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墨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82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墨记录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 种通过将墨从记录头排出到记录介质上来进 行记录的喷墨记录设备,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用于
支撑记录介质的台板(platen)和使记录介质朝向台板被吸引 的负压产生部的喷墨记录设备。
背景技术
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或者包括这些机器的多 功能装置和系统均使用如下记录设备该记录设备根据图像信 息由记录头在如记录薄片等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通过将墨从 记录头的喷嘴排出到记录介质上来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设备是 众所周知的。
在喷墨记录设备中,为了提供稳定的记录,优选减少记录 介质的如墨附着到记录介质时产生的起皱等变形的影响。已知 并提出了各种措施来使记录介质与记录头之间的距离保持恒 定。对于巻曲的记录介质,提出了一种措施来防止记录介质在 图像形成部的台板处浮起。如果记录介质浮起,则记录介质可 能与记录头或滑架接触,这可能导致记录图像的图像品质降低。 如果记录介质与记录头的墨排出面接触,则图像品质和墨排出 性能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与喷墨记录设备相关的用于减少巻曲的构造包括位于面对 记录头的台板处的吸引部,在记录介质被吸到台板的状态下, 记录头进行记录。例如,作为吸引台板,日本特开日召61-95966 号公开了如下构造吸引槽被设置在用于支撑记录介质的表面 上,吸引孔形成在吸引槽中,如风扇等负压产生部对吸引孔施加负压以吸引记录介质。
日本特开平11-321016号公开了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 墨记录设备包括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巻筒薄片(roll sheet)上进 行无页边空白的无边界记录的构造。日本特开平11-321016号 说明了通过将墨排出到超过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外侧 区域上来进行记录,并且由切断器在记录区域的沿输送方向的 后端切断记录介质。该构造可包括用于接收纟皮排出到记录介质 的宽度方向的外侧区域的墨的墨接收部。该墨接收部由朝向台 板开口的凹部限定。此外,在墨接收部中设置吸收体。吸收体 保持被排出的墨。在墨接收部的底部形成排出孔,以将接收到 的墨引导到废墨存储器。
以与吸引槽相同的方式对墨4矣收部施加负压吸引力。施加 吸引力以防止排出孔被在无边界记录期间排出的墨堵塞,防止 记录介质的背面被在无边界记录期间留在墨接收部中的墨雾 (inkmist)污染,以及防止记录介质在墨^接收部处浮起。
如果在墨接收部产生与施加到吸引槽的负压大致相等的负 压,则从记录头排出的墨可能受到由负压吸引力产生的气流的 影响。这可能降低图像品质。因此,提出了使在墨接收部产生 的负压最小化以减少或抑制由吸引力产生的气流。
连接到可以是吸引风扇的负压产生部的壳体被设置在吸引 台板的下方。吸引槽可通过吸引孔与壳体连通,并且墨接收部 可通过开口与壳体连通。为了由单个吸引风扇对吸引槽和墨接 收部二者施加负压而建立该连通,从而有利于减小尺寸、降低
生产成本和降低设备的噪音。
在包括吸引台板的现有的喷墨记录设备中,当对墨接收部 施加大的负压吸引力时,由于产生的气流导致在无边界记录期 间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着落位置可能移位。因此,对墨接收部施加最小的负压。然而,当在大尺寸记录介质延伸覆盖墨接收 部的状态下在该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时,台板的表面可能具有 积极地吸引记录介质的区域和不积才及地吸引记录介质的区域。 换句话说,记录介质^皮不均匀地向台才反表面吸引,这可能引起 记录介质的浮起。因此,现有的吸引台板具有在墨接收部的周 围不积极吸引记录介质的区域,在该区域,记录介质容易浮起。 试图防止墨滴的着落位置移位可能导致记录介质朝向台板的吸 引力变得不均匀,从而记录介质很可能浮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 一 种能够减少在无边界记录期间墨滴的着落位 置移位并且能够防止记录薄片浮起的喷墨记录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喷墨记录设备,该喷墨 记录设备被构造成通过将墨从记录头排出到记录介质上来进行
记录。该设备包括台板,其被构造成在面对记录头的位置支 撑记录介质;吸引部,其被配置于台板并且被构造成吸引记录 介质;墨接收部,其被配置于台板并且被构造成接收排出到超 过记录介质的端部的区域上的墨;负压产生部,其被构造成产 生将被施加到吸引部和墨接收部的负压;以及连通部,其形成 在墨接收部的靠近记录介质的输送区域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使该 墨接收部与相邻的吸引部连通。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 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l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沿图l中的箭头II所示的方向观察的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侧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台板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当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到墨接收部
