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8014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负压主管、吸纱支管、固定管座和阀门机构,固定管座包括连为一体的连接管体和固定挡边,连接管体一端对应插装于负压主管上的负压通孔内,另一端呈悬伸端,固定挡边通过胶水固定于负压主管的外壁,阀门机构包括由里侧座和外侧座对接固定连接组成的阀座及阀芯、阀芯驱动机构,阀座内设置有滑道,里侧座和外侧座上分别设置有出气通孔和进气通孔,里侧座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插装于连接管体的悬伸端,外侧座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第二连接管体,吸纱支管一端插装于第二连接管体内,连接管体、第一连接管、滑道和吸纱支管的内腔依次形成负压分支通道。
【专利说明】
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零部件领域,尤其与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0002]在转杯纺纱机设备的接头系统中,通常会设置一吸纱装置,将在接头所设定的时间范围内,把来不及卷绕的纱线暂时储藏在管内,可以防止纱线缠绕打结。现有的吸纱装置的若干负压主管通过连接套依次轴向连接安装于转杯纺纱机的机架上,负压主管通过蛇皮管与机器负压室相连接,每一负压主管管壁的两侧间隔距离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一通孔对应连接有一吸纱支管,当负压主管以及吸纱支管内产生负压时可以使纱线吸入吸纱支管内,吸纱支管内的负压通过一阀门机构控制通断,现有技术中为方便其他相关部件的安装,吸纱支管与通孔之间通过橡胶套连接,使吸纱支管的中心线与负压主管的中心线不垂直,利于各种相关部件的安装,但是由于转杯纺纱机的工作环境湿度较高,橡胶套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老化,需要更换,成本较高,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转杯纺纱机的接头系统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紧凑,使用寿命长的吸纱圈支管。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包括负压主管和吸纱支管,负压主管管壁的两侧设置有负压通孔,所述的吸纱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负压主管上的负压通孔连通,其特征是,所述的管路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负压通孔与吸纱支管的出口端的固定管座和阀门机构,固定管座包括连为一体的连接管体和位于连接管体外部的固定挡边,连接管体的一端对应插装于所述的负压通孔内,另一端呈悬伸端,固定挡边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负压主管的外壁上,所述的阀门机构包括由里侧座和外侧座对接固定连接组成的阀座以及阀芯、驱动阀芯运动的阀芯驱动机构,阀座内设置形成有滑道,所述的里侧座和外侧座上分别设置有均与所述滑道连通的出气通孔和进气通孔,里侧座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与所述出气通孔同心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对应插装于所述连接管体的悬伸端,所述外侧座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与所述进气通孔同心的第二连接管体,所述的吸纱支管的一端对应插装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体内,所述固定管座的连接管体内腔、第一连接管内腔、滑道的内腔和吸纱支管内腔依次形成负压分支通道。
[000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补充和完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0006]所述固定管座的连接管体的内管壁上设置有一径向内凸的挡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插入所述固定管座连接管体时使第一连接管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挡环的端面上,起到定位作用。
[0007]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内径大于所述进气通孔的孔径,即第二连接管的内腔与进气通孔之间形成轴向朝外的台阶面,所述的吸纱支管插装于第二连接管内时,吸纱支管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台阶面上起到定位作用。
[0008]所述的吸纱支管为扁管,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截面与所述的吸纱支管对应。
[0009]进一步,所述的负压分支通道内的截面依次从吸纱支管、滑道、第一连接管和连接管体增大,当纱线从支管进入后,不会在管路内部挂住,不会对纱线产生损伤。
[0010]所述的管路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支架和支撑板,里侧座和外侧座均由所述的支撑板支撑安装,所述的支架固定安装于转杯纺纱机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阀门机构的下方,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支撑面,所述的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面对应的抵靠面,支撑板的抵靠面抵靠于所述支撑面,限制了周向运动,支管安装完毕后限制住了这个整体沿中心线移动,无需螺丝连接。
