7-四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以丁基锡为催化剂,将丙烯酰胺加入到体系中,再在80~120℃温度下,于氮气保护下反应6~12小时,得到抗病毒粗产物;(2)抗病毒抗菌粗产物:然后把(1)得到的抗病毒粗产物溶解在n,n-二乙基甲酰胺溶液中,然后再在高速搅拌和超声分散的条件下,再在n,n-二乙基甲酰胺溶液中加入0.5~1.0mol/l硝酸银溶液,待n,n-二乙基甲酰胺溶液中再无新的沉淀生产后,过滤得到无色白色沉淀得到抗病毒抗菌粗产物;(3)抗病毒抗菌材料的制备:然后把(2)得到的抗病毒抗菌材料粗产物分散在ph为5.65的去离子水溶液中,然后加入摩尔浓度为0.5~1.0mol/l的硝酸铝溶液,待溶液的ph稳定为8.10~8.50后,再在溶液中加入摩尔浓度为0.5~1.0mol/l的硫酸铜溶液,待溶液的颜色由白转为蓝色时停止,然后往溶液中通浓氨水,使体系沉淀,过滤沉淀后得到滤渣,滤渣在80℃真空干燥24h得到抗病毒抗菌材料;第二步:多功能母粒的制备以第一步制备得到的抗病毒抗菌材料,针状氧化锌,高粘度聚酯切片和界面相容剂为原料,采用熔融共混双螺杆挤出的方法,把抗病毒抗菌材料,针状氧化锌,高粘度聚酯切片和界面相容剂进行熔融共混,再经冷却切粒得到具有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等多功能母粒;第三步: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以步骤二制备得到的多功能母粒、聚酰胺6、常规聚酯切片为原料,采用双组份并列复合纺丝的工艺,以多功能母粒和常规聚酯切片为第一组份,聚酰胺6为第二组份,通过并列复合纺丝组件,皮芯复合纺丝组件,内部为第一组份,外部为第二组份,经纺丝冷却、上油、牵伸和卷绕制备得到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病毒抗菌材料的制备中,抗病毒抗菌材料粗产物在ph为5.65的去离子水溶液中的重量分散为15~20%。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病毒抗菌材料的制备中,硝酸铝与抗病毒抗菌材料粗产物的质量比为1:5~1:10。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
于,在抗病毒抗菌材料的制备中,硝酸铝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比为1:0.15~1:0.55。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抗病毒抗菌材料的制备中,浓氨水为质量分数为17%的氨水溶液,浓氨水的用量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比为1:2~1:5。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功能母粒的制备中,抗病毒抗菌材料在多功能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15~30%。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排抗病毒抗菌抗紫外抗静电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功能母粒的制备中,针状氧化锌在多功能母粒中的质量分数为5~7.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