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70349发布日期:2022-07-08 22:50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短纤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


背景技术:

2.在枕头填充物、沙发填充物、软坐垫、毛绒玩具的里芯填充中大量的运用到了化工类短纤,由于这类用品在使用过程中常与人体皮肤直接或间接接触,人体上的汗液,细菌等物质将侵染短纤,并且这类物品在使用中尝尝受到人体的压力作用,因此需要填充纤维的抗压性和反弹性较好,而现有的填充短纤的持久抗菌性、吸湿排汗、抗压的综合性能较弱,不能满足用户在这三个方面的长期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解决了上述等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包括改性涤纶纤维、腈纶包芯层及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所述腈纶包芯层包覆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的外部,且所述腈纶包芯层的内壁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的外壁相抵,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包覆于所述腈纶包芯层的外部,且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的内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的外壁部分相抵,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与所述腈纶包芯层之间部分设有抗压空腔,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的内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的外壁相抵部分占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的内壁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
6.优选的,所述改性涤纶纤维包括至少两根涤纶短纤原丝,所述涤纶短纤原丝之间捻合成形,所述涤纶短纤原丝的外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的内壁相抵。
7.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原丝之间的捻度为10s,即50捻/10cm。
8.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原丝的外壁设有粘结颗粒层,所述粘结颗粒层的外部间隔设有抗菌颗粒层。
9.优选的,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与所述腈纶包芯层之间设有天然短纤,所述天然短纤沿圆周间隔布置。
10.优选的,所述天然短纤外侧部分嵌合于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中,所述天然短纤内侧部分嵌合于所述腈纶包芯层中,且所述天然短纤螺旋环绕在所述腈纶包芯层的外部。
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采用包芯丝的设计使得纤维内产生较大的孔隙或空腔有效的提高了其抗压能力,通过在喷制所述涤纶短纤原丝时在其表面粘结所述粘结颗粒层和抗菌颗粒层,然后将多根所述涤纶短纤原丝加捻这样在相互捻合处的所述粘结颗粒层及所述抗菌颗粒层的牢固程度更好延长了抗菌的使用寿命,通过嵌合吸湿性较好的天然纤维提高短纤的吸湿能力,也提高了纤维的服帖性使其不易皱,综上所述通过该设
计有效提高了用于填充用途的高蓬松、持久抗菌、吸湿等性能。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0、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1、抗压空腔;12、天然短纤;13、腈纶包芯层;14、涤纶短纤原丝;15、抗菌颗粒层;16、粘结颗粒层;17、改性涤纶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包括改性涤纶纤维17、腈纶包芯层13及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所述腈纶包芯层13包覆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17的外部,且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内壁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17的外壁相抵,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包覆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部,且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的内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壁部分相抵,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之间部分设有抗压空腔11,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的内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壁相抵部分占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的内壁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通过采用包芯丝的设计使得纤维内产生较大的孔隙或空腔有效的提高了其抗压能力。
18.优选的,所述改性涤纶纤维17包括至少两根涤纶短纤原丝14,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之间捻合成形,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的外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内壁相抵。
19.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之间的捻度为10s,也就是50捻/10cm。
20.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的外壁设有粘结颗粒层16,所述粘结颗粒层16的外部间隔设有抗菌颗粒层15,具体的所述粘结颗粒层16优选为羧甲基纤维素粘合剂,所述抗菌颗粒层15优选为磷酸锆载银抗菌剂,通过在喷制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时在其表面粘结所述粘结颗粒层16和抗菌颗粒层15,然后将多根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加捻这样在相互捻合处的所述粘结颗粒层16及所述抗菌颗粒层15的牢固程度更好延长了抗菌的使用寿命。
21.优选的,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之间设有天然短纤12,所述天然短纤12沿圆周间隔布置,具体的所述天然短纤12可以是蚕丝纤维、麻纤维、棉纤维中的一种,通过嵌合吸湿性较好的天然纤维提高短纤的吸湿能力,也提高了纤维的服帖性使其不易皱。
22.优选的,所述天然短纤12外侧部分嵌合于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中,所述天然短纤12内侧部分嵌合于所述腈纶包芯层13中,且所述天然短纤12螺旋环绕在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部。
23.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包括改性涤纶纤维(17)、腈纶包芯层(13)及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所述腈纶包芯层(13)包覆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17)的外部,且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内壁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17)的外壁相抵,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包覆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部,且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的内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壁部分相抵,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之间部分设有抗压空腔(11),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的内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壁相抵部分占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的内壁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涤纶纤维(17)包括至少两根涤纶短纤原丝(14),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之间捻合成形,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的外壁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内壁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之间的捻度为10s,即50捻/10c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原丝(14)的外壁设有粘结颗粒层(16),所述粘结颗粒层(16)的外部间隔设有抗菌颗粒层(1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与所述腈纶包芯层(13)之间设有天然短纤(12),所述天然短纤(12)沿圆周间隔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短纤(12)外侧部分嵌合于所述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10)中,所述天然短纤(12)内侧部分嵌合于所述腈纶包芯层(13)中,且所述天然短纤(12)螺旋环绕在所述腈纶包芯层(13)的外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涤纶短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层异结构涤纶短纤,本实用新型包括改性涤纶纤维、腈纶包芯层及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腈纶包芯层包覆于改性涤纶纤维的外部,且腈纶包芯层的内壁与改性涤纶纤维的外壁相抵,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包覆于腈纶包芯层的外部,且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的内壁与腈纶包芯层的外壁部分相抵,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与腈纶包芯层之间部分设有抗压空腔,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的内壁与腈纶包芯层的外壁相抵部分占共聚甲基丙烯酸酯纤维包芯层的内壁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包芯丝的设计使得纤维内产生较大的孔隙或空腔有效的提高了其抗压能力。高了其抗压能力。高了其抗压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童关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美纶化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3
技术公布日:2022/7/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