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13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胶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印机,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胶印机。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也日渐提 升,各领域的新产品、新材料层出不穷,设计更加合理、成本更加低廉、功能更加齐全、结构 更加人性化等理念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及服务的全面性,使产品得到全方位的完善。现有技术中的胶印机一般为传动连接的输纸台、墨斗、传墨辊及第一色组、第二色 组、第三色组、第四色组、第五色组、UV油色组,然后由输送带输至收纸台。在各色组的上方设有传墨辊、勻墨辊,各色组下方设有印版辊筒,所述印版辊筒的 侧上方设有靠版辊,印版辊筒的下方设有橡皮滚筒,橡皮滚筒的下方设有压印滚筒,在传墨 辊的上方设有墨斗,所述勻墨辊、传墨辊、印版滚筒、靠版辊、压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印刷品经UV油色组后经传输带输至收纸台,印成成品。上述结构的胶印机对于普通纸张印刷时非常优越,但对于如展示银卡、镭射卡、 PUC膜、PP膜等印刷材料时,就显得十分困难,造成很大浪费,因油墨印刷此类材料上时,无 法渗透入至材料里面,达不到油墨的渗透干透性能和产品油墨表面氧化结膜干透,造成干 透速度太快而形成粘花,增脏等问题,造成产品报废,损耗率大大增加,增加了企业成本。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安全、实用,印 刷品不再会出现粘花,增脏,产品成品率高,降低成本,使用寿命长的新型胶印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胶印机,包括与输纸台连接的数个印刷单元,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墨斗,各 色组,所述色组的上方设有传墨辊、勻墨辊,各色组下方设有印版辊筒,印版辊筒的侧上方 设有靠版辊,印版辊筒的下方设有橡皮滚筒,橡皮滚筒的下方设有压印滚筒,在传墨辊的上 方设有墨斗,所述勻墨辊、传墨辊、靠版辊、印版滚筒、压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印刷单 元下方增设UV灯管,所述收纸台的前方增设UV灯管。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增设的UV灯管至少为一条。所述收纸台的前方增设的UV灯管至少为三条。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1、具创造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紫外光固化油墨由传墨辊 传到勻墨辊上,再由勻墨辊把墨辊辗勻再传到靠版辊上;靠版辊再把油墨传到印版,印版上 的图文亲油墨后形成的图案传递到橡皮带上,再经压力作用从橡皮布上转移上纸张,经过 多色组的图文转移形成产品完整图案。纸张上的图案油墨在经过收纸布过程中经紫外光的 照射在0.01秒内产生裂变形成固化,油墨完全干透,不再产生粘连等问题。2、结构简单、合理。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对现有技术进行了改造后,即解决了困扰本领域的技术问题。3、牢固、可靠。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可靠,不必增加必要劳动时间,即提高了产品 的成品率。4、降低了损耗。本实用新型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出来的产品,颜色鲜艳、不会 刮花、不掉颜色等,可杜绝此类问题所造成的损耗,故成本远远低于现有技术的成本。5、环保。本实用新型采用环保材料,对自然破坏程度小,适应当今社会安全、绿色 要求。6、使用寿命长。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可靠,整合性好,使用寿命长,具有广阔的市 场经济效益。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输纸台 2、墨斗 3、传墨辊4、勻墨辊5、第一色组510、1条UV灯管6、靠 版辊7、印版滚筒8、橡皮滚筒9、压印滚筒10、第二色组11、第三色组12、第四色组 13、第五色组14、UV油色组1416、3条UV灯管 15、输送带 16、收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所述胶印机包括与输纸台1连接的数 个印刷单元,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墨斗2,第一色组5、第二色组10、第三色组11、第四色组12、 第五色组13、UV油色组14,所述色组的上方设有传墨辊3、勻墨辊4,各色组下方设有印版 辊筒7,所述印版辊筒7的侧上方设有靠版辊6,印版辊筒7的下方设有橡皮滚筒8,所述橡 皮滚筒8的下方设有压印滚筒9,在传墨辊3的上方设有墨斗2,所述传墨辊3、勻墨辊4、靠 版辊6、印版滚筒7及压印滚筒9传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待印刷品自输纸台1送至第一印刷单元,油墨由传墨辊3传到勻墨 辊4上,再由勻墨辊4把墨辊辗勻再传到靠版辊6上;靠版辊6再把油墨传到印版滚筒7, 印版滚筒7上的图文亲油墨后形成的图案传递到橡皮滚筒8上,再经压力作用从橡皮布上 转移上纸张,由第一色组5将一种颜色印制至纸张上,由于传动作用,待印刷品分别经第二 色组10、第三色组11、第四色组12、第五色组13及UV油色组14印刷各自色组的颜色至印 刷品上,经过多色组的图文转移形成产品完整图案,完成印刷,然后经输送带15送至收纸 台16。