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台板的局部俯一见图。
图6是示出当记录介质的端部延伸覆盖墨接收部时,根据
该实施方式的台^反的局部俯—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图中,相同的 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图l是示出根据一个实施方 式的喷墨记录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沿图l中的箭头II所示 的方向观察的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侧视图。图3 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设备的侧剖视图。参照图1 至图3,喷墨记录设备100通过将墨从记录头排出到记录介质上 来进行记录。以巻筒方式缠绕的巻筒薄片Pr用作记录介质。巻 筒薄片Pr被安装在可转动棘轮(spur) ll上,并且在巻筒薄片 Pr和可转动棘轮ll之间布置有纸芯,巻筒薄片Pr被设置成能够 巻出(进给)巻筒薄片Pr。
在该设备中,设置有包括输送辊23的输送机构20。通过输
巻筒薄片Pr,沿着输送引导件27进给该巻筒薄片Pr,并且在设 备中输送该巻筒薄片Pr。台板28被配置在输送辊23的沿输送方 向的下游。安装有记录头41的滑架42被以可往复移动的方式配 置在面对台板28的位置。记录头41根据图像信息通过排出墨而 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记录头41、滑架42和台板28形成图像 形成部4 0的 一 部分。切断器15被配置在台板2 8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靠近台板28的位置。切断器15切断巻筒薄片。沿着排 出引导件29以及沿着巻筒薄片盖33的上表面输送记录后的巻 筒薄片,然后,由切断器15切断记录介质的后端。经由排出口 14将切断部分排出到设备的外部。
输送皮带轮22被固定到输送辊23的轴。当输送马达21的驱 动力被传递到输送皮带轮22时,输送辊23被转动地驱动。夹送 辊臂25可转动地支撑夹送辊24。夹送辊保持件26弹性地支撑夹 送辊臂2 5,使得夹送辊2 4能够与输送辊2 3接触或与输送辊2 3 分离。预备排出接收部34被配置在滑架42的可动范围内的不与 台板28对应的位置。预备排出接收部34接收从记录头41预备排 出的墨。
以沿着引导轴12和导轨13可往复移动的方式引导和支撑 安装有记录头41的滑架42。记录头41具有面对记录介质的排出 面,该排出面具有由以预定间距(pitch)排列的多个喷嘴构成 的喷嘴列。当多种颜色的墨用于彩色记录时,喷嘴列的数量与 墨的颜色的数量对应。
图4是示出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台板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当 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延伸到墨接收部时,根据该实施方 式的台板的局部俯视图。图6是示出当记录介质的端部延伸覆 盖墨接收部时,根据该实施方式的台板的局部俯视图。台板28 在面对记录头41的位置支撑记录介质。台板28是使记录介质被 负压吸引力吸引到台板的吸引台板。台板28被构造成在中空壳 体30(图3)的上表面吸引记录介质。壳体30的内部被连接到 用作负压产生部的吸引风扇37 (图l)。吸引风扇37使记录介质 被吸引到台板28。
台板28具有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具有预定排列的多 个凹形吸引部38。各吸引部38均具有多个吸引孔39,该多个吸引孔39具有预定排列。吸引孔39与壳体30的内部连通。壳体30 被接合到台板2 8的大致整个下表面,使得壳体3 0被气密性地密 封。吸引风扇37被安装到壳体30的一端部。吸引风扇37及其驱 动源等构成吸引风扇单元36。
图4至图6中的箭头A表示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可相对于 设备的主体开闭的防尘盖31被设置在排出引导件29的沿记录
尘盖31的内表面可转动地支撑引导从动辊32。引导从动辊32 朝向排出口 14引导记录介质(巻筒薄片)。引导从动辊32防止 被输送到台板28上的记录介质浮起,从而防止记录介质与记录 头41或滑架42接触。该构造对在巻曲的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或 者在如低湿度等不期望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记录是有效的。
多个凹形墨接收部48被设置在台板28的分别包含可能使 用的各种尺寸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E的部位。当在记 录介质上进行无边界记录(无页边空白记录)时,各墨接收部 48接收被排出到超过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E的区域上的 墨。墨接收部48被设置在与记录介质的尺寸(宽度)对应的多 个部位。各墨接收部48形成在包含对应尺寸的记录介质的端部 E的部位的记录介质的内侧和外侧的一定区域中。因此,墨接 收部48和吸引部38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交替地排列在台板 28上。
在各墨接收部4 8中设置吸收体。吸收体吸收和保持从记录 头41排出的墨。开口 49形成在各墨接收部48的靠近记录介质的 内部的位置(图5中的右侧的端部)。吸引风扇37经由开口49施 加负压,从而将墨接收部4 8中的墨排到外部。在该实施方式中, 开口49与壳体30的内部连通。特别地,在该实施方式中,经由 壳体30的内部将由共用吸引风扇37产生的负压施加到吸引部38的吸引孔39和墨接收部48的开口 49。因此,可以由单个吸引 风扇37进行吸引部38对记录介质的吸引和废墨从墨接收部48
的排出。