[0011]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固定管座替换为原有的橡胶套,且通过将固定管座的中心线与负压主管的中心线设置成具有不等于90度的斜角,可以方便其他相关件的安装,使整体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纱支管、外侧座、里侧座和固定管座之间的连接均是通过套接安装,解决了存在错位的问题,保证管路畅通,密封性好,负压损失小,且维护更换方便,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00?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负压主管2、吸纱支管7、固定管座1、阀门机构、支架4和支撑板8,负压主管2的管壁两侧设置有负压通孔,固定管座I包括连为一体的连接管体13和位于连接管体13外部的固定挡边11,连接管体13的一端对应紧配插装于所述的负压通孔内且该端端部不超过负压主管2的内管壁,固定管座I的连接管体的内管壁上设置有一径向内凸的挡环12,另一端呈悬伸端,固定挡边11与负压主管2的外壁曲率对应,固定挡边11通过胶水固定贴合于负压主管2的外壁上,所述的阀门机构包括由里侧座3和外侧座6对接固定连接组成的阀座以及阀芯、驱动阀芯运动的阀芯驱动机构5,阀座内设置形成有用于阀芯运动的滑道9,所述的里侧座3和外侧座6上分别设置有均与所述滑道9连通的出气通孔和进气通孔,里侧座3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与所述出气通孔同心的第一连接管31,第一连接管31的端部对应紧配插装于连接管体13的悬伸端,使第一连接管31的端部抵靠于挡环12的端面上,外侧座6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与所述进气通孔同心的第二连接管61体,第二连接管61内径大于所述进气通孔的孔径,即第二连接管61的内腔与进气通孔之间形成轴向朝外的台阶面,吸纱支管7的一端对应紧配插装于第二连接管61体内,吸纱支管7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台阶面上起到定位作用,固定管座I的连接管体内腔、第一连接管31内腔、滑道的内腔和吸纱支管7内腔依次形成负压分支通道,吸纱支管7为扁管,负压分支通道内的截面依次从吸纱支管7、滑道、第一连接管31和连接管体增大,当纱线从支管进入后,不会在管路内部挂住,不会对纱线产生损伤;所述的第二连接管61的截面与所述的吸纱支管7对应,里侧座3和外侧座6均由所述的支撑板8支撑安装,所述的支架4固定安装于转杯纺纱机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阀门机构的下方,所述的支架4上设置有支撑面,所述的支撑板8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面对应的抵靠面,支撑板8的抵靠面抵靠于所述支撑面,限制了周向运动,支管安装完毕后限制住了这个整体沿中心线移动,无需螺丝连接。
【主权项】
1.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包括负压主管和吸纱支管,负压主管管壁的两侧设置有负压通孔,所述的吸纱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负压主管上的负压通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负压通孔与吸纱支管的出口端的固定管座和阀门机构,固定管座包括连为一体的连接管体和位于连接管体外部的固定挡边,连接管体的一端对应插装于所述的负压通孔内,另一端呈悬伸端,固定挡边通过胶水固定于所述负压主管的外壁上,所述的阀门机构包括由里侧座和外侧座对接固定连接组成的阀座以及阀芯、驱动阀芯运动的阀芯驱动机构,阀座内设置形成有滑道,所述的里侧座和外侧座上分别设置有均与所述滑道连通的出气通孔和进气通孔,里侧座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与所述出气通孔同心的第一连接管,第一连接管的端部对应插装于所述连接管体的悬伸端,所述外侧座的外侧面上轴向外凸形成与所述进气通孔同心的第二连接管体,所述的吸纱支管的一端对应插装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体内,所述固定管座的连接管体内腔、第一连接管内腔、滑道的内腔和吸纱支管内腔依次形成负压分支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座的连接管体的内管壁上设置有一径向内凸的挡环,所述的第一连接管插入所述固定管座连接管体时使第一连接管的端部抵靠于所述挡环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内径大于所述进气通孔的孔径,即第二连接管的内腔与进气通孔之间形成轴向朝外的台阶面,所述的吸纱支管插装于第二连接管内时,吸纱支管的端部抵靠于所述台阶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纱支管为扁管,所述的第二连接管的截面与所述的吸纱支管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分支通道内的截面依次从吸纱支管、滑道、第一连接管和连接管体增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转杯纺纱机的吸纱装置管路连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路连接固定结构还包括支架和支撑板,里侧座和外侧座均由所述的支撑板支撑安装,所述的支架固定安装于转杯纺纱机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阀门机构的下方,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支撑面,所述的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支撑面对应的抵靠面,支撑板的抵靠面抵靠于所述支撑面。
【文档编号】D01H13/00GK205501486SQ201620354930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梁合意
【申请人】安徽日发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