上述结构的胶印机在印制过程中,由于印刷速度由机器控制,印刷品的印制、传输 速度较快,自上一印刷单元印刷出的产品油墨未完全干透,即输送至下一印刷单元,造成印 刷品花色、粘连等缺陷,而若调慢胶印机的印刷速度,待印刷品各色自然干透,则会降低生 产效率,提高产品成本,且效果不理想。如图2所示[002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在图2中,所述一种新型胶印机包括与输纸台1 连接的数个印刷单元,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墨斗2,第一色组5、第二色组10、第三色组11、第 四色组12、第五色组13、UV油色组14,所述色组的上方设有传墨辊3、勻墨辊4,各色组下方 设有印版辊筒7,所述印版辊筒7的侧上方设有靠版辊6,印版辊筒7的下方设有橡皮滚筒 8,所述橡皮滚筒8的下方设有压印滚筒9,在传墨辊3的上方设有墨斗2,所述传墨辊3、勻 墨辊4、靠版辊6、印版滚筒7及压印滚筒9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增设UV灯管510,所述收纸台16与UV油色组14之间增设 UV 灯管 1416。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增设UV灯管510至少为一条;所述收纸台16与UV油色组 14之间增设的UV灯管1416至少为三条(当然,亦可根据需要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待印刷品自输纸台1送至第一印刷单元,紫外光固化油墨由传墨 辊3传到勻墨辊4上,再由勻墨辊4把墨辊辗勻再传到靠版辊6上;靠版辊6再把油墨传到 印版滚筒7,印版滚筒7上的图文亲油墨后形成的图案传递到橡皮滚筒8上,再经压力作用 从橡皮布上转移上纸张,由第一色组5将一种颜色印制至纸张上,由于传动作用,待印刷品 分别经第二色组10、第三色组11、第四色组12、第五色组13及UV油色组14印刷各自色组 的颜色至印刷品上,经过多色组的图文转移形成产品完整图案,纸张上的图案油墨在经过 收纸布过程中经紫外光的照射在0. 01秒内产生裂变形成固化,完成印刷,然后经输送带15 送至收纸台16。经上述流程印制的产品,油墨完全干透,不再产生产品花色及粘连问题。经加装UV灯管后,采用紫外光固化油墨印刷出来的产品,颜色鲜艳、不会刮花、不 会掉颜色等,可彻底杜绝此类问题所造成的损耗。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已经阐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 的进一步拓展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一种新型胶印机,包括与输纸台连接的数个印刷单元,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墨斗,各色组,所述色组的上方设有传墨辊、匀墨辊,各色组下方设有印版辊筒,印版辊筒的侧上方设有靠版辊,印版辊筒的下方设有橡皮滚筒,橡皮滚筒的下方设有压印滚筒,在传墨辊的上方设有墨斗,所述匀墨辊、传墨辊、靠版辊、印版滚筒、压印滚筒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增设UV灯管,所述收纸台的前方增设UV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增设 的UV灯管至少为一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胶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纸台的前方增设的UV 灯管至少为三条。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胶印机,包括与输纸台连接的数个印刷单元,所述印刷单元包括墨斗,各色组,所述色组的上方设有传墨辊、匀墨辊,各色组下方设有印版辊筒,印版辊筒的侧上方设有靠版辊,印版辊筒的下方设有橡皮滚筒,橡皮滚筒的下方设有压印滚筒,在传墨辊的上方设有墨斗,所述匀墨辊、传墨辊、靠版辊、印版滚筒、压印滚筒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印刷单元下方增设至少一条UV灯管,所述收纸台的前方增设至少为三条UV灯管。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纸张上的图案油墨在经过收纸布过程中经紫外光的照射在0.01秒内产生裂变形成固化,油墨完全干透,不再产生粘连等问题,颜色鲜艳、不会刮花、掉颜色,损耗降低,环保,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41F7/02GK201604340SQ20092029180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曾志平 申请人:佛山市绿之彩印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