各墨接收部48形成在包含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 具有预定宽度的区域中。如果通过开口49的气流(吸引量)增 大,则从墨接收部48的外侧区域对台板28施加负压,这可能产 生空气湍流。空气湍流可能使图像记录期间墨滴在记录介质上 的着落位置移位,因此,可能降低图像品质。因此,在排出墨 和回收浮雾(floating mist)所需的范围内,使通过各墨接收 部48的开口 49的气流最小化。
此外,与相邻的吸引部3 8连通的连通槽5 8形成在各墨接收 部48的靠近记录介质的输送区域的外侧的位置(图6中的左侧 的端部)。因此,参照图6,被记录介质覆盖的墨接收部48中具 有与吸引部38中的负压相等的负压。因此,可以均匀地吸引在 台板28上输送的记录介质,并且可防止记录介质由于起皱等浮 起。
如果连通槽58设置在墨接收部48的靠近记录介质的输送 区域的内侧的位置(图5中的右侧的端部),则记录介质的内侧 的吸引部38的负压可能通过记录介质的端部处的墨接收部48 被释放到外部。吸引部38的负压吸引力可能减小,记录介质可 能浮起。此外,墨雾可能附着到台板28。
利用具有上述构造的台板28,施加到墨接收部48的负压减 小。因此,当进行无边界记录时,可防止墨滴在记录介质上的 着落位置移位。在被记录介质覆盖的区域中,吸引部38的负压 被设定为等于墨接收部48的负压。因此,可以使施加到台板28 上的记录介质的吸引力均一化,从而防止记录介质浮起。
具有与上述构造类似的构造的墨接收部48可以是接收将被排出的不用于记录的墨的墨接收部。不用于记录的墨排出是 用于维持记录头41的排出性能的操作,因此,该墨排出被称为
预备排出。墨接收部48可以被构造成提供以下功能接收在无 边界记录期间排出到超过记录介质的区域上的墨的功能或/和 接收在预备排出期间排出的墨的功能。特别地,用于接收不用 于记录的墨的墨接收部可设置在台板2 8上,墨接收部可具有开 口49和连通槽58,负压产生部对该开口49施加负压,该连通槽 58与吸引部38连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巻筒薄片作为记录介质的 喷墨记录设备。本发明可适用于使用切断的薄片作为记录介质 的喷墨记录设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由安装在滑架上的记录 头进行记录的串行式(serial type)喷墨记录介质。本发明可 适用于仅通过副扫描进行记录的全线式(line type)喷墨记录 设备。
利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提供能够防止在无边界记录 期间墨滴的着落位置移位并且防止记录介质浮起的喷墨记录设 备。
虽然已经参照典型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 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方式。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将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括所有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10
权利要求
1.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被构造成通过将墨从记录头排出到记录介质上来进行记录,所述设备包括台板,其被构造成在面对所述记录头的位置支撑所述记录介质;吸引部,其被配置于所述台板并且被构造成吸引所述记录介质;墨接收部,其被配置于所述台板并且被构造成接收被排出到超过所述记录介质的端部的区域上的墨;负压产生部,其被构造成产生将被施加到所述吸引部和所述墨接收部的负压;以及连通部,其形成在所述墨接收部的靠近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区域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使该墨接收部与相邻的吸引部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吸引部中配置吸引孔,由所述负压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负压 被施加到所述吸引孔。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墨接收部中配置开口 ,由所述负压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负压 #皮施加到所述开口 。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开口被配置在所述墨接收部的靠近所述记录介质的内侧的位 置。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多 个所述墨接收部被配置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尺寸对应的多个位 置。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墨记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墨接收部被构造成接收从所述记录头预备排出的墨,由所述 负压产生部产生的所述负压被施加到所述墨接收部。
全文摘要
一种喷墨记录设备,其包括台板,其被构造成在面对记录头的位置支撑记录介质;吸引部,其被配置于台板并且被构造成吸引记录介质;墨接收部,其被配置于台板并且被构造成接收被排出到超过记录介质的端部的区域上的墨;负压产生部,其被构造成产生将被施加到吸引部和墨接收部的负压;以及连通部,其形成在墨接收部的靠近记录介质的输送区域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使该墨接收部与相邻的吸引部连通。
文档编号B41J2/01GK101559670SQ20091013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8日
发明者丰岛慎二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